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采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采矿技术
采矿技术

周爱民

双月刊

1671-2900

ckjs@263.net

0731-88631209

410012

湖南长沙市麓山南路343号

采矿技术/Journal Min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采矿技术》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2001年公开出版的刊物,它由长沙矿山研究院主办,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具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实用性强。《采矿技术》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矿山技术和装备,沟通、传播国内外矿业信息”为宗旨,交流发表的论文除知名专家的综述性和论述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成果的文章外,70%以上是反映矿山一线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成果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信息量大。《采矿技术》正刊为双月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地质与测量、经营管理与矿业动态、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机电装备、安全环保与灾害防治、爆破与岩土施工技术,以及信息园地等主要栏目,年发表论文数量200篇以上。影响面广。《采矿技术》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是矿山采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互相探讨、交流、学习的重要园地,素有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拥有学会委员和信息网理事等特定读者群,他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江家墩矿充填采矿技术分析及优化措施研究

    王国均郑民总欧津超
    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分析江家墩矿区地质特征和前期充填采矿工序完成情况,总结关键技术参数,提出了江家墩矿区西矿段的充填采矿技术方案.方案主要包括形成通道、切顶及护顶固帮、降底、湿式充填、胶结接顶、回采矿柱、干式充填、空区封闭等 8 个步骤.针对充填采矿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了优化建议,包括调整矿房尺寸、改进护帮方式、优化湿式充填料搅拌工艺、改进支模方式、优化胶结充填料配比等.最后强调了采、充平衡的重要性,提出了后期应加大充填力度,增加充填量,以确保地压安全可控.

    充填采矿采、充平衡工艺优化地压安全

    某锡多金属矿缓倾斜-倾斜薄矿体中段高度研究

    李运胜方庆红余健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锡多金属矿山缓倾斜薄矿体中段高度取值问题,根据采矿方法,分别取 30 m、35 m和 40 m三种中段高度进行方案设计,在扣除矿房顶柱、底柱之后,针对不同中段高度,从矿房斜长、电耙容绳量及开采成本角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除中段高度为 40 m和 35 m、倾角小于 30°时电耙超出了合理耙运距离之外,其余方案矿房斜长均未超出 60 m;中段高度取 40 m 时至少可节省 840 万元以上,且开采成本最小.矿山中段高度取 40 m 时,在经济方面和满足电耙的工艺技术要求方面是最优的,倾角小于 30°的矿体仅占 14.62%,这部分矿体回采时,矿石搬运可以采用电耙接力的形式;矿山建成投产后,项目达产净利润为 9851.37 万元/a,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锡多金属矿缓倾斜薄矿体中段高度矿房斜长电耙耙运距离

    安家岭露天矿首采区东南部剥离工作线优化研究

    郑红升
    67-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适应安家岭露天矿在采区过渡期间因过背斜、东帮靠界以及上部剥离台阶因征地问题局部并帮的不利条件,探讨了首采区东南部区域工作线布置方式,提出了 3 个工作线布置方案,分别为工作线垂直向南推进方案、工作线倾斜布置推进方案以及工作线扇形转向布置方案.通过分析不同方案的运输系统布置,建立各方案的运距模型,对比了不同方案下首采区、二采区剥离物料的运输成本.结果表明,工作线斜向推进能够降低运输费用两千多万元,有效控制了运输成本,对类似露天矿山在进行转向期间的工作线布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露天矿工作线布置方案比选经济性分析物料流向

    共线双裂纹分布特征对其发育规律影响的研究

    刘守彬陈世江徐华鹏杨晓飞...
    72-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自然界岩体中,裂隙的分布状态各异,考虑岩体受载条件下裂隙的不同发育和扩展情况,及其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针对含不同倾角、线长比的双裂纹在单轴压缩作用下的破坏规律,以Ⅰ、Ⅱ型应力强度因子为基础,建立了共线双裂纹应力强度因子的计算模型.采用扩展有限元数值模拟,对不同倾角、线长比预制裂纹的试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预制裂隙倾角与起裂应力呈现明显的正相关;线长比对裂隙扩展形式有所影响,其接近 1 时主次裂纹均产生明显翼裂纹扩展,应力强度因子KI 和KⅡ在次裂纹尖端处最大,线长比大于 1 时KI 和KⅡ在主裂纹尖端处最大.在倾角为 30°、线长比为 1 时,岩体稳定性最差.

    共线双裂纹应力强度因子扩展有限元裂纹扩展起裂应力

    基于尺寸效应的锯齿结构面注浆剪切试验研究

    胡斌赵军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浆可以有效提高结构面的抗剪强度,对于不同尺寸的结构面,其峰值抗剪强度在注浆后提升的幅度存在较大差异.基于此,分别对尺寸为 60 mm、90 mm、120 mm 和 150 mm 的锯齿结构面进行注浆加固,并开展中低法向应力作用下的直剪试验,探讨各尺寸结构面在注浆前后的峰值抗剪强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注浆与未注浆的结构面峰值抗剪强度均存在负尺寸效应,随着尺寸的增大,尺寸效应逐渐减弱至最终失效;同一尺寸的结构面注浆后,其峰值抗剪强度大于未注浆结构面,注浆作用体现在提高了结构面的黏聚力;在中低法向应力作用下,注浆效果随尺寸的增大呈非线性增长,曲线斜率先增加后减小,最终趋于 0;法向应力越大,注浆后抗剪强度提升幅度越大.

