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经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经研究
财经研究

谈敏

月刊

1001-9952

cjyj@mail.shufe.edu.cn

021-65904345

200434

上海市武东路321号乙

财经研究/Journal Journa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重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规律,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党建生态群与供应链韧性

    陆蓉吕静王怡靓
    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组织引领是中国企业的独特优势,形成了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中国各级党组织网络是否在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上发挥了独特作用?与考察单一企业党组织引领作用的研究不同,文章提出党建生态群概念,探讨了党建生态群如何通过独特的信息渠道来提升企业供应链韧性.研究发现,党建从纵向和横向维度构成生态群,上下级党组织的纵向关联通过政策信息传递渠道来提升供应链韧性,企业间党组织的横向关联通过非公开信息传递和技术信息溢出渠道来提升供应链韧性.上述"公转带动自转"的党建生态群的作用路径在不同产权性质、不同社会网络中心度和供应链不同位置样本的对比分析中得到验证:以国有企业和社会网络中心度较高的企业为基点的党建生态群对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强,起到了"利他"作用;而以非国有企业和社会网络中心度较低的企业为基点的党建生态群对自身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较强,起到了"利己"作用;党建生态群对上下游企业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作用以位于供应链中游的企业为主.文章展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党建生态群对企业供应链韧性的重要性,也为如何发挥政府作用来提升供应链韧性提供了中国经验.

    党建生态群供应链韧性中国特色公司治理体系

    供应链数字化与供应链韧性

    张树山谷城
    2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供应链韧性是保障国民经济稳健循环的基础,而供应链数字化为提升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提供了新契机.文章基于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工作,利用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能够提升供应链韧性,信息渠道、产品竞争力渠道和内部控制渠道是供应链数字化提升供应链韧性的重要传导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供应链数字化对供应链韧性的影响主要存在于成熟期企业、产业链下游和营商环境优势地区.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能够提高供应链抵抗力和恢复力,但对供应链恢复力的影响具有滞后性;同时,供应链韧性的提升伴随供应链管理效率的损失.文章的研究为打造数字供应链和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提供了政策启示.

    供应链数字化供应链韧性要素流动企业生命周期供应链管理效率

    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

    李小林司登奎
    3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5年地方政府相继实施的债务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具有时序错列特征的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识别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增加,呈现出明显的正向收入效应,且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加剧市场竞争以及提高人力资本是诠释该效应的核心作用机制.横截面检验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收入效应在融资依赖度较高、融资缺口较大、财政压力较小以及债务期限结构较长的样本中尤为显著.特别地,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过度负债、抑制税收规避、提高企业的相对雇佣密度和风险承担能力,而且对于企业所在地区的创新创业活动具有显著的积极带动效果.因此,地方政府债务治理不仅能够抑制经济金融风险的演化,而且有助于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以促进共同富裕,这对于实现"防风险"和"稳增长"双重目标并助推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政府债务治理收入效应融资约束市场竞争人力资本

    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就业效应

    李增福徐晓珠甘月
    5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2015年逐步推向全国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就业效应.双重差分估计显示,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劳动雇佣规模,起到了吸纳就业的积极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够通过融资缓释机制、资产组合配置优化机制和公共服务提升机制,增加企业对劳动要素的投入,进而吸纳更多就业.随后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对于融资需求较大的企业、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较大地区中的企业、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中的企业,上述效应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改革能够促进企业对生产、技术和财务岗位员工以及本科、高中和其他学历员工的雇佣.文章证实了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对企业层面的就业有着积极作用,为深入挖掘地方政府债务治理的成效、解决就业难问题和增进民生福祉提供了重要启示.

    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就业效应融资缓释资产配置公共服务

    公共投资与城市创业活力:城投债视角

    王珊珊柏金春毛捷
    65-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业活动是城市经济活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创业活动既需要市场激励,也离不开公共投资的支持,而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发行的城投债为研究公共投资与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内在联系提供了一个独特且重要的视角.文章利用269个地级市2006-2017年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城投债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城投债对城市创业活跃度存在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异质性分析发现,城投债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企业、小微企业以及非国有企业的创业活跃度影响更突出.机制分析表明,城投债通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提高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和缓解融资约束等渠道促进了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提高.进一步分析表明,城投债对创业活跃度的积极影响主要来自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所发行的城投债对城市创业活跃度并无显著影响,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文章的研究结论有助于深刻认识地方政府公共投资在助力城市建设中如何发挥积极功效,为协同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加快市场化转型和城市增强创业活力提供了参考.

    公共投资城投债创业活跃度基础设施融资约束

    碳市场绿色创新的动力机制:产权界定还是市场交易?

