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永炎

月刊

1006-2157

jbutcm@yahoo.com.cn

010-64287405

100029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胃络理论探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病机与防治

    贾元萍姚欣凝丁霞
    1037-1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胃炎"炎癌转化"是多因素、多阶段、多机制的复杂过程,随着疾病进展,胃黏膜的腺管开口及微血管形态发生变化,病理表现为腺体数量减少、结构紊乱或细胞异型等。中医学认为,慢性胃炎病发在胃,与外邪犯胃或内生诸邪等相关,呈现由气及血、由经到络的渐进过程,符合"久病入络"理论。基于胃络理论探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病机与防治,病机演变特点概括为:胃络受邪、气络失和,胃络瘀阻、浊毒内生,胃络亏虚、积生失荣。临床可采用祛邪调气活络、化瘀解毒通络、补虚消积荣络的治法,使胃络得通、胃腑得养。本文从胃络理论出发,结合现代科学研究,探讨慢性胃炎"炎癌转化"的胃络辨治及动态全程管理,以期为临床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慢性胃炎炎癌转化胃络

    从"脑气络-病络"理论探析癫痫发作的病机及治疗

    孙田烨王凯悦阎明源黎莉莉...
    1043-1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癫痫是由脑部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具有突然性、反复性及自限性的发作特点。脑气络与脑神经网络在结构及功能方面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内在一致性,以脑气络结构功能异常导致脑气络不通为核心的"脑气络-病络"病机理论能够较全面地阐释癫痫发作的相关中医病机及疾病演变规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以癫痫发作特点为切入点,基于"脑气络-病络"理论,认为痰气郁滞、脑气络动风、痰瘀互结滞损脑络,以及脑气络双向流通的结构功能特性是癫痫发作呈现突然性、反复性、自限性的关键因素。根据"络以通为用"理论,提出理气通络法应作为本病的治疗原则贯穿治疗全程,针对不同病理变化辅以化痰、祛瘀之法,同时,结合脏腑辨证,重视癫痫发作的伴随症状,调畅脑气络使风息痫止,以期为癫痫的中医证治提供参考。

    癫痫脑气络病络发作特点病机

    肾络癥瘕辨证方法及其临床应用

    李雪高菁郑时静彭博...
    1049-1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医治疗慢性肾脏病具有明显优势,但不同中医流派的临床辨证方法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在对肾脏疾病的长期诊疗过程中,吕仁和教授提出并发展了癥瘕学说,并结合临床经验形成了肾络癥瘕辨证方法。辨证方法,是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最能体现其临床思辨特点的部分。慢性肾脏病在肾元亏虚的基础上,外感或内生邪气稽留不去,久病入络,造成气滞、血瘀、痰湿、热毒、浊毒等病理产物瘀滞于肾络,造成肾体受损、肾用失司,出现肾络癥瘕。慢性肾脏病基本病机为肾本虚、肾气不足,肾络癥瘕形成。辨证时重视虚损劳衰本虚证和八郁证标实证的变化及组合应用,在此基础上分别用主证候和兼证候辨本虚与标实,主证候固定不变,兼证候随病情不断变化可合并出现。总结患者饮食原则为多精少粗、多奶少肉、分期施膳和对症选膳。本文从定义、理论渊源、病因病机、辨证分治及调护方面,对独特的肾络癥瘕辨证方法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为形成可供临床推广的适宜诊疗方法提供依据。

    肾络癥瘕辨证方法慢性肾脏病虚损劳衰三型四候八郁证

    从玄府-络脉郁闭探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因、病机及治法

    程文秀魏绍斌
    1055-10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是严重影响育龄女性生殖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妇科疾病,具有缠绵难愈的临床特点,可归属于中医学"妇人腹痛""癥瘕""不孕"等范畴。胞宫玄府-络脉可宣通气液以维持女性生理功能的有序进行,亦在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病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胞宫玄府-络脉开阖有度,气液畅通,盆腔微循环维持稳态平衡;若胞宫玄府-络脉郁闭,气液宣通受阻,盆腔微循环障碍,则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发生。因此,本文从玄府-络脉郁闭的病机角度出发,探讨以开玄通络为治法,通过疏通气机、解除郁滞、通补兼施改善盆腔微循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胞宫玄府-络脉盆腔微循环障碍开玄通络

    基于"玄府-气液-胃络"理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

    丁鑫刘亚茹袁方李玲玲...
    1060-1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的多发病和常见病,根据症状可将其归属于中医学"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其发病机制与玄府、气液、胃络功能失常密切相关。本文系统梳理玄府、气液、胃络的历史源流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玄府-气液-胃络"的结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程演变,认为玄府郁闭是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生的直接原因,气液失宣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的中心环节,络虚毒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进展的根本原因。基于玄府郁闭、气液失宣、络虚毒损病机,提出开通玄府、恢复枢机,活血利水、宣通气液,以补助通、补虚通络的治疗原则。从"玄府-气液-胃络"的角度出发,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了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动态发展过程,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新思路。

