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财会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财会月刊
武汉出版社 武汉市会计学会
财会月刊

武汉出版社 武汉市会计学会

刘兴榜

月刊

1004-0994

CKYK@163.com

027-85494106

430015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高雄路15号

财会月刊/Journal Finance and Accounting Monthly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坚持“宣传财经政策、传播财会知识,服务财会人员”的宗旨,雅俗共赏,理论性与实用性并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坚持开展研究型审计——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陈汉文曹强贺东航韩洪灵...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开展研究型审计为必由之路,要求审计机关做实研究型审计.研究型审计的基本理论模型是"政治—政策—项目—资金"和"资金—项目—政策—政治"的双向贯通、首尾循环、正反可逆模型,具有定位精准、宏微结合、顶天立地、切中本质的特征.该理论模型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所包含的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坚持问题导向等核心要义与实践要求.具体表现在:坚持人民至上,审计工作要关注和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守正创新,"守"审计政治属性与经济监督主责主业之正,"创"审计政治功能、宏观管理职能与工作方式之新;坚持系统观念,用全面系统的视野、普遍联系的观点、统筹规划的方法和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与解决审计问题;坚持目标导向,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审计方向,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坚持问题导向,审计工作要敏于发现问题、精于分析问题、善于解决问题.由此本文得出结论,研究型审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审计领域的深刻贯彻与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的方法论.

    研究型审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审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审计监督

    IFVI影响力核算一般方法论2号:测量与评估

    薛爽董德尚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4年9月24日,国际影响力估值基金会发布了《一般方法论2号:影响力计量与估值技术》(征求意见稿),明确了对影响力进行估值应建立在影响力路径的逻辑之上,具体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是估值时对数据要求和影响力驱动因素的识别,其中数据可以来自一手或二手的实际数据,也可以采用估计方法,如外推数据法、混合法、投入产出法、生命周期估计法、物质流分析法和生产率法等;第二步是结果和影响力的计量,将采用OECD的人类福祉衡量框架衡量影响力,该框架用11个代表当前幸福感的指标和4个代表未来福祉的指标的变化来衡量影响力;第三步是将第二步得到的影响力货币化,文件中介绍的货币化核算方法包括成本法、市场法、显示性偏好法、声明偏好法以及主观幸福感估值法.最后本文对文件中的关键定义与方法进行了讨论.

    影响力核算方法论人类福祉可持续发展

    ESG信息披露与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来自我国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查道林陈思刘琳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评级机构对作为企业非财务信息重要组成部分的ESG信息愈发关注.利用2011~2022年发行公司债的A股上市公司样本,检验ESG信息披露对发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ESG信息披露能显著提高发债企业主体信用评级;ESG信息披露主要通过信息渠道、保护渠道和声誉渠道对企业信用评级产生影响;在非国有、非"四大"审计以及盈余管理程度较低的企业中,ESG信息披露提高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作用更加显著,且相对于本土评级机构,外资评级机构更关注ESG信息披露.进一步研究表明,ESG信息披露与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提高对企业短期价值产生不利影响,但能提升企业长期价值.

    ESG信息披露债券市场信用评级企业价值非财务信息

    基于"LLM+RPA"的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一体化平台构建

    刘春华曾麟朝
    2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着数字"新基建"的迅猛推进,企业逐渐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步伐,致力于推动内部数据资源会计处理流程的全方位高效运行.本文首先分析"LLM+RPA"与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的融合基础;然后剖析基于"LLM+RPA"的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一体化平台构建的原则,并设计包含问答指导与报表展示层、资源处理与运营管理层、数据治理与安全管控层的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一体化平台,以实现对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的闭环;最后提出保障平台运行的相关建议,如协同推进"新基建"建设、增强人才的数字技术运用能力、多方参与协同共建,期望能助力企业数据资源会计处理工作的规范化、智能化开展.

    "LLM+RPA"数据资源会计处理一体化平台人工智能

    供应链数字化能否促进企业环境责任履行

    崔云张媛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技术与供应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厘清供应链数字化赋能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作用机制对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13~2022年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影响.研究发现,供应链数字化通过增加环境信息披露、缓解环境资源约束和提升环境治理水平的路径,显著促进了企业环境责任履行,且存在正向溢出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在市场竞争程度和媒体关注度较高、供应链集中度和高管绿色认知水平较低的样本中,供应链数字化对企业环境责任履行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本研究揭示了数字技术应用对环境责任履行的治理机制,也为进一步加快推行供应链数字化建设提供了实践证据.

