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出版广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出版广角
出版广角

裴路(兼)

月刊

1006-7000

cbgj48-84@163.com

0771-5588124

530028

南宁市金湖路53号广西新闻出版大厦15楼

出版广角/Journal View on Publis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出版广角》创办于1995年,以“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为宗旨,站在中国出版主流文化的层面,悉心观照出版文化的大事和大势,已发展成为具有理论先导地位和新锐气象的高品位专业期刊,被同行公认为是内容办得最好、形式办得最活、观点颇具权威性的出版业品牌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驱动的出版业创新:趋势、挑战与机遇

    孙晓翠孙瑞淇张立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突出强调人工智能在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和深度融合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人工智能在内容生成与优化、出版流程的智能化以及提升用户互动体验等方面,显著提高了出版效率和质量。然而,这些技术的应用也带来版权保护、数据隐私和技术伦理等新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出版业应抓住"人工智能+"的机遇,推进智能化布局,推动出版业创新,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助力文化强国建设。

    "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出版创新

    从赋能到融合:人工智能在出版领域的应用

    刘长明杨勇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早期的激光照排技术到现代的智能出版,出版业经历了从电子出版到数字出版、融合出版的演变。出版业不仅在内容制作、业务流程优化、产品和服务创新等方面取得显著进展,还在政策支持、技术驱动和市场需求的共同推动下,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和AIGC技术的发展,AIGC将成为编辑的辅助工具,赋能出版全流程,显著提升内容的生产力和创造力。

    人工智能智能出版融合出版生成式AI大数据分析

    "人—技"关系视域下AI在出版行业的创新应用

    王飚魏婧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对重塑内容生产力产生了深远影响,AI在出版行业的选题策划、内容生产、内容审校等各个环节可提供强有力的支持,重构出版流程。新技术的应用引发"人—技"关系错位,技术控制力不足导致内容准确性降低、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用户隐私安全受到威胁等伦理问题。对此,应厘清"人—技"关系,从保障人的主导位置、提升内容筛选检测力度、提高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强化用户隐私安全意识等方面入手,防范AI应用风险,实现人与技术的同生共进。

    AI应用人工智能出版"人—技"关系

    人工智能在出版业的风险应对及应用前景

    赵礼寿丑越豪王梦颖
    2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人工智能的蓬勃发展,以AIGC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出版领域,给出版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切入点,就出版管理、出版编辑、出版传播、出版消费等4个环节分析出版业运用人工智能的伴生风险并提出应对措施,进而指出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应用前景。在科学治理方面,建立高质量的数字内容管理体系;在智能出版方面,构建高质量的数字内容生产体系;在个性阅读方面,形成高质量的数字内容消费体系。

    出版业人工智能风险应对应用前景出版管理出版编辑出版传播

    在守正创新中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为推动中华文脉传承贡献出版力量

    贺祖斌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版业是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领域,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推动文化发展、促进知识生产的重要任务。新征程上做好出版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出版强国之路,从出版的时代使命出发。坚持以守正为"本",锚定文化强国建设之方向;坚持以创新为"要",为文化强国注入活力;坚持在"第二个结合"中开辟文化强国建设新路径,为推动中华文脉传承贡献出版力量。

    守正创新文化强国出版强国

    基于GAI技术的图书版本数字化加工方法研究

    李重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演进的当下,尤其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下,图书的数字化处理尤显关键。图书数字化涉及的关键环节,包括扫描技术、图像处理、字符识别、内容编辑与校对、元数据生成及数据存储与发布。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必将获得广泛应用的未来,图书版本数字化将朝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跨界融合、社会化参与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图书版权持有者、图书馆及数字化服务提供者可以充分利用生成式AI的优势,出版社需要基于不同技术的应用成效,大幅提升图书版本数字化的效率和质量,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

    图书数字化版本数字化图像处理生成式人工智能

    新质生产力与出版数智化转型——基于数字原生与AI原生的视角

    乔卫兵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塑造中国式现代化新动能,引领中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而数字化和智能化是推动出版数智化转型的关键性力量。数字原生和AI原生对出版业转型的真正意义,主要体现在数智化思维革命、数智化流程革命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上,标志着出版从专业化向智能化全面转型。尽管数智化转型面临技术、资金、人才、版权保护、安全等方面的诸多挑战,但数智化转型将为出版业带来新的逻辑起点、新的内容生成模式、新的商业流程、新的产业模式、新的出版生态以及新的竞争优势等发展机遇,最终重塑出版的数智化、产业化和场景化。

    新质生产力出版数智化数字原生AI原生

    AIGC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法律隐忧和分层治理

    王紫琪解学芳
    45-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文化产业领域进入发展快车道,这触动了传统版权和创作伦理的界限。通过深入分析人工智能在文化产业链中的角色,尤其是"黑箱"操作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探讨国内外对于人工智能介入文化创作生产的法律立场和实践,有助于全面应对数智时代的法律和伦理挑战。基于此,AIGC赋能下的文化产业治理应建立在分层法治框架上,在技术基础层、模型层和应用层采取具体的法律措施,以平衡文化创新与版权保护间的矛盾,确保技术变革不会侵犯合法权益,促进AIGC赋能下的文化产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的创新发展。

    人工智能AIGC技术应用分层治理

    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创新发展研究

    陈莹陈家杰
    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强国战略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作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发展对于建设文化强国具有深远意义。根据国家"十四五"规划对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数字出版产业肩负着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及促进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等目标任务。数字出版产业应从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提升数字出版公共服务水平、响应文化数字化战略和推动数字出版走出去四个方面,深入探索文化强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文化强国数字出版产业创新发展

    大学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和特色路径

    曾睿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出版社要深刻领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并牢牢抓住其在发展动力、发展效率和发展质量方面带来的变化机遇,深入总结和充分发挥自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优势,有针对性地构建科学、高效、合理的实现路径,即建立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形成与高质量发展相匹配的新质生产力,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教育、出版事业繁荣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质生产力出版业高质量发展大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