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论坛
传媒论坛

半月刊

传媒论坛/Journal Media For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视域下灾难性新闻研究——以台风"杜苏芮"相关报道为例

    张啸渊李瑞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灾难性新闻因其突发性、复杂性、刺激性等特征有着极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一特性也会使得主流媒体舆论引导能力受到考验。以2023年第5号超强台风"杜苏芮"的相关报道为研究样本,基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视角剖析本轮自然灾害中主流媒体的实践报道操作和策略,以期能够深化主流媒体灾情报道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助力灾难性报道实践中的理性思考。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灾难性新闻台风杜苏芮

    框架理论视角下澳门与珠海媒体报道对比研究——以"澳车北上"报道为例

    易湘衡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澳车北上"政策于2022年12月20日起开始施行,内地及港澳多家媒体对该政策进行了多方报道。运用新闻框架理论,主要通过内容分析法,以《澳门日报》和《珠海特区报》近一年的"澳车北上"政策相关报道为具体研究对象,分析两家媒体的报道差异之处。研究发现,两家媒体因采用的报道框架不同,对同一政策报道的侧重点、数量、新闻来源等多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框架理论澳车北上《澳门日报》《珠海特区报》

    多模态生态话语分析视角下"低碳"宣传片对中国国家生态形象的构建

    陈微微
    47-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视觉语法理论,对生态环境部于2022年世界环境日发布的题为《落实双碳行动 共建美丽家园》的主题宣传片进行生态话语分析,阐释视觉模态在环保公益宣传片整体意义构建以及国家生态形象构建方面的作用。研究发现,该宣传片的构图意义、互动意义和再现意义并重,通过图像中矢量元素、概念性表征、接触、视点、取景和构图等多种方式向全民传递了低碳发展理念,同时构建了中国具有全球生态视野、正视生态问题、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全民行动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共同体的负责任的大国生态形象。

    视觉语法理论多模态生态话语分析"低碳"宣传片国家生态形象

    "冥币出海"现象的跨文化解读

    刘诗雨
    5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作为颇具神秘色彩和中国特色的传统仪式之一的烧纸钱习俗逐渐被海外民众关注,并纷纷效仿。将其作为一个独特的跨文化传播现象,观察"冥币出海"过程中存在的外观、用途和仪式上的中外差异,分析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同时"冥币"的偶然走红也为我国跨文化传播与对外宣传带来了一定启示与思考。

    跨文化传播文化杂糅对外传播冥币

    3.0版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三大基本原则

    朱婧薇张巨才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媒体融合3。0阶段,要坚持三大原则:"整合营销原则"即跨区域、多模式的资源整合与耦合;"精准定位"原则,解决"用户是谁和在哪里"的核心问题;"适配"原则,对"中央厨房模式"量力而行,对新闻采编的"流程再造"辩证看待。

    县级融媒体媒介融合整合营销传播定位理论适配

    融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人的转型策略研究

    何烨
    5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2014年为起点,媒体融合已经走过十个年头。在媒体融合向纵深推进的过程中,新技术对新闻理念、生产流程、产品形态和分发方式进行了再造和重塑,新的传播生态和国家对融媒体传播效能的要求也对传统媒体人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媒体人如何在困境中实现突围,在融媒体时代实现进一步的职业发展,需要顺应媒体融合的发展趋势,转变思路和观念,进一步提升职业认知、个体素养和职业技能,在媒体融合的大潮找到新的坐标。

    媒体融合传统媒体人转型策略

    从《战狼2》到《万里归途》:新主流电影对国家价值传播的效果与嬗变

    唐倩何雪聪
    6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新主流电影在传播国家价值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通过对两部极具代表性的新主流电影《战狼2》和《万里归途》在知乎上的评论进行内容分析与专题分析,考察受众对电影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四个国家价值层次的认识和态度,可以反映出新主流电影传播国家价值的有效性,从而在主题、叙事和情感内核三个方面为新主流电影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新主流电影《战狼2》《万里归途》国家价值传播效果

    从央视主持人大赛探索播音主持工作者差异化优势构建

    曹乃丹
    68-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央视主持人大赛历来备受瞩目,这不仅是一场选拔优秀主持人的竞技比赛,更是一场文化与艺术交融碰撞的盛宴。从主持人大赛总结顶级播音主持人的核心竞争力,分析其在文本创设、临场应变、个性化品质塑造这些方面展现出的的能力和技巧,并从文化赋能、价值体系构建、主持风格转型等角度探索提高优势竞争力的具体举措,以此助力播音主持工作者构建自身的差异化优势。

    主持人大赛传统经典文化融合能力差异化优势

    新媒体视域下非遗文化进高校传承与传播路径研究

    雷玥桐水天慧曾雅楠
    71-73,120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努力,将非遗带进校园,让大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可以极大地推动非遗文化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承与传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旧有的非遗文化传播方式大多不利于其有效推广,要利用新媒体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传输,以多渠道的方式传播给校园里的大学生,这样可以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范围,使其超越地域和时间的限制,让更多学生了解和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加深年轻群体对它的了解。研究新媒体视域下非遗文化的传播路径,以及如何以大学生喜欢的方式进行非遗传统技艺展示,把非遗文化带入校园,激发大学生主动了解、主动参与、主动传承非遗文化。

    非遗文化新媒体高校

    基于数字化的辽宁红色文旅资源发展对策研究

    刘笑男郭桐彤
    74-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旅资源作为我国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我国旅游事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辽宁红色文旅资源为研究对象,讨论红色文旅资源数字化转化的意义,分析辽宁红色文旅资源的数字化实践的现状与所遇困境,并从文旅资源融合、搭建传播矩阵、拓展盈利模式、组建专业队伍几方面为辽宁红色文旅资源的后续发展提供发展对策。将数字化与红色文旅资源相结合,从数字技术应用的视角讨论推动辽宁红色文旅的发展与创新,有利于打造辽宁红色文旅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业态。

    红色文旅辽宁文旅数字化红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