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长江大学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长江大学

张昌民

月刊

1673-1409

xb_zkb@yangtzeu.edu.cn

0716-8060971

434023

湖北省荆州市南环路1号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射孔完井方式对水平井油气产能比的影响比较

    杨登波李妍僖张良郭廷亮...
    64-70,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平井射孔时射孔枪与套管不居中,导致各相位射孔孔眼控制的渗流区域大小不一,且孔径差异大.为实现水平井偏心射孔孔眼一致,采用了等孔径射孔代替传统的超深穿透射孔.借助热流场和渗流场在数学描述上的相似性,利用ANSYS仿真分析了水平井偏心和不偏心状态下的超深穿透和等孔径射孔完井油气产能比.对比发现,偏心射孔对产能比的影响可忽略,在等同边界条件下,穿深更深的超深穿透射孔完井比等孔径射孔完井产能比提高12.41%;进一步地,穿深0.956m的等孔径射孔较穿深0.78m的等孔径射孔完井产能比提高13.09%,说明穿深比孔径对水平井射孔完井产能比的影响更大.虽然等孔径射孔可实现水平井射孔孔眼一致,改善压裂效果,但为了提高油气产能比,进一步提高射孔穿深仍是其发展方向.

    射孔方式水平井超深穿透射孔等孔径射孔产能比热流场渗流场

    薄层低渗透断块稠油氮气分散降黏增产技术研究与应用

    黄咏梅赵宏伟盖云飞
    7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薄层低渗透断块稠油油藏开采存在的油层厚度小、原油物性差、自然产能低等问题,开展了氮气在稠油中的溶解特性、微观渗流机理、氮气分散降黏吞吐效果等室内研究.研究表明,氮气的溶胀作用对稠油有一定的降黏效果,原油黏度越高降黏效果越好;降压开采中随着压力的降低,稠油会出现泡沫油流动形态,气泡为驱动稠油提供弹性能量,可以暂堵高渗通道从而产生液流转向;氮气分散降黏吞吐与氮气吞吐相比,各轮次采出程度均有提高.建立了G197断块地质模型,优化设计氮气注入量为40×103 m3,焖井时间为7~10d.氮气分散降黏增产技术应用于G4-11井,措施后日增油量3t,日节约掺水量7.76m3,应用效果好.

    薄层低渗透断块稠油油藏氮气溶解性微观渗流机理氮气分散降黏

    井下震源发生器设计及动力性能仿真

    迟少林冯进张慢来刘宇...
    78-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随钻地震强度低、不利于井眼间防碰监测的问题,设计了一种井下震源发生器,主要由活塞、弹簧、固定套筒、冲击锤、止推套筒铁砧和延时装置等组成,正常作业时能利用钻井液对动力装置蓄能,且不产生误震,通过钻井液蓄能、卡点解除等简单操作便能得到高效冲击功的功能.基于流体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水垫阻力和水头损失等流体力学理论,以冲锤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井下震源发生器的动力学模型,通过Matlab Gui进行数值模拟程序编制,获得井下震源发生器输出性能变化规律,并研究了不同弹簧刚度对冲锤冲击功、冲击效率等输出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钻井液密度较低时,弹簧刚度越大,冲锤最大输出性能越好,最大冲击功为264.14J,所对应的冲击效率为50.41%;最大冲击速度为2.97m/s,所对应的位移为64.5mm;产生的最大震击力为71.28kN,满足丛式井防碰监控的需求.

    井下震源发生器动力学模型冲锤冲击功冲击效率

    新型反作用液动冲击器的设计及碰撞性能分析

    何臻冯进张慢来黄新宇...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制了一款新型反作用液动冲击器,主要由蓄力弹簧、冲击组件及分流机构等元件构成,该冲击器具备较大的冲击力,可为井下钻进过程提供较大的冲击功,从而提高钻进效率.先根据冲锤运动方程求得不同弹簧刚度下冲锤末速度和频率大小,确定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再选定特定冲击组件材料,采用ADAMS软件建立了冲锤与砧座的冲击碰撞模型,结合Ansys Workbench软件模拟了冲锤冲击砧座的碰撞过程.根据最小破岩冲击功的计算公式及冲击组件结构强度分析,最终获得冲锤冲击末速度的适用范围为5.24~8.05m/s,为冲击器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指导.

