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造
创造

黄顺

月刊

1004-9797

0871-68426264

650111

昆明市西山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行政楼6层

创造/Journal Cre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创造杂志每期以体现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的重大意图为主调,保持刊物常有的指导意义的高端思想信息,努力实现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深层次问题的深度关注,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的影响云南和谐发展的问题的深度关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论唯物史观话语

    孙福胜
    4-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实现人的发展为价值追求的唯物史观极大地促进了人类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认知,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核心命题.唯物史观作为一种"世界性学术话语",虽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但尚存在着唯物史观话语缺失的严峻现实.对唯物史观及其话语进行整体性研究,理应成为学术界的一项重要职责、使命和任务.基于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和学术界的前期成果,在系统梳理唯物史观的历程演进与概念的基础上,详细阐释唯物史观话语的基本内涵与特征,简要分析唯物史观话语对现时代理论问题研究和生活实践探索的重要启示,以期为学术界关注和重视唯物史观话语问题研究提供动力.

    唯物史观话语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主体向度

    任倚步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发展状况与城乡关系的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在不同历史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对城乡关系的研究各有侧重,但对人的发展的考察一直贯穿其中.城乡关系的发展深刻影响人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的运动,使城乡关系经历了由城乡浑然一体,到城乡分离对立,再到城乡融合的演变,与此相对应,人的发展也经历了由早期、初始的发展,到畸形片面的发展,再到自由全面的发展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与中国城乡关系的现实实践相结合,通过构建一体化的城乡发展格局,开创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乡村振兴战略,不断推动城乡关系变革,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城乡关系人的发展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

    习近平英雄观研究:生发逻辑·核心要义·时代意蕴

    刘宇覃小林
    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英雄观是党和国家的宝贵思想财富.其生成汲取于深邃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精要、源自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英雄思想、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实践积淀.新时代,习近平关于英雄的特质、英雄的重要性和如何对待英雄进行鲜明阐释,科学回答了英雄的突出地位,明确了捍卫英雄和继承英雄精神的方法和路径等.科学把握习近平英雄观的科学内涵,具有继承与发展英雄精神的时代性意义,加强与深化英雄观的方向性意义,弘扬和尊重英雄人物的典范性意义,对树立永垂不朽的精神丰碑,推动社会发展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习近平英雄观生发逻辑核心要义时代意蕴

    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及其时代价值

    何亚蓉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主要内容,蕴含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丰富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汲取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生态智慧"的思想精华,阐述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关系,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追求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和解".梳理习近平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以系统的思维方式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全球生态环境问题贡献"中国智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命共同体时代价值

    贫困地区农户生计资本研究——以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为例

    施智贤麦强盛
    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贫困问题作为困扰世界发展的一大难题,不管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众多发展中国家,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贫困问题的长期困扰,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长期存在并呈现出相当复杂的特点.通过引入生计资本理论,结合在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农户实地走访中得到的调研数据,选取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县农户作为对照组.从生计资本的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物资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五个维度,对相对贫困问题展开定性和定量分析,探索长期制约大关县发展、导致大关县农户相对贫困现状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对贫困治理对策和办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的相对贫困治理提供更多有益参考.

    相对贫困治理生计资本探索性因子分析大关县

    民国时期昭通地区方志编修工作探析

    罗冬梅陈玉雯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国时期的昭通地方志编修工作成就显著,与明清修志相比,进步斐然.一方面,完成了数十部新的方志,在数量上大幅增加;另一方面,因编修者大多接受"西学"熏陶,在编修中擅于引用西方先进的社会理论和科学知识,其质量也有明显提高.从历史背景、主要编写内容、作者群体和变化特点等维度分析民国昭通方志编修的整体情况,并分析其创新与不足,既有助于进一步了解昭通地方史研究的相关资料,亦可以为当代方志学的发展提供诸多历史经验.

    民国时期昭通地区方志编修特点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巩固的基础与依据研究

    李鑫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作为一项根本制度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我国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也是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地位的进一步巩固.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巩固不是一蹴而就的,新时代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党的全面领导能力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风云变幻的世界格局,正是其指导地位得以巩固的基础与依据.

    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意识形态基础依据

    重大疫情应对中英雄精神的弘扬

    何婷婷刘淑兰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具有深厚的英雄文化底蕴.英雄精神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得到充分彰显,主要表现为: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信仰,敢于担当、无私奉献的责任意识,夙兴夜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疫情应对中要多措并举,强化英雄精神的国家认同、健全英雄精神的弘扬规制、提升英雄精神的传播能力,以弘扬英雄精神,为战胜疫情提供精神动力.

    重大疫情英雄精神弘扬

    读懂红色基因的价值意蕴

    刘贤伍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精神的"密码"和"内核",更是党的价值思想的当代再释和最高体现,是中国共产党人薪火相传、血脉永续的精神财富.社会主义新时代,红色基因将释放新的时代光芒,以其强大的精神力量激励和鼓舞当代共产党人继续走在时代前列,对当代共产党人的党性教育、社会治理现代化和民族伟大复兴都将继续发挥重大的价值导引作用.

    红色基因新时代价值意蕴

    坚持以"五个融合"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张金禄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全国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少数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遵循一般规律,又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本文从少数民族地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与实现民族团结繁荣进步相融合、与发展民族教育相融合、与推进民族地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融合、与弘扬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相融合、与民族地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融合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