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成功(教育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成功(教育版)
成功(教育版)

董玮

半月刊

1671-3052

zgcgzz@126.com

027-87685171 87208253

430070

武汉市洪山区珞瑜路78号长江传媒大厦2210室

成功(教育版)/Journal Success
查看更多>>纵览全球教育风云,聚焦中国教改热点;见证区域发展进程,把脉教学管理态势;诠释教育成功真谛, 推动教育和谐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节日对家园共育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刘婧
    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3-6岁这个阶段对于人的一生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这阶段是各种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那么,幼儿的全面发展不仅需要幼儿园努力,更需要家长们的配合,家园共育才更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基于这种理念,我们借助传统节日为载体,来带动家长参与到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来,充分、有效的挖掘丰富的家长资源来补充幼儿园资源不足的现状.在家园密切配合的同时,让家长了解、理解幼儿园的工作,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很多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幼儿园就是老师的事情,我们借助节日这一平台来得到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的发展.

    传统节日家园共育实践与研究

    让爱心融化坚冰——浅谈后进生的转化

    颜柳青
    161页

    试论当前高职院校薪酬管理的途径与方法

    熊再华
    162-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薪酬问题是当今社会劳动者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高职院校人才之间的竞争加剧,如何运用好薪酬管理,来留住优秀人才,推动高职院校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已成为一个紧迫的命题.为此,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作出以下探讨.

    薪酬管理高职院校途径方法

    河北高校体育教师对学校教学条件和管理满意度研究

    闫田陈黎明
    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就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师对于教学条件和管理的满意度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的结果,及时的为有关部门调整方案提供指导意见,进而更好的保证我省高校体育教学的顺利实施.

    高校体育教师教学条件管理满意度

    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如何实现“以生为本”

    丁一芩
    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社会的发展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同样在作为人发展手段的教育过程中,出发点也应该是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要“以生为本”,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发展观,才是教育的本质意义.目前社会对艺术类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报考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多,艺术院校学生的发展状况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关注.本文针对艺术院校学生管理如何实现“以生为本”的问题展开探讨.

    学生管理以生为本全面发展就业指导

    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保障及考评机制研究

    李涛王丹竹
    16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实践是研究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走进社会的重要机会与手段,如何保证高校研究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实施质量和既定目标的实现,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研究生社会实践的保障机制和考评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对提高我国研究生社会实践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研究生社会实践保障机制考评机制

    高职院校以人为本教育管理初探

    姚翔
    167-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在高职院校的教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院校要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和需要,要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就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管理目标,要充分的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强调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这样才能够促进高职学生的全面和健康发展.

    高职院校教育管理以人为本

    高校学生管理中差异化管理理念的引入分析

    龚艳梅
    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高校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差异化管理可以说是由西方的高等学府所开辟的先河,而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步子逐渐加大,对于开放的管理和管理类型的创新都有了一个更高水平的要求,所以差异化的管理是学生们在高校学习所应当接受的“因材施教”最有效的时期,实践也证明了差异化管理有利于学生的综合发展.

    高校学生差异化管理

    图书馆琐谈

    李艳
    170页

    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及其建设

    王丽
    17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社群是一种具有共同愿景与价值追求,以合作学习与探究方式进行的持续性和终身性学习共同体,具有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知识的有效转化、激发中小学教师的创造性教学思维与能力和提升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品质与素养等价值追求.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教学观摩和行动研究等方式来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社群的建设.

    中小学教师专业学习社群合作学习行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