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测控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测控技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测控技术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长城航空测控技术研究所

金钢

月刊

1000-8829

cmct634@163.com

010-65665485、65665486

100022

北京2351信箱《测控技术》杂志社

测控技术/Journal Measurement & Control Techn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期刊创刊于1982年,国内外公开发行。重点介绍各种类型传感器、智能化仪器仪表、现场总线技术、计算机数据采集与处理、楼宇自动化技术、多媒体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模糊控制技术、通信技术、仿真与虚拟现实、机电一体化以及工控组态软件等技术开发应用、科研成果推广、使用经验介绍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性文章以及测控技术知识讲座等。《测控技术》杂志的网站 www.mct.com.cn 于2005年9月开通,登录该网站,作者可以投稿和查稿,读者可以浏览测控行业技术及产品的发展动态,可以在线订阅杂志和征订广告,也可以点击网站的“读者信箱”发布您的要求,在那里我们会及时给您答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大型飞机电力系统测控技术需求探讨

    李开省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介绍了大型飞机电力系统的结构、与飞机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以及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并以波音787多电飞机电力系统为例,对电力系统架构、特点等进行了探讨.测控技术是现代飞机的关键技术之一,对飞机能否取得成功非常重要.对大型飞机电力系统测控技术的需求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对美国NASA在混动和电动飞机电力系统方面的测试实例进行了介绍.对我国大型飞机电力系统测控技术发展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大型飞机电力系统测控技术电动飞机

    工业4.0条件下的测试系统

    徐景辉徐慧庆谢天乐万凯...
    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回顾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化发展,阐述测试测量技术和测试系统与工业化发展的联系,结合未来工业技术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展望测试系统的新的形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分析了工业4.0时代可能影响测试系统发展的技术和方向,主要包括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人工智能、产业形态、软件技术和当前时代背景下的国产化需求.结合工业4.0时代的技术特点提出了在此工业背景影响下的复杂机电系统的自动测试系统的构建形态,给出了新形态的测试系统组成架构,介绍了系统各部分组成、原理和技术需求,提出一种特定工业化背景下的新的自动测试系统的形态和系统构建方法,供从事测试系统设计及测试技术研究的人员参考借鉴.

    测试系统测量技术人工智能信息物理系统

    基于电容传感的滑油磨粒监测技术研究进展

    吴迪恒刘渊林霆威王奕首...
    14-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航空发动机内部旋转部件等区域的磨损,是造成其故障的重要原因.磨损所产生的磨粒是旋转部件磨损状况的重要信息载体,对滑油磨粒进行在线监测,不仅能够掌握滑油系统的健康状态,而且能诊断和评价滑油流经的旋转部件的磨损状况.电容传感器因其结构简单、集成度高、灵敏度高等优势,在滑油监测领域具有应用前景.主要介绍了基于电容测量原理的不同类型传感器及相应的检测技术,并论述了不同类型电容传感技术的优缺点,综述了基于电容传感的滑油监测技术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滑油磨粒电容传感技术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应从环境因素、多维度信号特征提取、磨粒监测收集分析一体化和预测发动机损伤情况等方面进行重点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滑油磨粒电容传感技术的成熟度以实现工程应用.

    航空发动机电容传感器滑油磨粒在线监测

    基于改进CNN-LSTM的剩余使用寿命预测方法

    郭旭东宋浏阳王华庆徐福健...
    21-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机电设备的寿命预测是状态维修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机械装备发生突发性故障,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装备的工作能力、减少维修成本.为了更好地预测多工况条件下的设备RUL,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联合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的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变窗口取样获得不同长度的时间序列,基于深度学习方法来发现传感器时序信号与RUL之间的隐藏关系,在训练过程中引入带有热重启的随机梯度下降(SGDR)学习率设定策略,通过感官融合层将子网络的输出特征融合并导入到逻辑回归分类器获得RUL.最后,基于发动机退化仿真数据集进行了有效性验证,表明所提方法在预测精度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剩余使用寿命(RUL)预测长短时记忆(LSTM)网络航空发动机深度学习

    复合材料整体成型过程分层缺陷动态扩展研究

    王雪明谢富原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层是复合材料层合板最主要的缺陷/损伤形式,当前研究多集中于复合材料使用过程中的分层损伤,对制造过程中的分层缺陷研究较少.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分层缺陷在整体成型过程中因不均匀温度场、非对称结构等原因易发生扩展,采用预埋隔离纸模拟分层缺陷,研究分层缺陷在整体成型过程中的扩展行为,对分层扩展的驱动力进行了计算分析,并通过分析热循环对T300/QY8911复合材料层合板界面性能的影响以及计算裂纹尖端能量释放率,从实验研究和有限元计算两方面证明了分层扩展是一个动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热残余应力是T300/QY8911复合材料层合板整体成型过程中发生分层缺陷扩展的主要驱动力;增加热循环次数和提高热循环温度会显著降低T300/QY8911复合材料层合板的层间剪切强度,当能量释放率降低到低于层间断裂韧性值时,分层动态扩展过程则停止.

