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出版广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出版广角
出版广角

裴路(兼)

月刊

1006-7000

cbgj48-84@163.com

0771-5588124

530028

南宁市金湖路53号广西新闻出版大厦15楼

出版广角/Journal View on Publis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出版广角》创办于1995年,以“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为宗旨,站在中国出版主流文化的层面,悉心观照出版文化的大事和大势,已发展成为具有理论先导地位和新锐气象的高品位专业期刊,被同行公认为是内容办得最好、形式办得最活、观点颇具权威性的出版业品牌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文化传承视域下出版知识服务平台的创新构建

    尹达杨海平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为出版知识服务转型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并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剖析出版知识服务平台建设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梳理文化传承与出版知识服务平台构建之间的逻辑关联与内在机理,并从机制保障与理念革新、资源整合与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与全媒传播等三个层面,提出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大背景下,出版知识服务平台创新构建的实践路径。

    文化传承文化数字化战略知识服务平台知识服务运营

    出版知识服务赋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杨石华吴雨婷
    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出版业应抓住出版知识服务带来的新契机,在指导理念方面迈向大众化的通识取向,在内容生产方面走向知识连续统一体的创新,在产品设计方面转向多元化场景应用。古籍整理出版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方式,也是"两创"出版知识服务中的核心主体,"中国古籍图典资源库""国韵承传APP""籍合网"等"双效"显著的实践为出版机构自身的知识服务创新发展提供了新路径。

    "两创"出版知识服务通识性知识生产场景应用

    大模型知识服务平台的数据困境及系统调适研究

    张安超王飚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模型驱动知识服务范式变革,凸显数据乘数效应,需深刻分析大模型知识服务平台数据供需失衡的原因,破解大模型知识服务平台数据困境。政府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规则体系;平台需发挥协调作用,完善交易体系;企业需加强数据治理,提升数据资产管理应用能力。只有政府、平台、企业多方主体协同配合,才能找到"法律、标准、技术"三位一体的系统调适路径。

    人工智能大模型知识服务数据要素数据治理

    技术革新视域下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转型

    涂雨秋欧阳敏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技术革新视域下,学术期刊的知识生产与传播有了新的发展要求,知识服务成为我国学术期刊发展的新路径。针对学术期刊知识服务转型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服务意识偏弱、知识服务产品形态单一、服务平台和移动应用建设不完善、学术交流增值服务匮乏等问题,提出学术期刊知识服务转型路径:重视技术思维,提高知识服务的自觉;创新学术期刊知识服务产品形态,提升学术内容价值;开发知识服务系统,实现知识服务智慧化;创新学术交流服务,加强学术共同体与社会的互动。

    技术革新学术期刊知识服务

    数字人文视域下知识服务的版权运营研究

    聂静萧疆
    28-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是数字人文领域开展知识服务的基础和核心之一。防范数据版权风险,推动版权运营规范化,是数字人文知识服务体系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区块链技术中的身份验证、智能合约、共识机制等特性为数据IP的权属确定、权利的许可和转让、被侵权后的追责维权等提供了可信的技术支持,使得IP的运营管理更加透明化、公开化、效率化。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的数字人文知识服务版权运营平台,通过在主体层、资源层、创编层和应用层四个层次上的互相调用和支持,促进了人文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数字人文知识服务区块链版权运营

    融合出版时代下科技期刊版权授权风险分析

    邓宏光朱桓霆
    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融合出版时代,科技期刊不仅面临传统的版权授权合规问题,还面临融合出版中的版权授权边界问题。科技期刊的版权授权正经历主体身份的转变、对象范围的扩大以及行为类型的增加,分别表现为期刊的社交媒体化趋势、文章之外的扩散保护、未知使用方式的涌现。由此引发了各类版权授权风险,包括"作者—科技期刊"的版权授权合规风险、"科技期刊—数字化平台"的版权利益分配风险,以及"作者—数字化平台"的间接授权效力风险。为抵御这些版权授权风险,科技期刊应从"一对一"的单链版权授权模式转变为"一对多"的协同版权授权模式,从"一揽子"版权转让合同转变为"半定制"版权许可合同,打造个性化的集群式期刊出版平台,探索OA等新型出版模式。

    科技期刊融合出版版权授权合同规范

    人工智能生成创作版权权属认定的困境与突破路径——从个案认定到创作者公示

    刘慧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传统创作,人工智能生成创作的版权权属认定问题更为棘手。在生成式大模型快速发展的当前,人工智能生成创作版权保护面临独创性的认定标准无法统一、创作者的主观意图复杂、人类贡献和算法贡献比率难以区分等困境。仅通过个案认定人工智能生成创作版权权属难度较大且不利于智能创作市场的健康发展,为此,有必要将人工智能生成创作权属的认定由个案认定转向以创作者为核心的版权公示规则塑造,厘清人工智能生成创作版权公示规则建立的国内法空间、人工智能生成创作版权公示规则形塑的国际规则遵循、人工智能生成创作版权登记规则建构的基本理念与目标,为人工智能生成创作的版权权属认定问题提供清晰的解决方案。

    人工智能生成创作版权登记个案认定创作者公示

    AIGC对编辑工作流程的改变与影响

    温亚旭刘永坚
    44-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AIGC对以选题策划、内容创作、三审三校与发行营销为核心的出版流程产生了重大影响,编辑的烦琐劳动得以大幅替代,素质能力得以全面提升,职业路径得以有效延展。面对AIGC时代的挑战,编辑应具备对新技术的理解运用能力、信息鉴别与整合能力、产品内容策划能力、精准服务读者能力等核心素养,以迎接AIGC时代带来的全新机遇与挑战。

    AIGC出版流程编辑工作提升

    AIGC赋能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范畴与路径

    赵晓艳苏克治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AIGC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内容创作、传播和版权保护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然而在AIGC技术的推动下,版权保护范畴需要重新梳理和演进分析,以应对版权保护的难点。针对AIGC技术引发的版权归属、侵权判定等复杂问题,探究AIGC技术背景下的数字出版如何通过区块链和数字水印等智能化技术手段来提升版权保护效率及其准确性,包括内容识别、版权追踪和自动维权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展望AIGC技术赋能数字出版的版权保护未来发展趋势,强调在法律、技术、教育等多维度构建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的重要性,以促进数字出版产业的健康发展。

    AIGC数字出版版权保护技术路径

    主题出版在乡村振兴中的定位与实践——以"宾川丛书"出版为例

    王鑫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宾川丛书"通过主题出版的方式,深入挖掘宾川地区丰富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资源,展现了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编纂团队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系统梳理了乡村文化的多元性和复杂性,为乡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丛书通过展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了乡村人民的文化自信心,推动了乡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这一交融实践不仅丰富了乡村文化的内涵,也为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和文化振兴提供了宝贵经验。

    主题出版乡村振兴文化振兴"宾川丛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