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采矿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采矿技术
采矿技术

周爱民

双月刊

1671-2900

ckjs@263.net

0731-88631209

410012

湖南长沙市麓山南路343号

采矿技术/Journal Mining Technology
查看更多>>《采矿技术》是国家科技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于2001年公开出版的刊物,它由长沙矿山研究院主办,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技术,沟通、传播国内外信息为宗旨,具备实用性强、信息量大、影响面广的特点。实用性强。《采矿技术》以“服务矿山,推广先进实用的矿山技术和装备,沟通、传播国内外矿业信息”为宗旨,交流发表的论文除知名专家的综述性和论述国家重点攻关项目成果的文章外,70%以上是反映矿山一线科技人员技术创新成果的文章,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信息量大。《采矿技术》正刊为双月刊,版面为大16开,设有地质与测量、经营管理与矿业动态、资源开采与综合利用、信息技术与机电装备、安全环保与灾害防治、爆破与岩土施工技术,以及信息园地等主要栏目,年发表论文数量200篇以上。影响面广。《采矿技术》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采矿学术委员会的会刊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采矿信息网的网刊,植根于广大矿山企业,是矿山采矿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互相探讨、交流、学习的重要园地,素有矿山企业自己的专业性刊物的良好形象,拥有学会委员和信息网理事等特定读者群,他们都是矿山企业的主要负责人或生产技术主管,因而历来为矿山企业所重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普朗铜矿出矿口封堵分渗材料性能试验研究

    黄恒牛向东杨朝义侯克鹏...
    236-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滤能力和过滤效果是地下矿山出矿口封堵分渗材料性能的两个重要指标,是选择分渗材料类别的主要理论依据.为研究不同分渗材料(单一级配碎石、草席和棕垫)的过滤能力和过滤效果,基于相似理论开展了不同分渗材料的室内物理模型的过滤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种分渗材料的平均过滤能力为碎石>草席>棕垫,且3种分渗材料的平均过滤速率之间呈现出较强的对数关系;3种分渗材料的泥水过滤效果中,棕垫材料过滤效果最好,草席材料过滤效果次之,碎石材料过滤效果最差;推导并计算确定了矿山出矿口尺寸的最低有效过滤能力,可为矿山根据出矿口实际渗出泥浆水量的大小来选择分渗材料提供判断依据.研究成果对于地下矿山出矿口封堵分渗材料的选取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自然崩落采矿法出矿口封堵分渗材料相似理论

    某金属矿通风系统优化的模拟研究

    孟华罗骋吕旭李泽宇...
    242-24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某金属矿山塌陷区"天窗"漏风和井下通风系统不合理,从而造成井下通风系统效率低的问题,通过现场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了建立上下行间隔式通风网络、调节迎风系统风量、划分通风区域、设置通风构筑物、优化管理措施等优化措施,并采用Ventsim模拟软件对优化前后的矿井通风系统进行解算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矿山总进回风量得到增加,总风量可满足井下最大需风要求,且各风流风向均符合规范要求;井下通风系统网络效率由原来的65.9%提高到80.5%,提高了 14.6个百分比;优化调整后,增加了通风效益,降低了设备功耗和总体的通风成本.

