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林学钰

双月刊

1671-5888

jdxbdxb@jlu.edu.cn

0431-88502374

130026

长春市西民主大街938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Earth Science Edition)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力求以繁荣和发展地质学科科技与教育事业为重点,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培养新生力量,把期刊办成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本刊主要刊登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测绘科学等学科领域中的最新科研成果。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为中文地质学类核心期刊,被国内外10余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收录和摘引,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源刊,其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在综合类期刊中居于前列。本刊连续多年被吉林省评为一级期刊,多次获国家、省部级优秀科技期刊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底热液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的关系及其地质意义

    曾志刚
    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底热液硫化物的同位素组成不仅可以示踪其来源,也记录了流体及其沉淀过程.本文分析了全球海底热液硫化物的金属(铅、铼、锇、铁、铜、锌)、非金属(硫)及其流体包裹体中的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探讨了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海底热液硫化物中的硫同位素组成与锇、铁同位素组成之间,铁同位素组成与铅和氦同位素组成之间,存在负相关性;其锇同位素组成与铁同位素组成之间,氙同位素组成与铅、锇同位素组成之间,则存在正相关性.在岩浆去气注入流体阶段形成的硫化物,具 δ34 SVCDT 值较低(约 0‰),3 He/4 He(>8 Ra)、40 Ar/36 Ar(>300)和129 Xe/132 Xe(>0.99)值较高的特点.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阶段,随着岩石中含铅矿物的不断溶解,即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程度的增加,流体中沉淀的黄铁矿、黄铜矿和闪锌矿的铅质量分数增加,伴随206 Pb/204 Pb值轻微的减小.在流体-海水混合阶段,海水影响的加剧可使硫化物中的锇质量分数(约0 ×10-9)急剧降低,δ57Fe值(<-1.6‰)、187Os/188Os值(>1)明显增大;随着流体-海水混合作用的增强,硫化物中黄铁矿的δ34 SVCDT值将随着其流体包裹体中3 He/4 He、40Ar/36 Ar、129 Xe/132 Xe值轻微降低而升高,而其3 He/4 He值随着其130Xe/132Xe值的降低而降低.以上表明,通过综合分析海底硫化物中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的同位素组成和其质量分数,并讨论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揭示岩浆去气、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海水混合对海底热液循环的影响,进而了解硫化物沉淀过程中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海水混合的程度.

    金属、非金属和稀有气体同位素同位素组成之间的关系海底热液硫化物

    陆相坳陷湖盆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以松辽盆地晚白垩世青山口组为例

    孟庆涛胡菲刘招君孙平昌...
    20-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页岩油是目前非常规油气研究的热点与难点.细粒沉积岩岩相类型及成因分析是页岩油"源储"特征研究及"甜点"预测的有效途径.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广泛发育,是页岩油富集的有效层段.本文通过岩性、矿物成分、有机质丰度与沉积构造4个参数,将松辽盆地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岩划分为6种岩相:高有机质泥纹层黏土质页岩(A)、中高有机质含细粉砂纹层长英质页岩(B)、中低有机质含粗粉砂纹层长英质页岩(C)、低有机质层状粉砂岩(D)、低有机质层状介形虫灰岩(E)和低有机质层状白云岩(F).进一步从水动力学与有机质富集方面探讨了不同岩相类型的成因,并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具体为:在风暴浪基面之下的静水、咸水环境、高湖泊生产力背景中,浮游藻类与黏土絮状物均匀悬浮沉降,形成贫富有机质黏土质纹层,沉积A岩相;在正常浪基面之下的相对静水(浪基面附近局部动荡)、半咸水环境、高湖泊生产力背景中,三角洲径流与洪流带来的细粉砂颗粒继续向湖盆中央搬运,经均匀悬浮沉降形成长英质纹层,间歇期悬浮沉降形成黏土质纹层,形成B岩相;正常浪基面之下,洪水携带粉砂级颗粒,顺着水下分流河道搬运至外前缘,以稳定性浊流的形式进入前三角洲,随流速逐渐降低,分异形成粗粉砂—细粉砂纹层,间歇期悬浮沉降形成黏土质纹层,形成C岩相;正常浪基面之下,三角洲前缘早期沉积物在阵发性浊流的作用下,滑塌至较深水区,形成D和E岩相;于正常浪基面与风暴浪基面之间,在相对干燥的气候背景下的咸水环境中,形成F岩相.

