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赵文珍

季刊

1008-3723

lnkjxyxb@163.com

0414-5861067

117004

辽宁省本溪经济技术开发区香槐路176号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以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为宗旨,主要介绍学校教学、科研以及各项工作中的实际经验和成果,提倡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注重反映科研、教学前沿学术动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数据时代打造大学英语写作"金课"的探讨

    王英
    6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述了"金课"的概念,标准及打造"金课"的必要性,分析了大数据给大学英语写作"金课"带来的便利条件.打造大学英语写作"金课"的具体方法为:从词汇及阅读入手丰富学生的语料输入;教师可利用在线辅助教学工具鼓励学生大胆创作;采纳有中国特色的产出导向法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数据写作教学与评估;教师应转变思想,提升信息技术能力,及时学习更新前沿的教学技能.

    大数据时代大学英语写作金课

    基于动态系统理论构建英语阅读动态教学模式

    汪程余萍
    6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动态系统理论,尝试在网络背景下构建英语阅读动态教学模式.在教学资源、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遵循动态、开放的特点进行改进,旨在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动态发展.

    动态系统理论英语阅读网络

    基于移动平台的PBL教学法在营养教学中的应用

    代广辉郭玉敏
    67-69页
    查看更多>>摘要: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前提,以小组协作为载体,以学生为教学核心的全新方法.在移动智能平台广泛应用的环境下,将移动平台与PBL教学法相结合,有效提高了学生自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本质上优化了课堂教学.本文以营养教学为基础,从课前准备、课堂实践和课后总结等角度,综合探究基于移动平台PBL教学法的应用路径.

    移动平台PBL教学法专业营养教学应用路径

    试析"给+代词+动词+名词"与"给+代词+名词+动词"的转换条件

    王俊杰
    70-7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现代汉语中,"给+代词(人称)+动词+名词"是常见的语序表达方式,它符合现代汉语语序的特点.但在具体的语境中,"给+代词(人称)+名词+动词"也常常出现.文章运用变换分析的方法,分析"给+代词+动词+名词"转化成"给+代词+名词+动词"的限制条件,说明二者转化不是任意的,是有条件的.

    "给+代词+动词+名词""给+代词+名词+动词"变换分析转换条件

    古代汉语中虚词的运用研究

    郑蔚萍
    73-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古代汉语中的虚词加以确切的解释,一方面是阅读古籍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对古代汉语语法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然而仅仅重视尚不足以达到理想研究预期,还需要将虚词使用同修辞相联系,以修辞的高度审视虚词,惟其如此,才能让古代汉语中虚词的运用更加娴熟.为此,我们可从古汉语虚词与修辞的关系,虚词认知的历史发展,造句行文、传意达情等角度做出探讨.

    古代汉语虚词运用研究

    刘征寓言诗内容的研究

    孙浩芹
    7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寓言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形态,是寓言用诗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学体裁,属于叙事文学.刘征(刘国正)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杂文家、诗词家、寓言诗人,他对寓言诗的贡献卓越.刘征的寓言诗是重叙事的,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揭露一切霸权主义,二是揭露官僚作风和不良风气,三是寓生活哲理,四是赞美为社会做出奉献的人及其精神.本文以分析解读其寓言诗入手,通过对他的寓言诗内容剖析和归结,更深一层地去研究他的寓言诗.希望本文内容能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一些突破和成绩,并且能够给予今后刘征寓言诗研究以一点小小的启发.

    刘征寓言诗主要内容

    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的叙事手法剖析

    苏曼
    79-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一名成功的新移民作家,严歌苓文化身份多元性与创作思想的边缘化使其作品呈现出了无法替代的独特性.主要呈现在叙事手法方面.《陆犯焉识》是严歌苓的颠覆转型的重要作品,她在创作这部作品时所采用的叙事手法是多样化的,这也使得作品达到了很高的审美标准,对文本叙事手法展开进一步讨论,以期探究严歌苓作品的独特魅力.

    严歌苓《陆犯焉识》叙事手法

    论著名剧作家冷波《保家乡》的创作艺术

    杨建平
    82-8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剧是以抗日战争为题材,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戏剧创作.它对鼓舞人民抗战士气,争取民族独立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著名剧作家冷波《保家乡》就是抗战剧中的代表作之一.本文从剧本的强烈的时代性,独特审美意蕴的戏剧冲突,扣人心弦的戏剧情节三个方面分析剧作的创作手法与独特的艺术价值,对于解读抗战剧的创作艺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冷波抗战剧保家乡创作艺术

    旅游宣传片互动意义的多模态话语分析与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以《最美安徽池州旅游宣传片:大美池州》为例

    聂雯
    84-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宣传片不仅直接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整体形象,也有利于地方文化在海外的传播,本文以《最美安徽池州旅游宣传片:大美池州》为例,在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基础上,首先通过视觉语法和系统功能两个部分对视频中表现出的多模态进行阐释;池州旅游宣传片彰显了中国地方特色、形成中央地方媒体联动的对外传播方式,拓展了渠道平台,体现了地方旅游宣传片在中国传播以及在海外推广的价值.

    旅游宣传片多模态话语分析海外传播池州宣传片

    高校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路径探析

    祁燕苹林猤
    87-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繁荣兴盛,但随着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这些领域内发生的巨大变革在某种程度上对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不仅仅是文化的再生产所必需的,同时也是民族群体的自我完善和民族意识的深层次积累.高校的重要职能之一是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多元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冲击使得高校在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更好地传承民族文化,高校应着力于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开展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活动,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民族文化.

    高校民族文化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