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采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采矿技术
采矿技术

周爱民

双月刊

1671-2900

ckjs@263.net

0731-88631209

410012

湖南长沙市麓山南路343号

采矿技术/Journal Min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采矿技术》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2001年公开出版的刊物,它由长沙矿山研究院主办,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具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实用性强。《采矿技术》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矿山技术和装备,沟通、传播国内外矿业信息”为宗旨,交流发表的论文除知名专家的综述性和论述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成果的文章外,70%以上是反映矿山一线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成果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信息量大。《采矿技术》正刊为双月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地质与测量、经营管理与矿业动态、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机电装备、安全环保与灾害防治、爆破与岩土施工技术,以及信息园地等主要栏目,年发表论文数量200篇以上。影响面广。《采矿技术》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是矿山采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互相探讨、交流、学习的重要园地,素有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拥有学会委员和信息网理事等特定读者群,他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浅部地下矿山开采引发地表露天矿山变形规律研究

    李林王智能杨磊李树建...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浅部地下矿山开采活动对地表露天矿山边坡及建(构)筑物的影响较大.针对某浅部地下磷矿山开采工程,通过野外调查、数值模拟和变形统计的方式,分别研究地下矿山1 890 m和1 800 m两个开采中段对地表露天矿山及其建(构)筑物变形规律的影响,并将结果与安全要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开采后,随着矿体的深度下降,移动变形量逐渐增大.矿山所采用的地下开采方式引起的扰动范围较小,1 800 m中段以上矿体开采后,引起地表变形的最大沉降量为11.65 mm,最大倾斜值为2.401 mm/m,最大曲率值为0.045 mm/m2,最大水平变形值为0.073 mm/m,地表所有变形值都未超过Ⅰ级保护的允许变形值,对露天终了边坡及地表已有或是新增的构筑物不具破坏性.

    地下开采露天边坡构建筑物数值模拟变形规律

    淮南矿区煤层群开采应力场演化规律及巷道合理布置研究

    任帅罗勇肖殿才余国锋...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淮南矿区内含多组层煤,不同的开采方式使煤层群的瓦斯抽采、卸压效果有很大不同,因此,如何使巷道布置在合适方位,破坏范围更小,是淮南矿区煤层群开采需要研究的重点.基于潘三煤矿11煤工作面、13煤工作面地质条件,通过理论分析了上行开采工作面合理布置方式,数值模拟分析了淮南矿区近距离煤层群上行开采模式下,工作面采场的覆岩运移特征及采动应力演化分布规律,提出了上行开采模式下13煤工作面回采巷道合理的布置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当前潘三煤矿11煤工作面和13煤工作面按照上下顺序依次开采布局,且上下煤层工作面基本垂直布置下;13煤层工作面无论轨道顺槽还是运输顺槽均受11煤层开采影响;13煤工作面轨道顺槽基本处于11煤开采形成的离层区内,易产生张拉裂隙,不利于巷道的维护.同时给出了岩层内外错距计算准则,将11煤类似开采条件工作面留煤柱沿空轨道顺槽的内错或外错距离增大,从而将上层13煤回采巷道轨道和运输顺槽全部布置于下层煤工作面开采形成的卸压范围内,即保护层工作面上方,最终可实现保护层开采合理的巷道布置方式.

    煤层群开采应力场演化规律巷道布置

    马坑铁矿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扰动效应研究

    董军庭
    75-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地下金属矿山开采扰动岩体的破坏情况及稳定性,以马坑铁矿西矿段+100 m中段矿体开采为背景,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构建三维模型,模拟中深孔爆破"隔一采三"开采方式和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开采,探究矿体开采后次生应力场演化规律、塑性区分布特征及变形位移规律.研究表明:矿体开采引起围岩的扰动与破坏、应力集中和塑性区的分布规律大致相同,主要分布在采场顶板、隅角、断层及断层与采场交界处;岩体扰动伴随拉伸、剪切等多种破坏形式,矿柱、顶板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同时引起顶底板不同程度的沉降和隆起,但总体变形量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阶段空场嗣后充填后采空区的应力状态、损伤破坏及位移变形趋于稳定,能有效保持采场的稳定.

    中深孔爆破隔一采三阶段空场嗣后充填开采扰动与破坏

    某方解石矿露天转地下采矿方法优选及应用研究

    黄绪兴李学锋杜瀚杨一豪...
    84-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峨县坡结乡小弯方解石矿场前期由于露天开采已形成高陡边坡,后续开采会产生平均剥采比升高、剥离量增大、剥离的废石无处堆存、地表植被破坏等问题.分析了矿山开采现状,初步选择并设计了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和分段凿岩阶段矿房嗣后充填采矿法作为矿山露天转地下的开采方案.为选出适宜的采矿方法,构建了与本矿山相符的层次结构模型,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两种采矿方法进行优选.最终确定了无底柱分段崩落采矿法为本矿山首选的采矿方法,可为国内外同类矿山提供参考.

