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

张昌民

月刊

1673-1409

xb_nxb@yangtzeu.edu.cn

0716-8060970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石油/农学中旬刊/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商河油田商三区沙二下亚段沉积微相研究

    毛雄文何幼斌李专王宁...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惠民凹陷商河油田商三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Es1/2)储集砂体变化规律认识不清的问题,充分利用岩心、测录井资料,开展精细沉积微相研究,共识别出3种沉积亚相5种沉积微相类型,精细描述了各个小层主要沉积微相砂体特征,阐明了沉积微相的分布规律和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区为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浅湖-半深湖沉积,随着湖平面升降和沉积物供给的变化,三角洲由西北向东南不断推进或收缩,纵向上可划分为3个旋回,即经历了3次由浅湖-半深湖演变为三角洲前缘沉积的湖退过程.由于区内砂体横向尖灭普遍,可形成较大规模的岩性圈闭,是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商三区沙河街组二段下亚段沉积微相沉积模式

    海26断块储集层非均质性研究

    张曼婷何文祥王凯
    10-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合理划分开发层系、选择注采系统、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有必要对海26断块储集层进行非均质性特征研究.在对岩心、铸体薄片以及测井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以渗透率参数的变化为主线,结合孔隙度参数的变化来分析海26断块东营组一、二段(Ed1、Ed2)储集层的非均质特征.结果表明,区内Ed1、Ed2储集层砂体具有中-高孔、高渗的物性特征,层内非均质性强,层间非均质性及平面非均质性相对较弱.孔隙类型以粒间孔为主,喉道主要为孔隙缩小喉道.综合分析认为,海26断块Ed1、Ed2储集层为中等非均质性储集层.

    非均质性储集层东营组海26断块断陷盆地

    GC-MS结合保留指数对三甲基芳基类异戊二烯的定性

    吕超张春明吴育飞
    15-18,27页
    查看更多>>摘要:2,3,4-和2,3,6-三甲基芳基类异戊二烯是地质体中典型的芳香生物标志化合物,具有明确的生源和环境意义.2个系列化合物具有极其相似的质谱特征,以至于难以对其准确判定.柴达木盆地盐湖相沉积体系检测出了丰富的2,3,4-和2,3,6-三甲基芳基类异戊二烯,两者虽展现出颇为相似的质谱分布特征,但其色谱保留时间存在明显差异.故利用质谱离子特征分析并结合其保留指数可对2,3,4-和2,3,6-三甲基芳基类异戊二烯进行准确定性.

    三甲基芳基类异戊二烯GC-MS保留指数

    束鹿凹陷潜山油气成藏规律及分布

    邹先华陈江贻闻达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束鹿凹陷发育有西部斜坡潜山带和东部陡坡潜山带,以侵蚀山、断块山、褶皱-侵蚀山为主.区内潜山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分别为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基底岩性等3个方面,其中不整合面及断层输导体控制了油气的运移和聚集、基底断层发育及其演化控制了潜山圈闭的形成与发育、基底岩性控制了潜山储层的分布.通过对研究区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的分析,结合石油地质特征总结出束鹿凹陷西部斜坡带和东部陡坡带的潜山油气成藏模式.

    成藏主控因素成藏模式束鹿凹陷有利区带潜山油气藏

    伊通盆地大南洼陷特殊岩性地质体解释方法与应用

    曾德龙谭磊秦瑞郑超...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南洼陷在构造上属于伊通盆地的二级构造单元,是新生代的断陷盆地,主要圈闭类型有构造圈闭、地层圈闭和岩性圈闭.研究区储层薄、横向变化快,特殊岩性地质体多集中于边界断层附近,反射特征较为复杂.首先以层序地层学理论、断陷盆地沉积模式为指导,通过对全区各井多种岩性的波阻抗进行统计与比较,主要利用地震反演和相面法识别与解释特殊岩性地质体;再在等时地层格架基础上对大南洼陷整体开展储层、油气成藏及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确立有利区带,优选钻探目标,提供钻探靶位.