    复合材料分层整体成型残余应力

    航空装备测试仪器应用验证方法研究

    刘艳辉封锦琦苗学问
    32-3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航空装备用测试仪器应用验证需求,基于系统工程方法,提出了夯实基础、统筹推进、分类分阶段验证的验证工作思路.研究确定了调研应用验证需求、构建验证指标体系、明确验证要素、建立验证程序、实施验证试验、给出综合评价结论的应用验证流程.遵循满足航空装备要求、结合使用场景、聚焦关键指标等原则,提出了仪器功能性能、质量与可靠性、环境适应性等基础级和适装性、软硬件兼容性等系统级验证内容,以及相应的验证方法,可为国产测试仪器应用验证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航空装备测试仪器应用验证内容应用验证方法

    航空发动机外推部件特性的检验方法分析

    薛文鹏黄向华孙科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发动机起动模型过程中需通过外推方法获取发动机的低转速部件特性,目前尚无对外推得到部件特性的评价方法和使用过程中的修正方法.针对此问题,在分析压气机、涡轮等部件特性的一般性规律的基础上,将低转速部件特性描述为线性或者近似线性的关系,建立了航空发动机低转速部件特性的评价和修正指导方法,将该方法分别应用于某一已知压气机特性的验证和某型发动机的起动建模的过程中低转速部件特性的修正,仿真结果表明,发动机核心机转速的精度在2%以内.压气机出口总压和涡轮进口温度的动态精度分别为3%和2%.使用该方法不仅可以对外推的部件特性合理性进行判断和评估,还可以指导发动机低转速部件特性的修正,避免部件特性外推和修正过程的盲目性.

    航空发动机低转速特性修正评定方法

    基于FPGA+单片机架构的代码转换器测试仪的设计与实现

    汤永东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飞机重要的机载电子设备,代码转换器是连接飞机导航系统计算机与外部系统之间数据传输的关键部件.为满足飞机代码转换器装备维修保障过程中的系统性能检查需求,针对目前其测试现状与测试需求,基于多处理协同技术与自动测试理论,以单片机为主处理器,以FPGA为协处理器,提出一种基于"FPGA+单片机"架构的代码转换器测试仪设计方法,给出测试思路与硬件设计,并基于Visual C++6.0开发测试软件.针对样件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有效性.所提出的测试方法对于其他飞机重要机载电子设备代码转换器的测试与修理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代码转换器单片机FPGA多处理协同技术自动测试维修保障

    基于深度分割模型的小目标检测

    胡世根方松卢金仪颜露新...
    47-5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目标检测广泛应用于视频监控等各种任务,在各领域均有着重要作用.由于待测目标尺寸小、特征弱等原因,目前的检测算法对小目标的检测性能仍值得进一步提升.现有基于设计特征的传统方法在复杂背景的应用场景下检测精度低、鲁棒性弱,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算法存在数据集难获取、小目标特征难提取等问题.面向解决低信杂比图像中小目标因面积占比小导致的特征提取难的问题,提出了一个深度分割模型用于小目标检测.为进一步提升检测性能、降低漏检率,充分应用多波段图像信息,设计了一个基于深度分割模型的多波段融合小目标检测方法.在仿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提高了小目标检测的准确率,为小目标检测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深度学习小目标检测图像分割多波段特征融合

    融合深度信息的双向人流量统计方法的研究与实现

    张文利王宁郭向杨堃...
    5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取全方位的人流量信息,实现对智慧建筑内资源的合理调配和人员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一套融合深度信息的双向人流量统计方法.该方法提出一种结合目标位置相似度与深度相似度的目标匹配策略,用于提升轨迹关联的可靠性和准确性;为减少目标频繁遮挡导致轨迹匹配错误以及目标ID频繁切换的情况,提出利用目标的轨迹上下文深度差判断人员遮挡状态,并优化轨迹处理;提出利用三维质心坐标判断人员横、纵运动方向,处理相机视角变化和不规则运动,减少方向判断错误.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人员快速流动、分组聚集以及排队移动等场景下相比前人工作具有更低的漏检率和误检率,部分场景双向人流量统计的F1值达到100%,并且在配备有NVIDIA GTX1080 Ti的主机上能保持20~35 F/s的实时速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RGB-D双向人流量统计深度差三维质心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