    反作用液动冲击器碰撞模型破岩效果冲击末速度高压钻井液

    基于改进PSO算法优化GRNN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

    胡业林占晨阳郑晓亮宋晓...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提高区域性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的预测准确度并减小预测均方误差,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优化的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以网络的光滑因子为自变量、网络误差为目标函数,通过改进PSO算法搜索出误差的全局最小值,找出网络的最优光滑因子,用优化后的GRNN进行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并以淮南矿区的实测数据训练和检验该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基于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优化的GRNN模型预测准确率为95%,实际突出数据的预测准确率为100%,实际不突出数据的预测准确率为93.3%.相较于PSO算法和果蝇优化算法(FOA)优化的GRNN预测结果,该模型的预测准确率最高,均方误差最小,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为煤与瓦斯突出智能预测提供了新的方案.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模型广义回归神经网络(GRNN)改进PSO算法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方法

    张磊焦正华许淼李兴五...
    98-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目前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中感知模型不能准确描绘节点的感知性能、覆盖增强算法收敛性不佳等问题,将节点的感知半径融合到现有三维有向感知模型中,提出一种更符合实际感知性能的三维锥体有向感知模型,并推导出节点在二维平面投影的边界条件;将覆盖增强过程分解为俯仰角优化和节点位置优化这2个阶段,并推导出最优俯仰角,从而得出单个节点的最大覆盖范围,进而提高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率;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引入到三维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中,来优化所有节点的位置信息,进一步改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率.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提升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覆盖率.

    无线传感器网络覆盖增强粒子群优化三维感知

    一种限制对比度的快速POSHE图像增强算法

    陶佩付青青吴爱平
    104-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部分子块重叠直方图均衡(POSHE)引起图像过度增强和实时运行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限制对比度的快速POSHE图像增强算法.首先,通过对传统POSHE算法中子块直方图的创建方式与模板的移动路径进行改进从而降低算法的运行时间;其次,在图像中的每个子块被快速POSHE图像增强算法处理前,先进行限定对比度剪切来削弱过度增强;最后,结合图像质量测量指标峰值信噪比(PSNR)和特征相似度指数(FSIM)对所提算法性能进行评价.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既能消除过度增强的影响,又能有效地提高图像的细节信息,同时保持了图像的可信度,使均衡后的图像具有更加自然的视觉效果.

    POSHE限制对比度运行时间可信度

    基于RSSI平均跳距路损的DV-Hop定位算法

    周向邹学玉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加权系数分母可能为0、以路损比作为跳数无法表征路损值与距离的非线性特性、DV-Hop(距离向量法,distance vector hop)全局平均跳距不能准确反映局部平均跳距等问题,提出了基于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Indication,信号接收强度)平均跳距路损DV-Hop定位算法(average hop distance's path loss DV-Hop,ADLDV-Hop),通过改进跳距加权系数来估算当前信标节点的DV-Hop平均跳距,以当前信标节点的平均跳距路损为基准,根据节点间的路损来计算其间距,选择满足跳数阈值条件的信标节点来估算未知节点坐标.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信标节点数、通信半径及信噪比条件下,该算法定位精度较BRDV-Hop、HCRDV-Hop均有一定的提升.

    DV-Hop定位RSSI路损

    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垃圾溯源系统设计

    李金伦梁红波罗明璋谢小东...
    119-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生活垃圾数量的持续增长,"垃圾围城"的现象日益严重.为从源头上解决垃圾分类难的问题,结合二维码、单片机、传感器等技术设计了一种基于窄带物联网的垃圾溯源系统.该系统由感知层、控制层、传输层以及云端服务器组成.感知层由二维码扫描器和传感器组成,分别用于获取用户二维码和垃圾箱内温度、垃圾重量等信息;控制层使用STM32单片机驱动语音播报模块以及执行机构自动开启或关闭垃圾箱门;传输层利用NB-IoT技术的BC26模块通过窄带物联网上传二维码信息以及传感器数据至云端服务器;云端服务器用于生成与用户绑定的二维码、接收传输层上传的数据并进行显示、存储和分析.该系统将二维码与用户信息绑定,通过识别垃圾袋上的二维码信息即可精准追溯垃圾来源,对于督促使用者正确进行垃圾分类具有较好的效果.

    窄带物联网垃圾溯源二维码垃圾分类

    英文摘要

    前插1-前插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