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侯扶江

月刊

1001-0629

cykx@lzu.edu.cn

0931-8912486

730020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草业科学/Journal Pratacul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草业科技与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园地,旨在沟通国内外草业科学信息、推进草业科学研究,培养草业科学人才。内容以中国草业科学为主,兼顾世界草学精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接种AMF对'阿坝'垂穗披碱草根系耐低温生理的影响

    张海娟周学丽芦光新金鑫...
    1384-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丛枝菌根真菌(AMF)对禾本科牧草耐低温能力的影响,本研究以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GI)和'阿坝'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Aba')为试验材料,通过盆栽法,探究了低温条件下[15 ℃/10 ℃,16h/8h(光照/黑暗)]接种根内球囊霉对'阿坝'垂穗披碱草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温对'阿坝'垂穗披碱草的菌根侵染率无显著影响(P>0。05)。2)低温增加了'阿坝'垂穗披碱草根系中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含量,降低了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O2·-),而接种GI抑制了由低温引起的H2O2和MDA含量的积累,对O2·-的影响不显著。3)低温增加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降低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其中SOD、POD和APX活性均是接种组(LT-AMF)显著低于不接种组(LT)(P<0。05)。4)低温显著增加了可溶性蛋白(SP)含量,降低了甜菜碱(Gb)含量,对游离脯氨酸(Pro)含量无显著影响,接种GI显著降低了 SP含量,对Pro和Gb含量无显著影响。综上所述,接种GI能通过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和降低渗透胁迫强度增强'阿坝'垂穗披碱草根系对低温的耐受能力。

    丛枝菌根真菌低温禾本科根系活性氧类物质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物质

    野牛草雌、雄株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差异

    刘牧野郭丽珠滕珂滕文军...
    1397-14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野牛草(Buchloe dactyloides)是草坪草种中少有的雌雄异株植物,分析野牛草雌雄株抗旱差异性,为雌雄异株植物生理差异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采用'Texoka'品种野牛草作为试验材料,使用雌、雄株的克隆分株扦插繁殖,成坪后进行3种干旱胁迫处理:对照处理(田间持水量在90%,CK)、半干旱处理(田间持水量50%,H)、干旱处理(田间持水量30%,D)。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野牛草雌株和雄株的株高、生物量、根冠比、叶片相对含水量以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变化不显著(P>0。05);丙二醛含量和脯氨酸含量与干旱程度均呈正相关关系,且雌株含量显著大于雄株(P<0。05)。野牛草雌株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活性在干旱处理时显著大于雄株。此外,雌、雄株之间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并不一致,在同一水分条件下雌株的抗氧化酶活性显著大于雄株,表明野牛草雌株相对于雄株具有更强的清除活性氧能力。双因素分析结果和主成分分析结果也表明野牛草响应干旱胁迫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隶属函数分析发现,野牛草雌株的抗旱性综合评价高于雄株。综上,野牛草雌、雄株对干旱胁迫的响应存在性别差异,且野牛草雌株的抗旱性强于雄株。

    野牛草雌雄异株性别差异抗氧化酶抗旱性隶属函数

    不同父系和性别对育肥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李岩牛小莹朱旭鑫何克磊...
    1407-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舍饲育肥试验,探究不同父系和性别对尕力巴牛生产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为甘南州提高该畜种的资源利用率和实现科学养殖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2×2双因子设计,选取3周岁、体况相近、体重[(151±9。2)kg]的健康尕力巴牛24头,其中黄尕力巴和牦尕力巴牛各12头(公母各半)。试验饲粮由精料和粗料两部分构成,其中精料饲喂量为每头牛2。50 kg·d-1,粗料自由采食。结果表明:1)黄尕力巴牛终末体重和日增重均显著高于牦尕力巴牛(P<0。05),且尕力巴公牛的日增重显著高于母牛(P<0。001)。黄尕力巴牛的料重比显著低于牦尕力巴牛(P<0。001),且尕力巴公牛的料重比具有低于母牛的趋势(P=0。057);2)黄尕力巴牛育肥前的体斜长和育肥后的胸围显著高于牦尕力巴牛(P<0。05);3)黄尕力巴牛宰前活重和胴体重显著高于牦尕力巴牛(P<0。05),且尕力巴公牛的胴体重具有大于母牛的趋势(P=0。084);4)尕力巴牛牛肉的剪切力、熟肉率和失水率不受其父系、性别及其交互作用的影响(P>0。10);5)黄尕力巴牛的增重价值和育肥收入均显著高于牦尕力巴牛(P<0。001),且公牛的增重价值和育肥收入显著高于母牛(P<0。001)。综上所述,在甘南州开展尕力巴牛的舍饲育肥工作是可行的,其育肥经济效益排序为黄尕力巴公牛>黄尕力巴母牛>牦尕力巴公牛>牦尕力巴母牛。