    陆相坳陷湖盆细粒沉积岩相成因模式页岩油松辽盆地青山口组

    山东莱阳恐龙蛋研究新进展

    王强汪筱林
    38-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简单回顾了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与研究历史,结合近年来在莱阳的新发现和恐龙蛋研究进展,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组成由之前的4科5属11种,修订为6科10属12种,另有1科未定和1个存疑种.将与其他地区恐龙蛋化石组合相比,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恐龙蛋类型多样、组合特征明显,是晚白垩世恐龙蛋组合的典型代表,这一组合也很好地反映了晚白垩世胶莱盆地王氏群较高的恐龙多样性.对山东莱阳恐龙蛋进行深入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晚白垩世莱阳的古地理和古环境等提供详实的古生物学证据.

    恐龙蛋恐龙蛋化石群王氏群晚白垩世莱阳

    基于差分结构的地面核磁共振数据噪声压制技术

    张洋王美婷尚新磊
    46-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面核磁共振(surface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SNMR)技术是一种可直接定性定量探测地下水的非侵害式地球物理方法,已广泛应用于资源勘探、地质灾害预警和环境检测等方面.但在实际应用中,复杂的环境噪声导致微弱的SNMR信号常常被淹没,很难获取有效的SNMR信号.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 一种基于差分结构的SNMR数据噪声压制技术,采用两个接收线圈等距设置在发射线圈上下位置.这种分布可以实时抵消大部分环境噪声以及消除收发线圈耦合影响.理论建模和仿真结果验证了新方法能够有效压制噪声,并可靠获取到早期自由感应衰减(free induction decay,FID)信号.

    地面核磁共振噪声压制FID信号消除收发耦合

    地磁感应电流多学科交叉研究进展

    余年张学健孔文新韦昌...
    5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磁感应电流(geomagnetically induced currents,GIC)是指地球变化磁场在地球表面导体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可对电网、油气管道、高铁等人造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包括电力系统失效、通信干扰和电子设备损坏等,影响其稳定运行和功能.研究GIC的意义在于深入理解其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应的预防和应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论文在深入总结GIC研究进展的基础上,详细阐述了 GIC的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包括宇宙空间、地球环境和电力系统对GIC的影响;概述了 GIC的研究现状,分别从空间物理、地球物理和电气工程领域对GIC进行了综合评述;进而详细介绍了 GIC估算的步骤,包括地磁场数据与建模、地电场和导体中GIC的计算;并重点分析了不同地球物理参数对GIC估算结果的影响以及互相之间的差异;最后,对GIC研究面临的挑战、地球物理在相关问题解决中的潜在贡献以及研究未来进行展望.

    地磁感应电流地球磁场大地电磁地磁灾害

    塔里木盆地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特征及其演化模式

    郭春涛史江涛刘亮荆雪婷...
    6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沉积环境对岩溶型储层的发育起着基础性作用,影响着岩溶体的规模和强度,加强沉积环境研究有助于优质岩溶储层的勘探与预测.为深入认识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特征,在野外调查基础上,结合岩石颜色、类型、组合、结构、构造、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等岩石学和岩相学标志,利用岩心、测录井、地震和区域宏观沉积资料,对中下奥陶统沉积环境进行了精细识别和划分.结果显示,研究区岩石类型主要为颗粒灰岩、泥晶灰岩、生物灰岩和过渡岩类;共发育5种沉积环境,蓬莱坝组以局限—半局限台地为主,鹰山组以半局限台地、开阔台地为主,一间房组以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淹没台地为主;共发育11种地震相,与各类沉积相带具有较明显的对应关系.总的来说,研究区以台地相为主,时空演化差异明显.纵向上,自蓬莱坝组至一间房组沉积水体逐渐加深,沉积环境由局限逐渐变为开阔;横向上,研究区主体以开阔台地、台地边缘为主,向东、向南至研究区外部逐渐过渡为斜坡、盆地相.综合前人资料,建立了研究区 自下奥陶统蓬莱坝组局限台地→半局限台地→中下奥陶统鹰山组开阔台地→中奥陶统一间房组台地边缘→一间房组晚期、吐木休克组淹没台地的演化模式.