    供应链数字化环境责任履行环境信息披露环境资源约束环境治理水平

    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基于杠杆率的遮掩效应

    赵英会张喆
    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度的盈余管理不仅会误导投资者的决策,也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以2010~2022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盈余管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价值显著正相关,杠杆率在两者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且表现为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非国有企业盈余管理对杠杆率的正向影响作用更强,而国有企业杠杆率在盈余管理与企业价值的关系中所发挥的遮掩效应更为显著;盈余管理也可通过提高企业营业收入增长率的途径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但营业收入增长率的中介作用并未表现为遮掩效应;分析师关注度作为外部因素可以显著抑制企业通过盈余管理提升自身价值的程度.相关结论对加强上市公司监管、完善资本市场制度等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盈余管理企业价值杠杆率遮掩效应

    董事会多元化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

    席龙胜邵安冉赵辉
    48-56页
    查看更多>>摘要:企业韧性反映了企业有效抵御危机并恢复生机的能力,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保证,如何增强企业韧性日益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高阶梯队理论,以2017~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理论与实证层面探讨董事会多元化对企业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董事会多元化能显著增强企业韧性.中介机制检验发现,董事会多元化主要是通过提高董事会监督职能和咨询职能的有效性增强企业韧性.进一步分析发现:董事会认知特征层面(如学术背景、海外背景和职业背景)的多元化直接增强企业韧性,而人口特征层面(如年龄、性别)的多元化通过影响董事会内部决策过程间接增强企业韧性;董事会多元化对企业韧性的强化作用在高内部控制质量企业和高融资约束企业中更显著.

    企业韧性董事会多元化董事会监督董事会咨询

    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创新——金融机构并购冲击下的证据

    林雅嘉李茜
    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借助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的合并事件,研究金融资源整合背景下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基于2007~2021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实证研究发现金融机构的合并将导致企业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并通过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企业创新产出.具体而言:申银万国和宏源证券合并之后,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上升,企业因共同机构投资者联结到更多同行业其他公司,加强了企业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知识溢出,并推动了企业间合作创新,有效降低了创新风险,提高了创新产出.异质性检验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和小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能更好地促进技术要求更高的发明创新数量增加.本文的研究为金融机构改革以及金融如何服务实体经济提供了新证据,并从共同机构所有权角度探寻了机构投资者如何影响企业创新,有利于拓展相关研究,为监管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金融资源整合共同机构投资者持股企业创新知识溢出

    ESG评级分歧与企业避税

    高延歌梁子慧
    6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ESG评级分歧在资本市场上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该分歧不仅困扰着投资者决策,还会影响企业的行为决策.本文以2015~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ESG评级分歧对企业避税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过大的ESG评级分歧会促使企业实施更多的避税行为,且降低信息透明度和加剧融资约束是产生该刺激效应的重要传导路径.异质性检验发现,在非重污染行业、非高科技行业以及税收征管力度小的情境下,ESG评级分歧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刺激效应更显著.经济后果检验还发现,ESG评级分歧对企业避税行为的刺激效应会诱发股价崩盘,影响金融市场稳定.

    ESG评级分歧企业避税信息透明度融资约束股价崩盘风险

    家族企业创始控制与企业ESG表现

    马凌远马爽
    70-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2010~2020年沪深A股上市家族企业为样本,检验家族企业创始控制对企业ESG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创始控制型家族企业,创始控制型家族企业的ESG表现更好,即创始控制对家族企业的ESG表现具有积极作用;家族化年限强化了创始控制对企业ESG表现的正向影响,而股权制衡度则会负向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机制检验表明,创始控制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缓解融资约束来提升家族企业ESG表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行业竞争程度较低、地区法律制度环境较好、规模较大和创始人直接控制的家族企业中,创始控制对企业ESG表现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本文结论有助于家族企业的ESG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可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政策参考.

    家族企业创始控制ESG表现代理成本融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