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包装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包装工程
包装工程

吴护林

半月刊

1001-3563

wjqk@vip.163.com

023-68792836

400039

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33号

包装工程/Journal Packaging EngineeringC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包装工程》(Packaging Engineering)杂志创刊于1972年,原刊名为《防腐消息》, 1979年更名为《防腐包装》,刊名由聂荣臻元帅题写。1980年更名为《包装工程》,正式国内外公开发行。《包装工程》杂志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主管,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主办,是国内包装、印刷技术领域权威性主导科技期刊。办刊宗旨:以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杂志长期被各大数据库收录,是全国包装杂志唯一连续四版中文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用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收录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MI)收录期刊,代表着中国包装科技的最高水平和发展方向,在包装科技界和教育界享有崇高声誉。杂志拥有强大的理论和技术支持平台,主编为兵器工业第59研究所所长吴护林研究员,编委会由国内外51位知名专家教授组成,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文虎、刘人怀、钱清泉,中国科学院院士闻邦椿、朱位秋,国际包装研究联合会(IAPRI)主席Kees Sonneveld,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S.Paul Singh教授等5位外籍编委。同时,在不断扩大和更新的动态专家评审委员会中,杂志还拥有100多位全国知名包装工程各专业方向的专家学者。杂志内容主要分为专论和信息两大部分。包含包装科学与工程、技术专论、装潢与艺术、工业设计、论坛以及信息与资讯等栏目。专论部分着重报道包装及印刷领域学术理论探讨,工程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和项目进展,以及设计新潮和管理创新等内容;信息版块主要报道国内外包装科技动态、科研生产实践经验总结等内容。报道内容涵盖了与包装、印刷行业相关的机械、材料、化工、电子、自动化、物流、设计艺术和管理等等专业方向,年载文量近800篇。近年来,涉及包装科技领域的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大多在《包装工程》上刊发论文。除开报道科技信息外,杂志还积极参与我国包装工程专业的建设,努力促进学术交流,现在已成为专业发展不可缺少的平台和园地。国内包装工程专业唯一的学术组织——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包装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的秘书处设在杂志编辑部,杂志的执行主编担任专委会秘书长。多年来,杂志组织和参与了大量的全国性或地区性的包装学术技术研讨会议。其中,作为主要的组织者之一,《包装工程》杂志长期承办已有20多年历史,每2年一届,代表国内包装学术研究最高水平的“全国包装学术会议”。《包装工程》杂志30多年来忠实地报道中国包装科技发展历程和发展方向,深受我国包装行业的重视与关注。杂志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翔实,是包装、印刷及相关行业从事科研、设计、教育、信息、经营管理和制造生产等工作人员的必备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层PET/PE复合膜的大尺度间歇热封工艺能耗研究

    张怡辉刘言松王琳刘磊...
    25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热封设备连续加热热封工艺的能耗模型,优化设计适合大尺度热封设备的间歇加热热封工艺.方法 首先通过电热特性试验了解镍铬合金的升降温规律,拟合得到镍铬合金的升降温模型.其次分析连续加热热封工艺能耗模型,提出适用于大尺度热封设备的间歇加热热封工艺流程,并建立能耗模型.结果 以多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乙烯(PET/PE)复合膜为热封对象,以最小能耗为优化目标,计算得到最优的热封工艺流程.结论 大尺度热封设备采用间歇加热热封工艺加工可以有效减少能量损耗.

    大尺度热封热封工艺升降温模型能耗模型多层PET/PE复合包装膜

    基于实测路谱的振动环境分析与模拟方法研究

    夏斯璇郭涛林康钱静...
    26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开展无锡市内快递运输车辆的随机振动行为分析和缓冲衬垫损伤的实验室模拟再现,旨在指导包装系统随机振动加速试验,实现包装结构科学设计.方法 实地采集无锡市内中型厢式卡车运输过程中车厢不同位置的激励振动信号与包装系统响应信号;基于实测路谱处理得到实验室等比例加速、分频段加速测试谱;最后以多层瓦楞衬垫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标准谱、等比例加速谱、分频段加速谱进行实验室加速模拟试验,对比实地运输中瓦楞衬垫损伤情况,验证各加速模拟测试方法的损伤等效性.结果 实测路谱与标准谱在形状与量级上均存在差异;基于实测路谱的等比例加速和分频段加速模拟试验衬垫损伤率误差分别为20.2%、10.1%,远小于标准谱加速模拟测试的误差(110.1%);相较于等比例加速试验方法,分频段加速试验试验时间缩短了19 min(29.7%).结论 验证了基于实测路谱的分频段加速模拟测试的损伤等效性与快速性,该方法对实现防护包装的精准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防护包装随机振动实测路谱分频段加速试验损伤等效

    正方形自填充蜂窝结构异面平台应力的研究

    孙德强葛凤张超崔燕燕...
    269-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了促进正方形自填充蜂窝的合理使用,研究其异面平台应力随冲击速度、壁厚边长比和自填充级数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ANSYS/LS-DYNA建立基于胞元阵列的正方形自填充蜂窝异面冲击分析的有限元模型.对自填充级数为0的正方形蜂窝进行异面压缩试验和相应的仿真分析,证明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基于简化的超折叠单元理论,建立蜂窝准静态平台应力的理论模型,并证明理论模型的可靠性.结果 正方形自填充蜂窝在大的壁厚边长比和冲击速度下拥有更高的动态平台应力;在自填充级数由0变为1时,动态平台应力增长率最大.结论 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正方形自填充蜂窝的异面动态平台应力与冲击速度的平方呈线性关系,与壁厚边长比呈幂指函数关系,其增长率随自填充级数逐级递减.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不同自填充级数下正方形自填充蜂窝异面动态平台应力的经验公式.

