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磁共振成像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磁共振成像

中国医院协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戴建平

双月刊

1674-8034

editor@cjmri.cn

010-67113815

10019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95号智能大厦9层

磁共振成像/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磁共振成像》注重内容的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和原创性,重点报道磁共振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内容包括人体各部位磁共振成像、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序列设计和参数优化、磁共振对比剂的优化方案、新型磁共振对比剂的开发与应用、磁共振引导下介入治疗、磁共振物理学、磁共振成像的质量控制等,以及磁共振成像最新进展和发展趋势。该刊接收放射科、影像科、磁共振科、神经内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乳腺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内分泌科、生殖医学科等临床科室磁共振相关稿件,同时接收大学、科研院所、生产企业磁共振相关稿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伴和不伴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帕金森病患者自发脑活动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辛子悦周祺宸祁亚鹏王一涵...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rapid eye movement sleep behavior disorder,RBD)是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且是重要预后因素.本研究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利用度中心度(degreecentrality,DC)和低频振幅(amplitudes of low-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分析PD伴RBD和不伴有RBD患者组以及健康对照组三组间DC值和ALFF值,探索PD伴RBD患者脑功能活动特征及RBD特异性脑区,探究RBD发生的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 招募20例伴有RBD的PD患者(PD-RBD组)、40例无RBD的PD患者(PD-nonRBD组)和44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健康对照组),三组被试均接受磁共振扫描.利用静息态数据计算DC值和ALFF值,探测脑功能特征.结果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DC值主效应脑区为右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小脑、额中回(P<0.05,FDR校正);ALFF值主效应脑区为左侧海马旁回、楔叶、舌回(P<0.05,FDR校正).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于PD-nonRBD组,PD-RBD患者表现为右侧额中回DC值升高(t=4.02;P=0.007,FDR校正);左侧楔前叶DC值降低(t=5.30;P=0.009,FDR校正).相比于健康对照组,PD-RBD患者表现为左侧额上回、小脑、右侧颞上回、左侧颞中回、额中回的DC值升高(P<0.05,FDR校正);左侧中央前回、颞上回和颞中回的DC值降低(P<0.05,FDR校正);右侧楔叶ALFF值降低(P<0.05,FDR校正).结论 PD-RBD在DC和ALFF上有独特的影像学特征,特别是右侧额中回、左侧楔前叶的功能异常可能与PD患者RBD的发生密切相关.

    帕金森病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低频振幅度中心性

    糖尿病前期及2型糖尿病皮层萎缩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李欣张雯刘佳妮傅琳清...
    9-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糖尿病前期(pre-diabetes mellitus,PDM)和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大脑皮层的改变模式及其与认知功能的关系,以期探寻血糖代谢异常被试早期脑损害的影像标志物.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纳入96例T2DM患者、30例PDM被试以及48名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对被试进行了认知功能测试、临床生化检查及高分辨率3D-T1WI磁共振扫描.使用CAT12软件进行基于体素的形态学分析和基于表面的形态学分析得到全脑灰质体积和皮层厚度、局部回指数等皮层结构参数,并比较3组间的差异,结果均使用P<0.05的阈值和FWE校正进行多重比较校正.进一步提取组间具有差异的参数,与生化指标及认知量表得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与NC相比,PDM被试右侧额下回眶部及左侧中央后回灰质萎缩(P<0.05,FWE校正),T2DM患者出现更多灰质萎缩,特别是右侧颞上回、右侧额下回眶部、右侧颞中回及左侧中央后回,右侧前额叶皮层厚度减小(P<0.05,FWE校正).在血糖代谢异常被试中全脑灰质体积与胰岛素抵抗指数(r=-0.227,P=0.012,未校正)及连线测试A得分(r=-0.250,P=0.001,FDR 校正)呈负相关,与数字广度-倒背得分呈正相关(r=0.267,P=0.003,FDR校正);皮层厚度与糖化血红蛋白(r=-0.181,P=0.040,未校正)及餐后2 h血糖(r=-0.272,P=0.020,未校正)呈负相关,与餐后2 h胰岛素(r=0.236,P=0.010,未校正)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r=0.207,P=0.022,未校正)呈正相关.结论 本研究发现PDM人群已存在脑区灰质萎缩,T2DM患者出现更多的灰质萎缩,且与注意和工作记忆功能相关,因此皮层萎缩有可能是糖尿病相关脑损伤早期的影像标志物.

