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绘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绘通报
测绘通报

高锡瑞

月刊

0494-0911

chtb@periodicals.net.cn chtb@chinajournal.net.cn

010-68531192,685311349

100045

北京西城区三里河路50号

测绘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创刊于1955年,是由国家测绘局主管,中国地图出版社主办的反映我国测绘科技发展现状和指导全国测绘生产业务的国家级综合性、技术性刊物。致力于宣传国家测绘科技方针、政策及法律、法律,公布新的测绘科技成就,传播测绘科技信息,交流学术思想,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主要内容包括:大地测量、GPS、摄影测量、RS、地图制图、GIS、工程测量、矿山测量、地籍测绘、海洋测绘、测绘仪器、信息传输、行业管理、测绘教学;计算机、通讯等相关理论技术在测绘领域里的应用;国内外测绘学术动态及有关测绘科技信息。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典型地貌特征的行星可视化制图——以火星与月球为例

    毕杰皓应申陈驰窦小影...
    115-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火星与月球的多次探测任务,使人们对两者地形地貌的共同点与差异点有了一定的认识.火星与月球的地形地貌与地球表面地貌存在较大差异性,对其采取有针对性的可视化方法,与其各自的地貌类型和地表色彩体系相匹配,将有利于行星制图和行星认知探索.本文对比了火星与月球之间的同类地貌,尤其是撞击坑、皱脊、槽沟等与地球地貌差别较大的地貌类型,通过选取适宜认知的星体可见光色彩,实现符合月球与火星表面形貌特征的增强可视化,使地图使用者快速把握地形地貌信息,有利于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研究及公众科普.

    行星制图火星探测地形对比地貌晕渲可视化

    富营养化湖泊水环境监测模拟平台研发与应用

    王金迪钱建国邱银国王志勇...
    120-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湖泊富营养化导致的蓝藻水华频繁暴发已成为制约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及时、全面掌握富营养化湖泊水质水华信息,对于蓝藻水华科学防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湖泊水质水华监测方法存在的时效性弱、空间覆盖度低和数据再分析手段单一等问题,本文利用卫星遥感、空间数据库和WebGIS等技术,研发了富营养化湖泊水质水华自动监测和模拟分析平台.平台集成了卫星遥感全自动监测、动态虚拟浮标、目标水域水环境动态时空分析等核心技术,实现了湖泊高时空分辨率的动态水质水华监测,提供了湖泊水质水华多尺度精细化表达与再分析功能.平台在太湖、巢湖和滇池实现了示范应用,在湖泊水质水华监测预警和管理支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湖泊富营养化藻类水华监测平台

    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技术的池塘水质分析与可视化设计

    陆玉婷段金荣
    127-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池塘作为重要的水域资源之一,其水质管理对于生态保护和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水质监测方法受限于采样点稀疏和周期性测量,无法提供实时、高分辨率的水质信息.本文旨在开发一种基于无人机多光谱技术的水质监测可视化系统.首先采用多光谱传感器装备的无人机,定期飞越目标池塘,采集水体的多光谱数据对水质进行分析;然后通过WebGIS技术实现对水环境数据的管理,为水产养殖和环境保护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结果表明:①无人机多光谱技术可以应用于池塘水质监测,并能够快速响应水质变化,有助于提高池塘养殖管理效率;②南泉池塘水质空间差异较小,时间差异较为明显,总体上3—4月水质状况较好,5—8月水质状况有变差的趋势;③建议在夏季加强池塘管理,降低养殖水质的污染.这一研究为水质管理和生态保护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有望在水产养殖业中进行推广与示范.

    无人机多光谱水质分析可视化

    利用改进MUSIC方法进行洋流方位估计

    潘博志何宏昌范冬林宫子怡...
    134-1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洋流能够调节全球热量的分布,降低航运成本.以往的洋流方位估计方法未对洋流信号源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完全消除,导致估计效果较差.因此,本文设计了基于改进MUSIC方法的洋流方位估计方法.首先,以采集到的洋流信号为基础,构建洋流阵列信号模型,并对洋流信号进行降噪处理,提高信号数据的质量.然后,为减少洋流信号源之间相关性对估计结果的影响,利用改进MUSIC方法及协方差矩阵,对洋流信号源相关性进行消除,通过计算信号源的相关参数,构建洋流方位估计模型.最后,通过对洋流信号源的转换,实现洋流方位的估计.在仿真试验中,以南海部分海域为试验对象,对不同谱点下估计方法的估计效果进行评价,与以往的洋流方位估计方法相比,设计的基于改进MUSIC方法的洋流方位估计方法精度高达97.2%,应用效果更好.

    改进MUSIC方法洋流方位估计洋流方法设计

    内蒙古退耕还林工程区林冠覆盖率卫星遥感监测

    格根塔娜王天璨王建和沈通...
    139-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蒙古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于2015年启动,是内蒙古生态环境建设恢复的重大举措.本文利用2022年生长季Sentinel-2A影像及地形数据,结合实地测量数据,基于GEE平台采用梯度提升树回归模型(GBRT),对内蒙古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区林冠覆盖率进行反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验证决定系数(R2)为0.87,均方根误差(RMSE)为0.079,平均绝对误差(MAE)为0.062.内蒙古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区林冠覆盖率均值为0.147,其分布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受植被配置类型、种植年份和地理环境等因素影响,总体从西向东逐渐递增.利用Sentinel-2A影像和地形数据可以有效地估测退耕还林工程区林冠覆盖率,对低林冠覆盖率区域的反演提供参考.

