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出版参考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出版参考
出版参考

陆本瑞

半月刊

1006-5784

bjcbck@126.com

010-52257116;52257122

100073

北京市丰台区三路居路97号

出版参考/Journal Information on Publi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入推进出版数字化 全面布局出版智能化

    毛文涛
    1页

    以学术出版为载体共促文化交流互鉴

    刘宇阳
    4页

    增强学术图书国际传播能力研究

    刘凯琳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学术出版走出去的现状,国际传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增强我国学术图书国际传播力的几点建议.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实现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一环.本文从加强对外出版选题建设、加强国际学术出版平台建设、加强海外布局和运营、加强国际出版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就如何用学术表达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与世界分享"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中国智慧",进行了深入讨论.

    学术出版国际传播文化走出去

    坚守学术出版功能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邬海澄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术出版是一个国家在世界上赢得尊重和话语权的重要阵地.版权贸易为世界各国的创新成果和学术研究提供交流平台,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推进社会的进步.本文以北京大学出版社学术图书的版权贸易工作为例,从版权工作的基本内容出发,结合本社的定位,介绍、分析学术出版在交流互鉴中的作用和具体做法.

    学术出版版权引进版权输出文明互鉴

    借风而起扶摇上——对上海文艺出版社图书出版走出去工作的思考

    冯凌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图书出版走出去的战略意义与实施路径,以上海文艺出版社为例,分析了其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方面的实践与成果.文章阐述了图书出版走出去对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出版社经济效益的重要性,从借助优秀作品和政府政策东风两个角度,探讨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如何提升图书出版走出去的品种数和文种数以及如何通过合理布局海外出版网络提升品牌影响力.提出了上海文艺出版社在未来图书出版走出去道路上的发展思路,包括延伸新的互译项目、拓展主流销售渠道、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等.

    图书出版走出去文化软实力品牌影响力版权输出

    第二十三届输出版引进版优秀图书推介活动推介结果

    18-20页

    跳出"出版近视症":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视野中的出版

    高海涛刘茹岚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版的概念不断丰富、内涵不断泛化,人们对出版本质的认识却更加迷茫.鉴于此,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从出版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作用出发,构建了人类实践中的出版活动模型,从社会的维度、历史的深度以及文明的进程等角度分析了出版活动中知识的循环转化和螺旋上升过程,从而跳出了"出版近视症".随着知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重要性的提升,出版活动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以知识服务促进知识应用于社会实践,不断促进知识生产、传播与应用,实现更高质量的循环转化.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出版近视症"知识服务知识生产

    新时代学科建设背景下师大出版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为例

    李强辉马磊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服务高校"双一流"学科建设中,"双效"统一困境、特色彰显问题及数字化差距等制约着出版高质量发展.文章以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服务母体学校学科建设的实践为例,分析了高校学科建设与附属出版社的互融共促关系,梳理了出版社服务学科建设存在的现实困难,从做好学术品牌建设、出版精品打造、书课评一体化推进、师范特色彰显、出版走出去及"党建+"引领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学科建设师大出版"双一流"

    数智时代"读者"品牌传播策略研究

    马永强吴艳丽
    33-3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技术赋能品牌质效增长,给当下的品牌传播带来深刻影响.文化品牌如何在新的传播环境中保持其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成为业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以"读者"品牌为例,结合数智时代的传播特点,深入探讨其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品牌传播策略,旨在为其他文化品牌在数智时代的传播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数智时代读者品牌传播环境传播策略

    论有声书在我国著作权法中的定性及其法律关系

    杨昆
    36-4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声书制作过程中形成的不同产品形态分别属于作品的表演和作品的录音制品等著作权客体,主要涉及原作者、出版单位、表演者、录音制作单位等多个权利主体,下游主体需要取得上游权利主体的授权才可开展相关制作行为.在有声书制作过程中,应坚持先授权后使用原则,准确规范有声出版授权环节,不断完善有声市场授权模式.

    有声书有声读物著作权客体权利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