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装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装工程
包装工程

吴护林

半月刊

1001-3563

wjqk@vip.163.com

023-68792836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包装工程/Journal Packaging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杂志创刊于1972年,原刊名为《防腐消息》, 1979年更名为《防腐包装》,刊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1980年更名为《包装工程》,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包装工程》杂志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包装、印刷技术领域权威性主导科技期刊。办刊宗旨: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杂志长期被各大数据库收录,是全国包装杂志唯一连续四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用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代表着中国包装科技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在包装科技界和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杂志拥有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平台,主编为兵器工业第59研究所所长吴护林研究员,编委会由国内外51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刘人怀、钱清泉,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朱位秋,国际包装研究联合会(IAPRI)主席Kees Sonneveld,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Paul Singh教授等5位外籍编委。同时,在不断扩大和更新的动态专家评审委员会中,杂志还拥有100多位全国知名包装工程各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杂志内容主要分为专论和信息两大部分。包含包装科学与工程、技术专论、装潢与艺术、工业设计、论坛以及信息与资讯等栏目。专论部分着重报道包装及印刷领域学术理论探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项目进展,以及设计新潮和管理创新等内容;信息版块主要报道国内外包装科技动态、科研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等内容。报道内容涵盖了与包装、印刷行业相关的机械、材料、化工、电子、自动化、物流、设计艺术和管理等等专业方向,年载文量近800篇。近年来,涉及包装科技领域的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大多在《包装工程》上刊发论文。除开报道科技信息外,杂志还积极参与我国包装工程专业的建设,努力促进学术交流,现在已成为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平台和园地。国内包装工程专业唯一的学术组织——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杂志编辑部,杂志的执行主编担任专委会秘书长。多年来,杂志组织和参与了大量的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包装学术技术研讨会议。其中,作为主要的组织者之一,《包装工程》杂志长期承办已有20多年历史,每2年一届,代表国内包装学术研究最高水平的“全国包装学术会议”。《包装工程》杂志30多年来忠实地报道中国包装科技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深受我国包装行业的重视与关注。杂志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翔实,是包装、印刷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设计、教育、信息、经营管理和制造生产等工作人员的必备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外参与式设计研究现状比较分析

    周沁姚喆
    241-250,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旨在比较在国内外参与式设计研究的发展及趋势,为我国未来参与式设计发展方向提供参照.方法 基于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参与式设计相关文献资料,利用CiteSpace中的类别分析、机构分析、关键词共现分析、突现关键词检测等功能,从时空关系、发文机构,发表领域及期刊,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结论 从研究对象上来看,国内重点关注学生以及公众,国外重点关注生理性及社会性弱势群体.从研究内容上来看,国内侧重参与式教学及公众参与社会公共空间与公共服务的建设更新,国外侧重健康管理以及有关弱势群体福祉的产品研发.从研究层面上来看,国内着重社会层面的策略研究,而国外重视技术层面的产品设计及平台研发.综合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及发展趋势,指出参与式设计的应用领域存在两个主要特征:其一是存在需要被赋能的使用者,通过在设计过程中赋予使用者更多的话语权,化被动为主动,在过程中培育能力,共担责任,从而获得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其二是适用于互相关联的多个主体组成的非线性复杂系统,通过提升决策的复杂度和多样性,可以增强复杂系统的自适应与可持续进化能力.

    参与式设计CiteSpace比较研究赋能复杂系统

    产品突破性创新概念设计过程模型研究

    毛昕王爱红陈汗青
    251-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产品突破性创新设计是提升产品价值、增强产业竞争力、实现中国创造的有效途径.为了实现产品突破性创新,构建符合突破性创新特点的模型至关重要.方法 聚焦产品概念设计阶段,根据突破性创新内涵与特征,通过对文献的分析与综合,将约束与创新围绕创造力建立联系,并借鉴创造力的"生成-探索"模型,探索产品突破性创新概念设计新路径.结论 提出了一种新的产品突破性创新概念设计过程模型.该模型以约束类型与来源为框架,通过提高创新资源约束水平来强化创造力,以跨领域知识和技术的运用为手段,形成了创意优先的产品突破性创新概念设计路径.模块化自重构机器人概念设计实践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支持产品突破性创新概念设计的开展,具备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突破性创新概念设计模型创造力约束创意优先路径

