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采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采矿技术
采矿技术

周爱民

双月刊

1671-2900

ckjs@263.net

0731-88631209

410012

湖南长沙市麓山南路343号

采矿技术/Journal Min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采矿技术》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2001年公开出版的刊物,它由长沙矿山研究院主办,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具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实用性强。《采矿技术》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矿山技术和装备,沟通、传播国内外矿业信息”为宗旨,交流发表的论文除知名专家的综述性和论述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成果的文章外,70%以上是反映矿山一线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成果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信息量大。《采矿技术》正刊为双月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地质与测量、经营管理与矿业动态、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机电装备、安全环保与灾害防治、爆破与岩土施工技术,以及信息园地等主要栏目,年发表论文数量200篇以上。影响面广。《采矿技术》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是矿山采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互相探讨、交流、学习的重要园地,素有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拥有学会委员和信息网理事等特定读者群,他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断层带巷道掘进危险性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

    李笑华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预防断层带掘进诱发冲击地压的危险,以王庄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研究对象,采用RFPA2D软件模拟了断层带诱发突出的全过程,并对其危险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王庄煤矿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巷道应力变化可分为应力集中阶段,应力诱发断层破裂阶段,瓦斯、应力促使煤层破坏阶段和突出阶段;断层带巷道掘进过程,断层会受局部应力集中增大而发生断裂,破坏煤层完整性,促进煤层瓦斯解吸,当承载应力和瓦斯压力平衡被打破时,则会瞬间发生突出事故;突出发生过程煤岩会继续发生拉裂、应力释放并破坏煤体,在瓦斯与压力的作用下,破裂区的煤体不断向外抛射,从而形成了连续突出.研究成果可为受断层影响的井巷围岩变形、破坏和瓦斯防治提供参考借鉴.

    断层带巷道掘进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分析数值模拟

    大水头煤矿301工作面底抽巷位置确定方案研究

    权继业张瑶牛永伟
    188-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确定大水头煤矿301工作面底抽巷的合理位置,以30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综合分析了煤层底板应力分布规律、瓦斯抽采条件以及煤与断层空间位置等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大水头煤矿301工作面底抽巷在垂直方向上与底板的距离为25 m,在水平方向上内错工作面距离回风巷道25 m时,能够达到最佳的瓦斯抽采效果.该研究不仅提高了煤矿底抽巷的服务年限,还将底抽巷作为下阶段的进风巷道,在保证矿井安全生产的同时,提高了巷道利用率,节约了矿井生产成本.

    底抽巷层位选择煤层瓦斯安全生产数值模拟

    东江煤业8201运输顺槽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研究

    郭洪涛韩荣鹏
    193-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对山西东江煤业8201运输顺槽围岩稳定性控制进行研究,根据挤压加固理论、组合梁理论,综合巷道断面尺寸确定适宜的顶锚杆长度和间排距,并采用锚索补强;两帮锚杆支护宜采用挤压加固、整体锚固方式进行.运用FLAC3D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采用支护与无支护条件下巷道围岩受力及变形情况对比,研究8201运输顺槽围岩的垂直和水平应力应变分布规律及围岩变形破坏特征.结合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结果,研究煤柱护巷围岩锚固性能的支护技术,给出8201运输顺槽的合理支护方案及参数.

    回采巷道FLAC3D围岩稳定性控制技术

    基于动态隔离的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灾害协同控制技术研究

    陈立文
    200-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有效控制采空区煤自燃与瓦斯耦合灾害,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隔离理论的灾害协同控制技术,通过液压支架间隔注入隔离材料,形成一排不连续的隔离墙,切断采空区与工作面之间的物质交换以达到控制灾害的目的,并进一步对现场采空区的隔离墙参数进行了设计.该技术在山西焦煤西山煤电官地煤矿23601综采工作面的现场实测结果表明,动态隔离技术能够有效减小采空区两侧特别是进风隅角散热带的范围,提高了瓦斯抽采量,降低了瓦斯浓度,工作面危险性大大降低.

    动态隔离采空区煤自燃灾害协同控制

    黔北煤田底板茅口灰岩水防治研究意义探讨

    王刘文王彤标黄祖业胡应全...
    204-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黔北煤田距茅口灰岩最近的可采煤层资源储量占黔北煤田总资源储量的20%~30%,下伏茅口灰岩水的影响而未进行大面积开采.为释放煤炭资源,针对黔北煤田底板茅口灰岩水防治的复杂现状进行了系统分析,从必要性、紧迫性、特殊性、重要性等方面探讨开展其研究工作的意义,得出开展黔北煤田底板茅口灰岩水防治研究必要性强、紧迫性高、重要性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意义重大.提出了黔北煤田底板茅口灰岩水防治研究策略,可为煤矿开采及相关监管部门决策提供一定的依据.

