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长江大学

张昌民

月刊

1673-1409

xb_zkb@yangtzeu.edu.cn

0716-8060971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沉积模拟实验研究——以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例

    张春生刘帆斤朕周行天...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人通过大量研究认为沙湾凹陷三工河组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以缓坡、砂体分布广且延伸距离远为其主要特征而有别于传统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了精细研究沙湾凹陷三工河组的沉积砂体,揭示砂体沉积规律和控制因素,利用沉积模拟实验平台开展沉积模拟实验.模拟结果表明:沙湾凹陷三工河组辫状河三角洲砂体主要存在纵向伸长、纵横向平衡及横向展宽三个阶段,沉积砂体发育存在平衡点;砂体内部垂向联通性及侧向连续性与物源距离关系密切,并将砂体叠置连通性关系划分为9类;在特定时期和条件下会形成无侵蚀面的暂时性新型河道;砂体发育主要受控于地形坡度、水动力条件、物源供给、湖平面变化及构造强度5种因素,各因素之间存在相互制约关系.

    沉积模拟沉积特征辫状河三角洲三工河组沙湾凹陷

    东海盆地丽水凹陷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及其控砂模式

    马清覃军唐贤君常文琪...
    10-18,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有钻探成果表明,落实仙桥低凸起以东砂体发育范围是丽水凹陷北部下一步油气勘探部署的关键.以三维地震为基础,结合周边探井资料,开展构造演化、构造样式、断裂体系及断层活动性研究,分析仙桥低凸起构造特征,进而从构造角度总结低凸起对东部主洼的沉积控制作用.仙桥低凸起为丽水凹陷断陷期发育的坡垒构造,发育地垒和半地垒两种构造样式,西倾主控断层仙桥大断裂为初始裂陷期多条独立断层生长、连接发育而成的断裂带,断陷末期断层硬连接区逐渐演化为断裂转换带.强断陷期仙桥大断裂活动性强,低凸起沉积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断层控砂;断陷末期在断裂转换带疏导下水系越过低凸起输入东部主洼,形成转换带控砂.围绕断陷末期断裂转换带,在仙桥低凸起东部落实南、北两支大型三角洲沉积体,为该区的油气勘探明确了方向.

    构造特征断裂转换带控砂模式丽水凹陷

    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岩相类型及地球化学特征

    罗顺社傅于恒殷杰代榕...
    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上古生界下二叠统太原组斜道段灰岩和毛儿沟灰岩中高产气藏的发现,太原组煤系烃源岩以外的碳酸盐岩生烃潜力评价显得尤为重要.以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太原组灰岩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测井资料及地化实验数据的综合应用,分析海陆混合沉积潮坪环境中灰岩有机地化特征,并对有利于烃源岩发育的岩相类型进行划分.结果表明:①总体看来,太原组灰岩较之泥页岩有机质丰度偏低,斜道段灰岩有机质丰度最高,毛儿沟段次之;有机质类型主要以Ⅰ型为主,部分样品出现Ⅱ型干酪根特征;有机质普遍处于高成熟度演化阶段,热解峰温(Tmax)平均可达483 ℃,镜质体反射率(Ro)普遍高于1.2%.②基于地球化学参数及岩石学特征的差异,将太原组灰岩共分为4类岩相类型:Ⅰ-Ⅱ型干酪根高有机质纹层状泥质泥晶灰岩相、Ⅰ-Ⅱ型干酪根中-高有机质块状泥晶灰岩相、Ⅰ-Ⅱ型干酪根中有机质块状生屑泥晶灰岩相以及Ⅰ型干酪根低有机质块状藻凝块灰岩相.③研究区中部以Ⅰ-Ⅱ型干酪根中-高有机质块状泥晶灰岩为主,烃源岩厚度不大;西部以Ⅰ Ⅱ型干酪根中有机质块状生屑泥晶灰岩岩相为主,有效烃源岩厚度较大;东部灰岩沉积分布广且厚度大,虽以Ⅰ型干酪根低有机质块状藻凝块灰岩为主,但岩相多变,有效烃源岩厚度不小.