    尕力巴牛父系生产性能肉品质经济效益舍饲育肥体尺指标

    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小尾寒羊和乌珠穆羊的杂交效果分析

    柳杭陈洋段心明孙丽敏...
    1418-1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是我国自主培育的肉毛兼用型绵羊新品种,探究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改良地方品种的生产性能,将对揭示该品种的种质特性和在肉羊主产区的示范推广提供充足的试验依据。在同一饲养条件下分别以乾华肉用美利奴羊和杜泊羊为父本,分别与小尾寒羊和乌珠穆沁羊两个地方品种进行杂交,对同龄后代的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羊肉品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与两个地方品种的杂交后代从生长速度来看,均显著优于其他组合的杂交后代(P<0。05);从胴体重、屠宰率、净肉率、眼肌面积来看,6月龄和12月龄优于其他组合的同龄杂交羊(P<0。05);从羊肉剪切力和肌纤维直径来看,6月龄和12月龄显著低于杜泊与两个品种杂交后代(P<0。05)。综合比较生长发育、屠宰性能和肉质性状,乾华肉用美利羊与小尾寒羊的F1代优于与乌珠穆沁羊的F1代。分析饲养改良后代的经济收益发现,乾华肉用美利羊改良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的后代分别较母本品种每只增加经济收益133。2~487。49元,较杜泊羊与两个地方品种杂交后代每只均增加100元以上。综上所述,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改良小尾寒羊、乌珠穆沁羊等本地羊的效果良好,是发展肉羊产业的优良种源,可作为商品肉羊生产的父本品种而广泛利用。

    生长发育屠宰性能肉品质杂交效果乾华肉用美利奴羊

    不同添加水平甜菊糖苷对绵羊体外产气参数及瘤胃发酵的影响

    齐帅焦婷李雄雄李淑艳...
    1429-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绵羊日粮添加不同水平甜菊糖苷对养分降解和绵羊瘤胃发酵的影响,共设8个处理,即绵羊日粮中甜菊糖苷添加水平分别为0(CK组)、0。01%、0。04%、0。07%、0。10%、0。15%、0。20%和0。30%(占日粮风干物质重),利用体外产气法评估不同添加水平甜菊糖苷对绵羊瘤胃发酵及48h养分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产气量(GP)、干物质降解率(DMD)、挥发性脂肪酸(VFA)和甲烷(CH4)产量均随瘤胃降解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且在48h时达到最大,pH随瘤胃降解时间的延长而降低。12h后,0。10%组GP显著高于CK组(P<0。05)。24h时,添加较低浓度甜菊糖苷的绵羊日粮DMD与CK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较高浓度0。20%和0。30%组的日粮DMD则较CK组分别降低了 9。71%和5。80%(P<0。05)。降解48 h时,各处理日粮的DMD和粗蛋白降解率(CPD)与CK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发酵时间增加,各处理瘤胃液氨态氮(NH3-N)浓度介于7。05~13。97 mg·dL-1,在瘤胃微生物活动的适宜浓度范围内。0。07%组和0。10%组能够维持乙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于较高水平。综上,绵羊日粮中最适宜的甜菊糖苷浓度为0。07%~0。10%。

    甜叶菊甜味剂体外发酵模拟瘤胃瘤胃养分降解瘤胃发酵甲烷

    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生境因子作用关系

    祁应莲马有龙张慧武陈志...
    1441-14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上的小型哺乳动物,一定数量内的高原鼠兔可以提高高寒草地的生物多样性,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但当其种群密度过大时,可能会导致草地退化。探究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因素能够为科学防控高原鼠兔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从气象、土壤、植被、地形及人类活动多角度探究16个生境因子对高原鼠兔种群密度的影响,通过主成分分析及Pearson相关性分析从16个生境因子中筛选出年均温、植被高度、海拔及土壤硬度为主要建模因子,并采用广义加性模型(GAM)分析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与4个建模因子之间的作用关系,构建高原鼠兔种群密度预测模型。结果显示:本研究构建的GAM模型拟合度较高(R2=0。946),可以较好地评估青藏高原地区高原鼠兔的潜在致灾风险;土壤硬度与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海拔、植被高度和年均温度均与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并且海拔为3 800~4000m、植被高度为6~8cm、年均温度为-2~0 ℃时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达到最大。

