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论坛
传媒论坛

半月刊

传媒论坛/Journal Media For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好故事依然是微短剧的"硬通货"

    闫伟
    3页

    媒介融合视域下网络微短剧的时空逻辑转向

    燕道成陈诺
    4-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微短剧作为后现代社会新兴的艺术形式,以其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特点迅速崛起,成为连接个体与社会、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基于媒介融合的视域,探讨网络微短剧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的逻辑转向,揭示其作为"新媒体语言"的本质特征和内在逻辑。在空间维度上,网络微短剧实现了从现实再现到情感映射的叙事空间融合,从纵横之争到技艺并存的界面空间演进,从物理隔阂到数字联结的现实空间跨越;在时间维度上,网络微短剧通过"时序重塑"与"时域融合"两种叙事手法,在丰富叙事结构并影响观众时间感知的同时,走向了时间与空间二重元素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技术的赋能给网络微短剧这类新兴视听形式带来的远不止时间和空间的逻辑转向,而是全方位的革新与重塑,"精品化"进程中技术与艺术的深度融合,预示着网络微短剧将迈向一个全新的3。0时代。

    网络微短剧时间空间媒介融合

    价值取向与伦理边界:基于PVD-A模型的网络微短剧价值认同路径研究

    刘英杰谢潼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网络微短剧作为网络视听新势力已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但在井喷式增长的同时,其剧集质量也呈现出参差不齐。研究发现,受众心理作为用户选择观看网络微短剧的主要内驱力。相较于当前大多数学者聚焦的现象、传播特征、困境和未来发展路径角度,文章将基于PVD-A理论模型,回溯网络微短剧研究的轨辙,剖析受众观看网络微短剧时的价值认同路径,以期对未来网络微短剧的创作思路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PAD理论网络微短剧价值认同

    传播学视域下文旅微短剧的现状、困境及发展策略

    万谨漪时瑞俞洁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微短剧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叙事策略,在影视、文旅产业中展现出较大的发展潜力。以文旅微短剧为研究对象,依托传播学相关理论框架,通过文献研究法、内容分析法以及案例研究法,对其传播主体、传播渠道以及传播效果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当前文旅微短剧的发展困境,为其后续发展提出策略建议,旨在推动其在文旅产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促进地方形象的构建与传播。

    文旅微短剧传播现状传播困境传播策略

    韩国"一源多用"IP跨平台融合对中国网络微短剧商业闭环生态发展的启示

    陈伟滨姜万锡
    18-20,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韩国在文化内容产业中运用"一源多用"策略,成功地将自身从文化贫地转化为"K-文化"风潮席卷全球的文化大国。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壮大,进入了一个注意力持续碎片化的时代,短时、高效、戏剧性强且充满情感张力的网络微短剧迅速崭露头角。韩国利用此策略为其文化产业及网络微短剧提供了巨大机会,为中国网络微短剧商业闭环生态的发展提供启示。

    微短剧IP改编一源多用闭环生态

    游击战与窑洞大学——《伦敦新闻画报》1938-1939年对中国共产党抗战图像传播

    赵昊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1938-1939年间,《伦敦新闻画报》连续用5个专题围绕游击战斗与文化教育两大主题,较为客观地报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战情形。图文并茂的报道从新、奇、全的观察角度,通过平缓的形象叙事与视觉修辞,以战利品的缴获表征八路军的条件困难与战绩,以游击战争、槌球游戏、新兵教育等综合诠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新貌,以窑洞教育的环境、氛围、内容等传达中国未来发展趋向。针对性的视觉叙事与全景化的图像表现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事胜利与政治清明,有效传播了中国共产党的视觉形象。

    伦敦新闻画报游击战争窑洞大学图像传播

    从角落到平台:区域红色文化智能传播路径探究——以贵州"新愚公精神"为例

    徐兰格黄诗鑫袁勋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不少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却囿于当地难以出圈,尚未充分释放其文化价值意蕴。智能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区域红色文化传播带来了社会向度、教育向度、技术向度等方面的发展契机。推进新背景下区域红色文化传播应准确把握社会发展脉络,从人、物、场三重维度实现智能媒体与红色逻辑的交叉融合,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渗透力,实现其从狭窄的"角落"走向智能媒体时代广阔的"平台",有效释放红色文化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社会技术发展的相辅相成。

    智能媒体红色文化人工智能文化传播

    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经典路径与融媒创新——解析《江西日报》关于甘祖昌龚全珍夫妇先进事迹的新闻纪录

    刘胜兰胡弋平胡俊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关于甘祖昌龚全珍夫妇的报道是江西日报乃至江西新闻界迄今持续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最富特色、最具代表性的先进典型人物报道,在全国亦属罕见。通过江西日报服务平台、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检索相关报道信息,分析总结关于甘祖昌报道的四次热潮、关于龚全珍报道的五个角度,报道轨迹分别呈"涟漪式"和"喷泉式",探讨新时代先进典型人物报道的发展趋势。

    江西日报甘祖昌龚全珍先进典型人物报道

    摄影即参与:赋权时代的视觉表达及行动塑造

    李想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手机摄影的发展带来了图像生产的民主化,社交媒体的普及带来了图像传播的去中心化,这使得新闻纪实图像的生产与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模式的单一化与单向性。在这一过程中,图像生产传播的权力开始由组织转向个人,无处不在的移动设备、随时可访问的网络平台以及发布者与观看者之间的直接互动使得摄影这一媒介在社会事件中被赋予了个人表征与集体行动塑造的权利,进而发挥其传播互动的作用。然而也需注意基于个人主义视角的图像可能面临的"断章取义"及其立场的高度主观化等问题,在传播过程中容易掩盖真相和误导群体行动。

    手机摄影视觉表达个人表征集体行动

    面向区域民众的公共政策新媒体传播优化路径研究

    安娜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政策是地方政府执政理政、人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依据之一。新媒体环境下,公共政策面向区域民众的有效传播,可以起到政策信息流量调节、指导区域民众行为、树立政府形象的作用。通过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公共政策传播行为,研究相应媒介内容的主要类型和传播方式,探究传播各参与方的特点及其发挥的作用,提出优化媒介内容、选择媒介渠道、提升传播效用的建议,以期辅助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更好地进行公共政策的区域推广和在地执行。

    公共政策区域传播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