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装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装工程
包装工程

吴护林

半月刊

1001-3563

wjqk@vip.163.com

023-68792836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包装工程/Journal Packaging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杂志创刊于1972年,原刊名为《防腐消息》, 1979年更名为《防腐包装》,刊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1980年更名为《包装工程》,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包装工程》杂志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包装、印刷技术领域权威性主导科技期刊。办刊宗旨: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杂志长期被各大数据库收录,是全国包装杂志唯一连续四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用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代表着中国包装科技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在包装科技界和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杂志拥有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平台,主编为兵器工业第59研究所所长吴护林研究员,编委会由国内外51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刘人怀、钱清泉,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朱位秋,国际包装研究联合会(IAPRI)主席Kees Sonneveld,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Paul Singh教授等5位外籍编委。同时,在不断扩大和更新的动态专家评审委员会中,杂志还拥有100多位全国知名包装工程各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杂志内容主要分为专论和信息两大部分。包含包装科学与工程、技术专论、装潢与艺术、工业设计、论坛以及信息与资讯等栏目。专论部分着重报道包装及印刷领域学术理论探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项目进展,以及设计新潮和管理创新等内容;信息版块主要报道国内外包装科技动态、科研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等内容。报道内容涵盖了与包装、印刷行业相关的机械、材料、化工、电子、自动化、物流、设计艺术和管理等等专业方向,年载文量近800篇。近年来,涉及包装科技领域的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大多在《包装工程》上刊发论文。除开报道科技信息外,杂志还积极参与我国包装工程专业的建设,努力促进学术交流,现在已成为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平台和园地。国内包装工程专业唯一的学术组织——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杂志编辑部,杂志的执行主编担任专委会秘书长。多年来,杂志组织和参与了大量的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包装学术技术研讨会议。其中,作为主要的组织者之一,《包装工程》杂志长期承办已有20多年历史,每2年一届,代表国内包装学术研究最高水平的“全国包装学术会议”。《包装工程》杂志30多年来忠实地报道中国包装科技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深受我国包装行业的重视与关注。杂志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翔实,是包装、印刷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设计、教育、信息、经营管理和制造生产等工作人员的必备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知识视角下设计驱动的颠覆式创新方法研究

    魏楚凡刘键席上琳黄赛...
    40-5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颠覆式创新是企业实现跨越式追赶的重要路径,针对当前识别颠覆式创新机会的不足,基于知识基因与深度学习协同优化,提出设计驱动的颠覆式创新早期识别方法.方法 梳理知识视角下设计驱动的颠覆式创新流程,针对创新模糊前端阶段并基于"产品知识基因"的概念,首先通过大数据文本分析方法洞察用户未来需求,进行产品意义重构;其次对相关领域专利数据进行"主语—行为—宾语"结构与"技术—关系—技术"结构语义分析并建立产品知识库;最后在此基础上类比基因工程思维模式重组技术方案,寻求产品颠覆式创新.结论 以未来空调为设计研究对象,验证研究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能够帮助企业识别颠覆式创新设计机会,对优化资源配置和规划设计战略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颠覆式创新设计驱动产品意义产品知识基因产品知识库

    基于行为设计学理论的产品设计应用研究

    李波涛王琪卢刚亮郑刚强...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体验为主的消费时代下,行为设计学在产品选购和使用中提升用户体验的方法.简述行为设计学理论的起源与发展,解析通过设计用户行为创造高价值用户体验的意义,提出以行为设计学理论为基础的产品设计应用策略.方法 采用理论整合和应用案例综合分析的方式,研究理论发展的应用趋势.通过归纳用户体验层次和用户行为类型,结合案例分析、福格行为模型分析,探究可深入应用于产品设计的行为设计策略.结论 面对消费升级、市场多元化进程的加速,产品设计重心已转向"用户体验至上".行为作为体验的触点,可通过设计增加使用者在接触产品整个过程中的好感度.基于行为设计学的设计实践,可以有效并极大提升用户体验,形成产品使用过程中的记忆尖叫点,达成品牌和使用者双赢的局面.

