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永炎

月刊

1006-2157

jbutcm@yahoo.com.cn

010-64287405

100029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血浊理论探讨氧化应激与心肌纤维化的关系及中医辨治

    贾思涵连妍洁尚菊菊刘红旭...
    741-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纤维化以细胞外基质病理性重构为主要特征,是多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一定阶段的共同病理改变。脏腑气化失常,精微积聚停滞,血浊内生,导致疾病发生,血浊理论被广泛用于解释疾病的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预防与治疗。血浊作为特殊的致病因素与病理产物,在心肌纤维化氧化应激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心脾气虚,血浊伏脉,心血不畅,无力维持心肌细胞氧化还原系统平衡,为病起之本。血浊蓄积,痰瘀互结,心脉壅塞,代谢产物积累为病进之渐。浊久蕴毒,心体胀大,心神涣散,细胞外基质重构为病重之势。治疗早期以扶正运脾、降浊复清为主,中期以化痰逐瘀、祛浊留清为要,晚期以解毒化浊、和脉复清为重。遵循病机特点运用中药干预,可以抑制氧化应激,避免细胞外基质病理性重构,改善心肌纤维化。

    血浊理论心肌纤维化氧化应激辨证论治

    从水、虚、瘀论述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三法

    赵欣何庆勇王阶贾裕智...
    747-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医理论研究与临床经验,结合心力衰竭前期(pre-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症状期(symptomatic 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晚期(advanced heart failure)临床特征,探讨不同阶段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及证候演变规律。本文总结提炼水、虚、瘀 3 个核心证候要素,认为水饮贯穿三期始终,随着病情推进,心阳由郁转虚,饮邪逐渐深入,血瘀日益突显,病位由上焦向中下焦动态发展。提出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治疗三法:即心力衰竭前期主要病机为肺气不利、水饮内停,治以利气宣肺、利水化饮法,代表方茯苓杏仁甘草汤;心力衰竭症状期主要病机为阳气虚损、水饮内动,治以升阳益气、温阳化饮法,代表方升陷汤合苓桂术甘汤;心力衰竭晚期主要病机为阳虚血瘀、水饮上凌,治以温阳活血、利水逐邪法,代表方真武葶苈汤。临证时可根据患者兼症灵活加减,并注重患者日常调护。本文从水、虚、瘀探析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分期证治规律,以期为分期论治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提供中医临床借鉴与参考。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水饮阳虚气虚血瘀分期论治

    益养丸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气阴两虚证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防治作用

    陆钰原乔佳君刘昕怡楚爱景...
    753-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益养丸防治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TSH)抑制治疗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纳入 120 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TSH抑制治疗患者,使用SAS 9。4 软件生成随机表,按1∶1比例随机分为2 组,对照组在TSH抑制治疗的同时口服益养丸安慰剂;治疗组在TSH抑制治疗的同时口服益养丸。治疗周期3 个月,比较2 组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血压、血脂、甲状腺功能、优甲乐(TSH抑制剂)用量、中医证候疗效及安全性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出现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证候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游离四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较治疗前增高(P<0。05),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2 组均未见严重安全事件。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与治疗前优甲乐用量≥100 μg/d比较,治疗前优甲乐用量<100 μg/d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益养丸能够降低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率,有效改善中医证候,且安全性良好。益养丸治疗是心血管不良反应发生的保护因素,优甲乐用量≥100 μg/d是其危险因素。

    益养丸气阴两虚证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促甲状腺素抑制治疗心血管不良反应

    "中医状态"纵向视域下方证相应理论内涵新释

    乔世杰付超蔡姿尧唐文...
    760-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方证相应是中医治病的优势和特色,但临床疾病病机复杂、病情多变,在现有方证相应的认知下,临床具体运用难以达到疗效的最大化。本文引入"中医状态"纵向分类的生理特点、病理特点、体质、证、病5 种范畴于方证相应中,在"中医状态"纵向视域下,将方证相应理论内涵诠释为"方态相应",即"方-生理特点"相应、"方-病理特点"相应、"方-体质"相应、"方-证"相应、"方-病"相应,以期准确把握方证相应的内涵,深化中医临床思维模式。

