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出版广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出版广角
出版广角

裴路(兼)

月刊

1006-7000

cbgj48-84@163.com

0771-5588124

530028

南宁市金湖路53号广西新闻出版大厦15楼

出版广角/Journal View on Publis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出版广角》创办于1995年,以“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为宗旨,站在中国出版主流文化的层面,悉心观照出版文化的大事和大势,已发展成为具有理论先导地位和新锐气象的高品位专业期刊,被同行公认为是内容办得最好、形式办得最活、观点颇具权威性的出版业品牌期刊之一。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深度融合时代知识服务平台的版权风险防控

    张凤杰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深度融合时代,知识服务领域在内容、产品、平台层面发生系列变化,导致系列新的版权风险,包括权利主体确定风险、权项种类界定风险、多终端传播的权项透支风险等,需着眼于这些新变化,进行相应的风险防控设计。关于风险防控进路,建议采取集约化的权利管理,争取授权权利尽量宽泛,保障授权使用范围尽量周延,明确授权方的瑕疵担保责任,实行版权使用费预付转存机制,建立排查、预警与不良记录制度,以及建立和推行版权联络员制度,等等。

    深度融合时代知识服务平台版权风险风险防控

    知识资源平台的版权保护、合规与利用

    陈明涛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决知网模式是否适用避风港的问题,将知识资源平台分为知网模式与文库模式进行讨论,发现只有文库模式才存在适用避风港模式的可能,但文库模式中付费文档不构成避风港规则中的直接经济收益要件。平台封禁账号措施的采取,必须要满足合格通知,以侵权严重性为通知前提,符合比例原则。知识资源平台在享有一定权利的同时,也受到用户与公共利益的限制。知识资源平台应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兴起,对资源的保护具有正当性权利基础。采用竞争性权益保护,能够使得知识平台资源的保护更具有周延性。

    知识资源平台避风港规则知网模式文库模式数据保护

    知识资源平台版权治理的基本路径

    李陶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完善版权治理是知识资源平台运行中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知识资源平台版权治理主要涉及著作权法中的创作者、出版者、知识资源平台、使用者四个主体。鉴于相关主体不同的权利基础、利益诉求以及多元的法律属性,应以著作权法中的利益平衡为共识,协同解决知识资源平台版权治理中的历史遗留问题、处罚执行问题以及未来发展中可能出现的版权合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应充分挖掘和发挥文字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作用,并以此为契机完善我国著作权法的实践运行和制度建设。

    知识资源平台学术期刊数据库版权治理中国知网文字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

    融合出版视域下期刊内容数字化的版权合规建设

    谢磊赵岩郝悦
    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在探索期刊融合出版方面呈现新的方向:目前3000多种学术期刊已开始网络首发,按篇出版的业态正在加速形成;期刊内容增强出版的出现是数字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满足现代读者信息获取需求的有效手段;以中文为出版语种的期刊的双语网络出版,对其在国际上传播学术成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网络首发、增强出版、双语网络出版等为我国期刊内容数字化发展注入新活力,推动期刊融合出版向更高水平迈进。期刊融合出版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复杂工程,不仅要健全期刊内容数字出版产业链,还要加强期刊内容数字化的版权合规建设意识,需要作者、期刊、数据库平台等多方协作推进,确保期刊内容数字化的版权合规。

    网络首发增强出版双语网络出版版权合规建设

    生成式内容的版权侵权行为与互动规制

    王晓彤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生成式内容的版权侵权行为,首先从作为内容素材的原作品两大使用方式角度出发,就生成式内容的版权合理使用和侵权行为性质予以客观探讨,再就版权侵权行为可能造成的公私法益危害展开深入分析,最后根据"行动网络理论",从法律、技术及社会层面提出多主体互动规制路径。研究发现,对生成式内容的版权侵权行为而言,从法律层面对其定性区分,并基于其特征表现与现实危害构建多元规制路径,是应对技术滥用和保护版权生态的必由之路。

    人工智能生成式内容行为动机版权侵权互动规制

    人机协作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共有模式

    丁毅
    3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人类创作内容相比,在内容生成方式、参与主体、著作权法激励创作的作用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在分析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归属的同时,探讨人机协作下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著作权共有模式,提出"相同但有区别"是该模式的核心原则,承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人类创作内容一样具有著作权,但两者所享有权利的内涵和权利多少有所区分,并剖析著作权共有模式下主体双方权责的划分,以消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与人类创作内容在著作权法激励创作作用上的差异,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著作权共有模式

    AI大模型时代的著作权保护困境与科学规制

    连光阳孙沁怡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AI大模型时代的著作权保护困境大致表现为数据收集与训练端的合理使用难题,以及内容生成与传播端的可版权性难题,困境的出现源于技术隐蔽操纵、法律规范缺失和主观滥用行为等因素。从技术层面推动高阶技术应用方案建设和完善技术监督管理机制,从法制层面开放构建数据合理使用制度和加快生成内容制度回应,从社会层面集结社会多元主体共治力量和开展技术理性培育工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AI大模型著作权合理使用可版权性共治

    数智时代出版融合发展的引导机制研究

    黄先蓉李永政
    4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出版融合不断深化,内容与技术融合不够深入、数字内容版权资源保护不足、人才短缺与知识结构老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未来的出版融合应加强多主体数字化协同,充分发挥数智平台的引导作用,完善出版组织架构模式,提升引导机制运作效能,建立针对技术的监督机制,规避融合发展的潜在风险,探索并建构一套行之有效的出版融合发展引导机制,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出版融合数智时代引导机制

    出版业如何以新质生产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屈明颖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新质生产力与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实践逻辑视角看,二者是相互促进、良性循环的互动关系。出版业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展开深度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以新质生产力服务出版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靠两个支撑:一是以超前意识培养与新质生产力发展相匹配的人才体系,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二是以"先立后破"的原则从五个方面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产业支撑。"两个支撑"将推动出版业实现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出版业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数字人才

    论学术发表与出版的知识论本质

    张蕾
    5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解知识发表与出版的知识论本质,需要充分认识学术发表与出版在知识选择、知识积累、知识增长和知识传播中的重要作用。研究发现,正确认识学术发表与出版的知识论功能是维护学术发表与出版的根本所在,可为解决学术期刊在论文评审中出现的问题提供理论依据,从而展现学术本质,维护好学术发表与出版的健康环境,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媒介功能,实现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并为知识创新提供条件。

    学术发表与出版知识论知识创新知识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