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采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采矿技术
采矿技术

周爱民

双月刊

1671-2900

ckjs@263.net

0731-88631209

410012

湖南长沙市麓山南路343号

采矿技术/Journal Min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采矿技术》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2001年公开出版的刊物,它由长沙矿山研究院主办,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具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实用性强。《采矿技术》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矿山技术和装备,沟通、传播国内外矿业信息”为宗旨,交流发表的论文除知名专家的综述性和论述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成果的文章外,70%以上是反映矿山一线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成果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信息量大。《采矿技术》正刊为双月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地质与测量、经营管理与矿业动态、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机电装备、安全环保与灾害防治、爆破与岩土施工技术,以及信息园地等主要栏目,年发表论文数量200篇以上。影响面广。《采矿技术》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是矿山采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互相探讨、交流、学习的重要园地,素有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拥有学会委员和信息网理事等特定读者群,他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某锑矿深部采矿方法优化研究及应用

    曾鹏康锡升李晓辉黄小红...
    56-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锑矿浅部回采一直沿用倾斜分条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随着矿产资源的不断开采,浅部资源回收殆尽,深部矿体赋存形态变化较大,且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地压逐渐增大,原有的采矿方法很难满足深部矿体资源的回采,亟需对其深部采矿方法进行优化研究.将原有的倾斜分条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优化为以盘区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为主,两步骤倾斜分条嗣后尾砂胶结充填采矿法为辅的回采方案.现场工业试验表明,优化后的采矿方法采场生产能力能达130 t/d,贫化损失率均在8%左右,大幅度提高了采场的生产能力和采场机械化水平,为矿山创造了一定的经济价值,保障了矿山的可持续发展,为后续矿山数字化、智能化开采奠定了基础.

    深部开采采矿方法优化机械化上向水平分层充填采矿法

    综合掘进技术在巷道施工中的应用

    朱龙飞
    6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综合掘进是提高在巷道掘进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方式之一.采用综合掘进技术不但可以最大幅度地利用机械开采,还可以根据巷道的地质状况采用爆破方式掘进.基于此,以某煤矿6301胶带顺槽回风巷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该区域的概况进行介绍,并对巷道布置方式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巷道的布置,对作业面的施工应用了机械掘进和爆破掘进的方式,对综合掘进方式所遇到的问题采取了有效的处置措施,保证了巷道掘进的安全和巷道的稳定性,可为后续类似的井下作业提供参考.

    综合掘进技术爆破掘进机械掘进巷道支护

    小东沟金矿岩石力学试验与岩体稳定性分级研究

    李强李海文朱巍赵文超...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岩体稳定性分级对于巷道合理支护参数的选取至关重要.支护强度不足会威胁工人生命安全,而支护强度过高则导致成本增加.以小东沟金矿为工程背景,制备了51个岩石样品,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抗拉强度试验和三轴压缩试验.试验得出小东沟金矿上盘围岩和矿体强度较高,下盘围岩强度较低,平均单轴抗压强度分别为126.58 MPa、86.56 MPa、71.14 MPa.利用Sha-peMetrix 3D系统获取了岩体结构面信息,构建了岩体结构面三维图像,分析了节理裂隙的倾向、倾角、间距、迹长等分布规律,得出了小东沟金矿优势节理面.结合Q分级、RMR分级和BQ分级法对小东沟金矿岩体进行了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小东沟金矿6中段和7中段岩体稳定性为Ⅲ~Ⅳ级,稳定性特点为一般~较差.研究结果可为巷道分级支护方法选择和支护参数优化提供基础数据,为矿山安全开采提供保障.

    岩石力学试验岩体稳定性分级破坏形式力学强度节理分布

    宝山边深部区域非金属矿产资源开采可行性研究

    白永红曹天奇林卫星盛佳...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实现宝山地面尾砂零排放,以宝山边深部区域为研究对象,首先,确定开采砂石骨料的可行性,宝山井下的灰岩及白云岩品质较好且资源丰富,可开采加工成上等的建筑用砂石材料;其次,针对该区域确定开采方案,提出采用机械化中深孔采矿法,开采非金属矿石的产能设计为30万t/a,采场结构参数为100 m×15 m×40 m;最后,进行了成本效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与地表尾矿库堆存选矿尾砂相比较,通过非金属矿石开采形成的采空区填充尾砂可节省费用约426.69万元/a.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在同类型矿山区域推广应用.

