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出版史料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出版史料
出版史料

焦向英

季刊

cbsl@263.net

010-88818060

100089

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25号青政大厦608室

出版史料/Journal Publication Archives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出版史料》主要刊载有关出版单位、书业兴衰及有影响的书报刊的始终及其人与事;出版法令(政策)参与起草的回忆;有关书报刊出版及有影响的论著的著名人物的书信往来;有关图书版本源流,书报刊钩沉;有关重要出版史、印刷史、发行史著译的序跋;出版文事的轶闻趣谈;有关著作评点;有关书报刊小专题笔谈;有关书报刊数据、出版现象的统计,出版法令实施情况;有关藏书的趣闻趣事;于文化史、思想史、出版史、印刷史和发行史有影响的人物;域外书报刊的出版概况;有关书报刊文章的正误;近现代特别当代50年间出版文献档案;切合有关现实出版活动问题或有关纪念;历史上有影响的旧著(文章)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

    张慎趋苏嘉
    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张仲景(公元150~219年),名机,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今河南镇平南)人。灵帝时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他生活的年代,传染病流行,在他家乡一带绝大多数百姓患伤寒病而死亡。因此发愤习医。以同郡名医张伯祖为师,勤奋好学,深得其传。加上他熟读《内经》《难经》,又善于总结前人和当代诸名医的诊断治疗经验,融会贯通,理论和实际经验都很丰富,

    张仲景伤寒《内经》诊断治疗融会贯通传染病经验

    陆费逵创办中华书局一百周年

    俞筱尧沈芝盈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今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出版界,也正是陆费逵先生创办中华书局一百周年。作为一度中华书局的从业人员,不免想起前辈创业维艰,谨表示诚挚的敬意。中华书局从1912年创办到1949年间,出版了许多著名的文化典籍,法国卢梭,英国达尔文、亚当·斯密的著作,还有众口称誉的《辞海》、别出心裁的聚珍仿宋版《四部备要》和被誉为"康熙大百科全书"的影印《古今图书集成》等古籍。

    中华书局陆费逵创办《古今图书集成》《四部备要》1949年辛亥革命从业人员

    一次难忘的凭吊

    沈建林
    1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1年7月1日下午,我借因公赴台湾出差的机会,在台湾朋友的陪同下,随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樊希安总经理一起,来到台北的马场町纪念公园,这里原是国民党统治时期的马场町刑场,1950年6月10日下午,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老前辈朱枫烈士就在这里被杀害。朱枫烈士生前是新中国成立前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革命出版机构"老三联"的骨干,当年曾经在我父亲沈静芷负责的新知书店工作。1949年11月25日,她奉命自香港赴台湾从事情报联络工作,

    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统治区三联书店1950年新中国成立1949年出版机构书店工作

    著名诗人、装帧艺术大师曹辛之

    毛志辉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辛之是中国出版界最有影响的书籍装帧艺术家之一,其人其事在出版界广为流传,对其装帧艺术成就的研究多有见诸学界。在他辞世整整十六周年之时,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了收集其毕生主要成果的《曹辛之集》,为广大编辑出版工作者提供了多方面的借鉴参考,同时也是对这位值得尊敬的新中国第一代出版装帧艺术家的最好纪念。作为"新中国六十年百名优秀出版人物"、"新中国六十年有影响的六十编辑"、"中国韬奋出版奖"获奖者,曹辛之堪称一名"多面手"。他在十九岁时就从事编辑出版工作,

    书籍装帧艺术大师编辑出版工作者上海人民出版社诗人新中国韬奋出版奖出版界

    “天人合一”还是“人天合一”?

    1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胡小伟《钱锺书与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一文中说:"现在误以为常的‘天人合一’,反映了让天来迁就人的鲁莽;而孔子注《易》所说的‘人天合一’,则表达了人主动融于自然的和谐。可知一字之差,贻误后学多矣。"?

    天人合一中国古典钱锺书《易》孔子和谐后学

    我与文化界人士的一段难忘经历

    殷国秀
    1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1920年5月出生于江苏无锡,1932年至1935年就读于苏州女子师范学校初中部,然后又在无锡、开封、武汉等地求学。当时的中国真是内忧外患,民不聊生。1939年4月到重庆生活书店管理处当校对和文书,1939年5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这一生经历的事情太多,结交了许多文化界的朋友,现在想想就像过电影一般……这些朋友大多数不在世了,但他们对中国文化、出版事业所作的贡献,党和人民是不会忘记的。我想讲一段1941年与邹韬奋、胡绳、叶籁士等几十位文化名人生死大逃亡,奔向解放区的经历。

    多文化经历1939年中国共产党师范学校内忧外患书店管理中国文化

    人民出版社资料室简述

    张慎趋
    18-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民出版社在1950年末组建后,根据编辑业务的需要,即设置资料室。分图书报刊和剪报资料两部分业务,先后由周静、金敏之、戈岩、杨立今、郑曼等同志担任领导。当时工作量大、人员较多的是剪报部分,从全国二百多种报刊上圈选需用的文件、文章,在剪贴、分类后,分别送相关的编辑室选用(剪报业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停止)。图书资料,涉及中外文图书和中外文报刊。它的基础,是先后从新华书店资料科、重庆光华读书会、韬奋图书馆、

    出版社资料室人民出版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编辑业务剪报资料图书报刊1950年图书资料

    回忆王伯祥和开明书店图书馆及其他

    王久安
    19-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立于1926年的开明书店,总经理章锡琛十分重视图书馆建设。他本人曾在商务当过十四年编辑,主编过《妇女杂志》,由于工作需要,经常到商务的东方图书馆查找国内外有关资料,有的还直接从外文译成汉文,在刊物上发表,受到国内读者欢迎,《妇女杂志》的发行量不断上升。后因他主编的这份刊物经常发表新观点,遭到当时一些卫道士围攻,说他鼓吹邪说,被王云五调离杂志社,章先生不服,最后被迫离开商务,自己创办了《新女性》杂志和开明书店。这是1926年的事。

    图书馆建设开明书店王伯祥《妇女杂志》回忆东方图书馆《新女性》国内外

    王云五的读书观

    2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王云五只读过一年半私塾,后在校学习过二十二个月英语。但他一生勤奋读书,成为"自学成家"的典范。他对读书做了深刻的解析:"文字的发展成为传至远方与后世的书籍,书籍也就成了人类思考结果的库藏。读书者可以从库藏中予取予求;任意与尽量满足其欲望。手执一卷可以上对邃古的哲人,远对绝域的学者,而仿佛亲聆其以言词吐露毕生思考的心得。这样的收获,真可谓便宜之至。"(王云五:《我怎样读书》)因此,王云五一再强调说"做到老,

    读书观王云五书籍库藏学者心得

    怀念挚友,追寻出版风云——许觉民散记(下)

    王仿子
    2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交一封觉民的密信我在金泽住了几个月,再到上海的时候,人们一见面说得最多的是美国飞机会不会来轰炸。自从美国飞机在上海扔下一个空汽油桶之后,人们普遍关心的是黎明之前的这一刹那能不能平平安安地过去。生活书店当年留在上海的这一群人是一个没有组织的组织,这个集体的领导人徐伯昕时时刻刻铭记着邹先生临终前的嘱咐:"首先恢复书店"。随着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节节失利,他悄悄地租了一间房子,

    挚友怀念散记出版生活书店上海徐伯昕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