    曹虹剑易玉凌峰姜建刚
    8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制度创新.理论上,初始产权界定与市场交易都会影响碳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但二者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差异仍有待实证检验.文章基于中国各试点地区碳市场的建立这一准自然实验,运用交错DID方法研究了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有显著的激励效应.碳市场中不同初始产权界定方式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果存在差异;碳市场无法通过市场交易推动生产要素从效率低的企业流向效率高的企业;碳市场中存在较高交易费用是造成上述事实的原因.碳市场中初始产权界定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大于碳市场交易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碳市场促进了企业的实质性绿色创新,但过高的碳价会抑制碳市场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激励效应.文章的研究丰富了碳市场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进一步完善中国碳市场的制度安排提供了参考.

    碳市场绿色创新产权界定市场交易交易费用

    中央环保督察、政商关系与企业绿色创新——影响机理与扩散路径

    孙鹏黄锦辉李杰柳力群...
    9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多层级政府规制目标不一致以及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背景下,作为强环境规制手段的代表,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如何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行为有待深入探讨.文章构建了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地方企业在内的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在不同政商关系下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不同阶段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机理和其扩散演化路径.并使用2012-2020年间我国A股上市工业企业样本数据,实证检验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不同阶段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1)中央环保督察的首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两个阶段对企业的绿色创新行为均存在着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回头看"阶段能够进一步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2)中央环保督察的绿色创新效应在环境规制强度较低的地区和非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3)"回头看"阶段能够显著改善政商关系,促使政企形成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而有利于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4)中央环保督察通过影响市场竞争机制中的企业规模和进入退出两条路径对企业的绿色创新水平产生影响.文章的研究为进一步有效发挥以中央环保督察制度为代表的强环境规制手段效果提供了参考.

    中央环保督察绿色创新政商关系演化博弈双重差分

    政务新媒体的环境治理效应——来自环保官微发帖的证据

    刘辛许慧
    11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约束和缺乏"自上而下"碳减排长效机制的情况下,政务新媒体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理应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发挥关键作用.文章基于上市企业数据、微博发帖数据、中国综合社会调查微观数据等,考察了以生态环境局开通环保官微为代表的政务新媒体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发现,环保官微的开通使城市碳排放强度下降约4%,下降幅度占同期碳强度减排总目标的23.5%.机制分析表明,环保官微一方面通过宣传效应引导公众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生活领域的直接碳减排;另一方面,通过震慑效应增进了优质企业的绿色创新绩效和外部环境绩效,从而使得企业低碳转型.此外,公众环保意识以及政民有效互动能促进环保官微的环境治理效应,但环保官微的异常关停及评论禁言阻碍了环境治理效应的发挥.同时,政府环境"硬规制"发力、城市环境信息公开透明是强化环保官微实现碳减排的重要力量.文章为数字治理视角下环境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有益思考.

    政务新媒体环境治理环保官微微博发帖公众参与

    降碳与增长何以兼得?——基于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的经验研究

    程洪飞李豫新曹梦渊
    126-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现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需要将经济增长纳入气候变化的约束框架.文章基于可持续发展视角下两难困境的现实问题,将降碳与增长纳入统一框架,通过绿色创新补偿效应与"去"资本错配效应阐明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实现降碳与增长兼得的逻辑过程.文章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并利用2006-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能显著降低碳排放并促进经济增长,实现降碳与增长兼得.机制分析表明,绿色创新补偿效应不仅发挥了绿色技术进步的减碳作用,而且创新补偿效应能够助推城市经济增长."去"资本过度配置能优化资本配置结构、提升配置效率,进而降低碳排放并促进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由于城市资源禀赋特征、能源消费偏好及环境规制强度不同,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的"破局"效应存在明显差异.文章结论为新能源示范城市政策突破两难困境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同时有助于加深对能源转型政策的理解,为实现"双碳"目标与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新能源示范城市降碳与增长绿色创新补偿资本错配两难困境

    高端服务投入与企业劳动收入份额变化

    宋培娜梅雅李琳艾阳...
    141-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劳动收入份额自20世纪90年代出现下降趋势,虽然2010年后略有提升,但始终低于国际平均水平.收入分配结构演变与要素投入结构转型密切相关,但鲜有学者从高端服务投入视角探寻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原因,文章在这方面进行了探索.文章通过构建一般均衡模型并以2007-2014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高端服务投入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端服务投入显著降低了企业劳动收入份额,且这种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在非劳动密集型行业、非国有企业、低市场化水平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影响更加突出.机制检验表明,高端服务投入有利于优化企业员工结构和提高员工平均薪酬,但显著降低了就业水平并加快了资本深化速度,这意味着高端服务投入引发的"替代效应"大于"互补效应"是造成劳动收入份额下降的主导因素.此外,文章还探究了高端服务投入对企业内部高层管理人员与普通职工之间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高端服务投入有助于缩小高层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之间的收入差距.文章的研究发现为政府重新审视企业投入结构服务化,谨防其可能造成的初次分配失衡提供了政策启示.

    高端服务投入劳动收入份额就业结构收入差距替代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