    青藏高原植被因子种群密度主成分分析法广义加性模型土壤因子气象因子

    冷季不同饲养管理模式和粗精比饲粮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张振祥曹铨丁路明俞旸...
    1453-1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饲养管理模式和不同粗精比饲粮对冷季牦牛瘤胃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影响,并预测菌群功能。选取2岁龄(24月龄),体重相近、体况良好的公牦牛(Bos grunmiens)24头随机分为4组,RCG1组在冬季放牧场自然放牧,RCC90、RCC70和RCC50组分别饲喂粗精料比为90∶10、70∶30和50∶50的饲粮。试验结束屠宰后采集各组牦牛瘤胃液,利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检测其菌群结构。结果表明,24份样品共检测到20 696个ASVs,有4966、3 069、3 680和3 536个ASVs分别在RCG1、RCC90、RCC70和RCC50组4组样品特异性表达。在门和属水平上,4组样品的共同优势菌为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变形菌门,以及理研菌科RC9属、普雷沃菌属和克里斯滕森菌科_R-7菌群。RCG1组和补饲组牦牛瘤胃菌群区系和丰度差异显著(P<0。05)。各补饲组厚壁菌门/拟杆菌门相对丰度(F/B)比值显著高于RCG1组(P<0。05)。与RCG1相比,理研菌科RC9肠道群(Rikenellaceae_RC9_gut_group)、产生乙酸相关细菌(Anaerovorax)和毛螺科菌 UCG-009(Lachnospiraceae_UCG-009)分别在 RCC50、RCC70 和 RCC90 组中显著下调(P<0。05),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赤芍铁杆菌(Ferruginibacter)和梭菌属 UCG-014(Clostridia_UCG-014)分别在RCC50、RCC70和RCC90组中显著上调(P<0。05)。此外,4组牦牛瘤胃菌群功能差异不显著(P>0。05),均注释到营养代谢和复制与修复等生物过程。饲养管理模式和不同粗精比饲粮对牦牛瘤胃菌群结构影响显著(P<0。05),菌群功能影响不显著(P>0。05),冷季补饲10%精料可显著提高瘤胃菌群丰度和多样性(P<0。05),补饲30%高蛋白水平精料时瘤胃菌群对饲草料消化吸收最佳。本研究结果为青藏高原牦牛的合理饲养提供了数据支撑,也为研发适宜于青藏高原牦牛养殖业的管理模式,减轻放牧场压力,解决草地退化、草畜失衡及保持牦牛养殖业的健康良性发展等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牦牛养殖放牧管理农牧结合管理饲粮结构瘤胃微生物16SrDNA基因高通量测序功能预测

    亚热带区玉米和籽粒苋间作对饲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段佳鑫臧庆吉薛世明方云霞...
    1471-1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亚热带区青贮玉米(Zea mays)与籽粒苋(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间作的最佳比例及间作对饲草农艺性状、产量以及青贮品质的影响,将青贮玉米与籽粒苋以行数比T1(3∶1)、T2(3∶2)、T3(4∶2)3种不同间作方式进行种植,同时以玉米单作(CK1)和籽粒苋单作(CK2)作为对照,对青贮玉米和籽粒苋的株高、茎粗等相关农艺性状、产量及青贮品质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不同间作方式对青贮玉米的株高和籽粒苋的茎粗存在显著影响(P<0。05);与CK1处理相比,T2和T3处理下的鲜草产量分别提高6。84%和11。33%,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在所有处理中,CK1处理的干草总产量最高,为24。57 t·hm-2,显著高于T1处理(P<0。05)。对于混贮品质而言,T3处理的干物质含量最高,极显著高于其他间作处理(P<0。01);T2处理的粗蛋白含量和乳酸含量较高,分别为12。1%、4。83%,显著高于籽粒苋单作和其他间作处理(P<0。05)。综合分析表明,在滇中地区青贮玉米和籽粒苋以3∶2间作种植可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饲草产量和较好的青贮营养品质。

    亚热带地区间作农艺性状饲草产量混合青贮草食畜牧业

    基于主成分和CSQS评价全国不同区域全株玉米青贮质量

    陈延斌陈雅坤沈旖帆王建平...
    1483-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利用主成分和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分级评分(CSQS)方法,探究全国不同区域规模化牧场窖贮的全株玉米(Zea mays)青贮品质,为评价和制作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不同地区的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营养成分和发酵质量差异显著(P<0。05)。2)全株玉米青贮质量分级评分(CSQS)通过粗蛋白质含量、淀粉含量、粗脂肪含量、30h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4个营养指标,以及氨态氮含量、乳酸含量2个发酵指标将17个不同省份青贮饲料分为5个等级。不同地区全株玉米青贮品质由高到低依次是黄淮海地区(CSQS=64。42)(山东、河北、河南、安徽);东北地区(CSQS=59。72)(黑龙江、吉林、辽宁及内蒙古);西北地区(CSQS=58。99)(陕西、山西、青海、甘肃、新疆及宁夏);西南地区(CSQS=52。87)(云南和贵州);华南地区(CSQS=48。41)(广西)。其中黄淮海地区制作青贮饲料质量品质较好。3)根据主成分分析前3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83。201%,这3个主成分分别反映了全株玉米青贮的中性洗涤纤维消化率、粗纤维和有机酸方面的综合品质。

    粗饲料营养成分发酵指标青贮质量分级指数近红外相关性主成分分析

    2024年5月国际市场主要畜产品与饲料价格分析

    谢凯丽
    14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