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长江大学

张昌民

月刊

1673-1409

xb_zkb@yangtzeu.edu.cn

0716-8060971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西金羊盆地北票组油砂芳烃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唐友军刘客孙鹏李永飞...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原油和烃源岩沥青抽提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芳烃蕴藏着反映可溶有机质的母质类型、沉积环境和成熟度的地质地球化学信息.对辽西金羊盆地北部SZK02井中发现的4件油砂样品进行了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研究了油砂芳烃组成特征,并探讨了油砂成因.结果表明,下侏罗统北票组油砂主要形成于弱氧化的淡水湖相沉积,为成熟油砂;芳烃化合物组成以菲系列为主,其次为三芴、萘、艹屈系列,其中,上部2件油砂与下部2件油砂特征有所差异,表现为下部油砂中四甲基萘、二甲基联苯、三芳甾烷含量明显高于上部;总体认为,上部油砂与下部油砂在成因上存在一定差异,这与饱和烃地球化学特征具有一致性.

    辽西金羊盆地下侏罗统北票组油砂芳烃地球化学特征

    高自然伽马致密砂岩储层参数解释模型——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D区为例

    刘绪钢马先林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D区上古生界高自然伽马致密砂岩储层,在测井资料处理的基础上,利用岩心化验分析资料刻度测井资料,分析了不同岩相的测井响应特征,分层位建立了测井解释标准.分别建立了下二叠统太原组一段、二段(P1 t1、P1 t2),山西组一段、二段(P1 s1、P1 s2)、下石盒子组一段、二段、三段(P1 h1、P1 h2、P1 h3)共7个层位的泥质体积分数、孔隙度、渗透率解释模型.基于岩电试验分析,并结合地层水矿化度分析资料,建立了该区流体性质识别标准及7个层位的含水饱和度解释模型.依据大牛地气田D区测井资料、地质认识、测试资料、岩心分析资料,建立了一套适合该区目的层高自然伽马致密砂岩储层的参数计算及流体性质判识方法,并对该区太原组、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层进行测井精细解释,解释结果得到了岩心分析、试气结果的验证.

    高自然伽马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参数解释模型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

    合水油田长81油层低渗透储层特征对油藏的控制作用

    梁文燕文志刚郑小莉李威...
    17-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据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数理统计、回归拟合等手段,对鄂尔多斯盆地合水油田长81储层的岩石学、物性、微观孔隙结构和非均质性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主力含油层长821小层为例,从宏观、微观角度分析了低渗透油藏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宏观上,沉积环境是控制油藏特征的基础,物源控制沉积相和砂体展布,制约油藏发育厚度与稳定性,储层非均质性控制油藏富集规律;微观上,碳酸盐胶结作用是加速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对孔隙结构产生了普遍的破坏作用,限制了油气的聚集与分布,储层孔隙结构与油藏渗流特征紧密联系,控制了油气的充注和丰度.

    合水油田长81油层低渗透油藏储层特征影响因素

    基于小波变换的SEG-Y格式地震数据压缩

    汤君健张正炳付青青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震勘探数据正向多维、多分量、多参数、高分辨率方向发展,使得勘探数据呈指数增长,对这些海量观测数据进行有效传输、存取成为制约对其进一步开发、利用的重大难题.利用多层小波分解的嵌入式零树编码对SEG-Y文件中的地震数据集进行压缩,对地震数据集进行分块处理和数据扩展填充,实现对SEG-Y文件的压缩.试验结果表明,数据扩展填充后,对叠前地震数据压缩4倍以下时,信噪比高于48 dB,仍能保持较好的压缩质量.

    地震数据压缩SEG-Y文件小波变换数据扩展填充

    辽河外围盆地复杂密林区可控震源高效采集技术的应用

    肖关华张伟卓武王海波...
    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探区的推广应用,地震采集方法由原来的大面元、低覆盖、窄方位向小面元、高覆盖、宽方位转变,地震采集方法的改变使得采集工作量成倍增长,因此迫切需要在保证采集质量的同时提高采集效率.以辽河外围盆地LD凹陷H H三维地震采集地区为例,应用复杂密林区动态滑动扫描技术实现了辽河外围盆地可控震源的高效采集,同时通过震源轨迹导航设计技术、4G网络激发及多天线通信技术、数字化地震监控技术确保了该技术的顺利实施,在保证地震采集资料品质的前提下提高了生产效率,大幅降低了地震勘探成本.

