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科学院院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陈进

月刊

1001-5485

cjkb@163.net

027-82829904;82829859

430010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长江科学院院报/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长江科学院院报》简介《长江科学院院报》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水利部主管、长江科学院主办的应用科学型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水(利)科学在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中的发展和应用,包括水(利)科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及学科进展、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项目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总结,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及其应用,还适当刊登其他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成果及国外有关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动向。主要栏目有:健康长江、防洪减灾、江湖泥沙与治理、水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包括工程勘测与安全监测)、信息技术应用、岩土力学、工程水力学、水工结构与材料、水利经济、水工仪器设备、科技简报等。本刊创刊于1984年10月,原刊名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1987年院名改为长江科学院后,刊名改为《长江科学院院报》。编委会由长期从事长江水利事业的一批老、中、青专家组成。本刊以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发展水利科学,扩大科技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为办刊宗旨,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事业的科研、设计、施工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本刊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TA(英文版)首期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选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杂志,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2006年被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网络数据库收录,1998-2003年被《EI》(美国工程索引)Page One收录。本刊还被收列入美国国际CODEN中心,代码为CKYUE6;被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德国波恩德国科学院图书馆固定收藏;被美国纽约尤里其(Urich’s)国际期刊索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月1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册定价6.00元,全年定价72.00元。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171/TV, 国内邮发代号为38-147,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1-5485,国外代号为0799BM, 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理(北京399信箱)。本刊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邮编:430010联系电话:(027)82829904,82829859 传真:(027)82829904电子信箱:cjkb@163.ne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水闸复掺矿物掺和料泵送混凝土的应用

    彭建曹凯峰严建军刘荣超...
    15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闸工程结构复杂,采用泵送混凝土时胶凝材料用量高,易导致裂缝出现.为了解决此类裂缝问题,结合工程原材料,选用当地粉煤灰和矿渣粉,对水闸泵送混凝土展开了单掺粉煤灰、复掺粉煤灰和矿渣粉及其不同掺量的混凝土性能研究.混凝土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变形性能、热学性能、耐久性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复掺矿渣粉和粉煤灰可以产生复合效应,能够改善混凝土工作性能;复掺20%粉煤灰+20%矿渣粉的混凝土与单掺30%粉煤灰混凝土相比,28 d抗压强度基本持平,混凝土温升降低2.9 ℃,能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采用复掺掺和料混凝土有助于解决引江济淮水闸混凝土的裂缝问题.

    复掺粉煤灰矿渣粉水闸泵送混凝土

    面向水资源监测任务的星载多传感器组合方法

    姜莹陈喆向大享陈希炽...
    162-170,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向水资源监测任务需求,综合考虑时-空覆盖性、传感器参数、成像质量和目标重要性等准则,基于监测任务需求原型,提出一种自适应多传感器性能度量方案,构建模糊贪婪搜索决策的星载组合方法,实现对水资源监测任务的最大效益化观测.为验证组合方案的适应性,以丹江口库区为试验区,进行多传感器组合观测模型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组合观测方案能满足在特定时空约束条件下对库区水质、库岸环境及常规干旱监测任务的需求,为水资源日常监测提供合理的决策依据.

    星载多传感器多传感器性能度量任务需求原型模糊贪婪搜索决策组合观测

    鄱阳湖近年极端洪枯情势分析及应对策略

    姚仕明范达福栾华龙渠庚...
    171-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受自然因素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近年来鄱阳湖出现了极端的洪枯水文情势.2020年汛期鄱阳湖最高水位突破历史极值,2022年鄱阳湖出现历史罕见的"汛期反枯"现象,多站出现历史最低水位.极端的洪枯水文情势给湖区乃至长江下游地区防汛抗旱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为应对新水沙及气候条件下鄱阳湖流域洪旱灾害,根据鄱阳湖流域水文、大气环流资料和三峡工程运行信息,对上述2次极端洪枯事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表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下副热带高压影响降雨、湖区出入流是鄱阳湖出现极端洪枯水文情势的主要原因,长江上游干支流水库调节也对极端洪枯水文情势产生了一定影响.研究成果有助于提升鄱阳湖流域水旱灾害应对能力.