    特殊岩性地质体储层预测大南洼陷伊通盆地

    拖缆地震数据采集实时质量控制系统的开发与应用

    韦秀波全海燕罗敏学邢筱君...
    28-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拖缆地震资料采集现场质量控制方式已经从控制地震数据资料质量向监控地震数据采集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控制地震数据资料质量相结合而转变.基于该需求,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研究并掌握了拖缆地震数据采集质量控制的技术和方法,并以GeoEast处理系统为平台,开发了拖缆地震数据采集实时质量控制系统.该系统的使用既进一步完善了拖缆地震数据现场质量控制的要素与方法,既节省了施工成本,又提高了拖缆地震资料采集效率.通过野外现场测试和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推广应用打下了良好基础.

    拖缆地震资料采集GeoEast处理系统实时质量控制系统属性叠加RMS振幅分析

    缅甸火山岛弧带地震采集方法研究

    段晓梦崔宏良孔令武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缅甸火山岛弧带具有独特的构造和沉积特征,是近年来的勘探热点.这种构造样式的多样性决定了油气藏的复杂性,随着勘探工作的深入和资料的复杂化,优化采集方法变得越来越迫切,严重困扰了地震采集工作的开展.为了大幅度地提高该区的地震资料成像精度,满足精细油气藏勘探的需求,针对缅甸火山岛弧带的复杂勘探难点,开展了大量的采集方法攻关研究,形成了预测性的表层调查技术、分季施工技术、综合静校正技术和宽线采集技术.通过上述技术在该地区的应用,地震资料的成像效果明显提高,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火山岛弧带地震采集分季施工宽线采集低信噪比

    利用中子伽马测井资料确定孔隙度方法研究

    黄严张超谟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孔隙度是储集层评价的重要参数,在研究的部分老井中,只有自然电位、电极系电阻率及中子伽马测井,没有估算孔隙度的测井曲线,给储集层评价及油水识别带来了不便.为了解决该问题,利用中子伽马测井曲线,结合岩心分析资料,分别利用中子伽马的条件单位方法和归一化方法建立了孔隙度的模型,并对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处理.结果表明,估算的孔隙度合理可靠,与岩心孔隙度对比,误差很小,可在没有孔隙度测井系列的井中推广使用.

    中子伽马测井孔隙度孔隙度模型

    电位法在稠油油藏火驱火线前缘监测中的应用

    李小丽王茹燕苏朱刘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了油藏火驱驱油机理,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将火驱分为已燃区、火墙(燃烧带)、结焦带、蒸汽带、热水和轻质烃带、油墙(富油带)、剩余油区、原始含油区等8个区带,研究了火驱驱油的电阻率模型,对火驱的各个区带的电阻率变化特征作了详细解剖分析.在某油田火烧区实施了电位法的监测,获得了射孔段电阻率的平面分布图像;结合模型和实测资料描述了已燃区、蒸汽带和剩余油区的分布状态.

    火驱驱油机理电位法电阻率模型火线前缘蒸汽带

    考虑应力敏感的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渗流模型建立与分析

    郭小哲周长沙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以纳米孔隙及裂缝发育为特征的页岩气储层中,由应力敏感带来的渗透率降低引起的渗流规律和产能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通过试验研究,分析了应力敏感与渗透率的指数关系,定量计算了应力敏感引起的渗透率变化值.应用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的等效渗流模型,在页岩岩样应力敏感性试验结果及分析基础上,建立了考虑应力敏感的渗流综合模型并得到单井产能方程.以威201-H1井为实例,应用已经建立的产能方程进行了应力敏感影响下的产能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认为,裂缝是应力敏感的主要来源,并且当储层孔隙越大即产量越大时,应力敏感越强,尤其是在压裂水平井初期影响最为强烈.由此,综合模型的建立及影响因素的分析为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依据.

    页岩气藏应力敏感渗流水平井裂缝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