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侯扶江

月刊

1001-0629

cykx@lzu.edu.cn

0931-8912486

730020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草业科学/Journal Pratacul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草业科技与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园地,旨在沟通国内外草业科学信息、推进草业科学研究,培养草业科学人才。内容以中国草业科学为主,兼顾世界草学精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肥饲兼用型箭筈豌豆种质资源评价

    刘翔韩梅严清彪李正鹏...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箭筈豌豆(Vicia sativa)是一种优良的肥饲兼用型绿肥作物,具有生物量大、适口性好、营养价值高、再生性强等优势,在生育期内可多次刈割,经济价值极高。本研究对25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的主要性状、产量和品质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箭筈豌豆的主要性状、营养品质和固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青海地区筛选出优良箭筈豌豆品种。结果表明,25份箭筈豌豆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差异明显,育种潜力较高;生育期与株高、茎粗、鲜草产量、地上部干重、地下部干重、氮携出量、粗蛋白产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极显著正相关,与相对饲喂价值极显著负相关;鲜草产量与生育期、茎粗、氮携出量、粗蛋白产量极显著正相关;地上部干重和地下部干重均与氮携出量和粗蛋白产量极显著正相关,田间试验中应着重筛选生育期适中、株高较高、茎粗较大、鲜草产量和干草产量较大的品种。灰色关联分析结果显示,'西牧333'清水河麻箭豌'师宗箭豌'苏箭5号'和'7401箭豌'的营养性状和固氮能力较优,在青海地区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进行推广种植。

    箭筈豌豆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农艺性状品质性状营养性状固氮能力

    干热区紫花苜蓿的生产性能和营养价值评价

    龙会英张德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云南省干热河谷区,以不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品种(系)作为研究对象,应用方差和灰色关联度的分析方法对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8个品种(系)的一级分枝数和水分有明显差异。所有参试材料在2018年和2020年每年可刈割8次,2019年为9次。6号苜蓿品种'南苜701-特克拉'的年均干草产量最高,达到29589。96 kg·hm-2,显著高于5号'四季旺'和8号'德钦'(P<0。05)。在2018年,8个苜蓿品种(系)产量在4个季度中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第3季度>第2季度>第4季度>第1季度。所有供试材料的粗纤维、粗脂肪、粗灰分、全钙、无氮浸出物差异均不显著(P>0。05)。8号品种'德钦'的粗蛋白含量(21。43%)、粗灰分(10。16%)和全磷含量(0。25%)均最高,粗纤维含量最低(18。36%)。经灰色关联度分析表明,'热引41号紫花苜蓿'德钦'多叶'和'WL525HQ'"的综合表现较好,在该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利用价值。

    紫花苜蓿生产性能产量性状灰色关联度营养价值综合评价干热河谷

    不同年限川贝母生物量及异速生长

    吴海旭马艳珠成春亚李冉...
    126-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不同年限的川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各器官称重,比较不同栽培年限川贝母的各器官性状及生物量占比,并进行正态性检验和方差分析,利用标准化主轴回归分析探明川贝母的生物量积累及其异速生长规律。结果表明,不同年限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大小表现为鳞茎>叶>地下茎>根;川贝母鳞茎及叶片生物量在第4年增长最多,根系及地下茎生物量在第5年增长最多;川贝母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均随生长年限的增长而不断增大,且地上部分各器官生物量间均差异显著(P<0。05)。整个生长过程中,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随年限增长而有所变化,且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之间均正相关。除生长第5年川贝母花和果的生物量与总生物量为等速生长模式外,其余年限川贝母各器官生物量与总生物量皆为异速生长模式,为人工生产川贝母提供理论依据。

