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会月刊(综合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会月刊(综合版)
财会月刊(综合版)

刘兴榜

月刊

1004-0994

CKYK@163.com

027-85494106

430015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高雄路1号

财会月刊(综合版)/Journal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金融集聚、研发创新与民营制造企业成长

    李雪涛严龙茂
    9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借助金融媒介来扩大民营企业技术研发,实现民营企业转型升级,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2007~2013年我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了地区金融集聚、研发投入对企业成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企业研发投入和金融集聚的提升对企业成长均存在正向影响,金融集聚能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绝对额,但会降低企业研发投入强度.这个结果说明金融集聚影响下的金融机构贷款主要用于企业生产、项目投资等,金融集聚与研发创新对于企业成长没有形成良性结合,缺少从金融支持转向技术创新的动力.

    金融集聚研发创新民营经济企业成长

    基于B-S期权模型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费厘定

    郭莲丽李建勋雷蕾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利用B-S期权定价理论,根据不同保险要求,给出绝对免赔额、相对免赔额、消失免赔额和总计免赔额条件下的环境责任保险保费厘定方法.提出采用期权定价方式进行环境责任保险保费厘定的前提条件,并分析了赔偿限额与保费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无风险利率、平均损失额、承保期限、赔偿限额、免赔额、免赔比率等参数对保费产生的影响,为多种情况下的环境责任保险的保费厘定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最后,通过一组石油化工行业环境污染的损失数据测算了该行业所需缴纳的环境污染责任保费费率,以期为我国环境责任保险试点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

    期权定价环境责任保险保费厘定

    A股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的驱动因素研究

    宋光辉孙影董艳
    102-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理论推导,系统地分析了驱动我国上市公司市盈率水平的宏微观因素,并利用多元回归模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市盈率的驱动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这些驱动因素对市盈率水平的影响方式及影响程度不尽相同,基本涵盖了公司理财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宏观层面,利率水平是影响市盈率最重要的驱动因素;而在公司基本财务面,影响市盈率水平的关键因素是股利支付率、β系数和公司规模.

    市盈率宏观因素微观因素多元回归

    盈余稳健性与IPO折价的关系

    张茜张博李祎
    106-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上市前各种利益相关方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IPO折价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盈余稳健性原则下的会计信息对损失的确认更加及时,对收益的确认更加严谨,从而对降低信息不对称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本文以我国2002~2012年期间A股IPO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公司上市前盈余稳健性与新股定价、IPO折价的关系.研究发现:我国新股定价没有考虑盈余稳健性;然而对于中小板上市公司,上市前盈余稳健性越高,IPO折价水平越低.

    盈余稳健性新股定价IPO折价

    私募股权投资能缓和委托代理矛盾吗

    冯慧群
    114-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研究私募股权投资对被投资企业委托代理矛盾的影响.研究发现,有私募股权投资介入的公司两类代理成本均较低,委托代理问题不突出.而且,存在外资背景和进行联合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能够进一步降低两类代理成本,缓和代理矛盾.同时,本文也分析了不同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风险条件下,私募股权投资对代理成本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和企业风险较低时,私募股权投资的介入能够显著降低两类代理成本,发挥公司治理作用.本文的结论不仅丰富了私募股权投资和公司治理理论,也为公司治理实践开辟了新的路径.

    私募股权投资代理成本产品市场竞争企业风险公司治理

    创业板IPO超募:源于投资者还是公司的非理性

    陈远志黄承琰
    120-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4年IPO重启和证监会的“窗口指导”意见出台后,创业板的高超募问题得到缓解.高超募现象的发生和减弱,是否与投资者和拟上市公司的非理性行为有必然联系?当以投资者情绪和盈余管理测度投资者和公司的非理性行为强度时,本文实证研究发现:在控制外部监管环境等影响因素后,应计利润盈余管理与超募程度显著正相关,真实活动盈余管理、市场投资者情绪与超募程度显著负相关,且两者的非理性行为交叉作用不显著.

    IPO超募非理性投资者情绪盈余管理

    两个基本期权交易策略的避险功能——由“跌停险”引发的思考

    王许寨
    125-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年4月1日互联网创新保险产品“跌停险”的推出引发各方关注.基于公众对股市不确定性风险的反感心理,境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上已发育有功能齐备的衍生金融工具——“期权”,可以作为股市避险的最佳工具.本文简要回顾了“跌停险”的相关背景信息,通过分析两个最基本的期权交易策略——“买入认购期权(Long Call)”和“买入认沽期权(Long Put)”,运用实例分别诠释涨跌不同背景下这两种交易策略的损益状态,同时阐明了运用期权进行避险相对于普通保险产品的优势.最后,本文对我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期权市场提出了一些建议.

    金融工具保险期权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