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感技术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感技术学报
东南大学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传感技术学报

东南大学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

黄庆安

月刊

1004-1699

dzcg-bjb@seu.edu.cn;dzcg-bjb@163.com

025-83794925

210096

南京市四牌楼2号东南大学

传感技术学报/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ensors and Actuator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传感技术学报》杂志的编委委员均来自国内各著名高校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他们是我国传感器领域方面的专家、学者和权威人士。《传感技术学报》稿源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所属的有关专业研究机构以及国内大型工矿企业设置的专业研究所。《传感技术学报》刊登的论文均有2名国内同行专家审稿通过。 《传感技术学报》的作者有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以及从事该研究领域的工作人员、专家和学者。 《传感技术学报》主要面向广大的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各公共图书馆、情报所(室)、研究所以及厂矿,它对科技工作者、科学研究人员、广大教师、研究生、博士生都具有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秘密分享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维数据安全聚合方案

    张勇张生发刘登志
    709-7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安全数据聚合方案旨在保护数据隐私、降低系统能耗,从而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针对目前多维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输安全性不高、数据传输中的能量消耗过大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阈值可变秘密分享的多维数据聚合方案(TCSSMDA).首先,在本方案中,网络簇头的选择主要是依据网络节点的剩余能量以及其与基站的距离.同时,为了降低多维数据传输的能量消耗,使用预设值对多维传感器发送数据机制进行优化.最后,为了保证传感器的数据安全,使用设计了一种轻量级、高效通信的信息加密方式.安全性分析与模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案在降低数据包大小、节点通信成本以及提升网络数据安全性和生存时间方面都表现出了较好的性能.

    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聚合簇头选择秘密分享数据安全

    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无线传感网络多节点失效修复研究

    王暾赵晓丽何苑郝梦岩...
    716-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主流的传感节点失效修复主要通过纠删码完成,修复后节点具有更高的空间利用率,但无法有效提升网络寿命.为此,提出基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的无线传感网络多节点数据重构方法,完成失效修复.感知无线传感网络节点,对失效节点展开裁决,确定失效节点位置,并重构节点内数据;将获取的失效节点用于条件生成对抗网络(CGAN)框架中生成器与节点替换网络的训练,通过训练好的生成器,以失效节点为条件,生成未失效节点;为提升修复性能,使用粒子群算法寻优节点替换网络参数,完成节点重构数据置换,实现失效节点的有效修复.结果表明:利用所提方法进行修复时,能耗最高仅为 17 J,剩余寿命最低可达到 300 h,连通度最高可达到 99.2%,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

    无线传感网络失效节点修复条件生成对抗网络节点失效判决节点数据重构

    基于24 GHz连续波多普勒雷达能量密度分布的非接触式睡眠动作检测

    李佳程徐玉翁知翔唐震洲...
    723-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睡眠动作是反映睡眠质量的重要生理指标.现有基于雷达的睡眠动作检测方法主要根据雷达信号原始能量的变化检测睡眠动作.由于不同目标动作幅度的不同会导致能量变化的差异,这些方法在检测不同目标的睡眠动作时准确率受限.为提高睡眠动作检测的准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达能量密度分布的睡眠动作检测方法.首先,提出基于连续波多普勒雷达能量密度分布的检验统计量特征和显著性水平特征;随后基于上述特征引入XGBoost模型实现睡眠动作检测;最后,通过多种环境下的真实实验验证算法的有效性与鲁棒性.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检验统计量特征和显著性水平特征可以在降低训练样本需求的同时有效提高准确率,在多种环境下均能达到 95%以上的检测准确率.

    连续波多普勒雷达睡眠动作检测密度分布机器学习

    一种基于单轴向充磁永磁环励磁的钢丝绳无损检测方法

    谭超闵薪宇辛亮孙其浩...
    73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钢丝绳缺陷检测能力,简化励磁结构,提出一种基于单个轴向充磁永磁环励磁的钢丝绳无损检测方法.通过分析钢丝绳缺陷在单个轴向充磁永磁环励磁方法下产生的漏磁场,得到该方法能通过漏磁场感知缺陷运动方向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利用COMSOL软件对该励磁方式进行有限元建模,通过仿真计算缺陷处漏磁的分布,验证了结论的正确性,分析了影响漏磁场的因素,并结合霍尔元件性能参数,给出了传感器的最佳布置位置.最后,通过设计信号调理电路,结合 3D打印实现传感器结构,完成了实验平台搭建.仿真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缺陷,基于该励磁方式产生的最大漏磁场明显大于传统方式.实验结果表明,对于 10 mm粗的钢丝绳,当霍尔元件布置的提离值为 3mm和 8mm时,均能够通过缺陷处漏磁信号感知钢丝绳运动方向.

    钢丝绳探伤漏磁检测轴向励磁霍尔元件有限元仿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