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科学院院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陈进

月刊

1001-5485

cjkb@163.net

027-82829904;82829859

430010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长江科学院院报/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长江科学院院报》简介《长江科学院院报》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水利部主管、长江科学院主办的应用科学型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水(利)科学在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中的发展和应用,包括水(利)科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及学科进展、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项目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总结,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及其应用,还适当刊登其他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成果及国外有关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动向。主要栏目有:健康长江、防洪减灾、江湖泥沙与治理、水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包括工程勘测与安全监测)、信息技术应用、岩土力学、工程水力学、水工结构与材料、水利经济、水工仪器设备、科技简报等。本刊创刊于1984年10月,原刊名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1987年院名改为长江科学院后,刊名改为《长江科学院院报》。编委会由长期从事长江水利事业的一批老、中、青专家组成。本刊以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发展水利科学,扩大科技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为办刊宗旨,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事业的科研、设计、施工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本刊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TA(英文版)首期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选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杂志,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2006年被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网络数据库收录,1998-2003年被《EI》(美国工程索引)Page One收录。本刊还被收列入美国国际CODEN中心,代码为CKYUE6;被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德国波恩德国科学院图书馆固定收藏;被美国纽约尤里其(Urich’s)国际期刊索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月1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册定价6.00元,全年定价72.00元。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171/TV, 国内邮发代号为38-147,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1-5485,国外代号为0799BM, 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理(北京399信箱)。本刊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邮编:430010联系电话:(027)82829904,82829859 传真:(027)82829904电子信箱:cjkb@163.ne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长江科学院牵头的"暴雨型山洪灾害链监测预警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课题绩效评价会召开

    长江水利科技网
    81页

    基于非生物指标的鱼道效果评价模型

    郭辉娄起浩陈端杨文俊...
    82-90,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鱼道效果评价多采用网捕、PIT跟踪等手段直接评价过鱼数量和效率,存在工作量大、周期长、诊断识别非生物工程问题困难等不足.基于我国鱼道效果已有监测数据,构建鱼道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水力条件适宜度、环境因子适应性、内部结构符合度等非生物指标和过鱼有效性等生物指标.典型相关分析表明,进口流速指数、孔缝宽度指数和池室消能指数等水力与结构指标对鱼道效果影响较大,指标权重分别为0.23、0.16和0.15;耦合模糊评价理论,构建了基于非生物指标的鱼道效果评价模型.案例分析表明,模型评价结果与直接监测结论相符,模型可靠性较好,可为我国鱼道运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鱼道效果非生物指标间接评价模型典型相关分析指标适宜度

    溢洪道转弯段消力池水力特性优化模拟

    史修府牧振伟吕智张猛强...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溢洪道转弯段消力池受弯道离心力和惯性力影响,往往会出现流态不佳、两岸水深和流速分布不均等不良水力现象.为探索该复杂水流问题,以新疆XBT水库溢洪道消力池为研究对象,设计17个模拟方案,将流态、水深、平均流速和消能率作为研究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研究表明:不同模拟方案对转弯段消力池内部水力特性影响不同;为改善转弯段消力池内不良水力现象,将池深加深至6.55 m、采用矩形敞口出口型式并联合9根交错糙条可取得最佳流态,即中后段壅水问题得到解决并消除了凹岸水流溢出边墙现象,此时凹岸水深相较原方案降低30.22%,两岸水位差仅为0.02 m;通过对消力池内典型断面平均水深和动能计算,消力池出口断面平均水深相较原方案降低了49.97%,消能率由18.97%提高至62.63%.

    转弯段消力池辅助消能工水力特性消能率数值模拟溢洪道

    膨胀土物理力学指标分布规律统计分析——以安康地区为例

    郭瑞张建华李俊祥冯旭明...
    101-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安康地区膨胀土物理力学指标的分布规律和合理取值范围,基于陕西安康某膨胀土工程实例,通过数理统计模型(正态分布、伽马分布、威布尔分布及对数正态分布)对不同指标的分布规律和范围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柯尔莫哥洛夫-斯米洛夫(K-S)检验法对各指标分布特征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膨胀土的干密度指标偏度最小且为右偏接近正态分布,膨胀率指标偏度最大且为左偏.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能够更好地反映膨胀土含水率和孔隙比指标分布规律,正态分布函数能够更好地反映干密度指标分布规律,威布尔分布能够更好地反映膨胀土的液限、塑限、塑性指数、膨胀率及膨胀力等指标的分布规律;与平均值法相比较,采用最优拟合分布函数峰值能够较准确地评价膨胀土物理力学指标.研究结果对深入认识区域内膨胀土的变形特征和工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膨胀土物理力学指标分布规律数理统计柯尔莫哥洛夫-斯米洛夫(K-S)检验法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系统渗控效应及排水措施敏感性分析

    李锋杨雨温立峰李炎隆...
    109-11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一般埋深较大,在引水系统外水内渗的作用下,厂房洞室群三维渗流场分布复杂,排水措施对控制输水发电系统的渗流场具有重要作用.采用三维渗流场有限元方法,建立张掖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三维渗流场数值计算模型,真实考虑输水系统、地下厂房系统、防渗排水系统.在对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的渗流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压力管道下层排水系统和厂房排水系统对渗流场的影响.结果表明:正常运行情况下,地下厂房大部分位于浸润线以上且在设计渗控方案下渗流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渗流在靠近厂房洞室群的底部溢出,管道表现出内水外渗的特点,尾水系统渗流量相对较大;压力管道下层排水廊道对压力管道和厂房上游侧渗流场产生较大的影响,排水孔间距越小浸润线越低且相应区域渗流量越大,排水孔间距为3 m较为合理;厂房区域排水系统对地下厂房渗流场影响显著,随着排水孔间距的增加,排水效果减弱,集水井内流量减少,浸润线有所抬升,排水孔间距为3 m较为合理.

