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永炎

月刊

1006-2157

jbutcm@yahoo.com.cn

010-64287405

100029

北京北三环东路11号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宗旨是为中医药教学、科研、医疗服务,主要反映中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动态,贯彻“双百方针”,活跃学术空气,促进中医药学术发展。本刊最适合高级中医药工作者阅读参考。本刊以提高为主,兼顾普及。辟有“学科展望”、“专家述评”、“21世纪中医发展战略研讨”、“博士之光”、“名师与高徒”、“科研思路与方法”、“科技之窗”、”“理论研究”、“临床研究”、“经典著作”、“中医药实验研究”、“中药化学”、“制剂与炮制”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芩苷调控炎性因子治疗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研究

    曹慧琴韦玮崔兴
    1272-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芩苷干预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 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aGVHD)的作用机制。方法 分离采集健康志愿者和肠道aGVHD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富集分析其测序得到的差异mRNA,取差异mRNA与黄芩苷作用靶点的交集并进行分析。制备SPF级BALB/c H-2 d雄性小鼠的单核细胞悬液(1×107骨髓细胞+1×107脾细胞),将其通过尾静脉输入4 h内照射了60Co-X射线的SPF级CB6F1雌性小鼠,造模后小鼠随意分为模型组、黄芩苷组。另取6只CB6F1雌性小鼠作为正常组。造模后黄芩苷组给予30 mg/(kg·d)黄芩苷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予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14 d,每日观察小鼠生存状况。干预结束,检测小鼠血清细胞因子,进行小鼠肠道aGVHD相对评分、小肠黏膜病理炎症评分,小肠组织免疫组化、免疫荧光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结果 筛选到健康志愿者与肠道aGVHD患者差异mRNA共2131个,KEGG分析发现集中在肿瘤坏死因子等通路上。分析差异基因与黄芩苷作用靶点交集,发现TNF-α、IL-2是黄芩苷治疗肠道aGVHD的核心靶点。小鼠aGVHD模型研究发现,经过黄芩苷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黄芩苷组aGVHD相对评分、小肠黏膜病理炎症相对评分降低,血清TNF-α、IL-2下降,小肠免疫组化及免疫荧光检测的TNF-α、IL-2表达均降低,均P<0。05。结论 黄芩苷能够抑制血清和小肠黏膜TNF-α、IL-2的水平和浸润,降低移植后肠道aGVHD的发病率。

    黄芩苷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2肠黏膜网络药理学小鼠

    基于"亢害承制"理论从肝、肺论治帕金森病

    王子雨孙灵芝
    1282-1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帕金森病的病机与脏腑、气血、阴阳失衡相关,受其复杂病机的影响,本病的部分症状呈现出特点相反和异常制约的现象。在气化层面,静止性震颤和肌强直分别呈现散和收两种相反的阳气运行状态;在神的层面,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的产生是由于魂对于魄的异常制约。肝主升,肺主降;肝宜散,肺宜敛;肺制肝,金胜木,肝肺也具有相反和相互制约的特性。本文基于"亢害承制"理论探讨肝、肺在神、气化、脏腑功能3个层面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从3者的相互作用中得出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与非运动症状的联系,并阐述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的产生及治疗方案。生理状态下,肝、肺通过维持"亢害承制"的动态平衡关系,以制而不克、和合共生;病理状态下,肝、肺的神、气化、脏腑功能均可出现异常,并相互为因。本文以肝、肺在神-气化-脏腑功能的"亢害承制"关系为切入点进行深入探讨,丰富帕金森病的病机,为本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帕金森病亢害承制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