    正方形自填充蜂窝异面冲击有限元模拟平台应力

    碳钢用双吗啉甲基脲基复配气相缓蚀剂及其缓蚀性能

    闫丽艳丁瑶李文强詹天荣...
    276-2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一种用于碳钢保护的绿色高效复配气相缓蚀剂.方法 以双吗啉甲基脲、尿素、十二烷基磺酸钠为三因素,采用45#钢为研究对象,通过极化曲线和电化学阻抗实验确定三水平,设计L9(33)正交实验,筛选出最优配方并制成气相防锈纸,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接触角测量研究复方VCI在碳钢表面的吸附情况.结果 筛选出了最佳的三元配方:3 g/L双吗啉甲基脲+2 g/L尿素+0.25 g/L十二烷基磺酸钠;以此为基础制成防锈纸,其挂片实验的缓蚀效率高达94.05%.经该防锈纸防护的金属表面接触角与被原纸保护的金属表面接触角相比增大了约11°,呈现出更高的疏水性.结论 以最优气相缓蚀剂配方为基础制成的气相防锈纸具有明显的气相防锈保护作用.

    气相缓蚀剂金属腐蚀正交实验复配电化学

    绿色气相缓蚀剂的复配及其缓蚀性能研究

    钟道灿卢立新叶桓潘嘹...
    284-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解决单组分绿色气相缓蚀剂缓蚀性能差的问题,复配一种绿色复合气相缓蚀剂,探究其对碳钢和黄铜金属试样的缓蚀作用.方法 采用腐蚀质量损失、接触角、电化学等试验测试分析复合气相缓蚀剂对碳钢、黄铜的缓蚀效果与成膜耐久性.结果 复合气相缓蚀剂对10号钢、H62黄铜的缓蚀效率分别为84.71%、91.67%,缓蚀性能显著优于单组分气相缓蚀剂;复合气相缓蚀剂在10号钢、H62黄铜表面均形成了缓蚀膜,H62黄铜表面形成的缓蚀膜较10号钢的更具耐久性.结论 与单组分气相缓蚀剂相比,该复合气相缓蚀剂对碳钢、黄铜均具备良好的缓蚀作用,为绿色气相缓蚀剂的防锈包装应用提供支撑.

    绿色气相缓蚀剂吸附预膜

    我国弹药包装防护设计研究现状

    刘正涛胡建华张报云莫非...
    291-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综述弹药包装防护的现状,为提升弹药包装技术水平指明方向.方法 简述弹药在储存环境、运输/装卸环境中可能受到的危害形式,综述弹药包装在防振动/冲击、防潮控湿、防静电、防电磁、防殉爆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结论 明确指出弹药包装多功能防护发展对提高弹药使用寿命、使用质量和使用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弹药包装多功能防护研究现状

    乏燃料运输容器事故工况密封分析研究

    刘广东
    298-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为防止放射性物质泄漏,要求乏燃料运输容器在事故工况下保证容器的密封.通过对乏燃料运输容器比例容器事故工况密封分析研究,为乏燃料运输容器密封分析提供依据.方法 为验证假想事故工况乏燃料运输容器的密封性,采用LS-DYNA分析软件,开展乏燃料运输容器比例容器9 m跌落分析,提取密封螺栓跌落过程中的载荷时程和密封面分离量,并在比例容器跌落试验后开展气密性能试验.结果 跌落分析结果表明,比例容器内、外盖在跌落过程中,密封螺栓应力满足限值要求;内、外盖密封面最大分离量小于密封结构有效回弹量.同时跌落后容器的气密性检查试验结果表明其密封性能良好.结论 乏燃料运输容器比例容器的跌落密封分析和气密性试验结果表明,在事故工况下乏燃料运输容器货包能够保证密封要求,该分析方法可用于乏燃料运输容器事故工况的密封分析.

    乏燃料运输容器比例容器跌落分析密封分析气密性试验

    可抛投移动机器人跌落分析及电池变形优化

    郑宏远袁靖金坤锋
    304-3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可抛投移动机器人进行跌落仿真并优化电池保护结构.方法 为了承受至少跌落6 m的强大冲击力,选取EVA及碳纤维材料对抛投机器人进行抗摔设计.基于Ls-Dyna对抛投机器人的3种工况进行跌落仿真,探究机器人各部件的受力情况以及损伤的原因.同时着重对机器人的电池及其箱体结构进行跌落仿真,分析电池失效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结果 表明了整体抗摔设计的有效性,没有超出设计材料的屈服点.同时,得出了电池失效的根本原因是电池材质较软以及保护结构包络面积不够,优化后的机器人的电池变形量减小了60%,电池失效得到了根本性改善.结论 经过仿真和实际抛投验证,所提优化方法可用于指导抛投和抗摔类机器人的抗摔设计.

    抛投机器人抗摔设计跌落仿真Ls-Dyna电池防护

    投稿须知

    后插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