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为了确定柴达木盆地西部英西地区古近系深部储层(E)原油的热演化程度和成因类型,[方法]利用色谱—质谱(GC-MS)和色谱—质谱—质谱(GC-MS-MS)技术,对其中的各类生物标志物、烷基菲和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分布与组成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与讨论]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原油中正构烷烃系列均具有明显的偶碳优势,Pr/Ph比值低(<0.60),Ph/nC18比值高(>1.30),伽马蜡烷含量高,伽马蜡烷指数介于0.90~1.36,属于典型咸水湖相原油,这与研究区古近纪的沉积特征一致.但依据不同原油中长链三环萜烷系列的分布与组成特征,可将他们分成两类:一类原油中C19-49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异常丰富,C19-30TT/C27-35H比值大于1.60,C23TT/C30H>1.40,并伴随有高甾藿比(>4.50)和高β-胡萝烷/nC37比值(>3.20),表明藻类是其主要原始生烃母质;另一类原油中C19-30长链三环萜烷系列含量中等,C19-30TT/C27-35H比值小于0.50,C23TT/C30H<0.55,其甾藿比相对较低(<2.0)、β-胡萝卜烷含量中等,β-胡萝烷/nC37比值小于1.50,可见此类原油中藻类的贡献明显低于前一类原油.对比它们的甾、萜烷和金刚烷类化合物成熟度参数,发现这两组原油的成熟度相近,其对应的Ro值介于1.1%~1.3%,即它们形成于生油高峰之后、凝析油气形成以前这一演化阶段.[结论]影响研究区原油中长链三环萜烷系列相对丰度的主要因素是原始生烃母质,而非成熟度,因而它在研究区具有指示原油成因类型的作用,在后续油气勘探中应重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