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长江科学院院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长江科学院院报

长江科学院

陈进

月刊

1001-5485

cjkb@163.net

027-82829904;82829859

430010

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长江科学院院报/Journal Journal of Yangtze River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长江科学院院报》简介《长江科学院院报》是经国家科学技术部批准,由水利部主管、长江科学院主办的应用科学型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水(利)科学在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中的发展和应用,包括水(利)科学各个领域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成果及学科进展、长江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研究项目的重要科研成果及实践经验总结,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及其应用,还适当刊登其他流域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科研成果及国外有关科学技术的新成就和发展动向。主要栏目有:健康长江、防洪减灾、江湖泥沙与治理、水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安全与病害防治(包括工程勘测与安全监测)、信息技术应用、岩土力学、工程水力学、水工结构与材料、水利经济、水工仪器设备、科技简报等。本刊创刊于1984年10月,原刊名为《长江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院报》,1987年院名改为长江科学院后,刊名改为《长江科学院院报》。编委会由长期从事长江水利事业的一批老、中、青专家组成。本刊以坚持科学技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发展水利科学,扩大科技交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服务长江流域水利水电事业为办刊宗旨,其主要读者对象为从事水利水电事业的科研、设计、施工人员及大专院校的师生。本刊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水利系统优秀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TA(英文版)首期入选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首批入选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电子期刊服务资料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和《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杂志,俄罗斯《文摘杂志》收录期刊;2006年被日本《科学技术文献速报》网络数据库收录,1998-2003年被《EI》(美国工程索引)Page One收录。本刊还被收列入美国国际CODEN中心,代码为CKYUE6;被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德国波恩德国科学院图书馆固定收藏;被美国纽约尤里其(Urich’s)国际期刊索引。本刊为月刊,大16开,每月1日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每册定价6.00元,全年定价72.00元。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171/TV, 国内邮发代号为38-147,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1-5485,国外代号为0799BM, 国外发行由中国国际图书贸易总公司代理(北京399信箱)。本刊编辑部地址:武汉市汉口赵家条九万方 邮编:430010联系电话:(027)82829904,82829859 传真:(027)82829904电子信箱:cjkb@163.net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GeoPIV-RG技术的三轴试样变形精细测量方法验证

    李林陈镇旺蔡阳胡小蝶...
    1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三轴试验是研究土体强度与变形特性的重要测试手段,试验过程中需要测量试样的体积和变形.提出了一个基于GeoPIV-RG技术的方法,融合多光学介质摄影测量技术实时测量三轴试样的全局变形.该方法通过系统设置、照片拍摄、多相机摄影测量分析、GeoPIV-RG二维点云生成、三维点云生成、点云拼接、端部截断、位移与应变场计算等步骤实现三轴试样体积与全局变形的实时、精细测量.为验证该测量方法的可行性与精度,开展了一个钢柱和多个土样在不同条件下的三轴试验.钢柱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实现试样整体体积的精确测量(误差为0.36%);粉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试样全局变形的精细、高效量测.GeoPIV-RG技术的引入实现了三轴试样表面不同密度点云的高效提取,有效弥补了多光学介质摄影测量方法的不足;同时,多光学介质摄影测量技术将GeoPIV-RG技术的应用从二维、单光学介质推广到了三维、多光学介质.所提出的方法为研究土体在三轴试验过程中的变形特性提供了一个高效、可靠的工具.

    GeoPIV-RG摄影测量三轴试验试样试样体积全局变形

    利用简化曲线交会法初步确定HDPE 土工膜厚度

    薛霞汪万升李旺林王波雷...
    140-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曲线交会法确定平原水库库盘土工膜厚度时,存在材料特性曲线难获得、需多次读图取数、重复试验次数多、可选择性小等不便之处.为此,基于曲线交会法的基本原理和材料弹性阶段的线弹性与双曲线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推导了初步确定高密度聚乙烯(HDPE)土工膜厚度的简化曲线交会法(包括简化线弹性法和简化双曲线法),并对新疆某平原水库HDPE 土工膜厚度的选取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①与曲线交会法相比,简化曲线交会法计算误差较小,拉应力安全系数误差平均约为2.22%,应变安全系数误差平均约为-4.24%,说明该方法较为准确合理;②当其他条件相同时,正方形孔隙拉应力安全系数最低,以其为该工程安全运用的判断基准;③对同一孔隙条件,安全系数随土工膜厚度增加而增加,且呈近似线性关系;④通过计算得到满足安全系数要求的HDPE 土工膜厚度范围为≥0.5 mm.简化曲线交会法有助于土工膜厚度确定时的便捷计算,可以满足工程设计阶段初步确定HDPE 土工膜厚度的要求.

