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侯扶江

月刊

1001-0629

cykx@lzu.edu.cn

0931-8912486

730020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草业科学/Journal Pratacul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草业科技与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园地,旨在沟通国内外草业科学信息、推进草业科学研究,培养草业科学人才。内容以中国草业科学为主,兼顾世界草学精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源区退化高寒草甸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李成阳梁语桐王彬彬蔡妙莹...
    1029-1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草地退化对高寒草甸植物和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及植物群落内稳性的影响,以长江源多年冻土区未退化、中度退化和严重退化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退化程度高寒草甸植物群落叶片和土壤C、N、P含量,分析了其化学计量比及植物群落内稳性特征,以期为科学调控退化高寒草甸植物修复进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退化程度加剧,植物群落叶片C和N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土壤C和N含量呈现降低趋势,叶片P含量呈增加趋势,土壤P含量呈现先降低后增加趋势。2)未退化和严重退化阶段植物群落叶片N∶P均大于16,植物群落倾向于受P限制;中度退化阶段植物群落叶片N∶P小于14,植物群落倾向于受N限制。3)同一退化程度高寒草甸优势种间N∶P也有较大差异,意味着不同物种可能受到不同营养元素的限制。4)植物群落叶片N和N∶P表现出稳态型,P表现出绝对稳态型。本研究结果表明,未退化和严重退化阶段植物倾向于受P限制,中度退化阶段植物倾向于受N限制;在多年冻土区高寒草甸植物群落中,叶片N和P均具有较强的内稳性。

    多年冻土区植物养分土壤养分化学计量比化学计量内稳性草地退化

    煤矿复垦区博落回生物量及其分配特征对氮的响应

    马嘉丽郝嘉湉张永清马星星...
    1039-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博落回(Macleaya cordata)在不同施氮梯度下各生育期生物量及总生物量分配的动态变化规律,设置5 个施氮水平:CK(0 kg·hm-2)、N1(75 kg·hm-2)、N2(150 kg·hm-2)、N3(225 kg·hm-2)、N4(300 kg·hm-2),从 2020 年起开展为期两年的连续施氮试验,揭示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生长适应特征。结果表明:1)N3、N4各时期博落回的冠生物量、根系生物量和总生物量均显著高于CK、N1和N2(P<0。05)。2)博落回的根冠比在不同年份有差异,第1年所有处理的根冠比在6月最低,分别为0。04、0。12、0。09、0。15和0。16,第2年在8月最低,分别为0。20、0。18、0。08、0。06和0。10;2021年6月和8月,CK的根冠比都高于其他处理。3)2020年10月N3的茎叶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其他处理的茎叶比各月份间差异不大;2021年各处理间茎叶比随恢复时间逐渐增加,在11月达到最大,分别为2。82、1。19、1。23、1。89和2。05。综上所述,建议对煤矿复垦区博落回施加225~300 kg·hm-2的氮,以此来促进博落回在贫瘠土壤中的快速定植,本研究可以为缺氮土壤中博落回的生长适应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氮添加博落回根系根冠比茎叶比生物量先锋植物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矿化能力对温度和有机肥添加的响应

    郭雅婧李辉鹏张其斌白璐...
    1048-1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是影响全球碳氮循环和草地生态系统演替的关键过程。本研究通过不同温度(5、15和25 ℃)和有机氮添加梯度(0、15、45和75 kg·hm-2)的室内培养试验,测定土壤氮矿化速率、矿化势以及矿化反应速率常数对处理的响应,旨在探究温度和有机肥添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供应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氮素矿化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25 ℃下明显高于15和5 ℃;有机氮添加(15~45 kg·hm-2)显著提高了土壤铵态氮的矿化量,继续增加至75 kg·hm-2时,氮素矿化能力降低;土壤氮矿化速率随培养时间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添加有机氮可以增加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在氮素添加量为45 kg·hm-2时达到峰值;温度决定了高寒草地土壤氮素矿化势,对矿化速率常数k没有明显影响。综上所述,添加15~45 kg·hm-2有机氮及较高的温度条件有利于提高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土壤速效氮的矿化能力,这为高寒草原地区的草地管理和有机肥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高寒草甸氮素添加有机氮氮素矿化速率氮素矿化潜力室内培养温度