    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地下厂房输水系统排水系统渗流分析

    纳米SiO2-MICP协同固化淤泥效能评价与驱动机制

    陈浩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低碳化学固化技术研发是"双碳"背景之下实现淤泥质地基快速加固的有效保障.为此,创新性提出活性纳米SiO2联合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MICP)协同技术对淤泥进行固化改性,通过试样无侧限抗压强度、pH变化、Ca2+利用率和扫描电镜等手段分析其加固效能与作用机理.结果表明:①当纳米SiO2掺量不高于0.1%时,SiO2-MICP固化淤泥试样抗压强度随纳米SiO2掺量增加而增大;②相比未添加纳米SiO2的MICP固化试样,0.5、1和2 mol/L Ca2+浓度下0.1%纳米SiO2联合MICP固化试样抗压强度对应提升64.21%、10.28%和75.98%;③纳米SiO2可为MICP提供新成核位点且填充孔隙,诱导淤泥试样中生物矿物由文石向方解石转化,且凝胶产物生成促进试样强度进一步升高;④纳米SiO2提高胶结液中Ca2+利用量和利用率,并调节液相环境中pH值水平.微生物诱导产生生物CaCO3(发挥胶结、填充、架桥等作用)和纳米SiO2物化效应(即矿物生长新成核位点、微集料填充、胶凝产物),二者联合作用促使淤泥固化体力学特性的提升和微观骨架的构建.

    纳米SiO2微生物诱导碳酸盐沉淀无侧限抗压强度Ca2+利用扫描电镜固化淤泥

    Richards方程Laplace变换解中几个遗留问题的讨论

    朱悦璐李光灿吴帅兵
    126-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Richards方程的Laplace变换解在原函数敛散性、逆变换求解步骤、方程适用性等3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补充和讨论.通过列举理论反例、使用积分变换和换元方案、结合实际工程算例等方法,证明了直接默认原函数收敛的传统做法有可能出现较大误差,因此在Laplace正变换前,需对入渗函数的敛散性进行判断;针对性补全了Laplace逆变换的求解步骤,从理论层面闭合了该解在土工类文献中缺失的一环;揭示了 Laplace解在应用中可能出现土体下层含水率大于上层的反常现象,并从物理背景和数学背景对该现象进行分析,指出该解所存在的天然缺陷.研究结果可从理论上进一步巩固非饱和土理论体系.

    土力学Richards方程Laplace逆变换非饱和入渗微分方程求解

    数值流形法渗流分析中处理弱不连续界面的新方法

    贾真杨冬梅郑宏
    133-13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值流形法采用数学覆盖和物理覆盖的双覆盖系统,具有灵活处理边界问题、高效进行网格划分以及便捷提高近似精度等优点,是一种很有前景的数值方法.不同于传统数值流形法根据界面来切割数学覆盖形成物理覆盖的做法,数值流形法基于弱不连续物理覆盖,在流行单元中利用折射定律构造出一种新的权函数,以此建立局部近似,并将其应用在稳定渗流问题中.通过对典型算例的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解决不连续界面问题中具有准确性和便利性.

    数值流形法渗流分析非均质材料界面折射定律弱不连续

    桩承式加筋路堤三角形布桩下的荷载传递机理

    王亚东陈超骏刘小三刘齐建...
    138-146,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三角形布桩下桩承式加筋路堤的荷载传递效率,将桩帽形状进行合理等效,提出改进同心球拱模型.将圆形或方形桩帽等效为正六边形,相邻桩间条形区域形成二维半圆土拱,三桩间三角形区域上方形成三维半球土拱.考虑土工格栅呈抛物线形弯沉,在地基反力模型中引入固结系数,得到了土与土工格栅之间的摩擦和粘附作用张力表达式,研究了土拱和拉膜效应下桩的荷载传递效率.通过将本文方法与现有解析理论、规范方法进行对比,验证了其合理性和可行性.参数分析表明:荷载传递效率随地基反力系数的增加成指数型降低,随地基固结系数成直线缓慢增加.随着填土高度增加,土拱效应和拉膜效应先增大而后趋于稳定.

    桩承式加筋路堤三角形布桩同心半球土拱土拱效应拉膜效应

    交联生物聚合物增强粉土抗压及抗剪强度的机理

    杨海涛谢建斌江珊汕张浩南...
    147-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摘 要:水泥作为当前较常用的土体加固材料,使用过程中会增加土壤pH值并存在一定污染地下水的风险.采用γ-聚谷氨酸(γ-PGA)、β-葡聚糖、γ-聚谷氨酸交联β-葡聚糖混合物(γ-PGA-β-G交联物)3种环保型材料加固粉土.通过粉土加固前后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直剪试验、傅里叶红外光谱表征、扫描电镜微观观测试验,研究交联生物聚合物增强粉土抗压及抗剪强度机理.试验结果表明:交联生物聚合物增强粉土抗压及抗剪强度优于单一生物聚合物.交联生物聚合物掺量、养护龄期对粉土改良效果有显著影响.养护时间越长,改良粉土效果越好.在一定掺量范围内,改良粉土强度与掺量呈正相关.1.5%为γ-PGA-β-G改良粉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最佳掺量,养护28 d无侧限抗压强度为47.07 kPa,较素粉土增长了 1.43倍.γ-PGA-β-G交联物能有效提高粉土黏聚力及内摩擦角.其机制为γ-PGA-β-G交联物形成的三维网状结构具有较好力学性能,包裹粉土颗粒,进而显著提高粉土强度.

    粉土γ-聚谷氨酸β-葡聚糖γ-PGA-β-G交联物无侧限抗压强度抗剪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