    664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老年患者3年生存状况及中西医预后影响因素

    李书娇郭园润王明哲程淼...
    1288-1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住院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探讨AECOPD老年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将有助于优化治疗策略和规范疾病管理。方法 收集2013年1月—2019年9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因AECOPD住院的老年患者,电话随访调查36个月内的全因死亡率。根据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生存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本情况、合并疾病、辅助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结合研究者临床经验和以往研究证据对变量进行二次筛选,最终确定纳入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的协变量。探讨影响3年生存率的中西医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664例,其中男362例、女302例,年龄(77。25±6。89)岁。3年内,136例(20。48%)患者死亡。较大年龄(HR:1。071,95%CI:1。040~1。102,P<0。001);有吸烟史(HR:1。788,95%CI:1。173~2。723,P=0。007);查尔森合并症指数(HR:1。209,95%CI:1。029~1。421,P=0。022);较低的动脉血氧分压(HR:1。014,95%CI:1。006~1。022,P<0。001);较高水平的脑钠肽(HR:1。001,95%CI:1。000~1。001,P=0。025);伴有肺源性心脏病(HR:1。896,95%CI:1。235~2。908,P=0。004);伴有呼吸衰竭(HR:2。437,95%CI:1。378~4。311,P=0。003);病位要素肾(HR:1。639,95%CI:1。055~2。546,P=0。028);病性要素水饮(HR:2。512,95%CI:1。653~3。816,P<0。001)是AECOPD老年住院患者3年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使用支气管舒张剂(HR:0。474,95%CI:0。324~0。695,P<0。001)是AECOPD老年住院患者3年全因死亡的独立保护性因素。结论 老年AECOPD住院患者3年生存率较低。中医证候要素表现为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瘀血内阻,COPD肺功能中、重度损害以上的患者3年内死亡风险增高。因此,针对此类患者,益肺肾之气、化痰饮水湿、活血祛瘀通络,联合规律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可能有助于改善此类患者3年生存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生存率真实世界研究合并疾病中医证候

    学龄前期儿童胃肠积热相关因素的配对病例对照研究

    姜吉雨马雪颜刘铁钢于河...
    1297-1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学龄前期儿童胃肠积热发生的相关因素,为后续胃肠积热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配对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21年5—7月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幼儿园的儿童为研究对象。根据《儿童胃肠积热诊断自评量表》分为病例组(纳入胃肠积热儿童)和对照组(纳入非胃肠积热儿童),线上调查儿童饮食行为、抚养人喂养行为、早期抗生素使用情况、起居习惯、出生情况。采用SPSS 27。0软件,根据一般社会人口学信息精准配对,以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胃肠积热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共获得配对病例51252对。配对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多种因素与胃肠积热发病风险升高有关,包括相较于同龄人吃得少、抚养人汇报儿童挑食、进餐分心、强烈饮食偏好、对食物缺乏兴趣、进餐时长≥25 min、不愿尝试新食物、拒绝某类食物1个月以上、进餐地点不固定、迫使儿童进餐、使用微量营养素补充剂、允许儿童随意选择食物、诱导儿童进餐、很少鼓励儿童品尝新食物、早期使用抗生素、缺乏睡眠、早产(P<0。05);而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适度或较大的运动量、规律午休与胃肠积热发病风险降低有关(P<0。05)。结论 不良的饮食行为、不恰当的喂养方式、缺乏运动、缺乏睡眠、早期使用抗生素可能是胃肠积热的危险因素,后续研究探索胃肠积热的病因时应重点关注这些因素。

    胃肠积热病例对照研究学龄前期儿童

    基于"形神一体"理论探讨针刺治疗情志病

    周春桐任路吕琴陈海洋...
    1306-1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形神一体"概念出现于先秦时期,最初为认知世界的哲学思想,后被中医学采纳为重要理论。针刺作为传统中医治疗手段,"形神一体"理论可指导临床针刺治疗情志病,但目前并没有明确而标准的具体操作模式。理论到实践的结合才能有效运用并发展中医学,当前情志病的针刺治疗流派和方法繁多,针对情志病的分析角度也有所不同,这导致了理论和实践结合的复杂性,以及难以归纳、总结形成标准化流程。中医学是一门经典而历史悠久的医学,从历史溯源和汇总不同代表性医家的诊疗方案入手,或许对针刺治疗情志病的发展有所帮助。本文从哲学思想到医学理论的联系、理论到实践应用、医案文献记录到规律总结入手,分析讨论并提出针刺治疗情志病的具体模式,以期为临床提供新思路与参考。