    非金属矿产资源采空区尾砂充填开采成本经济效益

    银漫矿业采矿方法优化研究

    李跃国赵阳苏青山张鹏飞...
    7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银漫矿业矿体属急倾斜厚大矿体,原采用分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进行回采,相较于其他类似矿山,其采矿成本偏高,经济效益偏低,因此亟需进行采矿方法优化研究.通过对矿山的开采技术条件以及开采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初选了两种方法,对比分析技术经济指标,选择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作为银漫矿业的采矿方法;考虑到破碎带影响,对优选的采矿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最终确定下向平行孔的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该采矿法采场生产能力为480~500 t/d,贫化率为12%,损失率为11%,降低了采矿成本,提高了作业的安全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采矿方法优化急倾斜厚大矿体分段凿岩阶段空场嗣后充填法技术经济指标

    底板岩层巷道掘进对邻近工作面回采影响模拟分析

    何建新赵南南刘岩刘冬...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底板岩层巷道采用全断面掘进机(TBM)掘进过程中对邻近工作面回采的影响,以阳城煤矿-650 m南主要回风大巷掘进为工程背景,通过建立巷道掘进模型,模拟巷道掘进时围岩应力、位移、塑性区变化及发育情况,分析巷道开挖对邻近工作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50 m南主要回风大巷开挖后,巷道围岩应力、位移及塑性区都处于较小的变化范围内,对上方20~57 m处3煤层和2301工作面回采影响极小.研究成果对认识巷道掘进过程中对邻近工作面回采是否有具有影响具有指导意义,可为实际工程中底板岩层巷道掘进对邻近工作面回采影响分析提供参考.

    岩巷掘进围岩变形数值模拟围岩应力塑性区

    马坑铁矿大直径深孔采场开采扰动效应数值模拟研究

    董军庭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岩体的非均质性、各向异性和采场布置方式存在差异,采场稳定性将根据采空区空间形态、位置分布的差异及应力重新分布而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稳现象.为提高生产安全保障,实现高效稳定生产,对马坑铁矿西区60-1R第一单元矿房大孔爆破开采稳定性及扰动影响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开采过程对采场顶板及其边帮围岩强度薄弱区、次生应力、塑性区及破坏接近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孔爆破开采对采场侧帮、顶板扰动影响较大,竖直方向的损伤为1.8 m,侧帮普遍出现条形塑性区分布,水平方向的损伤约为2~3 m.研究揭示了大孔爆破与地压显现、围岩变形规律内在关联,并给出了开采方案的优化建议.研究成果可为开采过程中预防可能出现的不良安全风险等提供有效指导.

    大直径深孔采场扰动效应开采方案优化数值模拟

    基于精细化建模与有限差分计算的采空区围岩形变数值分析研究

    李壮刘明王勇赵志强...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地下矿山开采的不断深入,采空区及巷道的稳定性问题日益突出,采空区作为地下矿山开采后形成的空间,其稳定性直接关系到矿山的安全生产和地表环境的稳定.通过采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精细化的采空区模型,并利用有限差分法进行形变计算,模拟了开采情境下岩体的应力分布与变形规律.研究结果揭示了采空区形成与扩展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机制,可为地下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围岩控制与灾害预防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与技术支持.

    地下矿山开采数值模拟采空区安全生产

    软破岩-充条件下顶底柱回采方案研究与应用

    张浩强刘大可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采矿作业不断向深部发展,帕鲁特金矿采用的分段空场嗣后充填法产生的遗留顶底柱矿量持续增加,为提高矿产资源回收率,开展了顶底柱回采方案研究.基于现场调研,采用岩体质量评价及充填系统运行状态分析等定性-半定量方法,描述表征了以软破岩-充为主要特征的顶底柱开采条件;参考相似工程经验,总结了顶底柱回采技术思路,并采用弹塑性力学模型、经验图表法等理论分析方法,计算确定了回采方案为进路采场预留矿柱顶板两步骤间隔回采+中深孔采场两帮预留支撑矿柱强制放顶崩落法;通过采场稳定性分析,得出了采场结构参数.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回采方案能够实现复杂开采条件下顶底柱的安全回采,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水平矿柱软破岩-充结构参数设计回采工艺中深孔采矿

    某多金属矿采空区底部残留矿石及底柱安全高效回收技术应用及实践

    刘源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多金属矿采用阶段矿房法回采矿房,出矿结构为平底堑沟底部结构,并布置在采场底部中间位置,在铲运出矿过程中,由于铲运机无法进入铲矿,采场底部中间部分残留了大量矿石无法铲装,加上底部结构形成的矿房底柱无法回收,采矿损失率较高.因此,研发了一种采场底部残留矿石及底柱安全高效回收技术,采用漏斗结构将采场底部残留矿石进行回收,同时将底部所有漏斗联通形成平底堑沟,与原堑沟组成上下堑沟底部结构,并对下部堑沟实施拉底爆破作业,将上部堑沟所占的底部矿进行回采.该技术在矿山取得了良好的实践应用效果,降低了采矿损失.

    空场矿堆底部结构出矿进路采矿损失率底柱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