    山黧豆还田与氮肥减施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酶活性的影响

    全紫曼漆燕周泽弘莫坤...
    1057-10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绿肥山黧豆(Lathyrus sativus)还田配施氮肥在改良土壤方面的效应,明确合适的绿肥配施氮肥比例,设置2×4双因素试验,研究绿肥的不同翻压量[15 000(M1)、22500(M2)、30 000(M3)、37 500(M4)kg·hm-2]和氮肥的不同施氮量[常规施氮量的60%(N1)和80%(N2)配比]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各组分、碳库管理指数和酶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CF)处理相比,翻压一定量的绿肥并配施减量氮肥能有效提升稻田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提升效果随配施比例的不同存在差异,其中M4N1、M4N2处理提升效果最佳。在相同施氮水平下,有机碳各组分含量、碳库管理指数及总体酶活性均呈现出随翻压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与CF处理相比,翻压绿肥并配施氮肥对稻田土壤过氧化氢酶无显著影响(P>0。05),对纤维素酶、蔗糖酶和β-葡萄糖甘酶活性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总体酶活性均表现为M4N2>M4N1>M3N1>M3N2>M2N1>M2N2>M1N1>M1N2>CF>CK处理。各有机碳组分之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β-葡萄糖甘酶、纤维素酶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各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土壤酶活性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度综合分析结果表明,60%氮肥+37 500 kg·hm-2绿肥模式的综合评价效果最好。

    稻田绿肥山黧豆施氮土壤活性有机碳土壤酶活性碳库管理指数

    补播与围封对不同退化程度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效果

    南万璐谢应忠彭文栋李志刚...
    1068-10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比较围封补播(补播)和围封两种措施对不同程度退化程度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作用,以宁夏荒漠草地为研究对象,对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草地分别进行补播和围封处理,并以重度退化的放牧地为对照,研究了两种恢复措施下的草地植被群落特征及地上多功能性的变化。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对于重度退化草地,补播可以显著增加草地植物的物种数、盖度、地上生物量以及禾本科和豆科牧草的重要值(P<0。05),而围封虽然也提高了草地植物的物种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但降低了草地的均匀度、多样性、优势度和丰富度指数;对于中度退化草地,补播和围封均可以显著增加草地植物物种数、草地盖度和地上生物量,以及提高禾本科及豆科牧草的重要值。对地上的生态系统多功能性(EMF)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相比(-0。629),围封对重度退化荒漠草地地上多功能性影响不显著(-0。970;P>0。05),但补播显著提高了重度退化荒漠草地地上多功能性(0。365;P<0。05),而补播和围封同时显著提高了中度退化荒漠草地的地上多功能性(分别为0。471和0。851;P<0。05),且以围封措施对中度退化荒漠草地的地上多功能性提升效果更佳。因此,本研究结果表明,补播较围封更利于重度退化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而围封较补播更利于中度退化荒漠草地植被的恢复。

    补播围封重度退化荒漠草地中度退化荒漠草地植被恢复

    14种青藏高原草本植物的萌发特征对不同温度与水势的响应

    安雅静王佳杨筱倩冀盼盼...
    1078-108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全球气候不断变暖,青藏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研究这一区域温度和水分条件对野生牧草草种萌发活动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筛选适宜作为生态恢复的草种是稳定和恢复生态屏障功能的基础条件。通过PEG-6000调节渗透势模拟土壤干旱情况同时用10和20 ℃分别模拟青藏高原春季和夏季温度,研究14种青藏高原乡土草本植物在不同温度和水势下的萌发行为。结果表明:供试植物萌发策略具有多样化,大部分植物在不同温度和水势下萌发策略表现在发芽率增减的同时伴随萌发时间和萌发速率指数的变化且变化程度不一。有50%的植物(7种)在萌发时间上变化显著(P<0。05),在发芽率和萌发速率指数上呈弱响应,28。6%的植物(4种)三者的变幅都较大。个别植物表现不同,木根香青(Anaphalis xylorhiza)显著表现在发芽率和萌发时间上,劲直黄耆(Astragalus strictus)三者都呈弱响应,藏西蝇子草(Silene moorcroftiana)表现为发芽率和萌发时间较敏感。整体上植物种子在20 ℃时发芽率和萌发速率明显升高,随水势的增高而有所提高,较水势而言温度对萌发率的作用更显著,12种植物种子20 ℃萌发时间显著缩短8~10d。不同科植物对水热变化响应不同,供试植物中菊科、石竹科植物萌发表现较好。多数植物可在青藏高原地区夏季水分条件较好时作为建植草种进行生态恢复工作,藏沙嵩(Artemisia wellbyi)也可在夏季建植,藏西蝇子草、矮火绒草(Leontopodium nanum)、木根香青可在春季作为建植草种。

