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创造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创造
创造

黄顺

月刊

1004-9797

0871-68426264

650111

昆明市西山区中共云南省委党校行政楼6层

创造/Journal CreationCHSSCD
查看更多>>创造杂志每期以体现党中央和云南省委的重大意图为主调,保持刊物常有的指导意义的高端思想信息,努力实现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中深层次问题的深度关注,对广大干部和群众关心的影响云南和谐发展的问题的深度关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十大独创贡献

    郝志强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形成了一个重大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新时代实现“强起来”的根本指针,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体现在确定新历史方位、提出“中国梦”、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构建新的战略布局、建立国家总体安全观、提出新时代强军思想、确立新的大国外交战略、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十个方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人民为中心”“中国梦”“强起来”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探究

    王宁
    12-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年,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确保顺利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新时代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作为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国反贫困事业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条件下,研究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科学内涵、实践举措和工作成效,深刻把握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时代意义,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精准扶贫科学内涵实践举措工作成效时代意义

    浅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边疆民族地区的价值引领和践行方法

    彭翔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彰显出我国公共社会和公共生活的美好价值诉求.无论哪一个民族,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都是本民族主流价值意识的集中表现,凝聚着民族全体成员共同的精神追求,也是民族全体成员共同遵循的社会价值理念与行动指南.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之间既是独立的个体又是紧密的整体,互相影响互相制约.在边疆民族地区,各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中蕴含着“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成分,这些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融通契合,甚至秉承至今指导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但由于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历史影响和文化教育等多重原因,“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观在边疆民族地区表现不足,解读其涵义、做好宣传、形成氛围是边疆民族地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法.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边疆民族地区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探索

    柳勇周先阳王张雪
    24-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是当前学术界讨论较为重点的论题.分析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结合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问卷调查,研究云南少数民族文化视野下高校思想道德教育客体状况,从民族精神、人文价值、道德情操三个维度,对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进行深入挖掘,从课堂和课外两个角度探讨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实现途径,具有一定的实践价值和意义.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思想道德教育

    理论强党在中共发展史中的重要意义与路径选择

    姜煜威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重要经验和必然要求,是对党百年发展历程的高度总结.作为在特定阶段具有革命性和整合性的使命型政党,中共一直引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建设,使之从中共一大到六大时对联共(布)和共产国际的高度依赖,到与中国实际情况和现实问题密切结合,走上了一条理论自主和独立发展之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加强了党的领导力、组织力和执行力,对当下加强党员干部的思想水平、决策组织能力和执行能力,从而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强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建设

    新时代云南乡村绿色发展:历史背景·机遇条件·路径选择

    龙丽波李梁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发展是新时代破解云南乡村问题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云南乡村生态振兴的关键举措.云南乡村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时代云南乡村生态振兴的内在需要,是云南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的破解需要,是云南乡村资源环境复合叠加困境的突围需要.云南乡村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的整体升级、云南民族文化中内含的睿智生态智慧、科学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新时代云南乡村绿色发展提供了动力源泉.新时代云南乡村绿色发展需要着眼于乡村发展实际,精准把握乡村绿色发展的动力源泉,始终遵循乡村绿色发展的基本规律,使乡村人民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增强云南乡村生态环境恢复与治理,加快云南乡村生产生活方式的绿色化转型,健全和完善云南乡村相关的绿色发展制度,把习近平总书记为云南擘画的美好生态蓝图变为现实.

    新时代云南乡村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美好生活

    推动绿色能源产业向云南第一支柱产业加速迈进路径探析

    徐艾华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能源是关乎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稳定的重要战略资源.如何依托云南省内丰富的绿色能源资源,通过不断延长能源产业链,大力培育新动能,把云南的绿色能源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何推动云南省的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安全高效、清洁低碳的能源体系,深化能源领域改革,更好更快的推进能源产业向云南第一产业迈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绿色能源云南支柱产业

    人类命运共同体助推全球抗疫与疫后重建

    王建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既是人类扬弃“自然共同体”和“货币-资本共同体”的历史性客观要求,又是人类为了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纷争的主观选择.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打破了既定共同体的发展模式,使人类不得不承受世界经济的倒退,不得不面对民族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挑战.但因危机的存在,人类打破了自我孤立,重新审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增强了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面对疫情带来的危机和挑战,如何冲破桎梏破而后立,中美两国是关键.这需要率先从疫情中恢复过来的中国,扛起生产力大旗,肃清污名化影响,为世界人民提供支持和帮助.也需要美国正确看待中美之间的竞争和共生关系,以美国人民为中心,停止政治甩锅,联合中国和世界各国,共建利益共生、情感共鸣、价值共识、责任共担的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危机中美关系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许航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被迅速激发和凝聚起来,成为此次战“疫”的力量来源,其内涵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逆行而上、不畏艰险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同舟共济的互助精神;顾全大局、壮士断腕的“一盘棋”精神.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爱国主义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爱国主义不仅是我国团结抗疫的精神动力,也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的精神财富,更是指导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投身抗疫阻击战的精神旗帜.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另类的契机,我们要利用疫情防控来强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中国人民来说,爱国既是本分,更是职责,我们要为国家而战、为人民而战,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新冠肺炎疫情疫情防控爱国主义制度自信

    文化治理现代化中乡土文化建设的途径研究——基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调研

    王自红
    6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治理现代化是乡村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乡村有深厚的乡土文化底蕴.在基层快速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乡土文化是乡村现代化的黏合剂,是乡村社会的稳定器,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呼唤”乡土文化的回归.当前,乡土文化面临流失严重的问题,对乡土文化建设在文化治理现代化中的实现途径开展研究对促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乡土文化中的视觉文化、环境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调研,通过对陆良县的乡土文化建设的调研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论证在乡村文化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厘清政企关系、打造体验路径、优化人才结构、完善服务机制和促进文化融合,对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文化治理新乡土文化机制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