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草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草业科学

中国草原学会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

侯扶江

月刊

1001-0629

cykx@lzu.edu.cn

0931-8912486

730020

兰州市嘉峪关西路768号

草业科学/Journal Pratacul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草业科技与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的园地,旨在沟通国内外草业科学信息、推进草业科学研究,培养草业科学人才。内容以中国草业科学为主,兼顾世界草学精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喀斯特石漠化区林草间作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黄沛张雷一纪署光李卫...
    1549-1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草间作具有水源涵养、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生物多样性等多重优势,是喀斯特石漠化区生态恢复较为理想的模式之一。为了探讨林草间作对喀斯特石漠化区土壤养分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在贵州省关岭县板贵乡选择花椒(Zanthoxylum bungeanuni)+拉巴豆(Dolichos lablab)间作、花椒+雀稗(Paspalum thunbergii)间作及单作花椒 3 种模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与花椒单作相比,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碱解氮含量均有所增加,土壤pH降低,土壤微生物数量增加,其中真菌数量显著增加(P<0。05)。0-10 cm 土壤中有效磷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10-20 cm土壤中有效磷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0-10 cm 土壤中细菌数量与有效磷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有机质含量极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氮、有效磷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pH显著负相关(P<0。05);10-20 cm土壤中细菌数量与速效钾含量显著正相关(P<0。05),真菌数量与pH显著负相关(P<0。05)。说明在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花椒和牧草构成的林草间作生态恢复模式在提高土壤养分、增加微生物数量方面有积极作用。

    喀斯特石漠化林草间作土壤养分微生物植被恢复退化土壤

    贺兰山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化学计量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王思瑶王玉娟邱开阳李小聪...
    1558-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作为土壤中活的有机质部分,是评价土壤有机养分循环通量和周期的重要生态指标。探究干旱半干旱山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分异规律及其关键影响因素,可为了解干旱半干旱山地生态系统土壤C、N、P循环过程及调控机制提供参考。本研究以宁夏贺兰山不同海拔6个典型地带性植被类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微生物生物量磷(MBP)含量和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含量,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冗余分析、方差分解分析等分析方法,解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垂直分异特征与气候因子和土壤理化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含量沿海拔变化差异显著(P<0。05),MBC、MBP含量随海拔升高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MBN随海拔升高呈上升趋势,三者均于亚高山灌丛处含量最高,含量分别为1 502。08、35。42 和 127。55 mg。kg-1;2)MBC∶MBP、MBN∶MBP、MBC∶MBN 均随海拔升高呈现波动变化趋势,MBC∶MBP、MBN∶MBP在浅山灌丛处有最大值;3)冗余分析与方差分解分析显示,TN、年均温度(MAT)、pH、TN∶TP是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因子(P<0。05),土壤理化因子较海拔、气候因子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更大。研究结果表明,土壤理化因子的变化能够引起土壤微生物生物量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显著变化。

    贺兰山海拔梯度土壤因子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内蒙古荒漠草原区不同弃耕地植物物种生态位

    王文琼张峰郑佳华李邵宇...
    1571-1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位特征能够准确反映植物种群间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弃耕年限对植物物种生态位特征的影响,在内蒙古荒漠草原区,分别选取弃耕5年、弃耕15年、弃耕20年3个不同恢复阶段的植物群落样地,并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对植物种群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进行分析,探讨弃耕地植物群落组成的演替规律。结果表明:弃耕演替阶段重要值较高的物种逐渐由一、二年生植物转为多年生禾草,生态位宽度最大物种也由一年生植物转变为多年生植物,但仍与天然草地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不同。弃耕20年和天然草地生态位重叠程度整体高于弃耕5年与弃耕15年;弃耕15年生态位重叠主要集中在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之间;天然草地和弃耕20年处理下生态位重叠最大的物种对为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和栉叶蒿(Neopallasia petinata)。本研究表明,随着弃耕年限增加,弃耕地植物群落特征逐渐向天然草地方向演替。