    塔河地区中下奥陶统沉积环境地震相演化模式

    鄂尔多斯盆地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微观孔隙结构评价

    余光展王健吴楠徐清海...
    83-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氮气吸附、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X射线衍射(XRD)和核磁共振等实验手段研究志靖—安塞地区延长组7段致密砂岩的微观孔隙结构,计算孔隙结构参数,观察微孔分布,分析微孔隙类型,探讨并分析影响微孔发育的矿物成分、粒度及分选等相关参数.结果表明:研究区长7段的岩性主要为长石砂岩;致密砂岩微孔隙结构复杂,主要以黏土粒间溶孔、长石溶孔等形式存在;长7段主要发育小孔喉,微孔体积平均值为6.19× 10-3 mL/g,孔隙发育差;长7油层组砂岩样品中,长7段的BET(Brunauer-Emmett-Teller)比表面积平均值为4.252 m2/g,总孔体积平均值为0.018 3 mL/g,最大孔径平均值为185.9 nm;砂岩孔隙以介孔为主,宏孔和微孔次之.

    鄂尔多斯盆地长7段致密砂岩氮气吸附微观孔隙研究

    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

    刘硕王飞于瑞高建星...
    96-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喉微观结构定量评价一直是致密砂岩储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以分形维数为突破口,在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地区不同井中采集了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段12个岩心样品,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等实验方法以及分形理论对致密砂岩样品的孔喉结构及其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由剩余粒间孔、溶孔和晶间孔组成.总分形维数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存在良好的负相关性,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非均质性对物性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孔的分形维数与孔喉结构参数的相关性更好,表明中孔的非均质性和表面粗糙度主要影响储集空间和渗流性质.致密砂岩储层的品质与分形维数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越有利于油气富集的储层,其分形维数越小.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高压压汞孔喉结构分形特征分形维数

    赣南兴国—宁都萤石成矿带分形结构及成矿与找矿前景

    崔中良周家喜罗开
    108-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萤石是一种重要的非金属战略性关键矿产资源,其成矿规律及找矿预测广受矿床学界关注.赣南兴国—宁都萤石成矿带地处NE向武夷山成矿带与EW向南岭成矿带交汇复合部位,发育一系列萤石矿床.虽然前人对该区萤石矿床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认为其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但区内断裂构造和萤石矿床空间分布的定量表征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关系鲜有报道.本文基于分形理论刻画赣南兴国—宁都成矿带断裂构造和萤石矿床之间的分形结构特征,并探讨重点成矿与找矿区域.结果显示:研究区NE-NNE向断裂容量维、信息维和关联维分别为1.609 0、1.608 9、1.594 7,说明本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NE-NNE向断裂与研究区萤石成矿关系密切.萤石矿床容量维、信息维、关联维分别为0.937 9、0.921 5、0.926 2,含统计中心矿床时,萤石矿床数量分形分维值为0.784 1,密度分形分维值为0.784;未含统计中心矿床时,萤石矿床数量分形分维值为1.129 6,密度分形分维值为1.130.根据研究区断裂分维值与萤石矿床空间分布的耦合特征、萤石矿床数量及密度分形特征综合圈定了 3级有利成矿区,其中Ⅰ级有利成矿区为成矿条件最佳、成矿潜力最大的区域.根据断裂分维值与矿床空间分布的耦合特征、矿床数量及密度分形特征,可快速有效圈定受断裂体系控矿的萤石矿集区或成矿带内的重点找矿区域.

    兴国—宁都成矿带断裂构造萤石矿床分形结构应用前景

    辽宁本溪地区新太古代晚期钾质花岗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尹志刚李萌萌吴子杰陈军典...
    12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宁本溪地区位于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东北部,区内广泛发育新太古代深成侵入岩和变质表壳岩,尚无钾质花岗岩的报道.钾质花岗岩的形成过程是早期陆壳发育成熟和稳定的重要标志,本次钾质花岗岩的发现对系统的研究华北克拉通早期陆壳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对本溪地区马家沟的钾质花岗岩进行了岩石学、成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的研究,探讨了岩石成因和形成的构造背景.马家沟岩体为片麻状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锆石U-Pb测年数据显示,岩石207 Pb/206 Pb加权平均年龄为(2 490±21)Ma,形成于新太古代晚期.该岩体属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钾质岩石;主要富集高场强元素La、Zr、Th及大离子亲石元素K、Nd等元素,亏损P元素、高场强元素Nb和大离子亲石元素Sr、Ti等;REE曲线为右倾型,负Eu异常,属于S型花岗岩.研究区钾质花岗岩岩浆主要来源于地壳,是变质泥岩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后的伸展环境,代表华北太古宙克拉通固结基底形成之前的最后一次岩浆活动,标志着在新太古代晚期本溪地区微陆块已拼贴完成,并与其他地区一起构成稳定的华北太古宙克拉通.

    新太古代晚期岩石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钾质花岗岩本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