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论坛
传媒论坛

半月刊

传媒论坛/Journal Media For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生死沟通:智能时代传播研究新议题

    宋美杰
    3页

    回避报道:多重不确定性下的死亡新闻生产

    吕澄欣
    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死亡的时效性、重要性和反常性契合新闻价值,死亡新闻占据新闻报道的重要位置。运用深度访谈的方法探索社交媒体时代死亡新闻生产的影响因素,发现死亡报道除了受到结构体制、环境变化、多重把关等因素影响,还会受到受众媒介批判、舆论倒逼、记者自我审查以及记者心理应激反应多重影响。死亡报道在传播中不可或缺,意识到死亡新闻建构的多重风险有助于新闻从业者和媒体更自省地报道死亡,分析死亡新闻生产可以窥见新闻生产具体影响因素的多元与变迁。

    死亡新闻新闻生产新闻价值

    生命意义的电影化探索:当代中国生命叙事电影研究

    陈雨桐
    9-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命叙事电影以个人或家族的生命经历为线索,集中体现生老病死等人生大事,通过对生活细节的塑造,反映生命的真实体验。此类电影融入个体情感、家庭伦理与社会责任,拓展了生命价值的维度,丰富了对生命终极关怀的表达。生命叙事电影继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生死文化智慧,以全新的艺术形态展现生死关系的博大精深。这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也为丰富电影精神内涵提供了源头活水。其独特的生命关怀为当代社会的生死观建设提供了重要借鉴。生命叙事电影开拓了中国电影的精神领域,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理性与感性、个人与集体的融合,呈现出生命意义的多重可能。

    生命叙事生命意义传统文化温暖现实主义

    从"他塑"到"自塑":B站残障人士自我呈现及其价值研究

    常婉晴卢晓华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大众媒体"他塑"视角下,残障人士常以"慈善帮扶的对象""身残志坚的励志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新媒体为残障人士提供了呈现自我的契机。通过构建残障人士视频自我呈现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残障人士"自塑"的媒介形象进行探究。结果表明,残障人士呈现出幽默自嘲、搞笑风趣的乐观者;接纳自我、热爱生活的探索者;关注残障事业、热心科普的宣传者;大胆发声、独立自主的勇敢者四类媒介形象。残障人士的自我呈现具有自我赋权与提高认同、获得理解与支持、推动政策发展等价值。

    残障人士自我呈现媒介形象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的策略与成效

    梁静苏小洋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治传播工作是党的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内容。革命化的政治传播工作与军事斗争工作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发挥着凝聚革命队伍和团结教育群众、组织动员群众、揭露打击敌人的实质性作用。长征时期,党的政治传播工作坚持把握政治性和人民性、通俗性和精准性、传统化和媒介化的统一,在对象上尊重差异、分类施策,在内容上把握形势、调适有序,在方法上形式多样、载体丰富,达到了收效甚好、喜闻乐见、瓦解敌军的效果。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时期卓有成效的政治传播工作旨在推进革命叙述、构建政治认同、增强动员效果,以塑造党和红军的形象,传播自身的革命意识并赢得群众的衷心支持。

    长征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传播实践策略

    中央苏区时期党报对妇女解放的报道——以《红色中华》为考察中心

    蔚延香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苏维埃政府自成立起,就把妇女解放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为此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妇女权利的政策法令,帮助苏区妇女摆脱封建陋俗,使妇女作为新生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革命事业的发展。同时,《红色中华》作为中央苏区的机关报,充分发挥其喉舌作用,对妇女参与劳动生产、支援经济建设、扩红运动等活动进行了大量报道,塑造了苏区妇女参与生产的劳动女性、支援前线的革命女性、扩红运动的模范女性形象,提升了妇女的主体意识,推动了中央苏区妇女解放。通过梳理《红色中华》关于妇女报道的内容,考察中央苏区妇女形象的树立及其对妇女解放的意义,期望为引导广大妇女投身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提供经验借鉴与启示。

    《红色中华》妇女解放中央苏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播思想:文化渊源与理论内涵

    肖叶飞
    2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具有时代性、指导性与科学性,主要来源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播思想与中外新闻传播理论。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播思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包括传播的功能、规范、导向、渠道、内容与艺术等方面。"功能论"强调教化民众与文以载道,"规范论"蕴含礼义规约与修身齐家,"导向论"包含善教宣传与客观传播,"渠道论"注重官民结合与上下融通,"内容论"主张以民为本与体察民意,"艺术论"重视文贵简约与明察辨听。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视角下,将这些传播思想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理论

    数字时代孤独的概念演变与表现方式

    吴文璟唐博文李艳
    30-32,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时代的到来使人们越来越依赖媒介,但是这种依赖促使人们减少了对数字时代孤独的关注。通过探讨数字时代孤独的概念演变与意义,并从圈子、选择与排斥三个角度分析孤独在网络空间的表现方式,以期引起公众对数字时代孤独的关注。

    媒介依赖数字时代孤独互联网

    基于内容分析法的抖音网络直播现状研究

    孟晓丽王吉
    3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抖音APP三个固定时间段排行榜中前50场直播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直播类型、直播时间、网络主播、直播接受打赏等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存在以下问题:直播内容过于娱乐化、低俗化;大众社会责任感降低,更多的时间用于观看直播;主播准入门槛低,各主播之间存在恶意竞争,严重破坏市场经济结构;网络直播打赏现象频发,影响网络环境。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建议:大众应该对上网时间进行控制;主播作为一种媒体文化的传播者,应该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社会共同创造清朗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直播内容分析法网络新媒体发展现状

    城市传播视域下城市品牌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李琼方丹姚锦伦
    37-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城市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构建城市品牌是城市参与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而城市品牌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能够彰显城市的特色,还能在发扬城市文化,吸引人才和资本流入的同时,为城市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在城市品牌建设和传播的过程中,找准城市的核心竞争优势格外重要。因此,需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资源,实现差异化定位,构建城市品牌核心竞争力。

    城市传播城市品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