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采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采矿技术
采矿技术

周爱民

双月刊

1671-2900

ckjs@263.net

0731-88631209

410012

湖南长沙市麓山南路343号

采矿技术/Journal Min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采矿技术》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2001年公开出版的刊物,它由长沙矿山研究院主办,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具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实用性强。《采矿技术》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矿山技术和装备,沟通、传播国内外矿业信息”为宗旨,交流发表的论文除知名专家的综述性和论述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成果的文章外,70%以上是反映矿山一线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成果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信息量大。《采矿技术》正刊为双月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地质与测量、经营管理与矿业动态、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机电装备、安全环保与灾害防治、爆破与岩土施工技术,以及信息园地等主要栏目,年发表论文数量200篇以上。影响面广。《采矿技术》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是矿山采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互相探讨、交流、学习的重要园地,素有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拥有学会委员和信息网理事等特定读者群,他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部矿区巷道围岩力学参数测试及反演研究

    许波杨鹏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掌握深部矿区围岩力学参数是矿井巷道设计、布置、煤层气抽采的必要条件.以深部矿区某矿为地质条件,现场测试了全矿区自13-1煤顶板到1煤底板共计8层地层的围岩力学参数,研究了围岩力学参数反演计算模型,设计了围岩力学参数反演流程.针对岩石强度、地应力等巷道变形影响因素,具体地分析了不同因素对巷道变形的影响,得出抗拉强度对巷道变形的影响最大的结论.根据地质条件和巷道设计,分别对东区北翼11-2轨道大巷和11-2回风大巷进行反演,将变形量反演值与变形量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实测值与反演值基本保持一致,误差在10%以内,说明围岩力学参数反演值具有很高的可靠度.

    深部矿区围岩性质力学测试参数反演

    山体地貌下急倾斜煤层原岩应力分布规律研究

    孙彦明
    6-1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掌握山体地貌下急倾斜煤层原岩应力分布规律,采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山体对煤岩层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与山体下急倾斜煤层原岩应力的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随着深度的增加,山体中部的煤岩层垂直应力按与埋深的平方成反比的规律而递减;在山体外的煤岩层垂直应力从零逐渐增大,至一定深度后又随着埋深的增加逐渐减小.山体下急倾斜煤岩层同一水平和同一煤岩层的原岩应力分布规律在深部与非山体下的一样,呈线性分布,而在浅部受山体集中应力的影响较大,呈与山体地貌相似的非线性分布.

    山体地貌急倾斜煤层原岩应力数值模拟

    基于UDEC与示踪法对某矿覆岩"三带"高度范围的研究

    史东瑞杨根发张红周何喜刚...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北矿区煤炭资源丰富,但煤层区域储量多变,瓦斯赋存量大,地质条件相对复杂.为了确保开采过程中瓦斯得以高效抽采,并有效避免事故的发生,采空区覆岩"三带"的确定与高位钻孔的布置显得十分重要.为准确获取中厚煤层覆岩"三带"的范围,以甘肃某矿15号煤层为工程背景,结合理论公式、数值模拟、示踪技术3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矿采用3种研究方式测得的"三带"高度范围相差不大,综合分析得出垮落带范围小于6~8 m,断裂带的范围为8~33 m,弯曲下沉带的范围大于33 m.该矿采空区瓦斯抽采钻孔应布置在顶板8~28.2 m处,抽采效果较好.对于矿井现场来说,示踪技术相对经济、快捷,辅助理论公式与数值模拟方法得出的结果更精确.

    中厚煤层"三带"高度UDEC示踪技术

    柔性测斜仪在大型地下硐室围岩水平变形监测分析中的可靠性研究

    石广斌李明乐孙春华马腾...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下硐室工程修建跨度及深度的增加,由于开挖卸荷引起的围岩变形破坏越来越严重.建设过程中围岩变形的实时监测对确保整个项目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同于传统点式位移计只能对测点高程位置处进行监测,柔性测斜仪凭借其传感器灵敏度较高且各柔性节可以自由组合等优点,可以对整个布置范围内的围岩变形有更为准确且直观的监测.通过对柔性测斜仪在某大型地下硐室工程围岩收敛变形监测应用中的可靠性展开研究,并与传统点式位移计以及三维数值计算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柔性测斜仪在硐室围岩水平收敛变形监测中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有效揭示了围岩变形趋势以及变化规律,可拓宽新型监测仪器在大型硐室工程巷道变形监测中的应用场景.

    柔性测斜仪岩体工程变形监测误差分析

    真三轴条件下深部煤岩试样力学特性研究

    赵杰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深部煤岩体地下实际浸水作用后煤岩体的力学变化情况,以山西某煤矿地下5组原位煤岩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制备的标准试验试件分别进行无水状态下、浸水之前和浸水之后的真三轴力学试验,以期还原强降水后深部煤岩体力学特性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原始状态下煤岩层试样层位岩石在真三向应力下的变形受层理、应力和结构的影响均较大,在垂直层理方向的变形能力较强;破裂模式表现为以结构控制型剪切破坏、结构和应力综合控制型剪切破坏以及结构控制型剪切破坏为主,以层理方向剪切滑移为主的3种破坏形式.当岩样在真三向应力作用下并通过浸水试验后,岩样峰值强度降低,力学性质弱化,弹性模量降低,同时变形能力增加.其破坏模式分为结构控制型和应力控制综合控制型剪切破坏,以及结构控制型剪切破坏形式.