    通风系统风量数值模拟通风区域划分

    不同缓凝剂对膏体充填料浆性能的影响研究

    苏凤波刘树龙刘鹏鹏刘子涵...
    247-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矿山现阶段充填系统中料浆凝结时间过快而频发的堵管问题,选择硼砂、氯化钡、纳米氧化锌和蔗糖4种高效缓凝剂,探究不同掺量(0.5%、1%、1.5%、2%)缓凝剂对料浆流变性能、流动性能、凝结时间及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借助XRD和SEM手段阐述水化产物组成及微观结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料浆流变曲线符合Herschel-Bulkley模型,氯化钡、硼砂和蔗糖均可提升充填料浆的流动性能,但纳米氧化锌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易吸附自由水而导致料浆流动性能变差;缓凝剂均对充填料浆表现出缓凝作用,且掺量越大,缓凝效果越显著,4种缓凝剂的缓凝效果的显著排序为氯化钡>硼砂>纳米氧化锌>蔗糖;当氯化钡掺量为2%时,与无缓凝剂对照组相比,料浆初凝时间增加了 169.62%,终凝时间增加了 140.71%;缓凝剂对充填体力学性能的损失机理在于结合胶凝体系的Ca2生成络合物包裹在活性材料表面,阻隔活性材料与水分子和碱性离子的接触,影响C-S-H凝胶的成核和发展,从而降低充填体力学性能;随着水化反应的持续进行,长针状钙矾石和层状C-S-H凝胶逐渐发育为短棒状和块状,水化产物间的包裹致密性支撑了充填体宏观力学性能.

    缓凝剂流变特性凝结时间流动度力学性能微观结构

    矿区可视化应急指挥管理系统设计及关键技术研究

    赵子巍覃美满寇向宇魏星...
    255-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矿区视频监控、人员定位、应急广播、无线通信等各个系统互相独立,无法有效联动,难以为井下出现紧急情况提供报警研判、应急处理的现象,基于B/S模式,采用Layui前端开发框架,使用HTML、CSS和JavaScript等语言,设计了一套矿区可视化应急指挥管理系统.通过明确系统开发目标及功能需求,阐述了系统主要技术路线和总体架构,借助5G实时数据传输、多源信息融合、大数据信息处理、复杂异构3D模型集成等关键技术,实现了矿山事故前的监测预警与事故后的可视化应急指挥处置,为矿山安全生产环境感知与三维应急管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可视化应急指挥信息管理系统关键技术应用效果

    外加剂对安徽某铁矿全尾砂充填料浆流变性能的影响研究

    林景尚郑博洋袁晨林敏...
    261-2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胶结充填浓密技术不断发展,部分矿山底流浓度与输送浓度之间出现矛盾,浓密系统制备的较高浓度料浆其流变和输送性能较差,无法实现料浆的稳定输送.为解决安徽某铁矿充填系统面临的这一问题,减少胶凝材料的消耗,研制了一种充填料外加剂ZL-602.开展了全尾砂基本物理性质检测、外加剂对充填料浆流变性影响及强度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按质量添加3.2%的外加剂ZL-602,全尾砂充填料浆质量浓度提高4个百分点时,与不添加外加剂的充填料浆相比,两种料浆的流变及输送性能参数值与变化规律相似;在同一浓度和灰砂比的条件下,按3.2%的质量占比添加外加剂ZL-602,对充填体强度无明显影响,且外加剂能增强料浆的流变和输送性能,有利于提高料浆的浓度,减少胶凝材料消耗,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底流浓度与输送浓度之间的矛盾.研究结果可为金属矿山胶结充填技术改进提供参考.

    全尾砂胶结充填外加剂流变特性充填体强度

    全尾砂-废石膏体充填材料特性及工艺参数研究

    王小平冯亮
    266-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国内某矿山全尾砂+废石膏体充填系统存在的尾砂浓度低和充填料浆输送堵管的问题,采用室内试验方法对充填骨料的物理化学性质、全尾砂动态絮凝沉降性能以及充填料浆的流变特性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该矿山全尾砂属极细尾砂,粒径-20 µm比例达46%,保水性能较好;该矿山全尾砂动态絮凝沉降最优参数为:质量浓度为10%,絮凝剂为30 g/t,进料速度为0.7 t/(m2·h).在最优参数条件下,底流放砂浓度可达到68.75%以上,溢流水含固量小于300 mg/L.为有效降低料浆的输送阻力,改善料浆的流动性能和流平性,可适当降低充填料浆质量浓度与尾废比,充填料浆优化配比参数为:灰砂比=1:4,尾废比=3:7,质量浓度78%.