    2型糖尿病糖尿病前期磁共振成像皮层萎缩认知功能

    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患者多层脑网络异常与情绪障碍的关系研究

    苗修前徐进敬李彪冯源...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多层神经网络技术探索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与情绪障碍的关系.材料与方法 对41名突发感音神经性耳聋(sudden sensorineural hearing loss,SSNHL)伴偏头痛患者和47名健康对照的听力、偏头痛、多维度神经功能及静息态功能MRI进行了评估.采用多层网络来识别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诱导的动态大脑全局网络交换的变化.采用图论网络分析软件处理血氧水平依赖成像数据,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计算功能MRI数据与情绪障碍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SSNHL伴偏头痛患者组与健康对照组在年龄、性别和受教育年限上匹配良好.SSNHL伴偏头痛患者组两耳的平均听阈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显著增高.两组间的总体模块化没有显著差异,但右侧中央沟盖、中扣带皮层、左侧楔叶和枕下回的网络切换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错误发现率校正).SSNHL伴偏头痛组中扣带回的网络转换率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41,P=0.008).结论 SSNHL伴偏头痛患者脑区的网络切换率减低,与抑郁具有一定相关性,有助于阐明SSNHL伴偏头痛患者出现情绪障碍的神经病理学基础.

    突发性耳聋伴偏头痛神经影像磁共振成像多层脑网络焦虑抑郁

    乳腺癌化疗患者脑结构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

    宋雅琪李一凡夏建国田为中...
    20-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脑灰质体积(gray matter volume,GMV)变化及静息状态下部分脑区与全脑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vity,FC)的改变.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 29 名术后化疗前的乳腺癌患者(without chemotherapy treatment,C-)和30名化疗后乳腺癌患者(chemotherapy treatment,C+),分别进行了心理认知测试、结构及静息态功能MRI扫描,运用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voxel-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对GMV进行分析,并选择体积变化脑区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进行全脑FC的分析.GMV比较及FC比较均采用双样本t检验分析方法.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来探讨差异脑区GMV及FC值与心理认知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与C-组相比,C+患者左侧枕中回(MNI:X,Y,Z=-10.5,-105.0,0.0)、右侧距状裂周围皮层(MNI:X,Y,Z=15.0,-103.5,-1.5)GMV减小(P<0.001,cluster size>90).以左侧枕中回为种子点,与右侧颞极:颞上回(MNI:X,Y,Z=63,3,-3)、左侧颞上回(MNI:X,Y,Z=-54,-12,3)FC减弱;以右距状裂周围皮层为种子点,与左侧舌回(MNI:X,Y,Z=-33,-87,-15)FC减弱(P<0.001,FWE-corrected<0.05).C+患者GMV与FC值与心理认知结果之间未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乳腺癌患者化疗后大脑部分区域GMV改变,与大脑多个脑区存在FC受损,这可能是其认知、情感及行为障碍的神经病理基础之一.

    乳腺癌化疗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灰质体积基于体素的形态学测量功能连接

    静息态全脑体素水平功能连接分析对脑小血管病相关轻度认知障碍患者认知水平的预测作用

    梁秀琴刘擘吴江李璇...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体素水平静息态功能MRI(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序列探索脑小血管病相关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MCI)患者早期认知障碍的机制,并分析其与临床神经心理学指标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 筛选临床及常规MRI检查符合CSVD-MCI诊断标准的受试者21例,并挑选与其年龄、性别及受教育年限相匹配的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20例,所有被试都接受rs-fMRI检查,计算全脑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值,将两组DC值差异显著团块的峰值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Montreal Neurological Institute,MNI)坐标作为种子点,与全脑其他体素进行功能连接(functional connection,FC)分析,两组脑功能存在差异脑区的DC及FC值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并进一步分析CSVD总负荷评分与MoCA评分,以及CSVD总负荷评分与各认知域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与HC组相比,CSVD-MCI组左侧内侧额上回/左侧前扣带回、左侧角回/左侧缘上回、右侧内侧额上回/右侧额中回、左侧小脑及右侧小脑DC值减低,左侧前扣带回与左侧颞中下回、双侧楔前叶、双侧中扣带回FC值减低.白质高信号评分、CSVD总负荷评分与MoCA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s=-0.461,P=0.036;rs=-0.458,P=0.037);CSVD总负荷评分与视空间和执行功能评分呈负相关(rs=-0.473,P=0.030),与其他认知域评分无显著相关性.CSVD-MCI组左侧前扣带回-右侧楔前叶FC值与MoC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565,P=0.018).结论 常规MRI可以显示CSVD特征性影像学病灶,rs-fMRI序列可以早期发现DC及FC减低脑区,CSVD评分及DC、FC值与临床神经心理学评分呈明显相关,可作为CSVD-MCI患者的潜在影像学标志物,揭示其认知功能减退的潜在机制.

