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永炎

月刊

1006-2157

jbutcm@yahoo.com.cn

010-64287405

100029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应用健脾益气摄血法论治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证探讨

    严香罗美于佳卉张雅月...
    808-8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中医病名为"药毒紫癜病",是肿瘤治疗过程中常见的血液学不良反应,因肿瘤治疗手段存在差异,其发病机制复杂,致血小板减少程度不同,治疗难度大。基于"脾主统血"理论,本文认为"药毒紫癜病"主因药毒直接损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又攻伐脾胃,致脾气虚弱,后天之本气血化生无源。后天之本不足,精微物质不足以滋养先天,肾精亏虚,骨髓失养,化生血液功能减退,终成"药毒紫癜病"。"调平与平调"理论是本团队治疗恶性血液肿瘤疾病的重要学术思想,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整理,系统阐述了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虚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治则,认为以健脾益气摄血法拟定的组方治疗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脾虚证符合中医方证、药证对应原则,理论可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肿瘤治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药毒紫癜病健脾益气摄血法脾主统血

    中医治疗血液病名家学术观点撷菁Ⅳ

    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创新研究与转化平台侯丽
    813-8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传承与发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分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血液病创新研究与转化平台对陶淑春、顾振东、吴志奎、虞荣喜、周仲瑛5 位教授的学术思想与临床诊疗经验进行总结。其中,陶淑春教授遵循病机,结合脏腑及部位诊治,在临证中重视活血化瘀法的应用;顾振东教授创立急性白血病辨证体系并总结脉证规律,提倡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吴志奎教授提出地中海贫血的病机及治法,应用益髓生血颗粒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虞荣喜教授提出白血病的中医辨证体系,实现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周仲瑛教授完善中医内科学辨证论治体系,创立中医病机辨证学说,应用"瘀热"学说及"癌毒论"治疗血液病。本研究的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中医血液病学后备人才的能力、推动学科建设,同时,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宝贵的财富。

    中医血液病名老中医学术思想诊疗经验传承

    麦粒灸对环磷酰胺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Th1/Th2平衡及转录因子T-bet、GATA3的影响

    朱涛王祯芝任佳程艳婷...
    818-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麦粒灸对化学治疗诱导的免疫抑制小鼠Th1 细胞(Th1)/Th2 细胞(Th2)平衡及转录因子T盒子转录因子(T-bet)、GATA结合蛋白 3(GATA3)的影响。方法 32 只SPF级雄性CD-1(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盐酸左旋咪唑组、麦粒灸组,每组 8 只。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小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80 mg/kg,每日 1 次,连续 3 d)制备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盐酸左旋咪唑组小鼠灌胃盐酸左旋咪唑溶液(10 mg/kg);麦粒灸组小鼠灸"关元"、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每穴3 壮,每壮约30 s。每日1 次,连续7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检测脾脏质量及脾脏指数;HE染色法观察脾脏组织病理;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小鼠脾脏组织T-bet、GATA3、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IL)-4 蛋白及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小鼠血清IFN-γ、IL-2、IL-4 含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反应迟钝、步态不稳;脾脏质量及脾脏指数增加(均P<0。05);脾脏组织结构紊乱,脾脏组织T-bet、IFN-γ mRNA及蛋白表达下降,GATA3、IL-4 mRNA及蛋白表达升高(均P<0。05);血清IFN-γ、IL-2 含量减少,IL-4 含量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左旋咪唑组和麦粒灸组小鼠一般情况好转,脾脏组织结构改善,脾脏组织 T-bet、IFN-γ mRNA 及蛋白表达下降,GATA3、IL-4 mRNA 及蛋白表达升高(均 P<0。05);血清IFN-γ、IL-2 含量减少,IL-4 含量增加(均P<0。05)。结论 麦粒灸对化学治疗诱导的免疫抑制症状具有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调节转录因子T-bet、GATA3 的表达,调节Th1/Th2 平衡,从而恢复免疫平衡状态。

    麦粒灸环磷酰胺免疫抑制Th1细胞/Th2细胞平衡T盒子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小鼠