    动态滑动扫描技术"两宽一高"地震采集技术可控震源复杂密林区辽河外围盆地

    基于多油田的渤海黄河口凹陷区域渗透率评价模型

    李鹏李东孟丽张璋...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储量评价阶段,各油田的渗透率计算主要依赖于该油田的岩心孔渗关系模型,但对于取心井段代表性差的油田,孔渗关系模型计算的渗透率误差较大.基于渤海黄河口凹陷已开发油田储层测井响应特征的相似性,利用图论多分辨率聚类算法对该区域多个油田取心井段测井曲线进行测井相划分,并结合测录井资料,确定了测井相与岩相的对应关系,建立了基于测井相岩相约束的区域渗透率评价模型.应用结果表明,与岩心资料少且代表性差油田的同一指数关系模型计算的渗透率相比,基于测井相岩相约束的区域渗透率评价模型计算的渗透率与岩心分析渗透率符合程度更高,明显提高了渗透率的评价精度.该模型为黄河口凹陷相似油田在不取心情况下提供了一种渗透率评价方法,节省取心费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孔渗关系区域渗透率评价模型图论多分辨率聚类算法测井相岩相黄河口凹陷

    涪陵二期某区块页岩气井气测校正方法

    王荫良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页岩气田开发中,气测录井是一项极为关键的现场随钻监测记录手段.通过对涪陵二期某区块的页岩气井气测全烃体积分数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区块内不同井之间的气测全烃体积分数差异较大,气测全烃体积分数与单井目的层段测录井解释结果及最终测试产能可对比性较差,无法客观反映真实的储层品质属性.选取了钻压、泵速、转盘转速、钻井液密度及钻井液黏度等可量化的十余项影响因素,通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明确了造成气测全烃体积分数偏差失真的主要影响因素(钻时、钻井液排量、钻井液密度和钻井液黏度),并以钻时和钻井液密度作为影响气测全烃体积分数的Ⅰ级主控因素,钻井液黏度作为Ⅱ级主控因素,钻井液流量作为Ⅲ级主控因素,建立了该区块的气测全烃体积分数校正模型,实现了对现有钻井气测全烃体积分数的校正.校正结果与产能测试结果较为一致,对储层品质和钻探开发效果具有一定的预测和指示作用.

    气测录井页岩气校正模型储层品质涪陵地区

    不同流体介质条件下龙马溪组页岩井壁稳定性能评价

    王显光高书阳褚奇张亚云...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川渝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微裂缝、层理发育,致使钻井过程中极易发生坍塌失稳,造成阻卡等复杂情况的频繁发生.通过多种方法评价了龙马溪组页岩在4种不同流体中的井壁稳定性能.膨胀分散试验表明龙马溪组页岩水化膨胀性能较弱,在不同流体介质中的分散性能均较弱;CT层析成像技术和压力穿透试验发现,在与流体接触的极短时间内,页岩内裂缝便可萌生并扩展;随着流体抑制和封堵能力的增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的形成可得到明显的推迟或阻止,并显著地降低压力在页岩中的传递效应,起到稳定井壁的作用;不同流体浸泡后页岩抗压强度和内聚力具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蒸馏水浸泡后降低程度最大,油基钻井液中降低最小.该研究可为井壁失稳机理分析提供理论参考.

    龙马溪组页岩井壁稳定性能膨胀分散性能微观结构微裂缝封堵抗压强度

    水泥封固段长度对固井胶结面密封能力影响的试验研究

    岳家平耿亚楠武治强黄志强...
    53-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泥封固段长度对固井胶结面水力密封能力有不可忽视的影响,研究其影响规律有助于科学设计水泥返深,确保油气生产安全.选用南海某油田固井水泥浆体系,开展了水泥环岩石力学参数测试与水泥环胶结面CT扫描测试,基于自研的水泥环密封完整性评价装置,运用气窜法测试了高温高压养护条件下不同封固长度水泥环的水力密封能力.试验结果表明,在水泥环本体未发生破坏条件下,水泥环胶结面为气体的主要窜流通道;在同等养护及受力条件下,随着封固段长度的增加,气窜压力逐步增大.拟合了气窜压力随封固段长度的关系式,并针对封固段长度为1m条件下的模拟套管水泥环地层系统进行了模拟声幅测井,测井结果显示试验所测试的水力密封能力数据有效,进一步验证了固井胶结面为气窜的主要通道.该研究对指导高温高压井水泥返深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封固长度固井胶结面气窜压力模拟声幅测井

    海拉尔盆地复杂断块油藏不同岩性储层开发调整技术

    李延军邓玉辉刘建栋吴畏...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海拉尔盆地储层地质特征和开发现状,分析了其不同岩性储层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海拉尔盆地属于复杂断块油藏,具有含油面积小、断块破碎、构造倾角大、扇三角洲沉积、非均质性强、油层变化快等地质特点,储层岩性包含砂砾岩、裂缝性潜山、含凝灰质砂岩及特低渗透致密砂岩储层.投入开发以来,受复杂地质条件影响,砂砾岩油藏含水上升快、潜山油藏底水锥进快,含凝灰质储层特低渗及致密砂岩储层水井注入困难,难以建立有效驱动体系.针对不同岩性储层暴露的开发矛盾,以油藏精细描述为指导,实施井网加密、注聚调剖、周期注水、注CO2混相驱及大规模压裂等调整对策.通过近10年开发调整,改善了海拉尔盆地复杂断块油藏开发效果,形成了一套适合海拉尔盆地复杂断块油藏不同岩性储层的综合调整技术.

    复杂断块油藏砂砾岩储层潜山油藏致密储层井网加密注CO2混相驱大规模压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