    脑小血管病相关轻度认知障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磁共振成像度中心度功能连接

    基于DWI的分形维数评价3D打印技术对胶质瘤术后临床疗效的价值

    席华泽景梦园柴彦军赵志勇...
    32-37,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基于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的分形维数(fractal dimension,FD)评价个性化3D打印技术是否可以提高手术治疗胶质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经病理证实的136例胶质瘤患者病例,其中32例为试验组,术前使用了个性化3D打印技术;其余患者为对照组,进行常规开颅手术.在术后一周DWI图上手动勾画术区周围边界,绘制二值图后测量FD.使用FD中位数对对照组进行分组,比较对照组中高FD和低FD患者的手术情况、疼痛程度、神经缺损程度、预后、日常生活能力是否存在差异;探究个性化3D打印技术是否会影响水肿创面的FD,以及是否会进一步提高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高FD组的疼痛程度(t=-13.228,P<0.001)、神经缺损程度(t=-2.627,P=0.008)高于低FD组,日常生活能力(t=4.821,P<0.001)及预后(t=-3.058,P=0.003)较低FD组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FD能对患者上述四项评分的高低进行有效区分,术前使用个性化3D打印技术可使得患者水肿带FD下降,减轻神经缺损程度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但对改善预后及术区疼痛效果不明显.结论 个性化3D打印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区创面水肿带的FD,减轻神经损伤,值得临床应用.

    脑胶质瘤弥散加权成像磁共振成像分形维数3D打印技术精准医疗

    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IDH基因型的应用

    张驰吴琼何金龙谢生辉...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神经突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neurite orientation dispersion and density imaging,NODDI)定量参数评估不同异柠檬酸脱氢酶(isocitrate dehydrogenase,IDH)基因状态肿瘤的差异性及探讨NODDI在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adult-type diffuse glioma,ADG)基因分型上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1例(IDH突变型21例,IDH野生型30例)ADG患者.术前均行常规扫描以及多壳扩散扫描,经图像预处理和后处理后得到四个定量参数图.使用3D-Slicer软件对肿瘤实性区域、瘤周水肿区域及对侧正常脑白质区进行感兴趣区勾画,比较不同IDH状态的组间差异.使用FeAture Explorer(FAE)软件构建预测模型,在模型的开发过程中考虑了多条流水线组合,包括1种数据降维方法(皮尔森相关系数),4种特征选择方法(多变量方差分析、克鲁斯卡尔-沃利斯检验、递归特征消除和Relief算法)和4种线性分类器(支持向量机、线性判别分析、逻辑回归和引入 LASSO 正则项的逻辑回归),共 16 个流水线.模型之间的比较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综合判别改变指数(integrated discrimination improvement,IDI)、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et reclssification improvement,NRI)和留一法交叉验证进行评估.结果 IDH野生型组年龄高于IDH突变型组(P=0.001).只有IDH野生型组的瘤周水肿区方向离散指数(orientation dispersion index,ODI)值低于IDH突变型组(P=0.019),其余参数组间未见差异.对侧白质区和水肿区分别具有最高和最低的ICVF(intra-cellular volume fraction,ICVF)值(P<0.05).通过线性判别分析构建的综合模型诊断效能最高,ROC曲线下面积为0.835(95%CI:0.703~0.941);高于单独使用年龄[0.773(95%CI:0.624~0.894)]和ODI[0.695(95%CI:0.538~0.845)].IDI以及NRI证明了最终模型最高的诊断性能(所有P值均小于0.001).决策曲线分析和校准曲线证明了最终模型的临床净收益和最接近真实数据的分布(Brier分数为0.163).结论 NODDI定量参数可以用来描述ADG的微观环境差异.建立的最终模型可以有效预测成人型弥漫性胶质瘤不同IDH基因状态,且复合模型比单一模型的诊断效能更好.