    深部煤岩力学特性真三轴声发射浸水试验

    河西金矿不稳定矿体开采方法研究

    张武秦绍龙于文龙赵兴东...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稳固倾斜薄至中厚矿体的开采是目前矿山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河西金矿开拓至-820 m出现的节理裂隙发育、矿岩不稳固现象,结合矿山地质资料以及现场节理调查,依据矿体形态、矿岩稳固程度、矿体厚度,对不同采矿方法进行优选,确定采用机械化上向进路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对河西金矿-820 m中段矿体进行矿块布置、采矿方法设计,以及采切工程和回采、充填通风、顶板管理等.结果表明,河西金矿采用机械化上向水平进路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后,采场矿石生产能力达140 t/d,损失率为6%,贫化率为10%.

    不稳定矿体中厚矿体采矿方法机械化上向进路尾砂胶结充填法

    单轴压缩条件下裂隙几何特征对岩石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

    周立李杨廖超龙夏文浩...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裂隙几何特征对岩石单轴压缩力学特性的影响,采用Rhino-Griddle软件建立不同裂隙几何特征的标准岩样模型,并通过FLAC3D软件对单轴压缩条件下裂隙岩体的变形破坏规律进行了模拟研究,探讨了倾角、张开度、数目与岩石单轴力学特性的关联,分析了多裂隙岩样的裂纹扩展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裂隙倾角的增加或裂隙张开度的降低,岩样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峰值应变均会有所增加,且裂隙倾角相较于裂隙张开度对岩石的力学性能影响程度更大;裂隙数目对应力应变曲线的影响在峰后阶段较为明显,随着裂隙数目的增加,岩样的残余强度不断降低,三裂隙岩样的残余强度几乎为0;预制裂隙端部首先萌生裂纹,裂纹不仅向裂隙平行方向沿裂隙扩展,还沿着接近平行于轴向的加载方向向其他裂隙端部扩展,不同预制裂隙裂纹上下完全交汇贯通并与外部裂纹搭接,最终导致岩样完全失去承载能力.

    裂隙几何特征力学特性裂纹扩展数值模拟

    极薄矿体采矿经济模型及应用

    刘恩彦刘福春熊有为雷显权...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西某矿为极薄矿体,其0.4 m厚度以下的脉幅较多,采用传统经验判断法无法评价其经济效益.为充分利用该矿有限的矿产资源,以矿石综合品位、脉幅厚度及采矿成本等经济技术指标为基础,定义采幅系数,并结合盈亏平衡法,通过生产数据的归纳总结和分析,建立采矿经济模型,综合评价极薄矿体的可回采性,确定适宜的采幅参数.该方法为矿山提高资源回收量、增加采矿效益提供了科学依据,可确保矿产资源开发取得实效,实现可持续发展.

    极薄矿体矿石品位采幅经济模型

    Y型通风条件下工作面自燃"三带"划分与防治措施研究

    杨根发史东瑞吕永强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井下温度升高,自燃倾向性等级较高的煤层采空区易发生火灾的问题,以甘肃某矿11091回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通过现场实测分析发现,随着工作面的不断推进,二氧化碳浓度维持在0.04%~0.29%,甲烷浓度最终稳定在2.7%~3.7%,氧气呈明显下降趋势.当测点1、测点3在工作面分别推进至46.4 m、64.8 m时,氧气浓度依次降至18%;当工作面分别推进至91 m、100 m时,测点1、测点3氧气浓度依次降至8%,测点3后方采空区"三带"划分出现拖尾现象.综合分析,最大自燃宽度在36.2~44.6 m之间,出于安全考虑,工作面安全推进速度应低于0.52 m/d,同时需要加强对工作面采空区自燃标志性气体的监测工作.

    采空区自燃"三带"现场监测火灾防控

    破碎矿体下崩落法采场眉线破坏原因分析及保护措施

    马国虎李明润贾凯跃梁博...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龙首矿西二采区在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回采时,出现了眉线破坏严重的问题,极大地影响了矿山的正常生产.根据现场的矿岩情况、爆破工艺及参数,分析得出矿体破碎、装药参数不合理以及炸药单耗过大所导致的扇形中深孔孔口处炸药能量分布不合理(过于集中或明显缺少)是眉线发生破坏的主要原因.为解决西二采区眉线破坏问题,从破碎矿体物理加固以及爆破损伤控制两个方面提出了"薄钢板+管缝式锚杆"以及"孔口缓冲爆破+空孔导向"眉线保护方案,并进行了工业试验,改善了眉线破坏情况.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破碎矿体扇形炮孔眉线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