    川贝母生物量分配异速生长关系生长年限不同器官生长速率产量

    坡向对三江源区3种栽培植物生长及光合特征的影响

    宋志萍王晓丽胡晓晴刘和...
    134-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坡向作为主要地形因子,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光合特征。本研究以果洛州达日县两种坡向(阴坡、阳坡)、3种栽培植物[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Qinghai')、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发草(Deschampsia cespitosa)]为对象,监测分析不同坡向不同植物的生长及光合特征,筛选出不同植物适宜的生境,为三江源区"黑土山"植被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1)发草生长特性(株高、叶长、茎粗、叶面积和地上生物量)为阴坡显著高于阳坡(P<0。05),垂穗披碱草的比叶面积、地下生物量为阳坡显著高于阴坡(P<0。05),青海草地早熟禾的所有生长指标在坡向间无显著差异(P>0。05)。2)青海草地早熟禾的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为阳坡显著高于阴坡(P<0。05);垂穗披碱草的胞间CO2浓度(Ci)为阴坡显著高于阳坡(P<0。05);发草的Ci、Gs为阳坡显著高于阴坡(P<0。05)。研究结果表明,发草适宜在阴坡生长,阳坡生境利于青海草地早熟禾光合作用,垂穗披碱草在阳坡种植有利于其生长。

    坡向发草垂穗披碱草青海草地早熟禾生长特性光合特征

    饲用玉米氮素分配与根系特征对不同生物炭施加深度的响应

    陈泽林林逸帆陈国豪刘琪琪...
    143-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施用氮肥是当前饲草生产中提高产量的主要方式,而过量施氮会增加养分淋溶,产生环境问题。生物炭近年来已被用作新型土壤改良剂来缓/控释氮肥并见初效,而生物炭施用方式尚待优化,不同深度施用生物炭对土壤氮素和植株氮素分配的影响仍需进一步分析。本研究以不施生物炭为对照,设0-20、20-40、40-60 cm施用深度处理开展野外盆栽试验。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表施(0-20 cm)生物炭更有利于生物量提升,可有效提高总生物量19。3%,果实生物量较对照高出24。6%(P<0。05);在氮素积累方面,0-20 cm施加生物炭处理玉米(Zea mays)地上部分氮含量提升29。9%,果实以及叶鞘部分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P<0。05),两部分分别高出29。7%、42。3%,氮素积累情况与生物量提升情况一致;在土壤氮固持方面,0-20 cm施加深度下土壤硝态氮含量高于其余处理,而适度增加施用深度(20-40 cm)更利于土壤铵态氮固持。各生物炭施用深度处理均能促进根系生长,20-40 cm施加深度下总根长显著长于对照(P<0。05),0-20 cm施加深度下总根表面积高于对照,高出49。1%,总根体积高出215。1%(P<0。05)。因此,生物炭施用深度0-20 cm能通过明显改善根系生长从而增加地上部分氮素积累,改善土壤硝态氮固持能力,提高饲用玉米产量。研究结果为饲用玉米养分管理和生物炭合理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饲草生产生物炭养分管理氮素分配根系形态盆栽雨养农业

    高寒草甸功能群组成及营养品质对不同放牧强度的响应

    张正义胡逸张振豪苗百岭...
    15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高寒草甸对牦牛长期放牧活动的响应,选择青藏高原高寒草甸为对象,调查不同放牧强度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生物量、功能群组成变化和牧草品质的影响,探讨植被功能群组成变化及牧草品质之间的互作关系。结果表明:1)禁牧处理下的植物群落生物量最高,但植物群落生物量在有放牧的样地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2)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随放牧强度的增加基本呈单峰变化,中度放牧下群落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高于轻牧和重牧;3)植物粗蛋白与粗灰分含量随放牧强度增加而上升;4)放牧强度增加,豆科、毛茛科和杂类草比例无显著变化(P>0。05),禾本科占比降低,禾本科与莎草科呈此消彼长的关系;5)功能群组成变化与牧草营养之间有显著相关关系,其中粗蛋白含量随禾本科比例下降而下降,但与豆科、毛茛科及菊科占比呈负相关关系,莎草科占比与中性洗涤纤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群落特征及营养品质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对比禁牧,轻度放牧对地上和地下生物量有最优的促进作用,中度放牧有助于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增加。适度放牧可以保持草地植物群落稳定,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