    土工膜厚度曲线交会法简化线弹性法简化双曲线法安全系数平原水库

    碎裂岩夹层中大跨度悬索桥隧道锚稳定性分析

    张健马建林王钦科苏伟...
    149-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隧道锚作为悬索桥的重要受力构件,其稳定性是保证悬索桥安全运行的关键.为探究某大跨度铁路悬索桥隧道锚在碎裂岩夹层中的受荷响应规律,建立精细化数值模型,对隧道锚的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估,论证隧道锚在碎裂岩夹层中的适用性和安全性.研究表明:碎裂岩夹层对隧道锚的变形影响显著,隧道锚后锚面及围岩的位移分布曲线呈左高右低的"驼峰状",锚塞体界面摩阻力在碎裂岩夹层区域产生突变.锚-岩联合体的破坏从碎裂岩夹层中锚塞体拱顶区域开始,逐步向拱腰和拱底扩展,直至锚-岩界面塑性区贯通,其破坏模式为锚-岩接触带的剪切破坏.隧道锚的综合承载力以钢束受拉破坏为控制条件,综合极限承载力为2.3倍设计主缆力.隧道锚在碎裂岩夹层中的稳定性和适应性良好.

    隧道式锚碇碎裂岩体大跨度悬索桥稳定性分析数值模拟

    洛阳龙门综合交通枢纽深大基坑开挖对邻近管线的影响

    高林静代均德徐泽永张杰...
    157-165,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洛阳龙门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为依托,运用Midas-GTS/NX有限元软件与现场监测数据相结合,揭示不同管线埋深、埋距、管径、材质及内支撑架设位置条件下基坑施工对管线变形的影响规律,通过变量归一化分析基坑施工时各因素对管线的影响程度,并对热力管线进行安全性能评价.结果表明:在坑角效应作用下,管线在2个坑角处的受力变形基本吻合,管线中部竖向位移、水平位移和弯矩分别是坑角处的1.36倍、1.14倍和1.19倍;不同影响因素下管线最大位移均发生在管线中部位置,通过变量归一化发现管线竖向位移和水平位移对管线埋距最敏感,相对敏感度分别为0.78和0.60,对管径敏感度最低,敏感度仅为0.12和0.08;对热力管线进行安全性能评估,最大相对转角小于容许值0.1 °,强度安全系数达到10.52,评估结果为安全.

    深大基坑开挖综合交通枢纽邻近管线力学分析安全评估敏感度分析

    油页岩单轴压缩声发射演化规律及其破坏前兆特征

    郭鹏飞邱洋邓仕伟朱星宇...
    166-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油页岩受载破坏过程中有效前兆特征,利用TP耦合气体逸出试验系统对油页岩开展单轴压缩声发射试验,采集岩样破坏全过程产生的声发射信号,分析岩样变形破坏声发射随时间变化规律,对岩样加载破坏过程中声发射特征方差与自相关系数进行深入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过程中有明显声发射现象产生,声发射特征变化与岩样变形破坏过程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通过分析声发射RA(上升时间/峰值幅度)与AF(平均频率)特征,岩样在试验过程中以张拉破裂为主,后期剪切破裂逐渐增多;声发射特征在临近峰值强度时快速增大,表现出明显的临界慢化现象,方差与自相关系数的突然增大可以作为岩石破坏的前兆特征,且方差的前兆特征信息的捕捉相较于自相关系数更加容易且更为可靠;将声发射b值与声发射特征参数方差结合分析,可以有效剔除试验过程产生的伪信号,方差斜率快速上升阶段出现的b值突降点,可以确定为岩石破坏前兆特征点.研究成果可为岩土工程灾害预警提供可靠依据.