    行为设计学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福格行为模型

    面向产品积极体验周期的设计策略研究

    吴春茂黄沛瑶张燕婷
    60-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一套面向产品积极体验周期的设计策略.方法 运用文献研究法界定影响积极体验周期要素;运用桌面研究法搜集100件产品服务设计样本,5名设计师参与筛选出50个符合丰富产品积极体验周期的产品样本;运用焦点小组法,8名设计师分析出每个产品样本通过何种方式来丰富使用者的积极体验周期;基于积极体验周期可视化图表、GIOIA方法提取丰富产品积极体验周期的设计策略;通过设计工作坊案例实践验证设计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结果 提出了面向产品积极体验周期的14种设计策略,分别为:预热(情境代入、视觉期待、功能牵引)、活动(使用清晰、实时互动、情境多用、持续体验、沉浸体验、情感建构)、评估(流畅体验、满意效度)、影响(短期贡献、中期变化、长期效应).结论 该设计策略有助于设计师有效生成丰富用户积极体验的设计概念,以提升目标用户可持续的积极体验与主观幸福感.

    积极体验体验周期设计策略产品概念生成

    非语言交互视角下定制服务类产品体验设计方法探究

    石丽雯顾天琳黄艳群刘金剑...
    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目前用户体验交互模态单一、获取用户需求的主观性强、对潜在需求挖掘不充分的问题,从用户多模态行为出发,探索用户体验设计的新方法.方法 对多模态交互方式进行梳理,从用户KANO需求模型出发,挖掘能引发用户兴奋的潜意识需求,建立用户行为和思维模型并绘制用户旅程地图,结合鞋品定制平台案例进行交互设计应用与验证.结果 在非语言交互视角下,建立鞋品定制平台的用户心智模型和行为模型,绘制体现多模态情绪变化的用户体验地图,并最终提出非语言交互用户体验设计标准.结论 将非语言交互方法融入用户潜意识行为交互设计,可以更有效地感知产品使用过程中用户情绪的变化,探索交互环境等因素对用户"感知-行为-体验"设计模式的影响,为非语言交互设计方法在定制服务类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非语言交互KANO模型潜意识需求多模态体验设计方法

    面向"双碳"目标的生态环保材料感知评价方法及外观美化研究

    宋丰伊刘键邹锋黄赛...
    79-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炼一套用户感知层面的评价技术和方法.方法 分别运用文献综述、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的方法,提出了生态材料的样本、材料感知评价层次模型、材料感知评价的实验设置及感知评价方法的4个主要层面.结果 通过总结材料的感知评价研究中的先进实验流程、评价方法及优缺点分析,构建了一套适用于生态材料感知评价方法模型.结论 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提出的感知评价模型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对推动生态材料的多模态品质可持续性设计具有现实指导价值.

    可持续设计多模态感知生态材料感知评价模型

    文创产品相关评价研究综述及展望

    李志春李日辉包长江
    95-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整理和分析现有文创产品相关评价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展开文创产品评价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运用文献法、归纳法,从文创产品的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与技术等方面展开梳理与研究,在汲取现有成果的前提下,展开文创产品的相关评价研究展望.结论 经研究发现,在文创产品相关评价领域中,存在学科之间交叉融合的理念与方法日趋明显、评价方法与技术的优选及科学应用有待进一步提升、评价体系的系统性仍需完善、评价视角仍有拓展空间等现象和问题,基于此提出文创产品的原文化表征度评价体系与方法的研究发展方向,以进一步完善和拓展文创产品的相关评价研究.