    青藏高原牦牛放牧强度植被群落特征功能群多样性指数牧草营养

    草地植被生产力模拟及其影响因素

    赵泽钰杨阳黄娅兰汪悦...
    163-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估算草地生态系统的净初级生产力是研究全球陆地碳氮循环的重要问题之一。本研究探讨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对草地植被生产力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回顾了用于估算植被生产力的模型方法:统计模型、光能利用率模型、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发展和进步及其应用现状。在总结不同估算植被生产力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探讨模型应用于草地生态系统研究时存在的优势和局限性,为今后有关草地植被生产力的研究中可以根据不同研究对象的特点选择更为合适的研究方法提供一定的借鉴。

    净初级生产力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估算模型统计模型参数模型过程模型

    豆科牧草抗逆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朱雅欣伍国强魏明
    17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豆科牧草是饲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支撑畜牧业发展、尤其是乳产业的重要基础。我国豆科牧草育种研究基础薄弱,干草和优质草种依赖进口,是我国畜牧业发展的短板之一。因此,加强豆科牧草的育种,尤其是当前发展迅速的生物技术育种,是促进我国草业发展和"弯车道超车"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优质土地主要用于粮食生产,畜牧业主要分布在自然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因此,我国草产业对抗逆性强的优质牧草品种极其依赖。鉴于生物技术育种的巨大潜力,本文就豆科牧草组织培养体系、遗传转化方法及近年来豆科牧草在抗生物、非生物胁迫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加以综述,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紫花苜蓿红豆草盐胁迫转录因子离子转运蛋白基因克隆过量表达

    暖季补饲对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效应

    伪玛张次仁曲宗汪诗平杨智永...
    195-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草地牧草营养品质虽高,但产量极低,尤其缺乏蛋白饲草且草地呈现不同程度退化,导致泌乳牦牛(Bos grunniens)营养不良,乳产量和品质呈下降趋势.另外,多汁饲料因富含维生素、水分等,通常作为提高奶牛产乳性能的重要饲料种类,但其对泌乳牦牛产乳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由于青藏高原牧区大多相对干旱,天然草地植物水分含量相对较少,因此预测补给多汁饲料,可能也会提高泌乳期牦牛维生素以及水分的摄取,提高泌乳性能.本研究于2021年暖季(7月-10月)在西藏那曲高寒牧区筛选了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带犊泌乳牦牛24头,随机分4组,在天然草地传统放牧基础上分别设蛋白质饲料[苜蓿(Medicago sativa):1 kg·(d·head)-1]、多汁饲料[萝卜(Raphanus sativus):1 kg·(d·head)-1]、蛋白质加多汁饲料[萝卜和苜蓿各0.5 kg·(d·head)-1]补给和不补给饲料(对照)处理,探讨暖季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对青藏高原高寒牧区天然草地放牧泌乳期牦牛乳产量和品质(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乳固体率、乳糖率、灰分率、密度、冰点)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比较,蛋白质饲料补给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P<0.05),提高率达22%,延缓了泌乳期牦牛产乳量随时间下降的趋势;多汁饲料补给显著降低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日产乳量,降低率为6%(P<0.05).与对照比较,单独补给蛋白质饲料或蛋白质加多汁饲料均显著提高了天然草地放牧泌乳牦牛的乳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乳糖率、乳灰分以及乳密度,显著降低了乳冰点,同时补给蛋白质加多汁饲料显著降低了乳脂率.另外,与对照比较,仅补给多汁饲料显著提高了乳脂率、蛋白质率、非脂肪固体率和灰分率,显著降低了乳冰点.但3种补饲处理对泌乳牦牛和犊牛体重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即使在牧草生长旺盛的暖季,天然草地仍无法满足泌乳牦牛营养需求.且补给蛋白质和多汁饲料均有效提高泌乳牦牛产乳潜能.因此对缓解草畜矛盾,加速当地畜牧业发展以改善当地生活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青藏高原牦牛传统放牧蛋白饲料多汁饲料产乳量乳品质

    2023年12月国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谢凯丽
    20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