    注浆效果尺寸效应锯齿结构面抗剪强度直剪试验

    魏家地煤矿2109工作面隅角范围顶板断裂形态及其工程应用研究

    苗在全张建江王贝贝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甘肃魏家地煤矿 2109 综放工作面进行瓦斯综合预防治理,建立了魏家地煤矿 2109工作面的上、下隅角范围内顶板断裂模型,开展了工作面顶板断裂三维形态特征数值模拟,并以此为依据对上、下隅角范围注浆钻孔布设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在其上、下隅角位置处,形成类三角块区域.工作面隅角位置处的垮落形态大致呈现出"立体梯形",采空区上、下方的垮落角分别为 16°和 23°.工作面在推进过程中,在隅角顶板垂直上方破坏范围最广,此处围岩裂隙发育相对最广,是漏风的主要位置之一,通过对此区域进行浅部注浆封堵裂隙后,可有效防止采空区瓦斯流向工作面,对防止该工作面漏风与瓦斯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综放工作面瓦斯治理顶板断裂形态钻孔布置

    鲍店煤矿八采区原岩应力测试及分布特征研究

    王建郭祺李旭智黄瑞峰...
    88-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原岩应力场是影响矿山压力显现剧烈程度的主控因素之一.采用应力解除法实测了鲍店煤矿八采区原岩应力,并研究了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八采区最大主应力为 9.03~9.18 MPa,中间主应力为 6.15~7.01 MPa,最小主应力为 5.35~6.45 MPa;最大主应力方位角位于 97.34°~111.23°之间,且最大主应力为水平应力,应力场类型为σH>σv>σh 型;实测中间主应力与垂直应力存在 3.61°~29.79°的夹角,且其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加的速度较垂直应力大,用垂直应力估算中间主应力相对保守;八采区 8304 工作面掘进方向与最大主应力夹角为 97.34°~111.23°,中间主应力倾角为-86.39°~-60.21°,两顺槽在掘进和维护过程中易受最大主应力和中间主应力影响,巷道两帮及右肩角需要重点维护.

    原岩应力应力解除法最大主应力地应力水平

    大断面隧道揭煤临界安全岩柱厚度研究

    吴俊杰袁超
    9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大断面隧道在揭煤施工中出现的煤与瓦斯突出问题,以呼北高速公路东岳观瓦斯隧道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与现场试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筒仓理论建立了隧道揭煤临界安全岩柱厚度力学模型,推导了临界安全岩柱厚度解析表达式,运用数值计算软件,绘制了临界安全岩柱随隧道开挖半径、煤层倾角、瓦斯压力、隧道埋深的变化曲线.研究表明:临界安全岩柱厚度随隧道开挖半径、瓦斯压力的增大而增大,并呈现线性正相关;煤层倾角较小时,临界安全岩柱厚度对煤层倾角非常敏感,随着煤层倾角增大,安全岩柱厚度对煤层倾角敏感程度逐渐降低,隧道埋深对留设的临界安全岩柱厚度影响较小.根据研究结果并充分考虑隧道现场情况,最终选择8 m作为东岳观隧道揭穿栖霞组煤层的临界安全岩柱厚度.

    隧道工程瓦斯隧道煤系地层安全岩柱煤层倾角

    露天采坑固化回填与地下开采并行作业安全性分析

    彭华锋张钦礼
    99-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桥矿利用冬瓜山铜矿的尾砂对露天采坑进行固化回填,实现了区域矿山协同.利用ANSYS和FLAC3 D软件构建了露天采坑固化回填与地下开采耦合作用的数值模型,分析了露天采坑固化回填与地下开采并行作业的安全性.结果表明,地下矿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新分布,应力集中主要出现在露天边坡坡脚、境界顶柱左右两侧和地下采场顶板附近,塑性区主要分布在采场周边围岩内;按照新桥矿露天转地下设计的境界顶柱留设方案与回采工艺,露天采坑固化回填冬瓜山铜矿尾砂不会对露天转地下开采安全造成影响,可以保证未来露天转地下开采的安全.

    露天采坑固化回填数值模拟露天转地下开采安全生产

    基于WOA-SVM模型的爆破块度预测研究

    刘骎王文通张千俊郭沙...
    103-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爆破块度是衡量爆破效果的主要指标之一,为提高爆破块度的预测效果以提高矿山生产效率,采用鲸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进行爆破块度的预测,建立基于鲸鱼算法优化支持向量机的爆破块度预测模型.综合考虑影响爆破块度的内外因,选择岩石块度尺寸XB 和弹性模量E,炸药单耗Pf、炮孔间距S 与炮孔排距B 的比值、炮孔深度H 与炮孔排距B 的比值、炮孔排距B 与炮孔直径D 的比值,以及炮孔堵塞长度T 与炮孔排距B 的比值为模型的输入向量,模型输出为爆破后的岩石平均尺寸X50,收集世界范围内的 97 组爆破数据作为鲸鱼优化算法支持向量机(WOA-SVM)模型的训练集和测试集.结果表明:WOA-SVM 模型的均方误差(MSE)、均方根误差(RMSE)和拟合优度相较于BP神经网络、传统支持向量机模型更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该模型具有更好的效果.

    爆破块度鲸鱼算法支持向量机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