    "三调针法"联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临床疗效观察

    庞永强徐秀梅徐彦龙程子潇...
    826-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三调针法"联合重复功能性磁刺激(rFMS)治疗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 例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三调针法"治疗组、rFMS治疗组和综合治疗组,每组 30 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三调针法"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三调针法"治疗(调神、调反射弧、调下焦和水道),rFMS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rFMS治疗,综合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予"三调针法"和rFMS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初始尿意容量(FDV)、最大膀胱测量容量(MCC)、储尿期最大逼尿肌压(Pdet。max)、储尿期最大膀胱内压(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评定各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4 组患者治疗后FDV、MCC、Pdet。max均升高,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三调针法"治疗组、rFMS治疗组、综合治疗组FDV、MCC、Pdet。max均升高,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均降低(均P<0。05)。治疗后,与"三调针法"治疗组、rFMS治疗组比较,综合治疗组FDV、MCC、Pdet。max均升高,Pves。max、日均排尿次数、日均漏尿次数、残余尿量、神经源性膀胱症状评分均降低(均P<0。05)。"三调针法"治疗组愈显率为 86。2%(25/29),rFMS治疗组愈显率为85。7%(24/28),综合治疗组愈显率为92。6%(25/27),均高于常规治疗组的75。9%(22/29)。结论 "三调针法"、rFMS均能有效改善脊髓损伤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状态,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三调针法重复功能性磁刺激脊髓损伤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

    益元灸通过AMPK-Cx43途径改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储尿功能的机制研究

    张芝兰黄晓萌韦慧麟黄靖...
    835-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缝隙连接蛋白 43(Cx43)途径探讨益元灸对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储尿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将 80 只雌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2 只作为假手术组,其余68 只大鼠按照改良Hassan Shaker脊髓横断法制备骶上脊髓损伤模型,待脊髓损伤模型稳定后,筛选出符合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益元灸组、抑制剂组、益元灸+抑制剂组,每组 14 只。益元灸组大鼠进行益元灸治疗,抑制剂组大鼠尾静脉注射AMPK抑制剂多索吗啡(0。2 mg/kg),益元灸+抑制剂组大鼠予益元灸联合尾静脉注射多索吗啡(0。2 mg/kg),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连续14 d。干预结束后采用尿流动力学评价大鼠膀胱功能;HE染色观察膀胱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色法检测膀胱组织中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膀胱组织中磷酸化AMPK(p-AMPK)、Cx43、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C-kit)阳性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膀胱组织中 AMPK、p-AMPK、Cx43、C-kit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膀胱组织中Cx43、C-kit mRNA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益元灸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增高,漏尿点压力降低;细胞相对规则有序,空泡细胞减少,组织水肿减轻;膀胱组织中ATP含量减少,p-AMPK阳性表达率升高,Cx43、C-kit阳性表达率下降,p-AMPK蛋白表达升高,Cx43、C-kit蛋白表达下降,Cx43、C-kit mRNA表达下降(均P<0。05)。与益元灸+抑制剂组比较,益元灸组大鼠膀胱最大容量、膀胱顺应性增高,漏尿点压力降低;细胞排列较紧密,组织水肿减轻;膀胱组织中ATP 含量减少,p-AMPK阳性表达率升高,Cx43、C-kit阳性表达率降低,p-AMPK蛋白表达升高,Cx43、C-kit蛋白表达下降,Cx43、C-kit mRNA表达下降(均P<0。05)。结论 益元灸可改善骶上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大鼠的储尿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膀胱组织中AMPK-Cx43 途径,降低膀胱逼尿肌细胞间兴奋传递,从而降低平滑肌收缩频率有关。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缝隙连接蛋白43途径三磷酸腺苷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