    气候变化极端洪枯情势应对措施鄱阳湖

    洞庭湖团洲垸2024溃堤洪水过程复演

    胡德超王敏毛冰元媛...
    180-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洞庭湖团洲垸2024年7·5溃堤洪水,采用湖泊与民垸整体二维水动力数值模拟方法,从宏观过程、细部水流结构等方面全方位复盘团洲垸的溃堤洪水,并开展钱团间堤溃决洪水危险性计算.模型准确计算了溃口内外水位的平衡时间;准确给出了团洲垸溃口流量、溃口内外水位、蓄洪量、淹没面积等随时间的变化过程;准确再现了溃口处的水面跌坎,据此揭示了溃口附近水位低于下游湖区同期水位的原因;绘出了溃口附近水位及流速的平面分布,定量分析了溃口附近水面的"外凹内凸"特征及纵横比降.与实测数据相比,模型的水位计算相对误差在溃堤洪水过程中(除溃决初期)一般在10 cm以内,在溃口内外水位达平衡后降至5 cm以下;流量计算相对误差一般在5%以内,峰值流量相对误差2.5%.模型水量守恒统计误差为0.6%;团洲垸最大进洪量的模型计算值与水文部门基于蓄洪量-水位曲线分析结果的差别为6.8%.在洪水复演的基础上,沿钱团间堤自北向南假定了 3个溃口,分别在封堵/不封堵已有团洲垸溃口的条件下,开展钱团间堤的溃堤洪水过程计算.从流场、溃口流量过程、民垸蓄洪量和淹没面积等方面,定量评估了钱团间堤溃堤洪水的危险性.研究结果为洪水情势与风险评估、堤防守护等提供了技术支撑.针对真实溃堤洪水计算所提出的河湖与蓄滞洪区一体化二维模拟、民垸精细建模、试算获得溃口断面地形时间序列的研究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模拟效果和精度,该方法可供同类研究借鉴.

    洞庭湖团洲垸溃堤洪水二维水动力模型民垸精细建模河湖与民垸一体化洪水计算

    基于国产高分三号星座的洪涝灾害应急监测模式研究——以洞庭湖区团洲垸溃口险情为例

    陈喆向大享姜莹程学军...
    189-195,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如何在应急条件下开展快速有效的洪涝灾情动态监测预警评估,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序国产高分三号星座数据的洪涝灾害应急监测模式,探索汛期洪涝溃堤灾前预警、灾中动态监测、灾后损失评估的监测方法和处理流程.基于该工作模式,针对2024年7月5日发生的洞庭湖团洲垸溃口险情,利用溃口决堤前后逐日国产高分三号卫星影像时序数据,迅速开展团洲垸受灾区域应急遥感监测.根据水体提取结果和洪涝受灾前后变化检测结果,发现:决堤发生前一天溃口周围农田区域水体面积明显增大,2024年7月4日上午10时至7月5日上午11时,堤防渗水过程明显;2024年7月6日上午团洲垸基本全部被淹,仅剩主要干道两侧房屋屋顶在水面以上;7月8日至15日,团洲垸呈缓慢退水状态.监测结果表明,基于国产高分三号星座数据可实现高时空分辨率的溃堤前—溃堤中—溃口合拢后团洲垸灾情变化全过程监测,为溃堤灾前预警、灾中应急抢险、灾后损失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

    洪涝灾害应急监测模式国产高分三号星座洞庭湖区团洲垸SAR

    溃口合龙条件下洞庭湖团洲垸抽排对堤防安全的影响

    李少龙范越周欣华王金龙...
    196-2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越来越频繁的极端水文事件严重威胁堤坝防洪安全,2016年、2020年长江流域均发生大洪水并伴有堤防溃决;2024年7月5日湖南洞庭湖团洲垸堤发生溃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为人民群众早日返回家园并防止次生灾害,溃堤发生后通常会尽早抢险封堵合龙.此时圩垸堤内外水位相平,溃口合龙条件下圩垸内应急快速抽排,水位骤降对主堤及二道防线堤防安全的影响备受关注,甚至制约应急抢险.为分析洞庭湖团洲垸应急抽排对堤防安全的影响,并为应急抢险方案制定提供支撑,以洞庭湖水位维持不变为背景,结合地质和设计资料,构建团洲垸临溃口主堤和钱团隔堤非稳定渗流和稳定分析模型,在团洲垸溃口合龙条件下,重点分析应急抽排过程中垸堤内水位极端骤降速率0.3、0.6 m/d工况下,堤防渗透稳定和边坡安全.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堤防最大渗透坡降和边坡稳定均满足3级堤防规范要求.综合考虑诸多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关降速的建议,为应急抢险和二道防线守护等提供了技术支撑;也可为水位骤降条件下堤坝边坡安全分析提供参考.

    抽排水堤防溃口合龙非稳定渗流稳定分析堤防安全洞庭湖团洲垸

    赣江尾闾防洪形势变化分析

    胡苑成陈龙杨欢
    202-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全面分析赣江尾闾洪水情势变化,利用赣江尾闾6个测站实测流量或水位序列资料,结合现状河道条件下各频率洪水位变化情况开展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赣江尾闾洪水位总体呈下降趋势,2003-2022年最高洪水位均值比1956-2002年下降0.24~1.65 m;赣江尾闾各频率洪水位出现不同程度下降,"湖洪"控制河段基本没有变化,"河洪"控制河段下降明显,各频率洪水位最大降低值为1.62~1.77 m;赣江尾闾局部河道洪水位下降说明相应河段行洪能力增加,进而说明相应防洪压力减轻,对防洪安全有利.赣江尾闾存在"河洪"与"湖洪"遭遇的情形.在未来防汛及工程规划设计中,应考虑研究赣江尾闾遭遇"河洪"与"湖洪"极端情形的影响.

    防洪洪水位行洪能力赣江尾闾

    长江科学院一项发明成果获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金奖

    长江水利科技网
    208页

    许全喜与国际伙伴共话合作交流

    长江科学院院长办公室长江科学院科技交流与国际合作处骆雪方择...
    封2页

    附录2024年1-12期中、英文分类总目次

    后插1-后插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