    油页岩单轴压缩变形破坏声发射临界慢化前兆特征

    土石坝灌浆设计与施工关键技术探讨

    施华堂计阳肖碧钟坤...
    174-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墙堆石坝和面板堆石坝等土石坝坝基灌浆受盖重薄、爆破卸荷、岩体软弱等因素影响,灌浆过程中抬动、劈裂和外漏严重,导致升压灌注和质量保证困难,甚至影响水库正常蓄水.针对建基岩体选择、基础灌浆廊道布置、灌浆孔布置、灌浆与检查压力等关键设计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规范规定和工程实践对灌浆方法、外漏处理、阻塞器选择、抬动控制与升压方式等关键施工工艺和参数进行探讨,提出的帷幕灌浆压力与检查压力确定方法、外漏系统封堵+随机封堵、阻塞器选择原则、基于P与Q关系的"固步升压"灌浆控制等,可供同类工程坝基灌浆参考.

    土石坝灌浆设计施工关键技术盖重抬动控制帷幕灌浆压力

    橡胶坝积气和尾水故障分析及抽排系统设计

    王兴超
    181-186,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充水式橡胶坝在充水后坝袋内顶部常有积气无法彻底排除,塌坝泄洪时坝袋底部常有尾水无法彻底排除.为解决这两项常见故障,在分析故障产生的原因及可能引发的一系列后果的基础上,发明了橡胶坝积气和尾水抽排系统,提出了抽排管路、抽排动力装置和控制系统的概念设计原理和方法.通过典型应用实例验证了该系统能有效排除积气和尾水故障及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保障橡胶坝工程能够以最大高度蓄水,以最大过水断面泄洪,为橡胶坝工程精细化设计及改进传统设计方案提供了创新思路.

    橡胶坝积气尾水抽排系统故障分析运行管理结构设计

    玄武岩-聚乙烯醇纤维对再生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

    司政田爽皇甫秉辉黄灵芝...
    187-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推广再生混凝土在高海拔和北方寒冷地区的应用,对单掺、混掺不同体积掺量玄武岩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的再生混凝土进行质量损失率、相对动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损失率3项抗冻性能指标的探究,并用SEM对200次冻融循环后混掺纤维再生混凝土进行细观作用机理分析,最后结合响应面法对混掺纤维掺量进行优选.结果显示:外掺纤维能够提高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而混掺纤维效果优于单掺纤维;2种纤维在试件内部呈网状分布,协同受力,与基体互相约束,很大程度限制了裂缝的扩展和数量;纤维优化结果显示当聚乙烯醇纤维与玄武岩体积掺量分别为0.170%和0.246%时,再生混凝土的抗冻性能最优.研究成果对玄武岩-聚乙烯醇纤维再生混凝土纤维掺量设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再生混凝土混掺纤维纤维掺量优选冻融循环响应面法

    中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气孔分布特征关系模型研究

    杨帅毛海涛刘畅王晓菊...
    194-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气孔分布特征与中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之间的定量关系,采用低场核磁共振成像分析系统与全自动压力试验机开展了不同气孔分布特征下的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通过对Ryshkewitch半经验公式模型进行验证和改进,建立了中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与孔结构关系模型.结果表明:混凝土孔隙率会随着砂率和初始含气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加,相比于提高砂率,提高初始含气量更容易得到差异性较大的孔隙率;提高砂率使非毛细孔占比增加了17.2%,毛细孔占比降低了13.0%;提高初始含气量使毛细孔占比增加了 12.7%,凝胶孔占比降低了 12.6%.基于Ryshkewitch半经验公式改进的模型R2接近于1,P值<0.05,可以更准确地描述孔隙分布特征与抗压强度的定量关系.

    中高强混凝土抗压强度气孔分布低频核磁共振砂率初始含气量孔隙率Ryshkewitch半经验公式

    "长江流域水库群联合调度数字孪生构建方法研究"项目启动会召开

    长江水利科技网
    20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