    太原组碳酸盐岩烃源岩岩相类型鄂尔多斯盆地

    部分多聚焦叠加方法在准噶尔盆地低信噪比地震资料中的应用

    刘立彬韩站一滕厚华孙小东...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聚焦叠加是目前已知的最佳零偏移距叠加成像方式.对多聚焦叠加方法做改进,利用得到的波场参数来提高叠前地震资料的质量.利用多聚焦波场参数做部分多聚焦叠加,对菲涅尔带内的多个相邻CMP(共中心点)道集做倾角、曲率等校正后合并为一个道集即多聚焦超道集(部分多聚焦叠加),可以补齐缺失地震道,实现叠前数据规则化,并提高信噪比,从而使得叠前道集中的同相轴尤其是来自深层的反射轴有更好的连续性,有利于识别和追踪.提高质量后的叠前道集可用于后续的速度分析、叠加、偏移等常规处理中,效果好于原始CMP道集.模型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该方法在低信噪比地震资料处理中将会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波场参数部分多聚焦叠加数据规则化信噪比

    青海东昆仑八宝山盆地高原含气泥页岩储层关键参数评价

    佘刚叶志红张程恩李兴文...
    38-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海东昆仑八宝山盆地三叠系八宝山组为一套高原陆相碎屑岩及火山岩沉积,目前对于高原陆相泥页岩缺少有效的测井评价方法.参考传统页岩气评价思路,挖掘研究区重点井常规及成像测井响应特征与岩心实验数据的关系,对储层关键参数进行评价:①基于常规测井曲线,利用相关性分析优选9个岩性敏感因子,通过最优化算法求取6种主要矿物含量;②利用基于常规曲线的多元线性回归、电阻率-声波时差重叠、体积模型、铀含量计算等多方法进行总有机碳含量(w(TOC))计算及方法优选;③基于矿物体积模型进行变骨架的基质孔隙度计算、利用微电成像进行裂缝拾取及裂缝参数评价、利用PoroTex图像处理技术刻画溶蚀孔缝发育程度、基于阵列声波波场分离技术进行斯通利波界面反射、幅度衰减计算及渗透率反演;④岩心实验刻度测井,优选关键地质参数,构建吸附气、游离气及总含气量计算模型;⑤基于阵列声波岩石力学静态转换参数及矿物体积模型,优选适宜研究区的岩石脆性及可压裂性评价方法.结果表明,基于测井的储层关键参数多方法优选结果取得了较高的精度,建立的研究区储层品质评价标准解决了八宝山盆地高原含气泥页岩储层评价的难题,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东昆仑八宝山盆地含气泥页岩储层评价

    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电性结构特征

    陈清礼黄江衡戴泽麟贾宛瑜...
    49-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弄清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地下深部电性结构,对于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的深部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综合钻井、地震、测井、地质露头观测及分析化验等资料,总结了研究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包括地层岩石密度特征、磁性特征、电性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乌伦古凹陷的一条大地电磁测深原始时间序列的电场数据进行视电阻率曲线平滑处理和静态偏移校正处理,并采用Occam法进行反演,得到乌伦古凹陷地下10 km深度范围内的电阻率剖面.依据该电阻率剖面,结合地震及钻井资料,初步确定了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地层的构造形态,发现乌伦古凹陷西北端和东南端地下存在高阻异常,且基底中存在低阻地层.研究结论对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价值.

    电性结构大地电磁测深准噶尔盆地乌伦古凹陷反演

    基于BERT-BiLSTM-CRF模型的油气领域命名实体识别

    高国忠李宇华远鹏吴文旷...
    57-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油气领域知识图谱构建过程中命名实体识别使用传统方法存在实体特征信息提取不准确、识别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BERT-BiLSTM-CRF模型的命名实体识别研究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预训练模型得到输入序列语义的词向量;然后将训练后的词向量输入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bi-directional long short-term memory,BiLSTM)模型进一步获取上下文特征;最后根据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elds,CRF)的标注规则和序列解码能力输出最大概率序列标注结果,构建油气领域命名实体识别模型框架.将BERT-BiLSTM-CRF模型与其他2种命名实体识别模型(BiLSTM-CRF、BiLSTM-Attention-CRF)在包括3万多条文本语料数据、4类实体的自建数据集上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BERT-BiLSTM-CRF模型的准确率(P)、召回率(R)和F1值分别达到91.3%、94.5%和92.9%,实体识别效果优于其他2种模型.