    水热状况高寒地区草地种子萌发乡土植物

    2024年4月国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谢凯丽
    1087页

    不同时间添加蚯蚓对矸石覆土生理生态的影响

    王兴明陈继旺范廷玉储昭霞...
    1088-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时间添加蚯蚓对矸石覆土中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生理生态的影响,采用土柱试验,设置两种覆土厚度[30 cm(M)、50 cm(N)],每组覆土分别设4个处理组:单独种植香根草(CK)、接种蚯蚓20 d后添加香根草(A)、同时接种蚯蚓和添加香根草(B)、添加香根草20 d后接种蚯蚓(C)处理,分析覆土理化性质及香根草生理生态指标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与CK相比,A、B和C处理均能使覆土 pH显著降低趋向中性(P<0。05),提升覆土电导率(EC)、有机质(OM)、全氮(TN)和全磷(TP)含量。与CK相比,不同时间接种蚯蚓均能增加香根草发芽率、总重和叶绿素a含量,其中B处理光合色素(叶绿素a、叶绿素b、类胡萝卜素)含量、A处理叶绿素b含量和C处理根系总长较CK均显著提高(P<0。05)。与CK相比,B处理降低香根草可溶性蛋白和脯氨酸含量效果较强,30和50cm厚度覆土下B处理香根草可溶性蛋白较CK分别降低9。34%和4。69%(P<0。05),50 cm厚度覆土下脯氨酸含量较CK降低了 5。55%(P<0。05),而A处理能显著提高香根草丙二醛含量。同一覆土厚度下,A处理仅在30 cm条件下显著降低香根草过氧化氢酶活性;B、C处理香根草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活性较CK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A、C处理中覆土 OM、TN是影响香根草生理生态特性主要环境因子,而B处理中覆土OM、TP是影响香根草生理生态特性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可为蚯蚓-香根草联合应用于复垦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蚯蚓香根草生理生态特性矸石覆土覆土厚度不同协同时间土柱试验

    补播乡土禾豆牧草对宁夏荒漠草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董月唯王博蔺雄奎李志刚...
    1099-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在宁夏荒漠草地设计了 3种补播处理,即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补播、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补播和蒙古冰草+牛枝子混合补播,以不补播放牧草地为对照,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及其与土壤理化性质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放牧草地相比,3种补播处理对原核微生物群落物种组成有明显影响,可以显著提高0-20 cm 土层土壤的优势细菌变形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与放牧草地相比,3种补播模式对真菌群落物种组成无明显影响,但牛枝子补播的土壤优势群落真菌子囊菌门相对丰度在0-20 cm 土层显著低于蒙古冰草+牛枝子混合补播处理,在20-40cm 土层,显著低于蒙古冰草补播和蒙古冰草+牛枝子混播处理(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在所有补播处理中变形菌门和子囊菌门的相对丰度与土壤活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放牧地相比,牛枝子补播处理下土壤原核微生物和真菌α多样性总体上表现出增加趋势,且土壤原核微生物α多样性与土壤全氮呈负相关关系,土壤真菌α多样性与土壤碳组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β多样性分析表明,蒙古冰草补播和蒙古冰草+牛枝子混合补播均显著改变了 0-20 cm 土层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P<0。05),牛枝子补播显著改变了20-40 cm 土层的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P<0。05),和放牧草地相比,3种补播处理均显著改变了 0-40 cm 土层真菌的群落结构(P<0。05)。RDA分析显示,土壤有机碳和全氮是影响原核微生物和真菌群落结构的关键因子。可见,补播乡土牧草可能会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来影响退化荒漠草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如碳氮的循环),这在未来的草地恢复和管理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补播优势乡土牧草荒漠草地土壤理化性质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高通量测序植被恢复

    高寒草甸蘑菇圈上植物内生真菌多样性

    彭清青孙占清毛玉晶郭璟...
    1112-1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绿卷毛菇(Floccularia luteovirens)是青藏高原特有真菌资源,对高寒草甸植物群落结构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可形成典型的蘑菇圈。本研究采用传统组织分离法结合ITS序列鉴定方法,分析采自祁连高寒草甸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不同植物可培养内生真菌的多样性。结果表明:从6类植物108块组织中分离得到70株内生真菌,总分离率为64。81%,总定殖率为33。33%。多样性与相似性分析表明,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内生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最高,米尔克棘豆(Oxytropis merkensis)内生真菌均匀度指数最高;火绒草(Leontopodium leontopodioides)和米尔克棘豆相似性最高,其次为麻花艽(Gentiana straminea)与米尔克棘豆、鹅绒委陵菜(Potentilla anserina);不同组织间内生真菌相似性排序为:根-茎>叶-茎>根-叶。内生真菌结构分析表明,不同植物中优势菌分别为Peziza ostracoderma和Stagonospora sp。;不同组织中相对丰度最高均为Peziza ostracoderma。共现网络分析结果表明矮嵩草是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的核心植物,特征向量中心性(EC)值为1;Peziza ostracoderma是核心内生真菌,EC值为0。75。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植物及其内生真菌均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且内生真菌的分布具有一定的植物特异性和组织偏好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从植物内生真菌的角度为进一步探究青藏高原特有真菌黄绿卷毛菇蘑菇圈上植物-微生物的互作关系提供新思路。

    青藏高原生物资源黄绿卷毛菇矮嵩草可培养微生物优势真菌植物-内生真菌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