    荒漠草原弃耕演替优势种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物种重要值天然草地

    准噶尔无叶豆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

    那尔格孜·阿力甫宋泊沂庄伟伟
    1583-1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荒漠豆科植物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及其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优势豆科植物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及其邻近草本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法分析群落及物种多样性特征,综合对比准噶尔无叶豆与草本植物共存群落(LH)和仅草本植物群落(NH)的6种多样性指数,进一步运用冗余分析(RDA)探讨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NH群落中,共有植物8科11属11种,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在LH群落中,共有植物4科6属6种,其中藜科植物种类最多。2)NH群落多样性指数H、D、R显著高于LH群落,优势度指数C则表现出相反的特征(P<0。05),说明NH群落物种丰富度相对较高,但物种分布优势性较差,LH群落中物种优势度较为突出。3)在垂直方向上,不同群落土壤有机碳(SOC)、有机质(SOM)、全氮(TN)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在相同土层中,LH群落显著高于NH群落(P<0。05)。4)冗余分析显示,对NH群落和LH群落物种多样性变化有显著性影响的主要土壤因子分别为土壤硝态氮(NO3--N)和全磷(TP)。综上所述,准噶尔无叶豆对邻近草本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及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影响,存在准噶尔无叶豆的群落中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低,但群落土壤结构较好,肥力更佳,具有群落优势性。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准噶尔无叶豆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草本植物土壤冗余分析

    氮磷配施微生物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植被特征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达朝玲李亚娟胡蕊梅鱼小军...
    1595-16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施肥是退化高寒草地恢复和防治的重要措施,为明确氮磷肥配施微生物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的修复效果以及施用菌肥后化肥减量的可行性,筛选祁连山高寒草甸恢复的适宜施肥方案,在东祁连山典型中度退化高寒草甸设置不施肥对照(CK)、单施氮磷复合肥600kg·hm-2(PM)、单施菌肥75 kg·hm-2(BM)、氮磷复合肥600 kg·hm-2+菌肥75 kg·hm-2(P600BM)、氮磷复合肥 450 kg·hm-2+菌肥 75 kg·hm-2(P450BM)、氮磷复合肥 300 kg·hm-2+菌肥 75 kg·hm-2(P300BM)6个处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对不同施肥处理的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相比CK,PM、P600BM、P450BM、P300BM处理的植被生物量鲜重均显著提高(P<0。05),施肥后豆科、莎草科、禾本科植物优势度明显增加。相比CK,所有施肥处理植被多样性指数升高,PM和P450BM、P300BM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0-10cm 土层中,P450BM处理土壤有效氮含量显著高于CK和其他处理(P<0。05),BM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为P450BM处理,显著高于CK和其他施肥处理(P<0。05)。5-20 cm 土层,BM和P300BM处理的紧实度较低。综上所述,施用氮磷肥以及氮磷肥配施菌肥对退化高寒草甸植被均有明显的恢复作用,并且单施氮磷肥的效果优于氮磷肥配施菌肥,但氮磷肥配施菌肥处理明显提高了高寒草甸土壤的主要养分含量,降低了土壤的紧实度,氮磷复合肥450 kg·hm-2+菌肥75 kg·hm-2处理的作用最为明显。

    高寒草甸草地退化菌肥氮磷复合肥植被特征土壤肥力土壤理化性质

    施氮对松嫩平原栽培羊草地生产性能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王雪珊孔晓蕾刘杰淋张强...
    1606-1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施氮对栽培草地生产性能及土壤养分的影响,本研究以栽培羊草(Leymus chinensis)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设计,设置不同施氮处理[N0(0 kg·hm-2)、N1(42 kg·hm-2)、N2(84 kg·hm-2)、N3(126 kg·hm-2)],通过连续两年(2018年、2019年)试验观测,分析不同施氮水平下栽培羊草地的株高、干物质产量及土壤pH、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速效磷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施氮后羊草的株高和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在施氮量为84 kg·hm-2(N2处理)时表现最好,随后呈下降趋势。2018年和2019年,在N2处理下羊草的干物质产量较N0分别提高了 43。20%(P<0。05)和22。15%。与N0相比,N2处理显著提高了 2019年0-10 cm 土壤全氮和全磷含量,但对pH影响不显著。相关分析表明,羊草的株高、干物质产量与土壤全磷、速效磷和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土壤pH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综合分析,当氮肥施用量为84 kg·hm-2时,对松嫩平原栽培羊草地的羊草生产和土壤肥力改善效果最好。