    形神一体形神观针刺情志病

    眼针联合尾灸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唐鑫怡张威周鸿飞
    1312-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眼针联合尾灸对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行为学、海马的影响和可能起效机制。方法 75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15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复制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右侧颈动脉。造模后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筛选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48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眼针组、尾灸组、眼针+尾灸组,每组12只。假手术组、模型组仅捆绑,不予任何干预;眼针组取双侧"肝区""肾区""心区""脾区",留针30 min,每日1次;尾灸组艾灸"长强"和尾尖之间区域,温和灸20 min,每日1次;眼针+尾灸组同时给予上述眼针、尾灸干预。干预7 d后进行大鼠行为学检测;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海马病理学变化;比色法检测海马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PGAM5)、线粒体相关凋亡诱导因子1(AIFM1)、核转录因子E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KEAP1、PGAM5、AIFM1、Nrf2、HO-1 mRNA表达。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逃逸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次数减少(均P<0。05);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数量明显减少,排列紊乱,形态不规则,可见坏死的神经元;海马中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均P<0。05);KEAP1、PGAM5、AIFM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Nrf2、HO-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眼针+尾灸组大鼠逃逸潜伏期缩短,穿越平台次数增加(均P<0。05);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明显减少,细胞形态较饱满;海马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均P<0。05);KEAP1、PGAM5、AIFM1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Nrf2、HO-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均P<0。05)。结论 眼针联合尾灸可治疗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大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减轻海马氧化应激损伤和氧死亡,从而改善海马神经元损伤程度,提高脑卒中后大鼠的认知能力。

    眼针尾灸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氧化应激氧死亡大鼠

    基于脑电图信号探讨腹式呼吸训练对脑功能的调节效应

    王若水吕天宜赵希瑞林丹...
    1322-1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气功腹式呼吸训练对人体脑功能的调节效应。方法 招募在校大学生72名,按1:1比例随意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分别干预,两组的站桩功操作相同,仅试验组加入腹式呼吸干预训练。干预过程包括集中培训2周和辅导训练6周。在培训前(基线期)和训练后分别进行心电图和脑电图(EEG)检测。应用样本熵算法和经验模态分解对EEG信号进行分析,计算样本熵复杂指数,分析脑电变化与呼吸曲线的关联性。结果 训练后,试验组不同脑区复杂度均高于对照组,颞顶交界区、后颞区、顶区、顶枕交界区、枕区脑复杂度差异较大,其中,试验组后颞区脑复杂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训练前比较,对照组在额极区、前颞区、额区、额颞交界区、额中央交界区、中颞区、中央区、颞顶交界区的大脑复杂度下降,在中央顶交界区、后颞区、顶区、顶枕交界区、枕区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在额颞交界区、中颞区、颞顶交界区的大脑复杂度下降,在额极区、前颞区、额区、额中央交界区、中央区、中央顶交界区、后颞区、顶区、顶枕交界区、枕区的大脑复杂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大脑复杂度均在额颞交界区、中颞区、颞顶交界区下降,在顶区、顶枕交界区、枕区升高。训练后试验组与对照组在P 3和P O3导联复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和PO3分别位于顶区和顶枕交界区,提示顶区和顶枕交界区也存在顺腹式呼吸对脑功能的影响。训练后呼吸曲线与脑电成分相关性增强。结论 腹式呼吸训练可明显增加大脑相应脑区(后颞区、顶区、顶枕交界区)的复杂度,且二者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腹式呼吸调息气功呼吸训练脑电图大脑复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