    论幸福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呈现

    陈惠
    258-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根据体现幸福感的产品设计方式,由此寻求提升产品设计幸福感的意义与策略.方法 通过研究相关文献,以及分析有关的设计案例,论述幸福感因素在产品设计当中得到体现的重要性,并从用户的五感体验与情感体验出发,探讨幸福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结果 基于设计研究与思考,提出通过五感中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促使用户在接触产品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等元素的过程中,体验到产品所带来的幸福感;以注重用户内在需求为前提,在体验中考虑用户的情感,令交互过程充满设计温度,以提升产品使用的幸福感;明确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并重视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愉悦度.结论 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是产品设计的前提,而创造出使用中的幸福感体验是产品设计的附加值,当功能与精神同时被满足时,用户可达到自我实现与满足,也自然能体会到使用的幸福感,这正是设计中最高层级的幸福.

    幸福感五感设计情感体验产品设计

    通用视角下的家具设计探究

    齐伟
    265-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家具设计在时代趋势和个体发展的综合作用下的通用化表现.方法 立足社会发展,不难发现家具设计一直在不断创新和丰富,从风格到细节都在推陈出新,并且功能方面也得到了一定的延伸和拓展,所以这里先从家具的各个层面的受众及其综合性的需求出发,探讨功能性方面的各种发展方向,总结通用性设计的发展可行性.之后,从基础的安全性、灵活化和智能化三大层面就家具设计的通用化发展进行论证,并在各个方面的论证中以理论为基础,配合相关的实践案例,深度总结有效的尝试方向与方法.最后,就具体的设计发展方向进行总结和陈述,指出意义所在.结论 将家具设计得更加灵活且多元,让家具的存在能够为不同的受众群体提供良好的服务,不仅能够将不同的家具进行整合和集中,拓展室内空间,还能为人们的使用提供周到的服务,有利于功能最大化地实现,也符合当前家具设计的发展趋势.

    通用家具设计模块化

    基于二次设计方法的玩具设计研究

    黄军花樊敏达
    269-277,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促进用户可持续消费的玩具设计方法研究,在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上实现用户的个性需求与玩具低碳发展之间的平衡.方法 针对玩具产品中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及其本体的可持续设计需求,通过实践案例分析、问卷调研、数据统计、实物制作与测试、共享经济思维等方式,分别归纳出玩具设计关系模型、设计流程相关模型、设计特征模型,从而进一步推导出符合以上玩具产品需求的二次设计方法.结论 二次设计方法能够使玩具产品在工业化生产的基础上产生个性化使用与可持续性特征并存的效果.

    玩具设计个性化二次设计可持续低碳

    二重性与非遗陶瓷类项目的品牌设计策略研究

    周东梅冯信群
    278-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陶瓷类项目制定专属的品牌设计策略,激发非遗陶瓷类项目的活力和潜力,使其适应现代社会需求和市场发展,振兴和促进非遗陶瓷文化健康持续传承.方法 在国家提倡对传统技艺类等非遗项目实施生产性保护的背景下,品牌化是非遗陶瓷类项目市场化运作的内在要求和必要条件.目前陶瓷市场品牌设计多从商品的角度展开,忽略了陶瓷具有的艺术品属性的影响和作用.通过分析陶瓷具有商品和艺术品二重性的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将艺术品属性的特殊性作为制定品牌设计策略的重要因素.将艺术品的个体性、创新性、自主性特点,转化为品牌设计策略中标签化的市场策略、创新性的形象策略和自主性的地域策略.结论 制定非遗陶瓷类项目品牌设计策略时应注重陶瓷的二重性,根据其二重性特点架构的品牌设计策略更吻合陶瓷的产品属性,可以有效地增加品牌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陶瓷二重性品牌设计