    腹部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模型大鼠脏器指数、海马细胞形态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安成飞张小凡宁静谭涛...
    845-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推拿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30 只清洁级雌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及腹部推拿组,每组各10 只,模型对照组及腹部推拿组采用冷水游泳联合慢性束缚法建立CFS模型,腹部推拿组大鼠以津沽脏腑推拿核心手法层按、团摩为主要干预手法,层按"关元"8 min、团摩"中脘"12 min,每天治疗1 次,连续干预14 d,正常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大鼠在腹部推拿组大鼠推拿期间仅束缚于实验台上。干预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主要脏器指数、海马细胞凋亡情况,采用海马组织尼氏染色及海马神经元透射电镜观察分析各组大鼠海马细胞形态学。结果 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脏器指数上调(P<0。01);腹部推拿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脏器指数下调(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上调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细胞核明显固缩、核膜结构破裂、边缘不规则;腹部推拿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部分细胞形态无异常,有少量核膜结构不清晰。其他2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海马神经元细胞损伤明显;腹部推拿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海马神经元细胞状态良好。模型对照组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腹部推拿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神经元细胞凋亡程度减弱(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冷水游泳联合慢性束缚法能够模拟大鼠CFS的发生,腹部推拿能够降低CFS大鼠HPA轴中的关键脏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脏器指数,能够减轻海马组织的损伤、抑制海马细胞凋亡、增加海马细胞的活性,有助于维持海马神经元的正常生理功能。

    腹部推拿慢性疲劳综合征脏器指数海马神经细胞形态结构神经细胞凋亡大鼠

    防风均一多糖SP800301的化学结构研究

    王欣钰范海涛何新阳孙萌...
    853-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从防风中分离得到的均一多糖SP800301 进行结构解析,确定化学结构。方法 采用二乙氨基乙基(DEAE)-纤维素、葡聚糖凝胶G-75 等柱色谱法,分离纯化防风多糖;采用电喷雾串联质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分离得到的防风均一多糖SP800301 的分子量分布、单糖组成、寡糖片段、糖残基类型和糖苷键连接方式等进行分析,确定结构;采用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扫描法表征防风均一多糖SP800301 的外貌特点。结果 防风多糖SP800301 均一性良好,分子量为9。1×104 g/mol,糖醛酸含量52。72%,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和阿拉伯糖组成,摩尔比为4。3∶58。1∶25。4∶5。0∶7。3。主要以聚半乳糖醛酸为主链,支链由鼠李糖、半乳糖醛酸、半乳糖、葡萄糖和阿拉伯糖组成,其中,阿拉伯糖在支链末端,糖链中部分半乳糖醛酸形成了甲酯。结论 明确了防风中均一多糖SP800301 的化学结构,丰富了防风中多糖的化学成分内涵,为进一步研究防风多糖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为防风在临床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防风多糖化学结构半乳糖醛酸阿拉伯糖物质基础

    经典名方附子汤特征图谱及其人参含量测定研究

    王雪仪王俊帅赵振霞刘臻茵...
    863-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附子汤物质基准特征图谱及多指标成分含量测定方法,阐明附子汤的关键质量属性。方法 制备15 批附子汤基准样品,建立附子汤高效液相色谱(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特征峰归属和相似度分析;以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f、人参皂苷Rb1 为指标性成分建立附子汤人参含量测定方法,以均值的 70%~130%为界限设定各质量控制指标的量值范围,并进行量值传递分析。结果 15 批附子汤基准样品特征图谱有 12 个共有峰,并指认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e、人参皂苷Rb1 和白术内酯Ⅲ 7 个特征峰,相似度均在0。98 以上;15 批基准样品中指标性成分含量范围及转移率分别为人参皂苷Rg1 含量0。51~0。94 mg/g,人参皂苷Re含量0。34~0。62 mg/g,人参皂苷Rg1 与人参皂苷Re之和转移率 12。05%~26。91%;人参皂苷Rf含量0。14~0。27 mg/g,转移率 11。15%~43。71%;人参皂苷Rb1 含量 0。41~0。76 mg/g,转移率 10。53%~33。23%。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附子汤基准样品HPLC特征图谱及人参含量测定方法精密准确,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为经典名方附子汤基准样品及其制剂关键化学属性的质量评价奠定了基础。

    附子汤经典名方基准样品特征图谱含量测定

    青少年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

    《青少年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防治指南》编写组中华中医药学会心身医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郭蓉娟...
    874-888页

    青少年抑郁障碍中西医结合指南循证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