    露天转地下高陡边坡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

    缓倾斜中厚磷矿条带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结构参数优选研究

    郭虎强周勇贺保龙江飞飞...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某缓倾斜中厚磷矿Ⅱ号矿层中部发育有一层稳定的夹层,为解决矿山安全、高效回采面临的困难,拟推荐采用条带嗣后充填采矿法,优化研究出经济合理的采场结构参数.通过Mathews稳定图法,以95%稳定概率为目标对采场结构参数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对采场中矿房、矿柱宽度分别为5 m、10 m、15 m的5种组合工况进行采场结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盘区矿柱位移量、最大应力随采场宽度的增加呈增大趋势,且回采扰动对夹层影响显著;当采场长度在60~80 m时,95%稳定概率的采场宽度为10~14 m,暴露面积在620~1 100 m2;当采场矿房宽度大于矿柱宽度时,更有利于采场稳定.综合Mathews稳定图法与FLAC3D数值模拟结果,结合采场免压拱发育过程,推荐采场长度在60~80 m,矿房宽度为10~14 m,矿柱宽度为8~10 m.

    条带嗣后充填采矿法Mathews稳定图法采场结构参数FLAC3D数值模拟

    采场顶板围岩松动圈受采掘扰动演化规律研究

    罗正良施仁智李凡李嘉顺...
    98-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提高采场支护设计的效率,对金厂河铅锌矿13#采场进行了松动圈范围的测量.研究采用岩体超声探测技术,结合钻孔窥视图,分析了采场顶板岩性的分布特征及松动圈随爆破振动的演化规律.结果显示:大理岩与矽卡岩在采场顶板有明显的分层变化,且大理岩的物理力学性质低于矽卡岩;爆破作业导致采场顶板岩体受到扰动损伤,声波波速呈现下降趋势,松动圈范围随之增大;通过声波测量和钻孔窥视的综合分析,确定了松动圈的范围为1.5 m.研究可为采场顶板支护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助于优化支护方案,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顶板围岩爆破振动围岩松动圈超声波探测岩体损伤

    基于锚索支护的凡口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研究

    陈卫东欧阳剑史秀志
    103-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开采年限的不断增加,矿山开采的地质条件逐步复杂化,早期因支护水平和装备限制而制定的采场结构参数无法适应当前的生产任务.通过理论分析、数学计算和数值模拟,建立了采场顶板预应力锚索支护的数值模型,优化大直径深孔采场的结构参数.结果表明:采场顶板位移量和塑性区减少百分比最高分别为18.64%和24.4%,预应力锚索能够有效地保证采场顶板的稳定性.锚索支护后的采场安全跨度增至20 m,显著提升了单个采场的生产能力,研究结果可为同类矿山采场设计提供参考.

    凡口铅锌矿结构参数优化支护预应力锚索

    某铜铁矿上向分层充填法采场稳定性研究

    罗卫兵刘鹏鹏毕成刘均...
    109-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某铜铁矿采矿方法中70%为上向分层充填法,由于采深从原来的-300 m左右延伸至现在的-545 m以下,采用上向分层充填采矿方法回采深部矿体存在顶板冒落、充填体强度不足的风险,亟需对其采场稳定性进行研究.采用井下工程地质调查、现场取样、室内试验等手段获取岩体及充填体力学参数,利用midas GTS NX建立简化后矿体模型,采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以获取采矿和充填后采场的应力及变形情况,分析采场回采-充填的稳定性状况.研究成果可为矿山深部上向分层充填法回采矿体时,采场的稳定性以及工作环境的安全性提供参考.

    上向分层充填法深部矿体数值模拟采场稳定性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与层次分析法的爆破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

    牛文杰周健宁辰禹纪雅溟...
    115-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露天爆破效果评价分析过程中存在主观性强、随机性大、难以定量评价爆破效果等问题,开展了露天爆破效果评价方法研究.研究采用大块率、火工品成本、爆破振动等8项指标,涵盖爆破质量、经济及安全3个方面,构建了爆破效果综合评价体系,将贪心算法与模糊神经网络、层次分析法相结合,得到最终适用于露天台阶爆破效果评价的推广模型.研究成果实现了露天爆破效果的定量分析,提高了爆破效果评价方法的易用性,并以推广模型为基础开发了爆破效果综合评价系统,该系统已在矿山推广使用,研究结果可为爆破设计优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露天爆破爆破效果评价层次分析法模糊神经网络推广模型

    金属露天矿智能爆破系统设计

    曹洋马连成柴青平丁佳宁...
    124-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智能化"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矿山生产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显现,且已成为业界的共识.为解决金属露天矿传统爆破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以及我国爆破行业的发展趋势,开展金属露天矿智能爆破系统的研究,采用多源融合技术建立了金属露天矿智能爆破系统,设计了爆破全流程智能监控、爆破设计优化模拟、爆破质量智能化评价、智能装药车以及智能控制爆破技术等5个模块,实现了爆破施工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提高了施工质量与管理效率,确保露天金属矿产资源得以安全、高效、经济、环保地开采,为类似爆破工程提供参考.

    露天矿山智能爆破系统智能优化智能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