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论坛
传媒论坛

半月刊

传媒论坛/Journal Media For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当前我国政务新媒体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黄楚新陈智睿
    3-6,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务新媒体在数字化时代扮演着政府与公众沟通的关键角色,其发展态势迅猛,对政策传播、政府透明度及公众参与度具有显著影响。综合分析政务新媒体在内容创新、人才培养、用户互动、资源整合及评价机制等方面的现状,并精准识别内容同质化、人才短缺、互动不足及形式主义等风险。为应对这些挑战,从优化顶层设计、加强内容原创性与互动性、构建专业运营团队、减轻基层负担、满足群众实际需求及推动集约化管理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促进政务新媒体的高效化、精准化与智能化。

    政务新媒体政务服务内容创新用户互动智能传播

    媒介:数智时代生活的语法

    郑丹
    7页

    家用摄像头:作为情感的中介

    蒋雨涵关琮严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媒体时代,家用摄像头凭借"实时交流"的优势开始逐步向有独居老人的家庭渗透。不同于社会监控的冰冷,家用摄像头是包含着家庭亲情的载体。以家用摄像头对于在外务工子女和乡村留守老人的情感补偿作用为切入点,探讨家用摄像头作为一种新媒体时代的技术手段能否承担亲子之间情感连接的功能,并从媒介与情感关系的角度探讨亲子之间对于"陪伴"定义的代际差异。

    家用摄像头留守老人情感纽带媒介生疏虚拟感官

    物质性·再媒介化·社会建构:观影截屏的媒介实践逻辑

    张为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流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截屏对用户观影的行为模式与思维方式产生了深刻影响。以屏幕界面的物质性为出发点,考察截屏技术与流媒体平台、应用程序系统相互嵌套生成的可供性。截屏的再媒介化方式体现在汲取各种资源要素以改造自身形态,呈现多重图像-文本关系的结构性话语方式,征用其他媒介信息所携带的符码意义,产生跨越原电影文本的意义增殖。在日常生活媒介化的社交图景中,截屏不断延伸人们的观影行为,塑造媒介实践在微观层面的社会建构。

    截屏媒介实践物质性再媒介化社会建构

    我们是如何使用媒介的——兼论日常生活中的媒介实践

    叶思遐刘航
    15-17,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下的社会生活中,对媒介的接触与使用已司空见惯,以至于在不断重复的媒介实践中,人们把与媒介使用相关的内容内化为一种理所当然的规则,却忽视这种规则的形成机制以及媒介使用背后所包含的复杂因素。从人际交流、公共赋予和政治参与三个方面分析媒介使用行为及其技术逻辑和权力关系。媒介使用不仅是对硬件设备的具体操作,作为媒介使用主体的个人所处的社会结构和知识经验、媒介自身的技术逻辑共同塑造了个人的媒介使用行为。

    日常生活媒介使用技术逻辑权力关系

    抗战时期《行都日报》的宣传动员研究

    张赛帅
    18-20页
    查看更多>>摘要: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中的《行都日报》,接受中共豫西特委的指导,积极宣传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揭露日伪灭亡中国阴谋,助推青年走上抗日战场。《行都日报》紧紧掌握群众动员的主动权,在豫西地区抗日斗争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为抗战运动的最终胜利提供了舆论支撑。

    《行都日报》中共豫西特委宣传动员

    抗日战争中《文艺阵地》的传播机制研究

    陈培濠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日战争时期,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催生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化产品。于文学刊物领域而言,《文艺阵地》是我国抗战文学刊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之一,它从国内外多变的历史形势出发,在茅盾、楼适夷等觉醒文人的带领下立足于自由民主的办报宗旨,顺应时势变迁选择恰当的传播渠道,并凭借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内容对当时社会新的文学呼声与需求进行满足,同时借由其传播对国家与民族进行凝聚与团结,启发了广大民众的自由民主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的觉醒,并在文艺抗战的道路上为全民族抗战事业贡献文学界自身的力量。

    《文艺阵地》抗战文学传播机制

    社会化媒体视域下城市形象传播分析——以哈尔滨为例

    侯智慧于鹏亮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各类数字化新媒体及网络社会化媒体工具的普及应用,网络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逐渐呈现出来。2024年,哈尔滨在互联网平台上爆火出圈,短时间内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态势。采用文本分析法、个案分析法,以哈尔滨在社会化媒体情景下城市形象传播为例展开研究,通过对哈尔滨城市IP在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路径及方法策略进行分析,从而对新媒体环境下网红城市如何提高城市自身文化软实力与竞争力提出一系列对策与启示。

    城市传播城市IP哈尔滨社会化媒体

    智能传播视域下媒体组织风险与治理研究

    宋炜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能传播技术创新与应用日新月异,在推动传播领域提质增效的同时,带来的风险问题始终也不容忽视。智能传播时代,媒介组织面临着内容质量下降、信任危机加剧以及转型竞争等风险。随着智能传播技术不断嵌入新闻领域,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要充分调动国家、行业、平台、公众各个主体参与治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构建多元主体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风险社会智能传播风险治理

    UGC短视频传播场景下舆情监测机制研究

    陈丽
    3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时代,短视频平台的用户生成内容(UGC)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媒介形式。通过对短视频传播环境下用户生成内容的舆情监测机制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套综合而高效的舆情监测方案。此方案不仅融合了数据采集、社交关系网络深度剖析、预警系统构建,还强调了跨平台协同合作等核心环节,从而实现对UGC短视频平台上舆情动态的即时监控与深度分析,能为政府机构、商业企业以及广大公众提供更为精准、有价值的决策辅助信息。

    UGC短视频舆情监测信息传播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