    油气领域命名实体识别BERT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条件随机场BERT-BiLSTM-CRF模型

    各向异性地层中随钻地层测试压力响应数值模拟

    马天寿曹刚彭念田薇...
    66-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随钻地层测试器测试过程中,钻井液动态侵入和地层各向异性会导致不同的压力响应特征,并直接影响地层压力测试结果的解释精度.为此,基于各向异性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建立了钻井液侵入条件下横观各向同性地层随钻地层测试压力响应数学模型,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与经典解析解对比进行了模型验证,并分析了渗透率各向异性、地层产状、抽吸间歇时间、抽吸探头半径对随钻地层测试压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抽吸前阶段,地层各向异性和地层产状对钻井液侵入导致的井周增压影响较大;在压力恢复阶段,由于井周地层增压作用的影响,测试压力响应初始值会高于原始地层压力,且压力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演化趋势;渗透率各向异性程度越小、地层倾角和倾向越小,抽吸压降阶段的压力响应初始值越大、压降值越大、压力恢复速率越低;抽吸间隔时间和抽吸探头半径对压力响应也有一定影响,抽吸间隔时间越小,测试初始压力越大,探头半径越大,压力恢复速率越快.揭示了渗透率各向异性对随钻地层测试压力响应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可为随钻地层测试结果解释和地层参数反演提供理论依据.

    随钻地层测试钻井液侵入各向异性渗透率压力响应数值模拟

    "井工厂"水平井组勺形井眼轨道设计方法研究

    杨振中李杰张恒刘思格...
    79-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井工厂"水平井作业模式已成为经济有效开发非常规油气藏的关键技术,但是由于该作业模式作业井眼相对密集,为解决井眼相碰和减小死油区面积问题,开展了水平井组的勺形井眼轨道剖面优化设计方法研究.在进行井眼轨道优化时,先对井场采用交错式布井方式,对各水平井的靶前距和造斜点位置进行组合优化设计,确保靶区位置能够控制全区面积,从而构建最佳水平井组勺形井眼轨道剖面.现场应用实例表明,勺形水平井较常规水平井起下钻柱和下套管摩阻虽然略有增加,但不会影响正常钻完井作业.对比常规井眼轨道与勺形井眼轨道的"井工厂"水平井组,在相同造斜率下,勺形井眼能够将靶前位移缩减到0 m,有效地减小了死油区面积,并且可以更加有效地规避井眼相碰风险,在开发致密油时,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勺形水平井"井工厂"死油区井眼轨道优化设计

    一种新型钾基磷酸盐无固相高密度封隔液

    岳前升吴文平董子标魏安超...
    86-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温高密度封隔液是高温高压井完井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密度超过1.60g/cm3无固相盐水封隔液只有溴盐、锌盐或者甲酸铯溶液,溴盐毒性大,锌盐高温腐蚀性难以控制,而甲酸铯价格昂贵,难以满足高温高压井完井技术要求,开发针对高温高压井的新型无固相高密度清洁盐水封隔液势在必行.以磷酸三钾TKP为主剂并添加其他处理剂优化而成可溶性盐SW4,研发了一种新型钾基磷酸盐无固相高密度封隔液,测试了其密度调节能力、水溶液的流变性和流变模式、金属腐蚀性、高温稳定性、生物毒性等性能.结果表明,SW4封隔液常温条件下最大密度可达1.90 g/cm3;随密度增大,其水溶液黏度上升,其流变模式为牛顿流体;密度1.85 g/cm3的封隔液在150 ℃、7d条件下对 A3钢、N80钢、TN110Cr13S和TN110Cr13M 钢的腐蚀速率均小于0.076 mm/a,N80钢在1.80 g/cm3 SW4封隔液中的腐蚀性明显低于同等条件下的溴化钠、溴化钙和溴化锌,与甲酸铯相当;在同等加量条件下,SW4能够提供更多的K+,具有更优异的防膨性;高温稳定性强,能够满足高温高压井完井工况需求;生物毒性低,具有环境可接受性,可以满足作为无固相高密度封隔液加重剂的技术要求.

    钾基磷酸盐高密度封隔液无固相封隔液腐蚀高温高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