    土特产包装设计的创新与实践

    郭淑贤王蔷
    286-288,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土特产包装设计新时期的发展趋势与创新型路径表达.方法 从土特产当前市场竞争的现状来看,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对包装整体的创新设计诉求依然很强烈.为提升土特产的价值和竞争力,从土特产的实际调研出发,指出当前存在的过于简易的包装和过度包装两方面的问题对土特产销售与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进一步深入实际,从外在的视觉转译与呈现、地域文化内涵的渗透与交融以及与时代的创新接轨等层面逐一分析土特产包装的可行性表达与发展路径,探索土特产包装的科学创新与设计实践.结论 土特产包装的创新与再设计有利于其品牌形象的构建和附加值的创造,赋予土特产更多的文化内涵,促进关联品牌的建设,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推动我国包装设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土特产包装设计竞争力

    基于模块化理念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医养结合设施服务设计

    张云帆张婉玉
    289-2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在老龄化社会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的背景下,针对社区设施建设提出一种模块化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医养结合设施服务设计.方法 基于模块化设计理念,以浙江省温州市为研究区域,通过调研走访,将社区医养设施划分为医疗模块、养老模块、防疫模块,并通过确定服务对象、选择服务内容、划分社区生活圈层级构建社区医养设施体系,为不同社区提供适合的医养结合设施设计方案.结果 以温州市锦园社区为例,提出了具体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医养结合设施设计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打分,结果显示所构建的设计方法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结论 社区生活圈与医养设施的模块化设计模式,针对不同社区的医养需求,可以选择相应的医养模块单元进行组合配对,有利于提高社区医养结合设施规划的效率、社区医养服务能力和基层防疫应对能力.

    模块化15分钟社区生活圈医养结合设施养老服务

    理论进化的视角下文化艺术赋值产品的新思考

    刘俊哲王倩刘彦
    297-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理论进化的角度梳理艺术产品、现代产品与传统手工艺产品三者的联系与差异,并总结理论模型.方法 通过将选定的具有代表性的艺术产品、现代产品与传统手工艺产品案例,在技术的先进性、设计思想的先进性、艺术思想的先进性三个维度进行考察和比较.结果 艺术产品、现代产品与传统手工艺产品三者在技术的先进性、设计思想的先进性、艺术思想的先进性三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与传统手工艺产品相比,现代产品在技术的先进性、设计思想的先进性、艺术思想的先进性三个维度有较高的得分,因此更适用于现代生活的需求.而与现代产品相比,大多数文化艺术赋值产品仅在艺术思想的先进性方面有较高的得分,在技术的先进性、设计思想的先进性两个方面没有先进性的表现.文创产品、文旅产品同属文化与艺术赋值产品,需要在艺术思想、技术、设计思想三个维度进行富有先进性的开发与创新.

    文创产品文旅产品理论进化艺术产品手工艺产品

    蒙古族服饰地域分化与文化价值实现路径研究

    尤立思宋晓薇朱碧玉赵云彦...
    306-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从文化生态视角系统分析蒙古族传统服饰在不同地域文化下所产生的符号特征与装饰手法,探索其中所含元素的缘起与地域文化背景,总结整理蒙古族服饰地域分化脉络与设计驱动的文化价值实现路径.方法 首先,通过对蒙古族服饰地域特征的分析,从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收集蒙古族服饰元素符号,梳理不同地域下的蒙古族服饰特点并将其进行分类,同时分析地域环境对蒙古族服饰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探讨地域环境与蒙古族服饰文化价值的关系;其次,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探讨蒙古族服饰的保护与利用,并提出相应的策略;最后,从设计学的角度总结蒙古族服饰的地域分化和文化价值的实现路径.结论 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了地域、文化、宗教、环境对蒙古族服饰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并从文化生态学的角度探讨了设计驱动的蒙古族服饰文化资源保护、转化和价值实现路径,为蒙古族服饰文化资源数字化保护与价值转化提供参考.

    文化生态学蒙古族服饰地域分化文化资源价值实现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