    方证相应中医状态方态相应

    "筋束骨"理论探源

    魏光成秦伟凯赵勇侯成志...
    765-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筋束骨"是中医骨伤科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源于《素问》"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元明以来,基于解剖关系的认识与病机阐释的需要,经朱丹溪、张节等医家的发展,最终形成了"筋束骨"理论。"筋束骨"理论高度概括了筋骨之间、筋骨与脏腑经络之间的生理联系。筋骨结构相连,功能相系,具体体现在骨为干,筋为刚;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诸筋者,皆属于节;谿谷属骨等方面。筋骨经络相关,脏腑相应,具体体现在阳明主润宗筋;肝主筋,肾主骨;太阳主筋,少阳主骨等方面。"筋束骨"失常是诸多筋骨疾病的总病机,筋骨形态结构改变、失于充养、邪气留居等是"筋束骨"失常的基本病理机制。"筋束骨"失常的病理状态表现在形、态两方面,形的异常可表现为筋断骨折、筋离骨错等,态的异常可表现为筋急骨痛、筋弛骨软等。"筋束骨"理论影响了动静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等治疗原则的发展,指导了续筋接骨、理筋正骨、柔筋安骨、荣筋补骨等基本治法的应用,对于筋骨病的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筋束骨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内外兼治

    滋阴明目方调控GRP78/IRE1/ATF6通路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体外研究

    欧晨宋厚盼谢薇彭俊...
    773-7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滋阴明目方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 20 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血清组和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每组10 只。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大鼠灌胃滋阴明目方(46。875 g/kg),空白血清组大鼠灌胃蒸馏水。制备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及空白血清,采用液质联用技术分析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的化学成分。采用衣霉素干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ARPE-19)细胞构建内质网应激损伤模型。CCK-8 法筛选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最优体积分数。将ARPE-19 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空白血清组、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牛磺熊去氧胆酸组,分别进行干预。干预24 h后,采用多时间动态细胞功能分析系统对细胞进行形态观察,CCK-8 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法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和微滴式数字PCR法检测各组细胞葡萄糖调节蛋白 78(GRP78)、1 型内质网转膜蛋白激酶(IRE1)、活化转录因子 6(ATF6)的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 液质联用分析得到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中包含熊果苷、水杨酸、木犀草素、丹酚酸A、刺桐碱、牛磺酸、檞皮素、麦芽酚、黄芩苷、丹参素等主要化学成分。与模型组比较,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细胞数量增多,生长较均匀,漂浮的死亡ARPE-19 细胞及碎片减少;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组的细胞存活率均升高,细胞凋亡率均下降(均P<0。05);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GRP78、IRE1、ATF6 蛋白表达降低,牛磺熊去氧胆酸组IRE1、ATF6蛋白表达降低(均 P<0。05);滋阴明目方含药血清组和牛磺熊去氧胆酸组 GRP78、IRE1、ATF6 mRNA表达降低(均P<0。05)。结论 滋阴明目方可以减少ARPE-19 细胞内质网应激损伤模型的细胞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下调GRP78、IRE1、ATF6 的表达,抑制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有关。

    滋阴明目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系-19内质网应激葡萄糖调节蛋白78/1型内质网转膜蛋白激酶/活化转录因子6通路凋亡

    白术转腰汤对大鼠腰椎黄韧带纤维化及M2巨噬细胞TGF-β1介导炎症反应的影响

    温海宝车颖李路广李建国...
    782-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白术转腰汤(《辨证录》转腰汤加鸡血藤、苏木、牛膝)对腰椎黄韧带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免疫调控机制。方法 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 24 只雄性SD大鼠分为 4 组,即正常组、模型组、氯磷酸盐组和白术转腰汤组,每组6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均采用腰椎失稳法建立黄韧带纤维化模型。白术转腰汤组灌胃白术转腰汤(13。6 g/kg),其余各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 次,持续30 d。氯磷酸盐组于造模手术后即刻及第 9、18、27 天沿原切口皮下注射氯磷酸二钠脂质体(5 g/L,0。5mL)。30 d后过量麻醉处死大鼠,采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对大鼠黄韧带进行组织学评估,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F);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黄韧带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蛋白表达,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M2 巨噬细胞中CD163 与TGF-β1 蛋白表达。②使用RT-qPCR法检测M2 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单独培养、共培养,及经过白术转腰汤含药血清预处理的M2 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共培养 3 种方式下,M2 巨噬细胞与成纤维细胞TGF-β1、TNF-α和IL-1β的mRNA表达。结果 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可见黄韧带纤维致密、扭曲,免疫细胞浸润,CVF增加,黄韧带组织中TGF-β1、TNF-α、IL-1β蛋白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氯磷盐酸组与白术转腰汤组细胞外基质堆积改善,黄韧带CVF降低,黄韧带组织中TGF-β1、TNF-α、IL-1β 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氯磷盐酸组比较,白术转腰汤组细胞外基质堆积增加,CVF升高,黄韧带组织中TGF-β1、IL-1β蛋白表达升高(P<0。05);免疫荧光结果提示,正常组与氯磷盐酸组未见CD163、TGF-β1 蛋白表达,模型组CD163和TGF-β1 蛋白大量表达并共定位,白术转腰汤组可见较多CD163 蛋白表达,但TGF-β1 蛋白表达极少。②与单独培养比较,共培养增加了M2 巨噬细胞中TGF-β1、IL-1β及成纤维细胞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而经过白术转腰汤含药血清预处理后的共培养下,M2 巨噬细胞中TGF-β1、IL-1β和成纤维细胞中TNF-α、IL-1β的mRNA表达较未预处理的共培养降低(P<0。05)。结论 白术转腰汤可抑制大鼠腰椎黄韧带纤维化进程,降低M2 巨噬细胞中TGF-β1 和IL-1β的表达,并影响成纤维细胞TNF-α和IL-1β的表达,从而抑制M2 巨噬细胞TGF-β1 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发挥抑制黄韧带炎症-纤维化正反馈的作用。

