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传媒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传媒论坛
传媒论坛

半月刊

传媒论坛/Journal Media Form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时代广告学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以辽宁科技学院"广告学概论"课程建设为例

    杨欣
    7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数字广告产业迅速发展,应用型高校广告学专业传统的广告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数字时代的广告行业对广告人才的新需求,唯有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加强一流课程建设,才能培养出符合我国现今广告行业需要的专业人才。重点研究数字时代广告学专业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从课程的建设历程、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课程内容与教学资源更新、达成课程目标的途径与措施、课程成绩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分析,结合课程教学案例分析提出广告学专业一流课程建设的方法,形成操作性强、可推广的教学模式,为广大高校相关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广告学一流课程翻转课堂课程思政

    中华民族共同体视域下海峡两岸传统文化符号表征与互动——以湄洲妈祖石雕像为例

    帅志强何玲玲
    8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海峡两岸传统文化传播及交流是铸牢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渠道,两岸传统文化符号互动是两岸文化融合的重要介质。湄洲妈祖石雕像作为当代室外妈祖石雕像的典型代表,既是妈祖文化景观的外显符号,又是区域互动交流的内隐符号。以湄洲妈祖石雕像为例,采用符号学、深度访谈等方法,深入分析妈祖石雕像的组合元素及其伴随文本,剖析妈祖新形象,系统阐述妈祖石雕像接收方的解释意义和发出方的意图意义,揭示妈祖石雕像的意义契合情况。湄洲妈祖石雕像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创新性表达,推动了雕刻类妈祖像由仪式之"像"创造性转化为景观之"像"和互动之"像",建构和延续了妈祖文化认同,维系了两岸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

    中华民族共同体妈祖石雕像表征互动

    传承与创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媒介文化

    时毅
    85-8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使命,是传承中华民族厚重的历史文化,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推动国家文化繁荣,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不竭动力,为世界文明互鉴带来正向力量。从"结构—功能"视角看,中国特色媒介文化从属于宏观的国家文化结构,具体而言,通过"历史传承"与"当代创新"功能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国家文化建设贡献力量。不同于一些西方国家通过媒介文化输出西方观念,扩大全球市场的诉求,中国特色媒介文化构筑于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总体逻辑之上。中国特色媒介文化的发展诉求在于通过对国民"文化自觉"的启迪,强化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增进国家文化凝聚力,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

    中国式现代化媒介文化文化自觉文化主体性

    山东黄河文化符号的挖掘及传播

    林晓艳温雅兴曹海涛
    88-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东的黄河文化和历史渊源流长,无论是物质文化遗存还是精神文化遗存均内蕴并展现了黄河文化的魅力。基于符号学的视角,以黄河文化符号挖掘为切入点,从微观的内容、形式的立体呈现和传播的跨屏聚合三重维度,展开对山东黄河文化符号传播研究。建议利用新技术赋能,以"文化内核+现代表达"的文化创意方式,提升山东黄河文化认同的价值皈依和传播力度,创新黄河文化传播路径。

    山东黄河文化文化符号文化认同传播

    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的传播策略研究——以宁夏麻编文化传播为例

    李世举马凡丁
    9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不断迭代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如何优化非遗文化的传播效果,凸显非遗文化的赋能作用是当前传承非遗文化亟待思考的问题。基于我国非遗文化传播现状,以宁夏麻编文化的传播作为分析案例,试图在对其传播模式的分析中探寻非遗文化传播的经验规律,以期为我国其他非遗文化的传播提供思路借鉴。研究认为,非遗文化的传播应兼顾大战略与小故事,多层次丰富非遗故事;借力各种媒体,实现全方位立体化覆盖;秉持守正创新理念,打造特色非遗符号。

    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传播宁夏麻编

    跨文化搬演的接受与挑战——以话剧《事实的有效期》为例

    古韵
    95-9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跨文化戏剧传播与接受的角度出发,以话剧《事实的有效期》在中国首演为例,从剧作文本、主题思想、搬演方式等角度,分析了该剧在受众接受度及演绎表现等方面的成就与困境,强调了文化差异在理解外国戏剧深层含义与文化隐喻上的影响。提出戏剧在跨文化搬演中,应更细致考量叙事方法与审美差异的融合,促进文化共鸣,提升搬演作品的本土化程度与受众接受度。

    事实核查搬演跨文化戏剧传播事实的有效期

    提升新媒体财经信息服务能力探析——以央视频为例

    高跃
    98-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全媒体"建设带来了传媒生态的重大变革。其中,作为央媒内容产品的主流形式,财经报道在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传播媒介变化的过程中,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实现跨越式发展,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于2019年11月20日推出旗舰新媒体平台——央视频,对于财经内容的拓展是其自身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基于央视频财经信息服务,完成媒体传播向信息服务演进的实例研究,将为我国财经媒体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财经媒体经济发展财经信息服务央视频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

    刘可帆
    101-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传统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模式。为了更好地满足广大群众的信息需求,电视新闻编辑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融合能力,来适应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新闻传播环境,不断促进电视新闻工作的优化与转变。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全媒体时代的传播特点与传统电视新闻优势,努力寻找两者之间有机结合的途径,为改变当前电视新闻传播现状,优化电视新闻编辑工作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创新意识融合能力

    编辑视角下人工智能对科技期刊发展的影响

    符娜
    10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科技期刊智能化建设步伐加快,人工智能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尽管人工智能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文章的准确性、实用性和创新性,但不能完全取代期刊编辑的工作,而是赋予期刊编辑更丰富的职业内涵,并对其职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为此,科技期刊编辑需要提升技术素养,强化办刊能力,提高自身的管理和组织能力;增强数据分析应用技能,拓宽学科交流,提高编辑的专业素养和学术洞察力;加强学术伦理审视,重视风险研判,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和价值判断力提高期刊文章审核质量,不断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科技期刊人工智能编辑出版职业发展

    互联网时代传统图书出版的破局与创新发展

    赵哲
    108-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各行各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图书出版行业来说,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方式,也大幅提升了出版编辑工作的效率。面对互联网时代及其附属产品的冲击,图书出版行业面临多重挑战,但也蕴藏着新时代的机遇,在破局与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不断探索。结合工作实践分析当下图书出版面临的挑战及实际工作存在的问题,研究破局之策与创新发展新举措。

    互联网环境图书出版破局之策转型发展