    黔北煤田茅口灰岩煤矿防治水岩溶

    基于ISM和知识图谱的尾矿坝事故风险智能识别研究

    郭梨高元吴昊杨震...
    209-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深入理解尾矿坝事故的发生机理和演化规律,提升尾矿坝的安全管理水平,首先通过总结分析尾矿坝事故案例,筛选出导致尾矿坝溃坝的致灾因素;然后引入解释结构模型(ISM),理清因素间的关联模式和层次关系,从而得到尾矿坝事故的演化路径,在此基础上构建尾矿坝事故知识图谱;最后利用BERT-GCN-SVM模型对知识图谱进行编码和分类,其中利用BERT模型提取节点的文本特征,利用GCN模型捕获图结构信息,采用SVM模型对数据进行分类.构建了一个结构化的尾矿坝事故知识图谱.提出的BERT-GCN-SVM模型能够有效地识别尾矿坝风险,为事故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尾矿坝事故解释结构模型(ISM)知识图谱BERT图卷积网络

    顶板垮落的微破裂前兆信息微震监测技术研究

    陈寅陈增蔡永顺王平...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了解岩体内部裂纹扩展特征及其演化模式是评价岩体稳定性的基础.微震监测技术在裂纹识别领域具有巨大的潜力,机器学习的应用为裂纹分析和预测提供了有效的工具.应用无监督机器学习技术对采空区顶板垮落过程中记录的微震事件进行高斯聚类分析,从而在复杂裂纹条件下区分单个裂纹发育位置.通过计算单个裂纹簇的置信区间,建立椭球体模型并基于形状参数对区域稳定性进行了评价.根据监测结果建立了地表与采空区顶板之间的裂纹连通模型,对顶板垮落前的裂纹演化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当微震事件聚集在一个平面上时,可认为是岩石不稳定的前兆信息.裂纹簇的不同形态反映了裂纹发育的复杂程度,这一过程包括在成核位置的独立发展,相邻位置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裂纹的扩展和贯通.通过对椭球体模型的分析,可以为预测裂纹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微震事件聚类分析高斯混合分布模型顶板垮落椭球模型

    高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密闭挡墙安全厚度计算及构筑应用研究

    徐万寿徐艳方钱正乾唐鸣东...
    221-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克服井下密闭挡墙承载力计算不明确、理论模型单一的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方法以克服单一核算方法局限性强的缺点.研究表明,密闭挡墙不仅需要较强的抗气浪冲击能力,还应具备一定的抗压、抗剪切及防渗透能力,以确保在复杂的井下充填环境中,提供稳定可靠的密闭支撑性能.采用"绕流"模型和楔形计算法,综合安全性和经济性,得出了适用于高阶段空场嗣后充填采矿法采场的密闭挡墙厚度.将此研究成果应用于某铁矿780IV01-1采场,结果表明,在构筑厚度为0.55 m、排水孔外施工5%坡度的情况下,并增加100~150 cm反渗层碎石,充填过程中未发生跑浆、挡墙破坏等事故,采场密闭效果良好.

    高阶段充填密闭挡墙厚度计算构筑设计

    地下铁矿采场边帮光面爆破参数优化与仿真分析

    陈欢杨士昌罗国安肖健...
    226-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地下矿山高阶段一步采采场边界存在的严重的超欠挖现象,对原有大直径间隔装药结构进行优化,采用光面爆破技术以控制采场边帮成型效果.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抵抗线、孔距及延米装药量的理论值,同时结合LSDYNA数值模拟软件建立了多组有限元模型,对各爆破参数进行优化,最终得出抵抗线为2.0 m,光爆孔间距为1.5 m,延米装药量为2.0 kg/m,选用70 mm乳化药卷间隔装药结构时,光面爆破成型效果良好.为验证光爆参数的准确性,选取该铁矿703矿房进行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后的爆破设计参数进行光面爆破后,采场边界成型效果良好,采场左边界超欠挖量约0.24 m,右边界因地质问题存在部分超挖,宜通过降低延米装药量来提高爆破效果.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有效提高了该铁矿采场边帮控制成型效果,可为类似高阶段矿房爆破工程提供借鉴.

    光面爆破数值模拟地下铁矿爆破参数失效条件

    基于CRITIC-蛛网灰靶的边坡等级评价模型

    杨再高郭沙唐应志
    231-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边坡是否具有长期的稳定性与诸多因素息息相关,而边坡不稳定通常表现为边坡坡体向下滑动或坡顶有碎石掉落等一系列现象,给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威胁.为了减少由边坡失稳带来的损害,从边坡稳定性预测的角度出发,分析造成失稳的内外影响参数,最终选取了黏聚力c、内摩擦角φ、边坡角α、边坡高度h、天然容重γ作为评判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指标.确定边坡等级划分标准,利用 Criteria Importance Through Intercriteria Correlation 法(CRITIC 法)计算得出样本数据的权重值.再参考蛛网灰靶理论模型,得到不同边坡等级的靶心距划分范围,由此建立了一种CRITIC-蛛网灰靶的边坡等级评价模型.为检验该模型评价结果的正确性,利用此模型对某露天矿的边坡稳定性进行实例分析评价.由评价结果可知:利用CRITIC-蛛网灰靶的边坡等级评价模型所得结果和工程实际边坡等级结果一致,该模型对边坡稳定性预测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边坡稳定性CRITIC法蛛网灰靶评价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