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博物院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博物院
博物院

双月刊

博物院/Journal Museu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笔谈:"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的思考与实践

    5-6页

    博物馆教育和研究功能的思考

    安来顺宋向光徐玲张文立...
    7-15页

    博物馆教育和研究的实践探索

    周婧景黄洋杨瑾丁福利...
    16-26页

    "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实践总结与思考

    黄琛陈成军周靖程谢晓婷...
    27-32页

    新兴科技背景下的博物馆教育和研究的展望

    潘守永蔡琴
    33-35页

    汉画像石山形冠图像考

    艾菲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代民众追求"升仙不死"的长生之术,盛行"事死如生"的厚葬风俗,随之"升仙"和"厚葬"便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大规模的造仙运动以画像石、画像砖、壁画等为主要载体呈现在墓葬中,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仙界景象,以此期盼墓主人在死后能够到达仙界,长生不老."山形冠"则是众多仙界元素中被刻画在东王公、西王母、太一、伏羲、女娲、成王、秦始皇等头上的独特冠饰,发展到后期甚至麒麟、句芒、不明身份的神仙等也都佩戴山形冠.笔者通过搜集汉画像石中与山形冠相关的图录以及文献记载,初步认为山形冠是汉代工匠用于表现与成仙相关的象征元素,且这种冠饰佩戴者身份地位都比较尊崇.

    山形冠汉代画像石升仙

    西安晚唐宦官吐突士昢墓志相关问题考略

    段成刚
    4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代中期以后,宦官势力因拥立之功而权势日大,掌握神策军,继而干预朝政,是唐代政治发展过程中的特殊现象,是政治生态的衍生.宦官为参与和巩固权力内部分配,与之相应地形成了多个宦官家族.宦官家族的维系往往以收养假子的形式出现,依靠家族纽带而活跃于政治舞台.本文通过西安地区考古出土的墓志材料,解读中晚唐时期吐突氏宦官家族的姓氏来源、世系传承、家族历程等问题,以窥该家族在中晚唐政治生态中的地位和作用.

    吐突氏鲜卑宦官家族宦官政治

    关于鄠邑公输堂建造年代的重新认识

    仝朝晖
    50-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输堂在1957年被发现之初,定为"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这一说法存在明显不合理之处.从其信仰与创教人生卒看,与这种说法矛盾.根据村民的宗族历史,建筑的硬山顶、斗拱形制等方面亦可进一步反证.据传公输堂原有记事木牌记"嘉靖年建造",通过建筑本身的图像艺术,以及嘉靖皇帝崇信道教的史实等,均能证明此说是成立的.

    源远宫建造年代嘉靖图像艺术

    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藏《清代玻璃彩绘仕女图座屏》考论

    张磊
    6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馆藏的《清代玻璃彩绘仕女图座屏》,学界多认为其母本为油画作品《香妃旗装像》.文章通过对《香妃旗装像》的分析,认为并非如此.笔者在列举可查的其余九幅高度雷同的系列作品后,认为清晚期关晓村所绘油画作品《香港和兴第四妾》很有可能是整个系列作品的肇始.《清代玻璃彩绘仕女图座屏》作为整个系列唯一一幅玻璃画,见证了19世纪晚期外销玻璃画即将退出历史舞台前的最后时光,更显弥足珍贵.

    玻璃画外销画《香妃》郎世宁《香港和兴第四妾》关晓村

    中国革命博物馆1990年版"中国革命史陈列"修改历程回顾

    钟国文
    7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1990年开放的"中国革命史陈列"是中国革命博物馆在原1979年版"党史陈列"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陈列"的基础上修改完成的基本陈列.这次陈列修改历时4年多,是自1961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开馆后规模较大的一次修改,对原有陈列作了诸多变动和创新,内容和形式都有较大改观,对今天的博物馆、纪念馆革命史及近现代史类陈列展览的修改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革命史陈列改陈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