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川中—川西过渡带沙溪庙组天然气勘探潜力巨大,是四川盆地近几年勘探的热点.目前,制约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天然气勘探开发的问题较多,其中,"相对优质储层"的形成机理和综合预测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这一科学问题,本次研究通过系统的物性分析、铸体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以及储层地球化学分析等,开展了研究区沙溪庙组相对优质储层成因机制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沙溪庙组致密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沙二段砂岩石英平均体积分数为35.27%,长石平均体积分数为35.37%,岩屑平均体积分数为29.36%,沙一段砂岩石英平均体积分数为37.79%,长石平均体积分数为24.01%,岩屑平均体积分数为38.20%,沙一段长石体积分数较高,沙二段岩屑体积分数较高.沙二段以变质岩岩屑为主(占岩屑体积分数的55%),沙一段则以岩浆岩岩屑为主(占岩屑体积分数的43%).储层孔隙类型以原生孔为主,长石溶蚀孔为辅,沙一段具有相对更高比例的原生孔和裂隙孔.沙二段砂岩中38.00%的样品孔隙度大于12%,25.25%的样品渗透率大于1 ×10-3μm2,沙一段砂岩仅3.09%的样品孔隙度大于12%,但41.22%的样品渗透率大于1 ×10-3μm2.总体表现为致密背景下发育一定的相对优质储层.其中沙二段储层孔隙度发育较好,而沙一段储层渗透性更佳,说明沙一段储层孔隙结构相对较好.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发育受控于岩矿组合-烃源体系-成岩系统.岩矿组合为成岩作用的演化提供物质基础,烃源体系决定溶蚀作用发育的强度,并为砂岩中主要自生矿物的沉淀提供必要的离子来源;成岩系统的开放程度则决定了体系内外离子的带进带出,进而影响了溶蚀作用和相应成岩产物的沉淀.沙二和沙一段砂岩岩矿组合的差异、沉积环境的不同、烃源体系以及成岩系统的开放程度是导致其成岩作用差异的主要原因.综上认为,高能沉积环境、早期保持性成岩作用(孔隙衬垫绿泥石)、多期次和多种类型的溶蚀作用以及局部微裂缝的发育改造,是研究区沙溪庙组相对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