    玄府气液胃络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

    藏象视域下肾之藏泻及"留精去粗"理论探微

    曾妮施庆武吴承艳
    1065-1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肾无实证""肾有补无泻"之说被历代医家所推崇,然临床中肾虚实夹杂之证屡见不鲜,以泻肾法治疗肾病者亦不在少数,但其理论基础并未被系统整理与研究。本文基于对六味地黄丸"三泻"药作用的思考,认为中医之"肾"并非只藏不泻。从五脏藏泻理论来看,肾的生理特点为藏泻互用,除藏蓄精气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外,还凭借膀胱、三焦行使泄浊之功。在病理情况下,肾藏象的藏精与泄浊功能均会受到影响,表现为精气不藏和浊物不泄,病理特点以肾气亏虚为因为本、浊物蓄积为果为标,互相缠绵为病。基于肾藏象的生理与病理特点,临床诊治肾病可运用"留精去粗"理论,在补肾的同时结合泄利肾浊之法,或利湿、或化痰、或活血、或解毒等,灵活选用,提高疗效。

    藏象五脏藏泻留精去粗六味地黄丸

    基于"阳动而散"理论探析抑郁症的辨治

    李一鸣许心奕刘玥芸赵歆...
    1070-10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作为世界范围内常见的精神类疾病,困扰着数亿患者,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严重者会出现自杀倾向。抑郁症可归属于中医学"郁证""奔豚病""百合病"等范畴,病机多与郁、滞有关,临床上常出现情绪低落、胸闷等症状。基于张景岳提出的"阳动而散"理论,抑郁症在"阳动而散"的病理状态下,阳散而虚、虚而不动,进而成郁,最终导致阳郁而发病。临床上当以通阳解郁、温补阳气、调畅气机为基本治疗方法,对抑郁症进行辨证论治。

    阳动而散阳化气阳郁通阳解郁抑郁症

    基于"象-气化"理论从风探析抽动障碍五风辨治体系

    刘文博史文丽马丙祥田潇阳...
    1075-10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抽动障碍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依据其核心症状可归属于"肝风""风证""瘛疭"范畴,中医临证以风立论,病机认识以肝为核心。抽动障碍临床证候较为繁杂,基于"象-气化"理论,本文从内风妄动病理基础进一步探索肝风、肺风、心风、脾风、肾风,提出肝阳亢盛所致的肝风是抽动障碍内风妄动的核心病源,肺失宣肃所致的肺风是主要诱因,在五脏生克制化下肝与心、脾、肾相关,可进一步因心气不定派生心风、脾失健运派生脾风、肾水不足派生肾风,五风共同影响抽动障碍的发病、发展与转归。基于上述病机认识,临证辨识抽动障碍患儿具体证候特点,由象知气化之变,故五风辨治体系中平肝、宣肺之法贯穿始终以治内风妄动之根,可选小柴胡汤、桑菊饮、苍耳子散等加减,运用制心火、运脾土、补肾水之法分治派生之象,可选泻青丸、导赤散、异功散、二陈汤、六味地黄丸等方加减。

    五风五脏抽动障碍

    苏合香丸中诃子的药用部位及炮制异同文献研究

    李奕赵文舟吉彦成张继...
    1081-1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外来药诃子是苏合香丸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医书记载的诃子的药用部位多有不同。通过查阅整理古籍、民族医药著作、敦煌遗书等文献资料,并结合历史社会因素进行考证,笔者认为,不同医书苏合香丸中诃子的"取皮""取肉"应为同一部位,并且随着炮制技术的进步,诃子以煨用居多。我国民族医药对诃子的药性认识及临床应用较为丰富,敦煌遗书中亦有多处记载,随着时代进步,以及历代医家和本草学家在临床实际诊疗过程中对诃子的认识不断深入,诃子药效的总结也在发生变化。诃子的现代临床药理研究,既证实了诃子在古籍文献中所记载的药物效用,又发现了新的药理作用,同时也从药理学角度对诃子不同药用部位做出解释。本文从诃子的本草考证、药用部位及药物效用、炮制异同方面进行论述,对诃子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对诃子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诃子苏合香丸药用部位药效炮制

    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结合网络药理学的雪菊黄酮部位入血成分及其血脂调节机制研究

    曹前魏胜利张静怡陈万金...
    1089-10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雪菊防治高脂血症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对雪菊黄酮部位及其入血成分进行定性分析;筛选雪菊黄酮入血成分与高脂血症的交集靶点,并采用STRING 12。0数据库对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进行构建与分析;最后通过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进行富集分析。结果 雪菊黄酮部位共检测到25个化合物,并完成结构鉴定,其中包括10个查尔酮类、9个二氢黄酮类、4个黄酮醇类、1个橙酮类及1个双黄酮类化合物。经入血成分分析,发现马里苷、二氢马里苷、奥卡宁、异奥卡宁和5,7,3',5'-四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5个雪菊黄酮部位入血成分。经网络药理学GO和KEGG富集分析,发现雪菊黄酮类成分可能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肿瘤坏死因子、缺氧诱导因子-1等信号通路发挥对高脂血症的防治作用。结论 雪菊可防治高脂血症,其机制可能与马里苷、二氢马里苷、奥卡宁、异奥卡宁和5,7,3',5'-四羟基黄酮-7-O-β-D-吡喃葡萄糖苷这5个雪菊黄酮入血成分有关。

    雪菊高脂血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入血成分网络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