    文创产品评价体系评价指标评价方法文化表征

    面向代际叙事的老年情感化产品设计研究

    张婉玉周春燕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老年人在代际叙事中的情感价值为导向,提出老年人情感化产品设计方法,以期帮助老年人在代际叙事中获得正向的情感体验.方法 从代际叙事的源情境识别老年人在代际叙事中的情感需求,进行情感采集,通过情感体验活动分析和需求分解,从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三个层面进行产品设计需求映射,实现产品设计编码,通过整合创新,使老年人在产品使用和产品交互的过程中实现情感解码.结果 以构建的面向代际叙事的老年情感化产品设计模型为基础,从产品外观、产品功能、产品交互、产品内涵四个方面进行的设计实践,验证了提出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论 从老年人在代际叙事中的情感体验出发,探讨了面向代际叙事的老年情感化产品设计的方法和路径,所构建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老年情感化产品设计具有普遍适用性,可以为相关老年产品设计研究提供借鉴.

    产品设计代际叙事养老服务情感体验

    基于多感官交互的阿尔茨海默老人智能穿戴产品设计研究

    欧静谭瑜方滢洁康庆春...
    11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听觉、触觉与视觉多感官刺激因素介入阿尔茨海默病老人护理的反馈效果,借助智能软硬件技术增强其对音乐的感知,设计多感官交互的老人智能穿戴产品.方法 根据感知替换及通感原理,创建能够将音乐转化为振动及视觉信息的感官替代方法,并通过实验测试分别验证听–触觉和听–触–视觉两类多感官交互原型的可行性.结果 在融合听–触觉的基础上加入视觉设计,可以更好地激发老人的言语行为能力.在收集被试者使用反馈分析结论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指尖振动音乐可穿戴设备——指尖钢琴,通过提供以触觉、听觉、视觉融合的多感官体验来促进患者的主动行为.结论 多感官交互产品的设计对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情绪和主动行为具有一定的效果,对老年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

    阿尔茨海默病(AD)多感官交互感知替换振动触觉可穿戴设计

    基于设计事理学的公交系统体验设计研究

    张家祺武晋昭丁泽英张盛耕...
    125-133,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现有的公交系统体验问题,以设计事理学为理论基础,对公交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改进,提高乘客乘坐的满意度.方法 首先运用事理学的系统性思维方法对乘坐公交的"事"系统进行外部因素的分析,并从事因驱动的角度提炼乘车各阶段的设计要素,通过因子量化分析划分内部因素的设计维度,建立公交系统体验设计的目标思维模型;其次为了验证该模型的科学与合理性,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其内部因素影响乘客满意度的作用机制,根据运算结果,确定公交系统中体验设计要素的优先级并指导设计;最后采用系统可用性量表,来评估设计方案的合理性.结论 构建了基于事理学和结构方程模型的设计流程,并将此设计流程应用于公交系统体验设计中,提高了乘客的乘车体验感,为其他体验设计研究提供参考.

    设计事理学体验设计结构方程模型公交系统系统可用性量表

    基于模糊Kano模型的青年合租空间收纳设计研究

    李淑敏赵港呙鹏郭皓月...
    13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针对城市化背景下一、二线城市青年合租群体面临的众多空间收纳问题,建立一种以模糊Kano模型为基础的确立用户收纳空间需求重要度研究方法,旨在明确不同层级用户需求和优先级,从而指导设计.方法 从用户需求出发,根据KJ法整合包括租户、相关领域专家、业主等在内的意见,完成对收纳空间用户需求清单的分类统计;利用模糊Kano模型对收纳空间需求清单进行分类,将需求分为基本、期望及兴奋类别,然后建立关于三种用户需求类型的重要度计算函数,并完成优先级排序为研发设计提供指导.结论 结合用户、专家、业主意见,利用模糊Kano模型进行需求重要度计算得到了提升用户满意度的优先级需求指标排序,为空间收纳设计提供了参考;有效避免了单一Kano模型结果获取过于主观,用户满意度调研不够清晰及单一需求类型无法优先排序等问题;提出了关于空间收纳的设计改造策略,并通过实际案例进行了验证.

    青年合租群体收纳空间模糊Kano模型用户需求重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