    絮凝沉降膏体充填充填材料流变参数

    基于三级过滤方式的深海微生物富集装置设计

    艾杨宋其新臧龙陈秉正...
    271-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海微生物研究是一项具有重大科学意义的科研工作,现有深海微生物取样器未按照滤膜孔径进行筛选.基于此,研制了 一种三级过滤方式的深海微生物取样装置,装置包括深水离心泵、过滤组件、控制舱、防护框架、连接管件和流量计等辅助部件.该装置通过搭载远程操控潜水器或自主式水下潜器等设备,采用三级过滤方式收集、富集,从海洋中分离出微生物.深海微生物的取样研究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生命的演化过程,理解全球元素循环的过程,探究深海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开发新的生物资源.

    深海微生物取样技术三级过滤

    黄山铜镍矿采场结构参数优化及采矿精细化管理实践

    朱浪缪榆辉
    27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山铜镍矿随着开采下行,采切工程量任务日益加重,三级矿量不平衡逐渐显现,采矿成本居高不下.结合矿山生产实践,增大无底柱分段崩落法采场结构参数是实现三级矿量平衡,降低采矿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基于高分段、大间距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在国内矿山的成功应用,通过理论分析、类比优选,结合矿岩性质和采矿设备,推荐黄山铜镍矿将原有13.3 m×15 m采场结构参数增大到20 m×20 m,并开展分盘区差异化中深孔凿岩爆破参数工业试验,针对低贫化放矿与放矿量的技术管理问题,利用新技术解决采矿工艺与出矿精细化管理控制技术经济指标的协同问题,经回采过程中爆破效果验证优化和技术经济指标测算分析,矿石大块率可降低15个百分点,采矿贫化率控制在15%,采矿单位成本降低6%,达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无底柱分段崩落法结构参数优化爆破参数精细化管理

    基于Rhino的三维矿体模型构建及矿体储量计算

    朱颖波胡静云彭府华刘碌平...
    281-2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体的储备量是矿山企业的经济命脉,为探究新发矿业开采深埋矿体的大致轮廓以及矿体储备量,基于Rhino软件与勘探线剖面图、实际钻孔分别构建了 2种矿体模型,对2种模型的建模流程、矿体体积计算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合理外推见矿段与简化矿体轮廓线的前提下,采用勘探线剖面图建立三维矿体模型的流程更简便、建模效率高,但是矿体模型与实际矿体的误差较大;采用实际钻孔建模的建模流程相对复杂,效率更低,但是获得的矿体体积与实际矿体体积更接近,2种模型得到的矿体体积差值为75.96万m3;矿体轮廓线的绘制是影响计算矿体体积的重要因素,科学合理的绘制矿体轮廓线对矿体储量计算尤为重要.

    Rhino软件勘探线剖面图矿体储量三维矿体模型矿体轮廓线

    优化综合成本的露天矿油电混编卡车运输优化研究

    刘敏顾清华王倩
    286-2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露天货车运输在露天开采生产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合理调控露天矿货车运输,降低能源费用和碳排放,对于维护资源环保利益、推进矿产领域的绿色矿井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碳排放视角对露天矿卡车运输能耗问题进行分析,设定碳排放费用和运输费用作为优化目标,同时充分考虑不同装载点至不同卸载点的多种运输路线及作业任务,构建了在低碳约束下的露天矿油电混编卡车运输优化模型.运用改良后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ACCMAPSO对卡车运行能耗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解决露天矿运输能耗优化问题上,ACCMAPSO可以找到既能显著降低燃料消耗又能减少碳排放的运输路径,且该路径仅需58辆货车即可完成,不仅减少了车辆使用,还降低了综合成本.分别以油耗成本最小、碳排放成本最小和综合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发现以综合成本最小作为优化目标能够大幅度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有效减少碳排放量.研究结果对于推动矿山企业提升生产技术与运营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货车运输碳排放成本油电混编固定配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