    退耕还林林冠覆盖率梯度提升树内蒙古

    复杂场景下多模态点云数据配准技术

    付超夏佳毅解琨吴大鹏...
    146-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复杂环境下多模态点云数据获取难,以及对点云数据配准、三维模型构建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的情况.本文以南通大剧院实景三维建模为例,当初始点云和校准点云两组多模态融合点云位置差较大时,采用ICP算法进行点云配准易导致局部最优问题,利用所提出的基于控制点辅助约束的最近点迭代(CPA-ICP)算法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配准,并与其他3种点云配准算法的试验进行对比,可知该方法的配准精度和配准效率较高,对复杂场景下的多模态点云数据融合有较好的参考意义.

    复杂场景多模态点云联合定向匹配CPA-ICP算法数据融合

    基于ECOSTRESS的城市热环境昼夜空间特征分析

    彭敏姚娜孙培蕾邹博文...
    151-156,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表温度是表征城市热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其分布信息对监测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基于2018—2023年6—8月ECOSTRESS数据,通过地表温度修正得到沈阳市四环内的昼夜地表温度;然后利用均值-标准差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对地表温度昼夜空间特征进行提取;最后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分析不同地类对地表温度空间分布的贡献度.结果表明,沈阳市四环内地表温度呈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形式,日间和夜间地表温度差异较大.高温区主要集中在皇姑区、大东区、沈河区西部和铁西区东部,低温区和次中温区主要集中在四环边缘;人工地表类别的地表温度大多高于自然地表类别的地表温度,建筑用地类别高温区占比最多,这是地表升温的主要因素,自然地表类别是降温的主要因素;沈阳市四环内的地表温度呈空间正相关,夜间地表温度聚集程度高于日间,且具有显著性的冷热点,地表温度昼夜变化与地表温度聚集性分布特征一致.

    城市热环境地表温度空间自相关分析ECOSTRESS沈阳市

    基于时序InSAR技术的工业园区地表形变监测

    黄标张辉尹剑辉
    157-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园区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对园区进行地表形变监测尤为重要.目前,对工业园区形变机制的研究较少,且传统的监测手段成本高、效率低.因此,本文提出利用时序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技术构建园区的综合监测模型,在提升监测效率的同时节约了成本.以白银区银西工业园为例,基于2018年6月—2021年4月34景Sentinel-1A数据,利用StaMPS-PS与SBAS-InSAR技术获取了园区地表形变信息,并对两种技术获取的形变信息从时空分布的角度进行交叉验证.结果表明,两种技术获取的形变特征点均对应于实地勘察照片中形变位置,再利用585个相同经纬度点进行精度验证,发现两者相关性较好,决定系数R2达0.82,均方根误差RMSE为2.20 mm/a,形变速率范围也高度一致.由于StaMPS-PS技术识别出的形变点数量比SBAS-InSAR技术多47%,因此StaMPS-PS技术在园区的适用性更好.最后分析并讨论了园区地表形变的地质条件及诱因,为更好了解园区形变机制及预警灾害发生提供了参考依据.

    StaMPS-PSSBAS-InSAR地表形变WOA-BP神经网络银西工业园区

    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魏绍军廖孟光邱丙水
    164-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站机器人监测系统是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但监测点相对有限.本文基于分布式光纤测量数据,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布式光纤的地铁隧道安全风险监测技术.首先,将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获取的应变数据映射为更加直观的变形位移数据;然后,通过确定3个输入参数、2个隐含层、1个输出参数,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应变-位移转换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预测值和真实值的误差在0.2 mm以内,说明所建模型能较好地拟合数据的变化规律;最后,将其应用于青岛地铁1号线某区间,确定401.66~699.45με作为各测点预警值的安全区间,202.49~899.98με作为控制值的安全区间,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结果相吻合,误差满足工程需要.

    分布式光纤测量BP神经网络位移-应变转换模型安全监测

    利用线性调频声呐及波束角调节技术的海底管缆探测

    马海伟栾坤祥陈良
    171-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海底管缆铺设及掩埋情况复杂、细小掩埋管缆定位及埋深探测困难等情况,本文介绍了线性调频声呐及波束角调节技术在海底管缆探测中的优势,结合EdgeTech3400 OTS浅地层剖面仪在海上风电场小管径电缆探测和沿海航道掩埋输气管探测中的应用案例,针对浅地层剖面仪在海底埋深管缆探测识别中的技术难点,分析了管缆探测影响因素与优化措施,对航道通航安全管理、港航工程项目建设及海上风电场建设运维等具有积极意义.

    线性调频声呐波束角调节技术浅地层剖面仪衍射双曲线海底管线探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