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城建档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城建档案
城建档案

张国印

月刊

1674-0289

cjda99@163.com

010-58934426,58933649

100835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9号建设部南配楼408、426室

城建档案/Journal The Urban Construction Archives Magaz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践意义与国土空间规划应对——以编制甘肃省白银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例

    秦晓娟王亚明
    30-3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议题越发突出.本文深入探讨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内涵及其指导意义,强调了生态环境保护对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性,分析了生态文明建设与国土空间规划之间的关联性,以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并以甘肃省白银市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为实证研究,探索构建一套合理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为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生态文明国土空间规划生态系统服务生态脆弱性白银市

    大运河滨水绿道建设探索——以宿迁市中运河段为例

    王悦柠段卫国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快速城市化的压力下,宿迁市的城市土地开发已侵入绿地,对其生态系统与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宿迁市在绿道修复保护的基础上,融合大运河为发展轴线的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力求延续宿迁古城文脉,打造大运河滨水绿道.但同时,又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环境污染、城市绿地破碎化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宿迁市中运河段滨水绿道为例,分析绿道建设实施现状,并提出绿道优化策略.

    滨水绿道建设探索大运河文化带

    基于熵值法的北海市城市韧性综合评价与优化路径研究

    杨潇王波
    38-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高质量发展与城市韧性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分析城市短板,提升城市发展的风险意识,是构建城市新发展格局和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因此,对于城市韧性的评价往往围绕城市经济、社会、生态、文化、基础设施等关键要素建立指标体系.本文针对北海市韧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借鉴韧性城市实践经验,加强建设"韧性城市"的前瞻意识,旨在进一步优化北海市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构筑"韧性城市"发展的北海模式.

    城市韧性熵值法韧性评价指标体系

    基于提升社会凝聚力的城市混合使用开发探索分析——以香港旺角区域为例

    谢启旭方文婷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根据Hoppenbrower和Louw的类型学,分析城市混合用途开发空间化的四种维度:共享前提维度、水平维度、垂直维度和时间维度,研究在城市绿地、空间网络、公共交通等模块中的城市空间与社会凝聚力的关系.以香港旺角区域为例,比较四个不同空间类型的混合用途开发项目的社会凝聚力表现.根据目的地、商业建筑空间、公共交通等部分,考察不同空间模式混合用途发展在地方社会凝聚力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四种空间模式混合利用开发时,共享前提与横向对于邻里社会凝聚力具有最显著的积极作用,另外三种模式中,时间对于社会凝聚力的作用要滞后一些.

    社会凝聚力城市空间空间维度混合开发

    自然辩证法视域下城市生境运作机制探究

    王霁轩
    48-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空间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与野生生物碰撞出了种种问题,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也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矛盾.本文从自然辩证法角度审视城市、社会与生物的时空关系,系统归纳与整合了城市建筑与生态环境的哲学认识与设计实践,从不证自明的基本事实出发,挖掘陈述能够证明的作用内容.在作用内容研究中基本得出部分客观实在的运动规律,从而论证并丰富城市空间生态发展在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城市空间筛选作用野生生物城市生境自然辩证法城市生物多样性

    府际关系视角下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研究

    何淑仪
    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对维护我国生态安全、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现有文献主要从概念发展、技术体系等角度展开研究,对红线评估调整工作中涉及的多尺度动力机制关注不足.本文从府际关系的视角出发,基于政府间事权与财权关系及治理逻辑角度,分析多尺度政府在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中的动力机制差异.研究发现,开发空间的资源稀缺性与空间分异性,"政治锦标赛"式的考核机制,"事权"与"财权"错位等原因导致了生态保护红线调整在不同尺度政府间形成了差异化的动力机制.

    生态保护红线府际关系事权财权

    基于城市网络分析法的历史社区空间活力研究——以长沙市潮宗街历史街区为例

    周楚来
    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更新背景下,社区越来越关注居民日常活动与社区空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为评价社区活力的重要参考指标,而历史社区兼具"历史遗产"和"居住社区"的双重属性,除了关注居民行为以外,游客与空间的互动对社区活力也有着重要影响.该文基于城市网络分析工具对长沙市潮宗街历史社区进行研究,从社区居民和游客两个视角探索不同指标参数下的空间关系,以此对历史社区的空间活力进行综合评价.

    历史社区空间活力城市网络分析(UNA)潮宗街

    未来社区改造策略:提升老旧小区景观空间的特色与魅力——以亳州市谯城区为例

    汪梦洁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该文以亳州谯城区为例,基于文献分析和当地居民需求的调查,探讨未来老旧小区景观空间改造策略,旨在形成具有独特特色的社区环境.该文强调了将文化艺术元素融入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展现社区的独特魅力和历史底蕴.同时,通过调查不同类型居民对景观空间的需求,为小区改造提供有针对性的设计方案,最终目标是使每个小区都独具特色与魅力,打破"千区一面"的现象,提升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

    未来社区改造景观空间文化与艺术居民需求改造关联性

    老旧小区改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探讨

    陈梦
    6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小区改造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具有重要意义.从我国老旧小区改造的现状来看,在改造过程中存在着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不完善、政府引导不足、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该文在分析老旧小区改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必要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提高居民参与度的对策,以期为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参考.

    老旧小区改造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西北地区新城绿色交通系统规划与实践

    周茂松张晓明孙泽彬
    6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交通系统规划的关键是要在设施规划层面落实绿色交通的理念.该文以西北典型地区吐鲁番新区为例,结合城市特征及其相应交通特性,在搭建系统框架的基础上,提出新区绿色交通系统将以不同交通方式在空间上的优化组织为切入点,开展系统性设计.针对新区特点,重点规划高密度、小尺度的道路网,空间上独立并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慢行交通系统,以及深入到社区的太阳能利用公共交通系统三大核心内容.最后,结合规划建设情况给出了绿色交通系统规划实施方面的建议.

    绿色交通交通规划太阳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