    白术转腰汤转化生长因子-β1免疫炎症反应黄韧带纤维化大鼠M2巨噬细胞

    基于国医大师路志正"十八字诀"探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中医药防治

    贾元萍李园丁霞
    792-796页
    查看更多>>摘要:"十八字诀"是国医大师路志正教授临证经验的集萃,对脾胃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慢性胃炎"炎癌转化"是多因素、多阶段、多机制的复杂过程,基于路志正教授"十八字诀"探讨其病机和防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临床价值。在路志正教授"十八字诀"学术思想中,"持中央、运四旁"强调脾胃的核心地位,"怡情志、调升降"突出肝胃、肝脾、脾胃等脏腑关系,"顾润燥、纳化常"体现燥润相济、阴阳互助,恢复脾胃纳化功能的防治目的。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临床治疗中,当以脾胃为本,四旁运则五脏安;以气血为基,升降调则神机立;以阴阳为纲,润燥济则纳化常。本团队基于路志正教授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研发了中药复方慢痞消,临床和基础研究表明其防治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向胃癌恶性转化的疗效,进一步验证了路志正教授"十八字诀"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路志正十八字诀慢性胃炎炎癌转化

    基于《黄帝内经》核心观念探析消渴病证治思路

    田栋廖书琴佟常青张潇逸...
    797-8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消渴病在《黄帝内经》中论述较多,《素问·奇病论篇》将其归属于"奇病"范畴,体现了消渴病的难治性。本文基于《黄帝内经》核心观念认识、探析消渴病。首先,从《黄帝内经》象思维方法切入,认识到消渴病可以导致人体内在气象的变动;再以《黄帝内经》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为指导,解构、分析消渴病导致气象变动的原因及精气的气化规律,认为消渴病的变动气象为"热象"。"热象"引发之因主要为脾虚湿盛,其气化规律为少阴热化,其难治性主要体现在五行失衡导致的"热象"无制。基于对消渴病热象的认识,提出消渴病以化湿调脾预防疾病、调和肾气防止传变及阴阳皆调治疗久病不愈的证治思路,以期为优化消渴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消渴病核心观念糖尿病热象黄帝内经

    基于"时脏"理论探讨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

    闫慈爱程光宇张洁琼王雪晴...
    802-8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脏"理论源自《黄帝内经》,其内容蕴含中医学理论体系中"五脏一体"和"天人合一"的学术思想。近年来,随着脑卒中发病率不断上升,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患病率逐渐升高。中医学认为,PSCI病位在脑,但痰、郁、虚、瘀等致病因素皆由五脏病损所致,因此,单纯从脑论治PSCI难免局限。本文基于"时脏"理论从四时五脏分别论述PSCI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思路,春季气机失调则选用逍遥丸以疏肝解郁理气机,夏季血少神伤则选用天王补心丹以养血宁心安脑神,长夏脾虚痰阻则选用开心散以健脾醒神除瘀滞,秋季气少魄离则选用温肺降浊方以补肺降浊养神明,冬季髓减毒生则选用地黄饮子以豁痰填精益神智。从"时脏"理论论治PSCI体现出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思想,为PSCI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考。

    "时脏"理论卒中后认知障碍认知障碍中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