    羊草氮添加刈割生产能力土壤肥力松嫩平原退化草地

    青藏高原南部4种土地利用方式土壤质量评价

    李笑雨白金珂
    1614-16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阐明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的基本特征,本研究采集了该地区4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草地、耕地、乔木林地和灌木林地)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相关理化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最小数据集指标,并运用土壤质量指数法(SQI)定量评估土壤质量。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理化性质具有显著影响,饱和导水率属于极敏感指标,电导率、全氮、有机质、砂粒属于高度敏感指标,pH、容重、粉粒、黏粒属于中度敏感指标。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评价最小数据集由全氮、粉粒、黏粒、电导率构成,最小数据集能够较为准确地体现青藏高原南部土壤质量信息(P<0。01)。根据最小数据集计算的SQI表现为乔木林地>草地>耕地>灌木林地,且乔木林地土壤质量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地利用类型(P<0。05)。评价结果对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土地利用类型理化性质主成分分析土壤质量指数最小数据集全量数据集青藏高原

    践踏对5个植丝深度高羊茅草坪生理指标的影响

    刘亚培周升峰李昶仪毛佳静...
    1624-1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践踏对不同植丝深度草坪草生理指标的影响,本研究以高羊茅(Festuca arundinacea)植丝式混合草坪为试验对象,设置5种不同人造草丝深度6、9、12、15、18cm和不植丝(CK),通过模拟践踏处理的方式,对比研究5种植丝深度混合草坪与天然草坪在践踏胁迫下草坪草的坪观质量、生理指标以及践踏后草坪草的恢复状况。未践踏情况下,植丝深度18 cm草坪质量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深度植丝处理,随着践踏次数增加,其他各深度植丝处理也对草坪质量有一定提升作用。植丝15 cm处理高羊茅叶绿素含量均能更快恢复,9cm以上处理组在抑制丙二醛含量、可溶性蛋白和抗氧化酶活性恢复方面均有优势。综合试验结果表明,践踏胁迫条件下植丝式混合草坪的坪观质量总体表现高于天然草坪,植入人造草丝深度9 cm以上能在不同指标上有效加强草坪草抵抗践踏胁迫的能力,提升草坪草践踏后恢复速率。本研究为植丝式混合草坪的技术探索及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植丝式混合草坪草坪质量运动性能归一化植被指数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抗氧化酶活性

    2个海拔梯度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张隆安徐婷婷魏庐潞马周娟...
    1632-1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际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的生态适应密切相关,研究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对环境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植物生态适应机制。本研究以不同海拔梯度(2 950和3 530 m)鬼箭锦鸡儿(Caragana jubata)实生幼苗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其在不同温度(10和25 ℃)下的根系功能性状、根际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差异。结果表明:温度变化显著影响了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的Chao1指数(P<0。05),但对海拔3 53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的Chao1和Shannon指数影响不显著;主坐标分析表明温度变化显著改变了海拔2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的群落结构(r=0。53,P<0。05),且与25 ℃温度处理相比,10℃显著增加了海拔2950 m种源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以及海拔3 530 m种源的Kapabacteria、纤维菌属(Cellvibrio)、Glutamicibacter、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和诺卡菌属(Nocardia)的相对丰度(P<0。05)。同时,温度变化显著降低了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的根表面积、根尖数、根平均直径、根体积和根长(P<0。05),但是仅对海拔3 530 m种源的根平均直径影响显著。Mantel检验表明,海拔2 950 m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受温度、根长和根平均直径影响显著(P<0。05),而海拔3 530m种源根际土壤菌群结构受温度、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影响显著(P<0。05)。本研究发现,不同海拔梯度种源鬼箭锦鸡儿根际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以及根系性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存在差异,而且根系性状与其根际细菌的群落构建显著相关。

    鬼箭锦鸡儿海拔种源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根系性状温度

    两份海南地方木豆资源的核型分析

    程志号孙长君郭素霞曾学蔚...
    1645-16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木豆(Cajanus cajan)是我国热带亚热带地区重要的豆类作物,是一种集粮、饲料、药物为一体的多用途植物,同时,作为先锋植物,在水土保持、土壤改良等方面有重要功能。海南木豆种植时间长、资源多样性高,但细胞遗传学方面的报道目前较少。本研究以海南两个重要木豆产区'保亭'和'白沙'木豆地方资源为材料,通过核型分析发现,'保亭'木豆核型公式为2n=2x=22=16m+6sm,其中10号染色体有一对随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L+5M2+3M1+2s,为1A型;'白沙'木豆核型公式为2n=2x=22=20m+2sm,未发现随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1L+4M2+5M1+1s,为2A型。本研究结果为木豆资源鉴定提供了新技术,也为种质创新和新品种选育提供参考。

    木豆资源核型分析随体对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