    胶质瘤基因分型异柠檬酸脱氢酶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磁共振成像生物标记物

    三维动脉自旋标记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

    邓文明邱迎伟康文焱钟贻洪...
    45-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维准连续式动脉自旋标记(three-dimensional pseudo-continuous arterial spin labeling,3D-pCASL)技术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4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行甲状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患者207例,其中一侧甲状腺正常的患者74例.扫描横轴位3D-pCASL序列,标记后延迟(post labeling delay,PLD)时间设为1525 ms,标记层面位于左颈总动脉起始部.在AW 4.7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分别测量正常甲状腺和甲状腺结节的血流量(blood flow,BF).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及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析BF在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效能,并比较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和非乳头状癌(non-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non-PTC)的血流灌注.结果 男性与女性正常甲状腺侧叶B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正常甲状腺侧叶平均BF为(162.73±24.24)mL/(100 g·min).207例患者共观察到甲状腺结节235个(良性44个、恶性191个),恶性结节BF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左叶t=6.607,右叶t=5.590,P均<0.001);BF鉴别甲状腺良性、恶性结节的临界值为177.96 mL/(100 g·min),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3.1%、93.7%,诊断准确度为89.4%(AUC=0.861).PTC与non-PTC的B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578,P=0.124).结论 3D-pCASL技术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大价值,其定量值BF对鉴别不同病理类型甲状腺癌的价值有限.

    甲状腺结节动脉自旋标记灌注血流量磁共振成像

    基于MRI影像组学机器学习模型在脊髓型颈椎病危险度分级中的价值

    徐刚陈鹏李宇龙朱芸...
    50-5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MRI放射组学特征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对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进行危险度分级的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CSM的患者病例317例,并使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分为轻症组193例和中重度组124例.手动勾画脊髓轴位T2WI像生成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并提取放射组学特征,使用Z-Score标准化进行统一量度,皮尔森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PCC)进行数据降维.使用递归特征消除(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RFE)进行特征筛选,并使用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LR)、自适应增强机(adaboost,AB)、贝叶斯算法(native Bayes,NB)及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四种分类器模型来构建ML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模型效能.结果 共筛选出15个放射组学特征用于模型构建,四种分类器中,SVM(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33和0.813)和LR(训练组和验证组AUC分别为0.831和0.812)模型分级能力较好,且较稳定,模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分类器在训练组中分级能力最佳(AUC=0.984),但在验证组中能力欠佳(AUC=0.725),模型稳定性低于SVM和LR模型.结论 基于MRI影像组学的ML模型对CSM有良好危险度分级能力,能够为临床术前诊断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脊髓型颈椎病放射组学机器学习危险度分级磁共振成像

    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定量评价COPD左心室功能异常的研究

    王菲瑶张天悦李睿
    56-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 feature tracking,CMR-FT)技术定量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亚临床期心肌功能障碍.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10月至2023年2月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COPD患者病例47例(COPD组),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47.26±4.66)岁;28例COPD患者冠脉未见明显异常,19例COPD患者合并冠脉轻度狭窄(狭窄率<50%).同时纳入年龄、性别及吸烟习惯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7.47±4.42)岁.所有纳入者均行3.0 T心脏磁共振(cardiovascular magnetic resonance,CMR)检查,分析COPD组与正常对照组左心室常规心功能、整体及节段心肌各方向(径向、周向及纵向)峰值应变(peak strain,PS)间的差异.因COPD患者多合并心血管疾病,本研究针对COPD冠脉正常和冠脉轻度狭窄患者左心室整体及节段各方向PS进行了亚组分析.对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两组间性别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COPD组左心室整体及中间段、基底段各方向(径向、周向及纵向)PS均低于正常对照组(all P<0.05),心尖段径向及纵向PS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心尖段周向PS较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差异(P=0.268).在亚组分析中,冠脉轻度狭窄COPD患者与冠脉正常者左心室整体、心尖段、中间段及基底段各方向PS均未见明显差异(all P>0.05).结论 利用CMR-FT技术可定量评价COPD患者左心室整体及各节段亚临床期心肌功能障碍,并且其心肌损伤由COPD本身导致;CMR-FT技术有望为疾病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价提供影像学依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心肌功能障碍心肌应变特征追踪技术心脏磁共振磁共振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